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

时间:2024-11-28 11:56:2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梅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蛾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小学六年级教案2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2)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2)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小学六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你的收获。(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小学六年级教案4

  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1)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压力垂直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

  (2)力的大小:重力G=mg;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3)力的性质:重力属于引力;压力属于弹力。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实验时通过观察泡沫塑料,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甲、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有关。

  (3)比较乙、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4)在此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

  (5)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_______概念。

  4、压强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单位:1Pa=1N/m2。

  5、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___有关,深度增加压强___。

  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___有关,密度越大,压强___。

  6、液体压强计算式:

  只需考虑液体密度和深度,不用考虑液体质量、形状等问题。

  其中深度是指所求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

  7、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个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8、测定大气压数值:标准大气压=1.013×105Pa≈1.0×105Pa。

  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第一个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9、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0、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1、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准确但携带不方便。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可改装为登山用的高度计。

  1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小学六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一. 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 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背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

  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反复演唱

  ——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

  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问: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

  ——代表火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琴模仿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简介: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师提问,生发挥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学生找

  ——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欣赏《太平洋231》

  ——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初听,边听边想:

  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听,边听边想:

  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复听。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小结

  ——师生再见

小学六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 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 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不讲“哥们儿义气”。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 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其中包括: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义气”的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 教师应抓住这些引入正题:我们为什么应与同学建立友谊?我们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在 教学中要让一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有关阐述和自己的体会谈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 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广泛地与同学建立友谊,而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同学。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这个问题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 教学的难点。在 教学中既须强调与同学相处要关心人,帮助人,要讲谦让,能理解人,又须强调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哥们儿义气”。由于这个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较难把握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许卫的例子进行分析。另外,在 教学中对“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要注意讲清楚,不要忽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儿们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准备

  1.课文开头部分的录音。

  2.讨论题录音。

  3.课文事例录像。

  4.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五年多了,肯定有一些好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2.提问:前一段时间,王心跃同学扭伤了脚,他在家里休息时,都有谁去过他家?去干什么?为什么去看望他?

  3.提问王心跃同学:同学们都来看望你,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

  4.小结: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就是友谊,小学时结下的友谊永远都不会忘记。

  板书课题 三 真正的友谊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建立和发展友谊。

  (1)听课文第一节的录音。

  (2)提问:同学之间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3)小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建立友谊需要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板书: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1)导语: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它表现为互相信赖、理解、关心和帮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友谊。仔细想一想:当你取得成绩时,如有朋友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当你有困难时,如果有朋友关心、安慰和帮助,就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一个人如果缺少友谊,没有朋友,就像生活在荒寂的孤岛上和沙漠中一样感到孤独凄凉。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合音。”

  但是,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矛盾。这时该怎样对待呢?

  (2)看课文录像(后部分)。

  (3)提问:

  ①许卫和吴小中是什么关系?

  ①小中为什么会生好朋友的气?

  ③许卫为什么没按小中说的做?如果做了又会怎样?

  4)小结:吴小中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在400米测试中能帮自己隐瞒过关。但许卫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如果帮小中蒙混过关,虽然一时取悦了他,但实际上是害他,而且对自己来说,为了所谓的“友谊”,犯了不坚持原则和欺骗的错误。这决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哥儿们义气”在作祟。

  (5)提问:许卫没有按小中的要求做,小中很生气,友谊面临着考验。这时,许卫会怎么做呢?

  听录音(放完)。

  (6)小结:许卫既坚持了原则,不同意为自己的好朋友蒙混过关,但又不是撒手不管。

  板书:坚持原则

  许卫给了小中热情的帮助。他每天陪小中一起跑步,小中的体能增强了,终于在400米测试中达标了。这时,许卫和小中的友谊会怎么样?(更好)这种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板书:热情帮助 真正的

  三、辨析巩固

  1.放“议一议”题录音:

  (1)提问:张苏和包小新是一对好朋友,张苏现在因为什么事发愁?他为什么发愁?

  (2)小组讨论:包小新为了帮张苏出板报,从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偷剪了一张报头,张苏知道小新做了错事,但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张苏该怎么办呢?

  (3)回答归纳:张苏应诚恳地指出小新的错误。

  板书:有了错误 诚恳指出

  (4)问:为什么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不指出行不行?

  小结:如果不指出小新的错误,他就会觉得为了朋友做错事是正当的,今后就可能一错再错。张苏不应当因为小新是对自己好,就不辨对错,不分是非,抛弃原则。否则既害人又害己,不是真正的友谊。

  (5)提问:张苏怎样做才能使友谊不破裂?

  (6)小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诚恳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这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对方也要虚心接受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俩人的友谊才能更牢固。

  板书:共同进步

  2.提问:“哥儿们义气”和真正的友谊有什么区别?

  3.辨析: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哥儿们义气?

  投影出示辨析题。(略)

  (1)钱强和人打架,好友李辉不但不阻拦、批评,指出好友的错误,反而还去帮他打架。这是哥儿们义气。

  (2)朋友有了困难,作为好朋友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这是真正的友谊。

  (3)朋友做题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把本借他抄,而要帮他真正地解决困难。这是真正的友谊。

  (4)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出了问题,主动争着承担责任。这是真正的友谊。

  四、总结全文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吗?

  2.提出希望:

  友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世上最高尚的东西。它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因为只有真正的友谊才能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成为永久的财富。

  希望同学们记住: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板书设计

  三 真正的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小学六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3、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小学六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小学六年级教案9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小音乐家扬科》,(板书课题)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答)教师介绍:本文作者是显克微支(板书)

  显克微支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波兰的“语言大师”。他的早期作品描写波兰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二、初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拿出课本,身坐正,脚放平,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再来读读课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想一想

  (1)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悲痛,惋惜)

  (2)作者笔下的小扬科你认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回答)在回答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命运悲惨)

  三、重点探究

  重点:第三自然段

  用“无论……总能”说句话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第十、十一自然段(出示插图)

  从这里能不能看出扬科很爱音乐?

  (学生讨论)

  他虽然很怕,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对音乐,对小提琴的热爱的力量)

  反复读(出示投影)

  自己先读一遍,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生答)

  教师总结:朗读时要用“深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并且要注意较多的顿歇(如在“他”“很久”“很久”之后安排顿歇),要有拉长的停顿(如在“他怕”“他不敢动”后加长停顿时间),要把这种“怕”和“爱”的冲突变得异常沉重

  这么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他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非常悲惨)

  (音乐)对音乐,对小提琴的热爱让扬科情不自禁的去看看那把小提琴,但是他还想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了,但就因为这一下,让扬科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啊,同时也开始了他的悲惨命运,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文章,小组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扬科悲惨命运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重点:17自然段

  1、读

  2、白桦树也在为他号叫,如果你是白桦树,你会号叫些什么?

  (我会说扬科你死得真是太惨了,管家和更夫也太残忍了)

  (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扬科到另一个世界去吧,那儿没有痛苦,但是有你最爱的音乐和小提琴)

  (扬科你才八岁,正是花一样的年龄,怎能死呢,)

  (扬科,你的天赋,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音乐家的,我在为失去了一个音乐家而悲痛号叫)

  同学齐读,然后接说

  三、感悟

  有人曾经说过,童年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阶段,可扬科的童年却充满了悲苦、艰辛,甚至为了摸一摸心爱的小提琴就被无情的打死了,我们大家也有童年,我们的童年和扬科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引导学生再深层次的体会社会制度的灰暗)

  四、总结:

  希望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好时光,好好学习

小学六年级教案10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小学六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教学重点:

  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目标

  我们这节继续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回顾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二、提出问题: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组内交流批注及答案。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重点关注本组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其余同学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并充实自己的批注

  三、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师:好了,我们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句话?

  1、想象体验,感受“冒”的舒服,重点品读句子,“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练习想象。

  2、鸭子蹒跚的迈着步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练说句子

  3、“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圈画词语,体会“扯”的小心,重点品读句子

  4、“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从这些事中我们能体会到乡间孩子们自由、活泼、愉快的心情。

  5、学习最后一句,体会首尾呼应,课题意义。

  四、教师小结

  五、当堂练习

  文中第13自然段,“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出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拿起笔再现这快乐的场面吧!

小学六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领袖深切的赞叹之情。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你能讲讲有关毛泽东的一些故事吗?

  哪些语句表达对领袖的赞美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视若珍宝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一)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互为倒数?

  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三、训练、深化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1)

  (二)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2)

  (三)判断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2.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3.0没有倒数.()

  (四)提高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小学六年级教案1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醒学生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啼(tí)啭(zhūàn)

  2、引导谈话

  3、启发学生思考: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交流答案(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组织学生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引导学生找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引导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导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1、听教师导入语

  2、齐读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4、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5、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6、勾画并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7、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听教师小结

  8、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9、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10、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11、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1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13、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小学六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整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议论训练,增强学生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3 第一教时 总第42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3”的第1—3项习。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大江保卫战》一课)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一段,注意生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相 心 实 照)

  5、讨论该怎第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示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三、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眷做一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

  五、反馈第三题

  1、出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词的意思有什么羿同。

  3、朗读六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更确切。

  4、交流、汇报。

  5、朗读填 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六、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再读一读。

  格外 更加 渐渐 常常 居然 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 )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 )亲热。

  3、他说要下雪,( )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 )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 )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练习3 第二教时 总第43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完成第4到6题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明确练习要求。

  3、多种形式朗读第题中三段话,说说出处。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自由读三段话,体会这类句子和别的'句子和什么不同。

  ⑵汇报、交流。

  5、再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拓展练习。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三、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⑵多种渠道,理解词义。

  ①这些成语哪些是你早就会的?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②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③你认为还有哪些成语的意思还不大明白,请你提出来。

  ⑶边读边想,注意联系。

  ⑷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四、教学第六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含有哲理的名言。

  2、学习新知。

  ⑴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朗读。

  ⑵读懂句意。

  ①结合插图,读懂第一句。问:你能说说这幅图画了些什么,是哪句的意思。

  ②点拨关键词,读懂第二句。

  ⑶熟读成诵。

  ⑷巩固积累。

  练习3 第三教时 总第44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激趣导入。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辩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

  (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明确怎样“辩论”。

  4、学生朗读辩论记录,要求读熟练。

  5、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6、分角色演练。

  ⑴分小组练;

  ⑵指名上台练;

  ⑶再分小组练。

  7、拓展练习。

  辩论题目:写完作业后该不该请家长帮忙检查

  正方:应该请 反方:不该请

  ⑴正方、反方分组讨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⑵正方、反方推荐优秀选手进行辩论。

  ⑶师生共同评价辩论情况。

  ⑷同桌演练。

  8、课后征集辩题,举行主题队会。

  练习3 第四教时 总第45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画”、“闹”。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国回

  1、“画”字下框呈下包上之势,它的中间部分,须向下向中间靠扰。外框取上展下收之势,位置不要太高。

  2、“闹”字呈立长方形,外面的“门”字部呈上包下之势,“闹”字形可稍阔,半包围的下部略往外展开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小学六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教案06-20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1-22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05-14

小学六年级方程教案12-12

小学六年级书法教案09-19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1-23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8-16

小学六年级庐山的云雾教案04-03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04-20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