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时间:2023-02-28 10:28: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5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及简笔画,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复习巩固,轻松入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之前,先做一个填空小练习:(课件出示词语)

  (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吗?

  二、画面对比,引导质疑、

  1.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同学们欣赏。

  2.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学生描绘,老师当场画简笔画。齐读课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座座房子掩映在绿荫间,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3、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描绘这个小村庄的美丽,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这村庄的美丽是谁带来的?

  4、(出示课件):“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该怎么读?读好以上词语再学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

  5、(出示课件)看看故事结尾,最后这个小村庄变成什么样?(展开想象自由说)

  6、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毁灭,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器具起了毁灭性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斧头)

  三、研读词句,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出现了几次“斧头”。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

  2、(出示课件):“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在这“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为什么不用提而用拎呢?(当地居民砍树很随意,根本不受约束)

  3、哪个词体现了砍伐的数目非常大?(一棵一棵,学生边说老师边一棵一棵地搽去黑板上的树木。)

  4、看老师的这个动作,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学习朗读这一句,如何念出心疼的感觉?

  5、理解“裸露”(看课件理解)

  6、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不断扩大……”哪个词可以体现这样的烂砍伐树木行为还在继续?这个“……”代表什么?

  7、(出示课件)创设情境采用“叠加式”朗读“一年年,一代代——”一句。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树木都有哪些作用?

  9、(出示课件)读读课文,了解树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填空树木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了解排比句)

  10、哪些词语体现了被砍伐的树木数量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11、(出示课件)“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了。”读到这,你想说什么?(树木被廉价使用)

  12、(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样“不错的日子”到底指什么样的日子呢?联系上文理解自然的给予让村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第一句话作者是真的在称赞当地居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吗?

  13.终于,灾难来临了(课件)

  14、(出示课件)理解“大雨没喘气儿”(拟人化写法)。

  15、看课件感受“咆哮的洪水”。在这咆哮的洪水来临时原本谁可以保护这美丽的小村庄呢?学习朗读。

  16、(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回顾:“树木为这小村庄带来了什么?”,感受:“现在洪水又带走了什么?”结合理解“一切”(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一一搽去黑板上的板书)

  17、这锋利的斧头看似为小村庄居民创造了不错的生活,可它们也是毁灭村庄的间接杀手,而真正毁灭村庄的罪魁货首又是谁呢?

  18.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汇报)

  19交流: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师小结并板书:乱砍滥伐.破坏生态.)

  三、拓展升华,提高认识

  1、(出示课件)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2.生谈感受

  3、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句广告语。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师板书: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五.延伸作业.

  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美丽—————乱砍滥伐——破坏生态————————消失

  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关爱地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齐读。

  二、回顾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

  1、山谷中早先有个小村庄,你喜欢这个小村庄吗?为什么?(因为小村庄上有很多美丽的油菜花。因为那个水很清。因为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因为这个小村庄的人都很幸福。因为这个小村庄的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感情朗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

  2、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请你再看这段话,“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还有什么发现?(不是现在的)早先有过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前有过。)现在这个小村庄还在不在?(不在)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3、(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你有什么感受?(奇怪)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以前美丽的小村庄现在会变成这样?)

  (二)学习2-4节

  1、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交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用斧头干什么?(砍树)还有呢?(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边听,一边板书:砍树。)

  3、围绕“砍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谁砍的?为什么砍?怎样砍?砍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带来了什么?砍来的树做了什么?他们在砍树时想什么?)

  4、依次解决问题;

  A、谁砍啊?(村民)“谁家”指的是谁啊?(村民)谁去都可以,哪一家去都可以,有没有谁制止他们啊?(没有)

  B、为什么砍呢?(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随意砍树)

  C、怎样砍的?他们拎起斧头到山上去砍。你做做“拎”是怎么样子的(生在座位上模拟“拎”动作)可以换成什么词?(拿、扛、带等)“拎”可以说明什么?(轻松随意)他们拎起斧头认真的很轻松地到山上去,说明?(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白来的,一点不在乎),不在乎什么?(后果)还有呢?(他们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砍了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山坡上没有了树木,没有树木的遮盖)这是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D、砍树带来了什么?(有了房子、犁等等)

  E、砍了多长时间呢?“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中的两个“不断”可以知道什么?(虽然拥有了很多,但扔没有停止砍树)(板书:不断)从这句中的“减少”和“扩大”中还能读懂什么呢?(需求不断增加,欲望不断蔓延,可是环境在越来越恶劣)这种反差越来越明显,人们看到了吗?可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仍在继续)这种无节制的砍伐,不顾环境恶劣的砍伐就是“肆意”、“过度”(板书)砍树时想什么?(有那么多的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F、砍来的树做什么呢?想象“一栋栋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柴烟”都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尽情想象)指导读文。

  G小结过渡:粗壮挺拔的参天大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苍翠古木,就这样变成了人们的生活用品,变成了袅袅炊烟。人们靠着砍树生活得怎样?什么是“不错”?为什么用这个“还”字?(勉强)

  5、我们围绕砍树了解了小村庄人们的生活,最终的结果呢?(“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引读,情境再现(课件)

  6、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拟人的写法,说明连续不断)“咆哮”是什么意思?(气势如雷,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是谁在“咆哮”?(洪水)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这是什么样的洪水?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肆虐?为什么?(没有树了)

  7、小结板书,依次擦去。

  (三)、学习第5节

  1、齐读第5自然段。

  2、看图,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对比过去的来说)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个性发言)“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三、总结全文,重写板书。

  同学们,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大风来临时,树是遮挡风沙的臂膀;

  暴雨来临时,树是抵挡山洪的卫士;

  酷暑来临时,树是带来清凉的大伞。

  ……

  课件播放图片和音乐。(边说边画树)树给予人们很多很多,我们不应该乱砍乱伐,因为爱护树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让我们放下千斤斧,一起来植树造林,创造美好的绿色家园。(板书:种、爱护、美好、植树节)

  四、拓展延伸

  我们还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课下分组完成。(广告语、小报、倡议书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3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村庄为何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大变故。

  3.在理解重点词句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乱砍树木的重大后果,培养他们环保种树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中心。

  2.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多栽树、护树。

  课时安排

  二课时

  预习作业自学生字词,理解村民靠锋利的斧头生活的后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

  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板书(二)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5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sēn lín zhàn lán kuò dà chuǎn qì

  ( ) ( ) ( ) ( )

  kǎn fá lí míng luǒ lù gài fáng

  ( ) ( ) ( ) ( )

  二、拼一拼,组词语

  juǎn( ) dé( )

  卷 得

  juàn( ) děi( )

  二、读一读,写一写。

  村庄 甜润 锋利 应有尽有各式各样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一代代 ( ) ( )( ) ( )

  整整齐齐( ) ( ) ( ) ( )

  三、想一想,填一填。

  郁郁()() 雨过()() 春()花()

  ()清()秀 景色()() 和风()()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谁家想( ),谁家想( ),就( ),把树木( )下来。

  (2)、一年年,(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裸露的土地不断( )。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森林王国消失以后

  森林王国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一年之后,国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担任新的国王。新国王下令所有的大臣种植树木、花草,然后又带领全国的老百姓克服种种困难,从遥远的.雪山引来了救命的泉水。希望的种子发芽了。

  妖魔鬼怪气坏了。

  雨妖来了。大雨倾盆,泥沙翻滚,但喝足了水的花草树木反而更加生机勃勃。沙漠变的一片嫩绿。

  热魔来了,火红的太阳灼烤着大地,但充足的光照使花草树木更加茁壮的成长。

  风怪来了,它呼啸着,吼叫着------。但是,树木就象挑战生命极限似的,更加挺拔了!

  沙鬼沮丧的呻吟着躲进地下,变成了肥沃的泥土。

  小鸟飞回来了,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声,唤醒了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到处都是争相开放的鲜花,和挂满枝头的野果。处处欢歌笑语,动物和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森林王国又恢复了往日的欣欣向荣。

  积累

  1、抄写下列词语

  无影无踪 生机勃勃 大雨倾盆 欢歌笑语

  婉转动听 欣欣向荣 美丽富饶 茁壮成长。

  2、写出与下面词语相近的词。

  肥沃----( ) 动听----( )

  充足----( ) 富饶----( )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感悟

  4、通过阅读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能力拓展

  你想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说说、写写、画画都可以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多元阅读、感悟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自制的多媒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活情感 感受悲剧力量

  1、在老师出示的多媒体课件中,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展示在学生的视觉中。教师设问: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一下“她”;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她”的呢?

  2、(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拜师学读激发学生读出它的美丽。

  3、画面急剧变化,出现了由葱郁到现在这荒凉、一无所有的贫瘠并根据画面内容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4、看了这两幅画面,学生质疑:是什么原因让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一无所有的`?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把自己找到小村庄变化的原因作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可能会找到以下几句重点句子:

  A、多媒体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当学生找到这一句时,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质疑: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点拨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a、这里的“谁”指的是哪些人?

  b、理解“拎”,从字面上看他和“拿”、“带”一致,可以替换吗?为什么?

  c、出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理解“裸露”。

  B、多媒体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师导语:这里出现了裸露的土地,有没有人制止他们的行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做上符号。(一年年、一代代,两个不断,三个变成,特别是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都能体会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些被省掉的会是些什么呢?)

  b、朗读PK赛,谁能成为今天的朗读大王:通过朗读把这种行为表现出来。

  3、情景再现,多媒体出示森林被破坏的场景,体会小村庄潜在的危险,心灵产生环保的共鸣。

  4、设计口语练习。“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 )……

  5、引读第4自然段: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转折处学生接),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狂风暴雨的狂虐。

  三、发展思维 升华主题

  1、再现被破坏的村庄图及最后一段文字 。

  2、师读文字,质疑这里的“什么”都包括哪些?

  3、出示课后泡泡中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先动笔写写,再全班汇报。

  4、教师小结:不爱护环境就是毁灭自己的家园。这悲惨的结局我们不希望再重重上演,希望我们都能来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做个真正的环保卫士。

  四、走进生活,升华文本

  1、回顾整合,想想说说。

  学生通读课文后,你们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人,你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2、走进生活,写写做做

  ① 师多媒体出示收集到的真实破坏环境的分类图片。

  ② 读了故事,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人,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汇报感受。老师出示“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引导学生激情呼吁。

  4、 延伸作业(二选一)。

  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④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及补救措施,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7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学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七、拓展练习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9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0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天,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树木,保护大

  一、激趣导入课题

  1、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村庄”用自己话简要叙述出来,并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美丽),就是这么美丽的村庄却在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认识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找出书上相应的词,重点指导“冒”是“曰”字头不是“日”字头;区别“犁”与筏“黎”、“扩”与“括”意、形、义。

  三、过度,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村庄的,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把你知道的用“——”画出来或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同你的组员共同分享。

  3、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美丽的村庄、裸露。

  围绕“裸露”展开学习,老师引导,什么地方裸露了,为什么裸露了,这些树木都到哪儿去了?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并谈谈体会。

  4、你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对吗?你想对这里砍树的叔叔阿姨说些什么?

  过渡,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人们白白地砍了,美丽的村庄到处变得裸露,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5、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四、过渡:小村庄的树被人们白白地砍掉多可惜呀,不仅如此,而且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又怎样呢?学习5-6自然段。

  1、默读5、6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知道的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联系我县9·4洪灾进行体会)、板书:洪水卷走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看多媒体,“洪水卷走的.村庄”想象哪些没有了?(房子、家具、斧头……甚至人也没有了)

  3、看到这种情景,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难过,痛苦)

  4、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

  五、回顾板书,进行对比,整体感知全文,并板书“变”。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再看全文,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你想知道的?想象这个被洪水卷走的村庄在多少年多少代又会怎么样?

  七、拓展练习:以每一个组为单位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美丽的村庄

  裸露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变

  什么都没有了

  洪水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2

  【设计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建议】

  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设问质疑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

  教师点拨: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难确定的部首:犁,查牛字部;黎,查禾字部。

  2、再读课文,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扫清文字的障碍。

  了解课文写作顺序,也就是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指出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2、如学生未提到,教师点拨: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每节课写好几个字,慢慢就学会了写字。

  第二课时

  步骤设计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巩固生字,引入新课

  1、听写: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黎明

  2、用几句话说说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回忆课文内容,引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这个村庄变迁的原因。说说你是从那些语句看出来的,划出有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理解谁 谁是指那些人?

  理解拎(换词方法)

  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指导朗读。

  ⑵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⑶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句子训练: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理解柴烟。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指导朗读。

  ⑷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去掉还字,读一读,问学生感觉怎样。

  ⑸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想一想该怎样读好。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填空)

  4、小结。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

  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

  三、明白道理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这种增减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状况,它们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个人对上述污染或者环境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 对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检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小山村为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砍树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后果,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故事”,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讲的“卖屁”的故事吗?那还记得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吗?还想不想听故事?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

  1、这个小山村里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小山村,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并完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 的小山村。”

  2、教师过渡: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了小山村的美丽。

  3、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里都写到了哪些事物?(树木、小河、鸟儿、鱼儿)

  4、这些事物各自有什么特点?(的小河、 儿、 的鱼儿)

  5、指导朗读。(你能美美地把小山村的美丽读出来吗?)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探讨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教师过渡:多么美丽的小山村啊,那里有美丽的风光,有清新的空气,有小动物们的欢歌嬉戏??然而好景不长,美丽的小山村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小山村最后消

  失了?(大雨造成山洪→乱砍滥伐→锋利的斧头)

  3、人们用这些斧头来做什么?(砍树)

  4、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人们用这些斧头来砍树?

  出示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教师引导:

  你从“谁家”、“谁家”、“拎”、“一棵一棵”读懂了什么?(体会人们砍树的随意性。)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

  这些锋利的斧头给小山村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房子、家具、浓烟)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这个内容?

  出示句子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教师引导:你从 “变成了”, “变成了”,“还有”又读懂什么?(体会人们对树木的砍伐到了从“随意”到了“过度”的程度。)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句话?

  这些锋利的斧头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东西的同时,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土地裸露,而且裸露不断扩大)

  5、教师过渡:是啊,靠着这些锋利的斧头,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时,一个噩梦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播放课件),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了。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

  课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出示句子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读句子

  (1)故事已经发生,悲剧已经上演,如果你是小山村里的幸存者,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

  假如我是村长,我会深深的自责,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

  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自责”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砍树大王,我会很后悔,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后悔”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安分守己的阿姨,我会非常伤心和气愤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伤心”“气愤”的语气读)

  (2)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他们这么说,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伤心、沉重等)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山村里的人们说的?

  我想对“村长”说——(表示建议)

  我想对“砍树大王”说——(表示谴责)

  我想对“安分守纪的阿姨”说——(表示同情)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故事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弄明白“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表面原因:乱砍滥伐

  实际原因:破坏环境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3、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破坏环境的行为?(乱丢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四、作业布置

  1、写一封信给破坏环境的人们。

  2、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板书: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 消失

  破坏环境

  ↓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4

  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方式呀!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但是其中的一个“还”字,却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一个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词语“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这句话含义深刻,发生在小村庄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最后学习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等。

  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教材当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泡泡作了相应的提示,试图通过举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一个学习伙伴说“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的“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

  在领会了上述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那些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比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读到“谁家、拎起、一棵一棵”时,语气要略微舒缓、加重。

  4、课后安排交流阅读感受的题目,通过这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关于小村庄发生的变化比较容易交流,但发生变化的原因则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可以在这两个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请学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庄的建议。

  体会、积累语言的题目,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学生抄写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出每一个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森林、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还可以积累运用得得体、恰当、优美的词语或者片段。

  这篇课文是有关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维护与建设的文章,学生在学完之后,可以紧密联系本组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这种增减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状况,它们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个人对上述污染或者环境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

  5、本文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意在提醒学生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之后,对材料、成果进行整理,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具体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可以先将反映同一情况的材料归为一组,比如动物、植物、空气、水、光、噪音、工厂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种情况的材料按其所属性质分类,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图片、声像、图表等等;最后考虑同一种情况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将其整合起来,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说明,比如,给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它们所反映的问题,可以参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调查时间、地点、人数、调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种类、程度;第二,借助手头整理之后的材料,对所受的污染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第三,根据整理之后的材料,为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供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对自己的或小组的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创意的、多样的形式,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意识。

  四、参考资料

  犁耕翻土壤的农机具。中国春秋时代就有用牛为动力的畜力犁,由犁辕和装在其前下方的铧式犁体等构成。现代机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调节机构、牵引或悬挂装置等组成。按工作部件分铧式犁、圆盘犁、驱动型耕作机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5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增、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问点什么?如 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二、对比质疑

  1、课件: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 教师板书:美丽

  2、你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说吗?

  3、看看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地读读,有注音的地方应多读一读。

  4、请学生来读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它的美。

  5、这么美的小村庄后来变了,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课件)什么都没有了。

  教师板书:什么都没有了说明:这里的“什么”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教师: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的小脑袋里一定冒出了不少的问题,谁来说说。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呢?

  三、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惑,读课文

  找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并作好记号。

  四、分小组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五、识字写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音:如 澈、湛、栋、裸

  字形:葱、裸、黎

  2、指导学生写字

  六、作业

  读课文,抄写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如果你周围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第二课时

  一、温情回顾

  1、小村庄给你留下了哪些不能忘怀的印象。

  2、谁能把2~4自然段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文解疑

  是啊,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么消失了,真让人痛心。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我们来找一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小组交流自己划下的句子。

  2、全班交流:(顺序不限,以理解句子为主)如:

  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到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过度地被砍伐,根本无人管。这里我们可以用上“滥砍滥伐”之词一点也不过分。)

  ⑵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读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不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阴影部分体会:“过度”砍伐的时间长;两个“不断”表明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从而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三个“变成了”构成排比句,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思考:“一年与一年年”、“一代与一代代”、“一栋与一栋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⑷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 不知卷到了何处。

  从哪里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可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明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读这句话,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沉重)

  请学生练习朗读这句话。

  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使小村庄消失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对“锋利的斧头”他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的利益,致使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

  三、交流启示,课外延伸

  1、这是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相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如: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2、想一想,我们学校周围,我们住宅周围,我们生活的城市有没有这样破坏环境的斧头?

  四、作业

  1、准备综合性学习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练习册中的习题。

  3、预习第8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相关文章: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2-03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05-23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0篇12-03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0篇)01-01

(精华)《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5篇05-25

(优)《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5篇05-2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08-26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02-24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03-14

故事小铃铛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