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4 08:26: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共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共10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麦哨》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学生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教学设计安排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习步骤,如何让这四部分连贯成一个学习语言的整体,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把握哪一部分为重点,侧重于哪一部分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

  如学生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须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安排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

  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成效。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2板书课题,理解“专列”。

  专门卖某一种品牌的店叫(专卖店);专门的座位叫(专座);专门接送你上下学的车叫(专车);对一个人进行专门的访问叫(专访);专门接送重要的客人或专门运送货物的列车叫(专列)。

  那么什么叫燕子专列呢?(专门载送燕子的列车)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思考题一。(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反复朗读这个句子,说说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冷、 饿、累)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五、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 她怎么做的 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六、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教学板书: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

  贝蒂 救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将人类和动物界通过音乐的认同,表现出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只讨论,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点】

  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2、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指读课文68页下的注释,并补充:作者是一个具有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而又无比痴迷音乐(巴赫的协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二、解析课文:

  1、速读课文,提问:本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些,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举例子和作比较

  1)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用以说明:

  “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第七~八段:众多动物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被用来发声,构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第12、13段:举了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曲、交响乐的例子,说明作者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感染,并让读者也相信:这些曲调式真正的音乐。

  2)作比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作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土占有的宣言”等,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如上的具体意义,第六段举了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个道理。

  第11段:将生物的音乐于人类的音乐做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体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

  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备某种特定意义。

  2、由以上对说明方法的分析,我们参考课后练习一的第1题,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讨论后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在本文中是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在作者看来,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音乐,是因为它们根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3.根据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题理解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

  讨论后明确: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某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象其它动物一样,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又将太阳能在地球上辐射开去,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文见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

  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等同起来,揭示了音乐得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于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板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名)

  人 类 举例子

  音乐(美妙动听、超功利、有节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字、词、句训练,巩固对同音字的运用,对比喻句的掌握。

  2. 积累以“理解”为题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发展语言,学会理解别人。

  3. 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运用。

  4. 学会制作贺卡,为亲人、朋友送上祝福。

  教学重、难点

  1. 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2. 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贺卡的'纸、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了解比喻句式的特点,仿写这样的句子。

  1)先让学生反复读例句,自主发现比喻句式的特点。

  2)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句子。全班交流。

  3)教师再举出几个例句让学生练习感受。

  2、同音字辨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可适当做组词的扩展练习。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评议,教师适当指导。

  3)在小组内检查朗读。

  4)练习指导背诵。

  5)全班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理解”的名人、谚语、警句、成语等。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识窗。

  1、阅读前,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是否经常运用。

  2、再让学生自由阅读。

  3、让学生之间体会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快乐,并在小组合作表演中练习使用。

  二、大家一起来。

 1、安排在第二课时。

  2、课前布置活动要求,使学生从材料到创意都做好充分准备。

  3、制作前阅读短文,明确做贺卡的意义。

  先交流创意

  再开始制作。

  在课后送出贺卡,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关爱别人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今天老师把各种各样的花请进了我们的教师,大家一起来欢迎吧。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读熟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点拨提升

  (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1.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任何”等词语。学生练读。

  2.师: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师配乐读,生欣赏图片。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我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

  ?? 我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行人,闻到这醉人的花香,我

  ?? 我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我?? ?

  ? 3.入情入境朗读。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老师把它们稍稍做了下改变,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二)感受民族的.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简介女房东并且提问,在德国,谁会养花?生答医生护士军人工人等。

  2.谁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生答值日,互相帮助等例子。

  (三)朗读升华

  在德国,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引读: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

  (四)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五十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四五十年前,季老先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

  2.联系上下文思考“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请你猜猜季羡林大师都会梦见些什么?并且交流总结。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爱的奉献》,感受爱心的力量,请同学说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同学说)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和你们的感受一样,我也想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用心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呀。

  师叙述: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于是下决心自己创办一份杂志来赚钱,达贝里写信给一些知名人士,请求他们写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有请求印刷厂老板帮他印刷,他把卖杂志剩下的.钱支付了印刷费后全部用来买了袜子送给穷孩子们,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鞋,他帮助了很多人却在14岁时不幸去世。而他去世后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三、认读生词,记忆生字

  同学们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啊,你在认真听老师叙述的同时,细心地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这段文字中有些词语是蓝色的,是我们需要会认读的,你会读吗?我要考考大家呀!

  出示:鞋袜赚钱刊登文章杂志印刷厂剩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谁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大家读的准确,词语都掌握的很好,这些词语中还藏着一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会写,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迅速把它找到,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

  学生读字,老师出示:袜杂志章厂费剩袋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那个字不好记,需要大家一起学习。

  预设:这位同学说说,“袜”字不太好记,是吗?布衣旁右边是个“末”字,上边一横长,你观察的很仔细,提醒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位同学说,“费”字不太好记,下面是个贝字,上面是个“弗”字,写这个字要注意上宽下窄。

  师:你不光认真观察记住了这个字的组成,还发现了这个字上大下小的特点看来你的字一定也写的很好看,是未来的小书法家。老师也想告诉你这个字的为什么是贝字底,是在古代人们用贝壳做货币,也就是当钱用,所以它是贝字底“袋”字形声字,上形下声,衣上有代,就是口袋,布袋的袋。“杂”字,要注意字形,上面是九字,下面这样写:而并非木字你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得仔细,表达清楚,(识字方法的总结归纳)我们现在就把这四个字工工整整的各写两遍吧!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我们了解了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他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迅速从第一自然段找找。

  学生回答,出示:迪罗达贝里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是呀,为了能让同学们在冬天里穿上鞋袜,达贝里真是付出了很多,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相关词句,说说他是怎么做的吗?抓住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发抖仍在写信一封又一封请求理解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吃了不少苦,很执着,下定决心要做成。

  五、教师小结,引发兴趣

  达贝里下定决心要实现理想,帮助他人,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结果如何?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少年总编

  袜杂费袋

  爱心的力量!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10-14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1-14

语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