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时间:2022-06-27 21:32:23 教案 我要投稿

拿来主义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拿来主义教案3篇

拿来主义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

  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

  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毁灭________

  三、开放平台

  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四、艺术探究

  “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个大问题,鲁迅先生用简短的文字就阐述得明白透彻,为什么?(点拨:总结写作特点。)

拿来主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

  教学步骤: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问题1: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听凭送来 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问题4: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

  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课文8——9段

  教学步骤:

  (一)问题1:8——9段论证“怎样‘拿来’”。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⑴“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问题2:联系“大宅子”这个比喻,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问题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

  明确:有害无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问题4: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问题5:模仿归纳1——7段论证思路的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二)练习:

  话题: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上述话题的看法。

  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的选言证明,即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间接证明论题的方法。这种证明的步骤是:将论证的论题作为有关问题全部可能成立的几种假定之一,即作为选言推理前提的一个选言肢,然后找出依据,否定除论题以外的其它选言肢,从而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这样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思路,应该说是一种创新。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而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无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拿来主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

  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 归纳比较 疑问探讨 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

  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

  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

  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 掌握文章的思路

  〈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

  〈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 研读课文、

  1、 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主动送去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实质 惧外 排外 媚wai求荣 自欺欺人 爱国 和平交往

  利弊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文化堕落 主权丧失

  贻害子孙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称为新文艺

  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喻体 本体 具体做法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

  烟枪烟灯 有害的适当保存一点,可作为反面教材的部分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 反动腐朽部分应完全摒弃 走散

  比喻论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如《说嫉妒》:“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从心理上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整天处于一种既不舒畅、极不安宁的境况中难以解脱”。

  这里把嫉妒比喻成毒虫,有力的论 证了嫉妒害己的观点。生动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说服力。

  6、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最后一段

  (2)简要说明每一句话的内容。

  句数 内容

  ① 结论是我们要拿来

  ② 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③ 拿来主义的结果

  ④ 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⑤ 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五、 小结: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种学习古人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1、韶关市27位学龄童在韶州府学宫参加开笔礼。他们端正执笔,朱砂开痣,茶奉双亲,在孔子像前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

  2、京剧进入小学课堂

  3、佛山祖庙开笔仪式

  4、郑大化工学院20xx级毕业生,选择汉服做毕业学位服合影,并给老师行礼。

  5、穿着汉服向屈原像行礼。

  六、结束语

  每一位爱国的青少年,当我们面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形式多样的外来文化,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做一个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者。

【拿来主义教案】相关文章:

拿来主义教案01-05

拿来主义教案02-17

《拿来主义》教案08-27

《拿来主义》的教案01-17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06-01

拿来主义教案8篇12-22

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4篇)11-25

拿来主义教案12篇04-02

《拿来主义》教案(15篇)03-12

《拿来主义》教案 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