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6-27 13:04:46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10篇

科学教案 篇1

  (1)用显示器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教师放映显示器,师生共同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提问:小水钟为什么不准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原因,继续改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研究,更深一步地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2)关心身边的`水龙头的滴漏现象。这是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把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关心身边水龙头的滴漏现象,估测流失的水量,提醒大家节约用水。通过调查学生应该会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促使他们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注意关紧水龙头?”这个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激励学生用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3)知识链接:刻漏和漏壶。引导学生认识古代的计时仪器——刻漏和漏壶时,最好选用电脑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刻漏和漏壶的原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参与中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解释和表述对心脏、大脑、血管、青春期发育特点等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1)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2)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

  教学后记:

  事实与证据的探究阶段,不拘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可采取课上与课下,分散追踪与适时集中短暂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醒学生及时修改方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与汇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

  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

  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

  (1)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2. 分组活动。

  (1) 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

  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1) 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 “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1) 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

  (2) 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科学教案 篇5

  课堂回放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手里拿着记录表,有序地走进不一样的实验室里。当同学们发现桌上栩栩如生的猫的标本、鱼缸里活泼可爱的金鱼和乌龟、鸟笼中上窜下跳的鹦鹉、青蛙和蜻蜓生动形象的图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来,由衷地喜欢上了它们,对它们的观察、了解更为迫切。

  为了保证观察的时间,同学们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的结合为六个研究小组,以获得充分的对一种动物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说说你们发现了小动物的什么秘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观察猫的人数最多,虽然给他们提供的是猫的标本,但同学们平时对猫的了解颇多,发言很踊跃。

  “我们看到的是只黄猫,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浓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顺,很舒服,还掉毛呢。”

  “是啊,这标签上写的是1999年做成的标本,时间好长啦。”

  “这个猫标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的是猫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关于猫的身体构造特点还有补充的吗?”(引导学生由平时凌乱、无序的观察到科学探索中的“有序观察” )

  “猫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会很亮,是为了能抓住老鼠,。”

  “猫的胡须还比较长。”

  “猫的尾巴总喜欢向上卷起来,卷成一个圈。”

  “猫的鼻子总是湿湿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补充吗?”

  “猫还会上树,爬得可快了。”

  “猫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猫爱吃鱼和老鼠。它每次发现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让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来吃。”

  “猫也有脾气,高兴时就跳到你的身上让你抱;不高兴时,就躲起来。

  “猫吃饱了,喜欢玩线团,在筐子里玩。”

  ……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乌龟。我想问一下,这只乌龟是老师您养的吗?”

  “不是,是四(2)班陈泰宇同学养的。继续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它生活在水里,身上有一个壳,上面有些花纹,身体不算大。有四肢爪子,还很坚利。”

  “乌龟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

  “我用手碰它,它很害怕地把四肢和头都缩进壳里了,真是只缩头龟!”

  “别用手摸它的嘴,上次就咬到我的手了。”另一个同学赶快说道。

  “我还知道我家的乌龟吃肉、鱼,还有一些菜叶。”

  ……

  当汇报时间一直延续二十多分钟时,教师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课后继续讨论或写、画到科学记录本上,也可以像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咏鹅》那样,写首小诗来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等。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其中有四(2)班的陈泰宇和四(5)班的宋新颖两位同学课下各自作了首小诗:

  龟    鹦 鹉

  嘴大不会鸣, 头上戴红冠,

  爪子如刀利。 开口学人话。

  甲壳护身体, 察言会观色,

  孤龟捕食快。 人人都爱它。

  在交流时,重点介绍一到两种动物,并有意向纵深推进,让学生建立起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环境、行为方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反思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动物生活,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生长阶段和运动行为等。为了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有关动物的经验,依据教材的安排要求学生分组对六种常见的动物进行观察,以便为后续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真实的观察环境,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找实物和标本,查找有关的资料。游动的金鱼、爬动的乌龟、上窜下跳的鹦鹉,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着动物蓬勃的生命活力。让同学们对动物的观察与接触,就如同久别朋友的重逢,想从更多的角度获得对它们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一切都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柔情,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下,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活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探究才是有效的。看着他们争着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时,老师心里很轻松也很开心,就让同学们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吧!

  科学探究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探究的.各个环节所承载的内容和实际意义。许多环节都是以足够的时间为基础的,需要有时间反思、有时间开展讨论、交流。为此,教师就花了很多时间让同学们观察、交流。有了丰富的动物生活习性和特征的积累,同学们对动物生命活动的感受有了一定认识,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动物的概念,留下了生命是什么的感悟,对动物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逐渐表现出理性的认识。

  学生的研究兴趣往往是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在课堂上只能获得对一类动物的研究结果,对其他动物的了解要依赖于与同学的交流,而交流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让同学们对动物研究的兴趣延续到课外,热情保持下来,在生活中观察,在“玩”中形成感悟,同学们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深入的,我们的教学才能说是成功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准备: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2.有关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的`图片、录象等视听资料和设备。

  3.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等视听资料和设备

  4.确定观察的对象,准备好观察记录的工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吗?

  2、说得真棒!你能再说一说秋季是

  什么样的吗?

  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

  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

  认识秋季的气候特征。

  2.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认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补充。

  5.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认识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6.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适当补充。

  7.小结。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巩固所学,课外拓展。)

  2.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气候与季节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 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这次活动我注重了幼儿的操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拼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头饰若干,红领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热带鱼画面一幅、拟人的三角形图片、展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教师利用展台出示拟人的三角形娃娃,边出示边以拟人的口吻说:“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都叫我带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厚纸片,让幼儿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幼儿回答正确后,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纸片。并教幼儿学说几遍“三角形”

  3、再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彩旗,让幼儿数一数他们的边数、角数,并说出它们都是三角形的。

  二、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拼好的图,让幼儿进行观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请幼儿找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受三角形

  特点。

  2、

  游戏

  “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讲述

  游戏

  的.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戴头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一停,幼儿迅速跑进与头饰相同的图形内,每个图形内的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走错,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娃娃。然后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2)、让幼儿做游戏。

  3、让幼儿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图:启发幼儿拼出多种物

  三、展评幼儿的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作品。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学习观察金鱼吃食等活动,尝试用动作表现金鱼吃食的样子。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并学习短句“这边吃吃,那边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鱼爱吃鱼虫,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动准备:

  1. 鱼虫干若干份,放在小盘中备用。

  2. 教学桌上摆放一缸鱼。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示范喂金鱼吃鱼虫。

  (1) 你们知道小金鱼爱吃什么吗?

  (2) 小金鱼,你喜欢吃什么呢?(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告知幼儿,我们最爱吃小鱼虫。)

  (3)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鱼虫干,示范喂小金鱼,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如何取少量的`鱼虫喂金鱼。(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几粒鱼虫干。)

  (4) 将鱼虫干放入鱼缸后与幼儿共同仔细观察小金鱼吃食。

  3. 幼儿自由喂食,观察鱼吃食的动作。

  (1)教师:小金鱼吃鱼虫真可爱,你们也来喂一喂,看一看。

  (2)将鱼虫分发到幼儿桌上,指导幼儿少量喂食。

  4.幼儿喂小金鱼,教师巡回指导这距离仔细观察金鱼的活动。

  5.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

  6.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反馈幼儿的喂食活动,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已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比一比师:小朋友们把自已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已的小手,不让自已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模板03-25

关于科学教案02-20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6-19

科学教案:蜗牛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