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8篇【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进春秋时期一位个矮、国弱,在外交史上深受侮辱但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的高智商外交家晏子的世界。
说说你知道的背景?晏子,名婴,齐国的外交家。当时,楚强齐弱,楚国在外交场合处处刁难齐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婴是如何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2. 注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⑴熟读
⑵对号入座的基础上 留、译、调、增、删
⑶整理文言知识
【合作·探究·展示】
1. 自己大声朗读,然后根据书下注释理解全文,最后看看下面的翻译哪些地方不准确?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学习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凭什么呢?”手下的人对楚王说:“因为他要来,我们就请人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大王您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做了小偷。”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谁呀?”(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顽固地喜欢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其实味道不相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呀。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盗了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 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楚国国君密谋辱齐
第二段:晏子机智粉碎楚王阴谋
3. 思考:
①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晏子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正气浩然。那么,楚王是否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昏君呢?你怎么看待?为什么?
4. 注意积累以下文言知识:
通假字
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何坐 其实味不同 ③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实词
习: 诣: 辞: 视:
方: 固: 坐: 徒: 赐: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齐人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倒装句:(宾语前置)
何以也? 以何也? 用什么办法?
何为者也? 为者何也? 做什么的人?
何坐? 坐何? 犯了什么罪?
缚者曷为者也? 缚者为曷者也? 绑着的是什么人?
固定句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表揣测反问,“莫非…吗? ”或“难道…吗? ”
5. 补充一篇鉴赏文章:
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
《晏子使楚》中对晏子的描写,虽然只有一个动作(避席)和一段对话,但表现力强,寥寥数语,一个机智沉着、能言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跃然纸上。
一、面对挑衅,针锋相对。楚王策划阴谋在前,实施阴谋时更是露骨——“王视晏子曰”,一个“视”,写出了楚王目光的威逼和神态的轻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衅,晏子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尊严不可辱,他毅然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瞬间思考后,机智地“避席对曰”。“避席”这一动作固然是表示郑重,但如果仔细体会,还能悟出晏子此时特有的一种抗拒侮辱的严肃和正义;“对曰”紧随“避席”之后,不仅凸现晏子反应之敏捷,而且传达着一种毫不退缩、针锋相对的豪气。
二、巧设类比,尽显辩才。
晏子反击时,没有直接说“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一观点,而是先说人所共知的一个自然现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接着用一个设问句“所以然者何”作一停顿,加强迫问语气,逼出原因——“水土异也”。至此,晏子的反击已有了无可辩驳的前提条件,使结论的出现呈水到渠成之势。由此可见,正是晏子巧设类比的辩才使其在交锋中占尽先机。
三、戏中见庄,柔中寓刚。
晏子的反击由自然现象进至社会现象,将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而“味不同”与齐民入楚变为“盗”相类比,由自然现象之因——“水土异”推出社会现象之因——“楚之水土”(国情民风)不如齐,“使民善盗”。晏子在得出这一使对方无言以对、深感难堪的结论时,用了“得无”这一较为委婉的语气,但读者分明从“戏”中读出了庄,从“柔”中读出了刚,就连晏子的对手楚王也只能自我解嘲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详笔铺垫,反衬晏婴。
楚王“欲辱”晏子,先设下计谋而后又导演,笔墨的确较为铺展,这种结构安排正是为主题服务的。楚王与“左右”共同设计了阴谋,时间、场合、人物、对话都预设得很周到,似乎志在必“辱”,可是就是这精心策划的挑衅被晏子一席逻辑严密的推理轻而易举地击得粉碎。其策划过程写得越详细,就越能让读者感到晏子将难以应对,哪里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就能反衬出晏子的巧妙机智和能言善辩。另一处对照性描写——楚王的先“视”后“笑”,也是极妙的衬笔。由咄咄逼人、傲气凌人的“视”转为充满难堪和尴尬的“笑”,分明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这不正说明晏子雄辩的威力吗?晏子“避席”时的郑重严肃、不畏强权与楚王的苦笑相比,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不就鲜明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了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合作·探究·展示】
板书设计
【反馈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缚者曷为者也 曷:
(4)齐人固善盗乎 固:
(5)人楚则盗 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同时富于幽默感;善于用不多和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忆旧入新:
提问: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联系前后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明确: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由标题设问引入探讨课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
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找课文的主要人物。)
讨论,明确:一个普通的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一个辖制了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十五年的一个普通人。)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生活上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用具、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论调上的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3、别里科夫大热天装在套子里一定很不舒服,为什么不钻出来,却心甘情愿越钻越深?(产生这种悲剧的主观原因)
讨论,明确: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藏进套子,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4、标题可否改为《钻在套子里的人》或者《锁在套子里的人》?(由对教材的分析过度到理论的把握)
讨论,明确:不能。因为“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锁”是强制行为,而“装”有一定的自愿行为,也有被别人强行放进去的意思,别里科夫正是这样。
5.是被谁放进去的?为什么要放进去?(揭露社会根源)
讨论,明确:长期以来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愚民的政策。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可以分为哪几类?(理论联系实际)
(略)如课本,标准答案,各种规章制度。分为三类。
四、你喜欢什么样套子?为什么?(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写一篇短文。)
五: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书本知识必须与生活广泛地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才能把课本学好,学活。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钮、构、英、炽,, 4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我”和巧巧在未来城参观的经过,感受丰富的想象。
二、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巧巧在未来城参观的经过。
2 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热爱科学、征服世界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看《西游记》,崇拜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一定喜欢看《哈利· 波特》,羡慕哈利·波特奇妙的魔幻之旅……那么,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2 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想象去未来城参观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旅客们注意,未来城快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课文图画一未来城画面)要想顺利参观未来城,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学习要求。
出示自学提示:
( l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 )“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 3 )这次奇妙的未来城之旅让你有什么感受?
2 学生按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学生轻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自学体会
1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重点指导:“钮”的'声母是n ; “炽”是翘舌音。
( 2 )学生相互检查认读情况: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 3 )分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2 “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下列句子相机指导:
1)看的是变形体育馆,它的人口处,有一排按钮,人们只要轻轻一按,体育馆就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出篮球场、游泳馆、滑冰场来,真是奇特有趣。
①你喜欢这样的体育馆吗?和我们现在的体育馆比一比,它奇特在什么地方?
②指导朗读。
( 2 )接着,我们到100 公里外的“绿色城”参观。
①“绿色城”里有些什么样的房子?(课件出示:“绿色城”是模仿动物、植物结构造出来的新式房子。有的房子像蜜蜂窝叫“蜂窝医院”有的房子像大树取名“大树饭店”还有的房子像豌豆荚叫“豆荚公寓”)
②给以上句子补上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③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一下我们未来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
④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边想象那些奇形怪状的房子表演读。也可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 3 )不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气泡,在炽热的阳光下显得非常耀眼。
①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试试?
②大气泡里有些什么?(课件出示稻田、菜园、牧场、工厂、商店的图片)
③忽然,菜园上空降雨15 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见过这样的人工降雨吗?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样描述的。
④这闪闪发光的大气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 未来城的奇妙之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分角色朗读
1 交代任务: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播音员、巧巧、华阿姨的话。
2 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推选优胜组。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导入
二、明确出示目的
三、 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娴熟(xián) 搅动(iǎ) 斑斓(bān)(lán) 璀璨(cuī)(càn)
B.彩绸(ch6u) 连缀(zhuì) 仲春(zhǒng) 屋脊(ǐ)
C.缤纷(bīn) 隐匿(nì) 谛听(dì) 参差(cēn)(cī)
D.覆盖(fù) 眩目(xuàn) 屋檐(án) 渗出来(shèn)
2三游周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取三个不同的场景,多角度描写周庄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三次中详写___ __,因为突出作者的印象如童话般的神奇美妙。 3研读课文作者三游周庄段落,思考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四、高效课堂
1,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
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2)、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拓展练习: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与以前掌握的名句比较。
六、 当堂训练(15分钟)
1、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满足。
B.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丝弦:船舱里用丝制成的装饰物。
C.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出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A.比喻、排比 B.拟人、比喻 C.比喻、拟人、通感 D.拟人、通感
3.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1)你能写出“相看两不厌”整首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上面的句子你能想出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吗?
课后记
我很快乐!你快乐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课题】
课型:新课型 执笔:艾湘 审核: 执行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 【今日警句】明·刘基: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3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二、明确出示目的
三、 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
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起背诵。
四、高效课堂
1,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
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
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三)、品读散文语言。
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倒映在水中的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拓展练习:
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难点:
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放风筝)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例举各种各样的风筝)。
二、自主探究
有一群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喜欢放风筝,不过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自己扎风筝放飞。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例举文中提到的风筝)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风筝的含义。(小组内交流)现在大家能用一句话把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一下吗?(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但每一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引导学生体会“理想的翅膀”正是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远,越飞越高。
三、扩展延伸
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生答)用“我想……因为我的理想是……”句式规范语言。
四、再读感悟
现在的你们这么努力,相信大家的理想翅膀会越飞越高,越飞越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想,再读课文,读出未来的美好。(多种形式的读文)
五、课后作业
自己试着扎一个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到郊外放一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读音易错和字形易错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积累本。
一、出示卡片
认读生字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师鼓励大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啄木鸟工作室
1、读音易错的字。
2、字形易错的字。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四、积累好词、好句。
五、习作小练笔
我的理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5.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6.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重阳节的来历,体会桓景的勇敢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能复述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桓景为了除掉瘟魔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介绍桓景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句导读:“忽然”一词表明瘟魔的出现非常突然。“很多村庄”“死了不少人”说明瘟疫蔓延的速度快,危害大。]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段导读:写汝河一带瘟魔为害,死了很多人,桓景一家只有他自己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句导读:这句话交代了桓景病好后,决定进山学艺的目的。] 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bài)师学艺。
段导读:桓景想除掉瘟魔,决定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句导读:“一路……一路……”体现了所行路线既陌生又遥远。“翻过……蹚过……磨破……”体现了桓景途中经历艰辛。][④“终于”说明了什么?]费长房和蔼(ǎi)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xiánɡ]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⑤“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 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ū yú)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句导读:师父算出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便赐给桓景制胜的法宝,并传授打败瘟魔的妙计,让桓景回乡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hè),让桓景骑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段导读:桓景学成本领,回家除魔。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 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段导读:瘟魔出来那天,桓景按师傅的方法做了。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⑦通过对瘟魔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⑧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句导读:这几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桓景勇斗瘟魔的图画。“直冲”一词表现了桓景的英勇;“对准”表现了桓景把握良机,机智聪明。瘟魔“转身就逃”从侧面反映了桓景的勇敢善战。] [⑨桓景奋勇除魔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段导读:桓景杀死了瘟魔。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老百姓纪念桓景的原因。由于桓景除掉了瘟魔,使百姓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因此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⑩“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 为什么要举行这些活动?]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茱萸的图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14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古诗教案10-27
语文《氓》教案11-17
语文优秀教案09-01
语文树教案11-06
语文园地教案09-04
(经典)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精选)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