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时间:2022-06-27 06:38:4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可能性教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可能性教案6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4)展示交流,指着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结果,算出四个组的合计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知道了当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1)我们学校的喜事接连不断,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都市小学生田径比赛重,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队平时的艰苦训练。再过几天,10月份我们学校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具体日子还没定下来,你们认为选什么样的日子比较好呢?

  (2)在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哪一天?为什么?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几乎都是农村子女,外来人员也占一半。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痹诨疃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盒子一个、黄球2个、白球8个、转盘一个、卡片、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记录表一份、每小组白球8个、黄球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好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我们来摸一摸。

  (请出几个同学进行摸球,老师一一猜对,同学们一致认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

  师:真的全是白球吗?我们打开看一看。(学生欢呼)正因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所以老师摸出来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一定、不可能。)如果盒子里有8个白球,我再放进2个黄球,摇一摇,摸出来会是什么情况?

  (课件出示:猜一猜:摸到的球可能是( )球、(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更大。)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板书:可能)

  师:摸到哪一种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生:黄球!)(板书课题:可能性)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实际摸的时候是这样吗?你们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王国。我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从中复习二年级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并引出新课:“可能性”,显得自然,水到渠成,不浪费时间。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可能性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三册青岛版第93—95页,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统计的意义,进一步提升初步的统计观念。

  3.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大海吗?(喜欢)你们去过大海吗?(去过,没去过)。说说你们在大海上都看到了什么?(蓝色的大海,海鸥,等等)老师知道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已经坐上火车了,嘟嘟,睁开眼睛吧,我们到了,(出示图片)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使学生很自然的引入课题,“闭上眼睛”使学生有一种神秘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此环节学生们畅所欲言的谈自己在大海上看到的情景,满怀激情的去求知)

  评析:从学生感兴趣的大海入手,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一下子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是活泼好动,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创设:闭上眼睛,坐上火车,同时加上教师模仿“嘟嘟”的火车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正因为教师创设的情景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睁开眼睛看到大海图片时,才会表现出惊讶、激动的样子,使学生很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课中。

  二、自主探究

  1、引导看图提问题;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师:那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滩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个女孩在游泳?等等,;

  师:大家是不是还有好多问题要问啊,那你们知道观海;

  1、引导看图提问题。

  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面上有一些船,还有一把伞,还有坐在沙滩上观海的人,远处有小岛,岛上还有宝塔,等等。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那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滩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个女孩在游泳?等等,

  师:大家是不是还有好多问题要问啊,那你们知道观海的人提出了什么样得问题吗?

  (出示课件;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和观海人体的一样,有的包含在这两个问题里,这节课我们先来帮这位观海人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师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设计意图:在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问题意识。此环节学生几乎都想把观察到的说出来,并且提出了好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看的出学生们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有很强的问题意识)

  评析:“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教师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了表扬评价,鼓励了学生,同时为下面学生继续观察画面提供了努力方向,只有仔细观察画面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此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问题意识。同时此环节的设计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既避免了学生不提问题、直接进行新课的死板,又避免了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不知从何入手。

  2、解决问题,对分类统计的研究。

  片段一:师:看第一个问题,老师读题,咱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学生1:有男的,女的`。

  师:哦,你这是按性别来分类的,是吗?

  学生2:有大人小孩;师:哦,你是按年龄来分类的,是吗?

  学生3:有戴游泳圈的,又不戴游泳圈的

  师:哦,你是按有没有游泳圈来分类的。

  学生4:有戴游泳帽的,不戴游泳帽的

  师:哦,他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齐答是按有没有游泳帽来分类的。

  学生5:还有穿衣服的和不穿衣服的。

  师:噢,你们同意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致)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细致,其实他们都穿这衣服了,只不过他们穿的衣服有的潜在水里我们看不到。

  老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分得也很仔细。

  片段二:师:那大家想想咱们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用啊?有。好,咱们就试一试!(出示统计表)知道这表的名称吗?(生答:统计表)恩,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分类情况)大家同意吗?那类别这一栏填什么呀?谁知道?(填分得什么)

  师:比如说填什么?(生答男女)。如果是按大人小孩呢?(分别填大人,小孩)同意吗?同意。那人数是指什么?(就是各类的人数),合计是什么意思啊?(把它们加起来的数)同意吗?同意。

  师:大家能根据刚才你们的分类填好这张统计表吗?好,请你们的组长把表一表二拿出来两个人共选一张来填,如果你们两个都不想用这两种分类方法,你们就选表三,用你们的分类方法来统计。两个人一个数的一个填得,看看哪组填的又快又好,老师就把他们的统计表展示出来。如果看不清屏幕上的图的话,可以借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照片,也在你们的桌子上,如果你有困难请举手,老师随时帮助你。好,开始填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填统计表)

  评析:通过观察统计表激起学生们以往学过的知识,感受知识的系统性。此环节能看的出部分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良好,部分同学借助集体的力量对知识进行了复习,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又通过两人合作填统计表无形当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还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创新的机会。

  3、反馈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填完了,填完的请用眼睛告诉我,好,谁来展示一下你填的统计表?讲一讲你是怎么填的?师:其他的同学是不是也想展示你们的统计表啊?(是!)那好,看准了,和他的不一样的请拿过来,不过要有秩序噢!(学生纷纷展示,对于填得很好的奖励小粘贴)

  观察这些统计表,从每种统计表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生1:男生10人,女生11人,合计21人,

  生2:我在表二中能知道大人多少人,小孩多少人,等等

  师:是不是通过这统计表咱们就很容易掌握游泳人的情况啊?(是)老师把不同分类的统计表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是合计一样,不同的是分类不一样。

  师:你这是个重大的发现,老师要把它记下来。板书其中的发现:分类不一样,合计相同。

  评析: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说出所读到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分类统计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了分类统计的意义」

  4、总结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叫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师说:刚才咱们是根据什么填的这表啊?根据分类啊,那我们叫它分类统计好不好?那我们在分类统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要数仔细,合计要算对。

  5、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可以)那好,来,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份一份。待会看那组分的种类多。

  6、反馈展示。

  (1)看哪组坐的好就先让那组来说一说!

  生1:分为大船,中船,小船;

  生2:分为粉色的,红色的,还有蓝色的;

  生3:分为汽艇,客船,油轮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细。有关解决第二个问题的统计表也躺在信封里,还是请组长安静又快速的拿出表二来,两个人填一张表,和刚才一样一个数,一个填;

  (2)谁想来展示一下你的统计表?先说一说你是安什;

  生1:我是按颜色分类的,黄色的有五只,蓝颜色的有;

  师:大家同意吗?有和她不一样的分类统计的吗?

  评析:此环节学生在有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来;

  三、应用拓展

  1、师:今天咱们帮观海人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

  2、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上课,我想了解一下;等,然后再算出合计来,

  只要有一个数,一个填。看谁填得又快又对。(学生自主填统计表)

  (2)谁想来展示一下你的统计表?先说一说你是安什么分类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1:我是按颜色分类的,黄色的有五只,蓝颜色的有三只,粉红色的有两只,合计是十只。

  师:大家同意吗?有和她不一样的分类统计的吗?(学生纷纷展示)

  评析:此环节学生在有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来填统计表,再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感受了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学生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填统计表,合作意识也有所提高。

  1、师:今天咱们帮观海人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我想他肯定会很高兴,你们呢?(高兴)出示课件练习1,看这些花漂亮吧,就像你们高兴的脸蛋一样。你们认识这些花吗?(月季,太阳菊,)都是什么颜色的?(红的,黄的)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统计统计吗?(想)好,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4页,看到了吗?开始填吧!我要把最大的贴粘画奖给田的又对又快地同学!(展示,评价)

  2、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上课,我想了解一下咱们班的人数情况,你们可不可以用今天学过的分类统计的方法让我了解一下啊?分男女,分扎辫子的不扎辫子的,分年龄,分高矮,分胖瘦,等等,然后再算出合计来,(只要有理就给与肯定。实际验证一下,采用比较明显的。)

  评析: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来运用知识进行实践,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学到了分类统计的方法)那是不是这种方法只用在咱们校园里呢?(不是)那老师给大家布置一小任务,放学回家把今天学到统计方法教给你的家长,并且讨论一下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到分类统计的方法,回来了告诉大家,好吗?

可能性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出示扑克牌与筛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玩什么游戏?想来一起玩一玩吗?我们要玩出数学味来。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1)谈话并猜测:(电脑出示)老师这儿有四种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张,摸40次。你猜猜,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测)请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

  (2)会和你猜的情况一样吗?我们只要自己试试就可以知道了。

  (3)师宣布活动规则,多媒体演示示范摸牌一次,说明活动顺序和要求: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后,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4)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摸牌,另一人在书上记录,然后将结果用条形图表示。

  (5)学生汇报摸牌结果。看看和你估计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的发现和体会。(可以让猜得很接近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6)全班交流摸牌游戏中的体会。

  (7)谈话: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一猜,再合作实验。(同桌合作,与刚才分工交换,一人摸牌、另一人记录在书上,并制成条形图)

  (8)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像刚才一样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再实验。并用自己最快的方法记录在自己本子上。

  (10)谈话: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么样?(指名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2、活动二:下棋游戏。

  (1)过渡:老师认为自己打牌的水平还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别人下棋,输得很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电脑边演示边解说:那天,我们是这样下棋的,用一个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一人黑棋,一人拿红棋,都从“0”开始。谁走棋用抛下正方体的办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

  (3)你能按着老师这样的玩法,和同桌一起玩玩吗?

  (4)先制作小正方体,剪下教材附页上的棋纸。同桌合作,随意选择颜色开展活动,一局结束后,可交换棋子再下几盘,并在书上记录自己哪种颜色棋胜的盘数。

  (5)小组内交流自己获胜情况,组长统计组内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6)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教师记录,合计。

  (7)你猜猜那天老师拿得是什么颜色的棋子?(生说)

  师设疑:我想,黑色朝上,可以走两格,所以我选择了黑色。可为什么和我想象得不样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8)如果要使两种颜色的棋获胜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么改?

  三、拓展思维: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利用这种可能性而举行的一些活动吗?

  假如自己是某商场的经理,请你策划一个有诱惑力而又很合理的“摸奖”活动。

  板书设计:

  摸牌和下棋

  顺序: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

  红色:走一格

  黑色:走两格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 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

  教材简析:

  在小学阶段,苏教版教材对“可能性”知识的教学共安排了四次(见下表)。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有关“可能性”内容。 二年级 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年级 用“经常”、“偶尔”、“差不多”描述一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四年级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六年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本节课将可能性和摸球等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可能性,借助活动的素材用语言描述可能性。“一定”和“不可能”是用来对确定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可能”则是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但无论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都存在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难在无法用语言描述,难在无法在一节课中用事实证明,难在学习对象是二年级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对随机思想渗透的时机和程度是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和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摸球,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 会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摸球事件发生的结果。

  3. 能根据摸球的结果设计事件,并进行解释。

  4. 能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抛硬币、转盘和掷骰子事件的结果。

  5. 尝试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已经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数学与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不确定事件,感受随机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定位起点

  出示故事——“乌鸦喝水”的三幅图,请学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别说一说这三幅图上的故事。

  【设计意图:“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借助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进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三个词的理解,定位孩子们对可能性知识的已有认知水平。】

  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一)理解“一定”

  1. 小组操作活动 在小组内开展摸球的活动(活动材料见图1),每人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 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描述:“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

  2. 独立思考 将如图1的两个袋子里的球倒入一个布袋(见图2),请学生独立思考:任 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3. 对比提升

  (1)比较图1和图2两个袋子里的球,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任意摸一个球,都一定是红球。”通过讨论,学生能总结出:两个袋子里都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2)教师追问:如果要往这个袋子里再放入一些球,任意摸一个还是红球,可以怎么放呢? 学生通过思考,提升对“一定”的认识:只要袋子里都是红球,没有其它颜色的球,不管多少个,任意摸一个就一定是红球。

  (二)理解“可能”

  1. 借助实物思考讨论

  (1)教师将红球和黄球混入一个袋中(见图3),提问: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为什么用“可能”呢? 教师从图3的袋中拿走一个黄球(见图4),追问:现在呢? 教师再从图4的袋中拿走一个黄球(见图5),追问: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从这三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球,都可能是红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袋中有3个红球,有3个黄球,任意摸一个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2. 摸球,想象推理。 请一生从图5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3次。

  摸球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

  (1)三次摸球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黄球,可能会出现红球。学生从摸球的结果中验证了刚才的预测结果。

  (2)三次摸球的结果,都三次出现红球。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比较袋中的红球占大多数。如果出现此种情况,立即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此处是渗透事件随机性的最好时机。通过实际的摸球并不能立即验证猜测,有时会出现摸球多次仍没有摸到红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让学生想象、推理,完成对随机性的感受。】

  3. 回顾思考。

  观察三袋子里球(见图3、4、5),为什么从这三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球,都可能摸到红球? 学生得到结论:只要袋中有红球,有黄球,任意摸一个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4. 思考提升。

  提问:如果从这个袋子再拿走一个球,任意摸一个还可能是红球,你准备拿什么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只要袋子里有红球,不管有几个,还有黄球,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三)理解“不可能”

  1.教师出示一个空袋子(见图6)。

  (1)根据要求“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红球”,往袋里装球,可以怎么装?教师提供一些红球和黄球,请学生示范装球。学生会装出如同图7的方法。

  (2)追问:还有不同的装法吗?并在小组里交流。

  2.思考:只要怎么装,就不可能摸出红球?学生得出结论:只要袋中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

  (四)回顾与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从这三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见(图2、3、7)第一个袋子一定摸到红球,第二个袋子可能摸到红球,第三个袋子不可能摸到红球。在数学上,就把小朋友们刚才用这三个词说的几句话,叫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教师板书课题:可能性。

  2. 教师提问:你能看着这三个袋子,说一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吗? 生:从第一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2),不可能摸到黄球。 从第二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3),可能摸到黄球。

  从第三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7),一定能摸到黄球。

  三、巩固练习设计

  (一)装球活动练习

  在小组内开展装球的活动,分层次巩固对不可能、可能和一定的理解,练习用这些词语描述摸球事件结果的可能性。 活动材料(见下图):三种不同颜色的球若干个,三个透明塑料袋。 任务一:每小组装3袋球,装完后要用“一定”来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装? 生汇报后,师提问:观察这些袋子里的球,有什么发现?

  生1:每袋中的球颜色一样。

  生2:每袋中球的个数不同。

  生3:不管有多少个,每个袋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就是这个颜色。

  任务二:每小组装3袋球,装完后要用“可能”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生1:袋中有绿球和紫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2:袋子有绿球、蓝球和紫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3:只要袋中的有不同的颜色的球,每种颜色都有摸到的可能。

  任务三:如果就看着每人现在手里的这袋球,会用“不可能”来说一说吗?在小组里交流,并说说你的发现。

  生:袋子里没有那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摸到。

  (二)拓展练习

  摸球游戏中蕴含着“可能性”,其它的游戏中也蕴含了“可能性”。

  1. 抛硬币。 师:任意抛一次硬币,结果会怎样?

  2. 转盘。 师:任意转一次转盘,结果会怎样?

  3. 掷骰子。

  师:任意掷一次骰子呢? 追问:如果任意掷一次,一定是3,骰子上的数字可以怎么改?

  【设计意图:抛硬币、转盘和掷骰子是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概率与统计领域常用的活动素材类型,也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游戏。只有当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经验支撑时,才能更好地将今天所学习的可能性的知识提升、升华,内化为个体的经验,为后继的学习铺垫。】

  四、全课总结。

  设问:回顾今天的学习,你对“可能性”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1结合具体的摸球活动解释“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生2能适当抽象出“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义。

  五、拓展练习。

  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还可以用来描述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 出示1+花<5 设问:“花”的后面藏着几呢,用今天学习的可能性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生1:方框里的数一定小于4。

  生2:方框里的数不可能大于4。

  【设计意图:可能性是逻辑十分严密的概率领域的知识,用数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符合其“严密性”的特征,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选择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则更加易于学生理解,能更好地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解释。】

  师作全课总结:只要小朋友们留心观察,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1-31

可能性教案06-21

《可能性》教案03-18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04-06

数学可能性教案04-09

《可能性》教案 15篇04-21

精选可能性教案9篇12-31

可能性教案9篇01-02

可能性教案四篇01-06

可能性教案4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