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采桑子·重阳》教案

《采桑子·重阳》教案

时间:2024-06-08 02:04:58 林强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采桑子·重阳》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采桑子·重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重阳》教案(精选11篇)

  《采桑子·重阳》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2、理解诗中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精神;

  3、能联系已学过的秋景诗,体会毛泽东词二首的高远境界,并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意象把握诗歌境界;

  2、联系其他秋景诗了解毛泽东的开阔胸襟和豪迈气概,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意境高远、词风豪迈等特点,并做好诗词积累。

  教学难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句的情感分析及对整首词词风的作用

  教学方法:

  常规教学,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诗词推荐:辛弃疾《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

  导入:

  ( 引导学生回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也有著名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的特点。1929年革命形势大好,可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领导,毛泽东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跌入了人生的低谷。这时的毛泽东,面对重阳的秋景又该是怎样的感慨呢?

  范读、跟读:(要求:掌握节奏和感情)

  1、学生自读,自己体会词中感情和节奏;(将自己放入文本,才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精髓)

  2、学生范读,互相点评,从语速与语调、轻重与缓急两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句形成分歧。故意存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诵读指导:读出辽远的秋景,读出胜利的'喜悦,读出战斗的豪情和自信。

  4、词格介绍:联系辛词

  鉴赏意象:

  1、意象的概念,找出诗中意象:战地黄花、强劲秋风、寥廓江天(这是初中训练的能力,学生能够完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2、探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战地黄花——革命的热情和豪情,分外娇艳;

  强劲秋风——更似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实力。毛泽东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革命的热情和无畏;

  寥廓江天——秋色无垠,革命家胸怀也无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祖国山河如此壮美,叫我如何不爱她?!

  3、领悟意境(联系诗词中秋景的名句,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比较意境的不同。)

  灿烂金秋,借赞美壮阔山河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他置个人荣辱于不顾,一心为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整首词词格高远,词风豪迈,有着领袖的豪气。

  难点探讨:

  1、“人生易老”句似乎有些悲叹年华老去,光阴难在之意,对此作何理解?(学生自由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易老”是客观事实,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苏轼“一樽还酹将月”不同,毛泽东从“天难老”中获得启发,意识到应在有限光阴中无限奋斗,所以貌似消极,实则暗含了毛泽东不屈的斗志!

  2、初稿时上下阙相反,为何要改成现在这样?请讨论作答。(学生可能会有多角度理解,尽可能给予鼓励。但要引导其从上下阙的关系上来思考,否则,讨论将偏离轨道。)

  明确:上下阙都是写景抒情。上阙以人生感悟开篇,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哲思的基调。由短暂而生发出奋发之意,由丰硕战果感到由衷鼓舞;下阙以秋风喻革命力量,累累战果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祖国山河如此壮阔辽远,更让诗人无比自豪,对革命充满信心。这样的构思,让思路更具逻辑性,并且,尾句将词的意境扩大得极为壮阔,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表现的更加雄健豪迈。

  结语:

  人生的秋天,往往来得突兀。我们如果只看到飘零的枯叶,散落的黄花,只品味其悲凉与萧索,那么这样的人生将布满灰色的暗云。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我们可以让心灵在秋高气爽中荡涤污渍,可以让眼睛在霜染红林中点燃激情;我们以友爱之心迎接大雁的南归,我们以欣喜之心丰收果实的累累。刘禹锡不是说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以,让我们带着毛泽东的豪情,再一次朗读《采桑子重阳》。(生朗读)

  愿同学们都能以乐观豪迈的气概度过生命中每一个秋天!

  《采桑子·重阳》教案 2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

  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三、预习内容

  1.解释下列词语。

  群芳:

  狼藉:

  残红:

  飞絮:

  阑干:

  始觉春空:

  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

  4.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课堂重点内容

  1.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重点字句:垂柳阑干尽日风。

  3.分析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4.分析“游人去”与“燕归来”两句在全词中的关系,进一步把握这首词的特点。

  5.课堂讨论:很多文人面对晚春都不由得产生忧伤之情,这首词也是如此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欧阳修,字,号,又号,宋朝文学家、史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濛濛()笙歌()狼jí( )帘lóng( )

  3.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狼籍残红狼籍

  B.飞絮濛濛濛濛

  C.垂柳阑干尽日风阑干

  六、联系拓展:

  见《同步课课练》。

  《采桑子·重阳》教案 3

  【自学指导】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领略其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

  2、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现得优美可爱。

  3、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课文提示】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2、欧阳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4、《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中学语文在线()

  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栊lóng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写景物。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这几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人事。先写郊外景。“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写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就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能理解“狼籍残红”是“好”。最后两句,再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从句式上看,这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雨中衬托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 互为映对。

  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残红狼籍,常人对此,觉得索然无味,而作者不但不伤感,反而有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的独到之处。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狼籍残红 ( )( )

  ②飞絮濛濛 ( )

  ③垂柳阑干尽日风 ( )

  ④垂下帘栊 ( )

  2、词以“好”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过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现“群芳过后”时节的词语有哪些?

  4、“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哪里?(不要用词中的原句回答)

  5、“始觉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样理解“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描写的景象?

  7、从整首词看,哪一句是本词的纲领?

  8、最后一句写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职闲居时写的这首词,上片刻画了 ,渲染了 ;下片描写了 ,抒发了 。

  10、作者从赞美的角度写残春,角度新颖。整首词表达了作者 ,而且体现了 。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苏轼词三首》。

  《采桑子·重阳》教案 4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s。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二、朗读诗词

  采 桑 子

  欧 阳 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四、翻译理解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采桑子·重阳》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采桑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并欣赏欧阳修如何通过语言、意境的描绘来传达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欧阳修词中的悠闲、淡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采桑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把握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赏析欧阳修如何通过语言、意境的描绘来传达情感。

  难点:

  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简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采桑子》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欧阳修有哪些了解?你对古代诗词的欣赏有哪些方法和经验?

  2、朗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范读《采桑子》,注意语速、语调、停顿等。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词作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赏析词作(20分钟)

  分段讲解词作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词中的语言特点,如用词精准、色彩清丽等。

  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情感内涵,如悠闲、淡泊的生活态度等。

  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理解词作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深入讨论(10分钟)

  提问学生:词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悠闲、淡泊的生活态度?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内涵。

  5、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采桑子》,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四、教学准备

  课文:《采桑子》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

  相关参考资料: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介绍、《采桑子》的创作背景等。

  五、教学反思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作品,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采桑子·重阳》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采桑子》,理解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解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与意境,学习如何从字里行间解读诗词的情感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领略古典诗词之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人生哲理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词句含义,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

  难点:深入挖掘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融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水乡或春日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然后引出《采桑子》及其作者简介。

  2. 朗读感知

  全班齐读,教师正音,指导断句,感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词中情感。

  3. 精读解析

  字词讲解:选取关键词汇,解释其含义,如“轻舟”、“绿水”等,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意象。

  内容分析:分句分析,探讨每句诗的意象与情感,理解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映射。

  4. 情感体验

  小组讨论:围绕“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意境描绘:让学生闭眼想象词中画面,尝试用现代语言描述所感受到的意境。

  5. 艺术鉴赏

  写作特色:分析欧阳修如何运用意象、对比等手法,以及对仗、押韵等语言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比较阅读:可与欧阳修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描写相似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探讨异同。

  6. 拓展延伸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模仿《采桑子》的风格,结合个人经历或想象,创作一首短词或小诗。

  文化链接:介绍宋代词的发展背景,以及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7. 总结反思

  学生分享本课学习收获,教师总结诗词学习的方法与意义,强调古典文学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背诵《采桑子》,准备下节课分享个人最喜欢的诗句及其理由。

  阅读欧阳修的其他代表作,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作品风格特点。

  《采桑子·重阳》教案 7

  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欧阳修及其文学成就,掌握《采桑子》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学会从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鉴赏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理解并传承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1、教材与教具:《采桑子》原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诗词鉴赏指南。

  2、预习任务:学生预习《采桑子》,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并收集欧阳修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1、故事导入:简短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尤其是他在词坛的地位,引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欧阳修被称为“醉翁”?他的词风有何特点?

  二、诗词学习(约20分钟)

  1. 朗读体验: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音韵美。

  2. 释义解读:逐句讲解诗词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境再现: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想象诗词描绘的场景。

  三、深入分析(约15分钟)

  1.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采桑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

  2. 对比鉴赏:可选其他欧阳修的词作或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之处。

  四、拓展讨论(约10分钟)

  1、主题探讨:《采桑子》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2、现代视角:讨论《采桑子》中的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在现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感悟。

  五、总结与作业(约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课重点,强调诗词学习的方法和价值。

  布置作业:

  仿写练习:模仿《采桑子》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或生活小景的短诗。

  阅读延伸:选择欧阳修的另一篇作品阅读,准备下节课分享阅读感受。

  课后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及反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后续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采桑子·重阳》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理解词中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与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诗词中蕴含的闲适人生哲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句含义,把握词中描绘的西湖美景,体会词人的情感。

  难点:深入解析词中的象征与隐喻,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情感深度。

  教学准备

  1、诗词原文及注释材料

  2、西湖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

  3、古筝或轻音乐背景音乐

  4、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约5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西湖风光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西湖之畔,感受其自然之美。

  2. 简介作者与背景:简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强调其对西湖景色的喜爱。

  讲授新知(约15分钟)

  1. 朗读诗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韵律。

  2. 解读词意:逐句讲解词中关键词汇及整体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词所描绘的`景象。

  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如轻舟、短棹、绿水、芳草等),讨论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构建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深化理解(约15分钟)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体现的情感与诗人想要传达的生活态度。

  2. 角色扮演:选取词中片段,让学生尝试以诗人的身份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总结提升(约10分钟)

  1. 情感升华:总结诗词主题,探讨《采桑子》中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态度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2. 背诵挑战:鼓励学生尝试背诵全词,增强记忆,深化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

  1. 要求学生根据《采桑子》的风格,尝试写一首描绘自己家乡或喜爱景致的小诗。

  2. 阅读欧阳修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比较其中情感表达的异同。

  《采桑子·重阳》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采桑子》的字面意义,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解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会从字句中提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悟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故事引入:以一段关于欧阳修与西湖的小故事开场,如介绍欧阳修在杭州任官时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及其常在公务之余泛舟湖上的逸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设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以及他们对于“闲适生活”的理解,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词作——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5分钟)

  1、作者简介:简述欧阳修的生平、主要成就,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他在诗词、散文方面的贡献。

  2、创作背景:介绍此词写作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情感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情感的由来。

  三、朗读与感知(10分钟)

  1、示范朗读:教师首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节奏与停顿,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

  2、学生跟读:学生集体跟读,然后分组练习,鼓励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语气朗读。

  3、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表达初读后的感受,可以是对词中美景的想象,或是对词人情感的揣摩。

  四、详细解读(20分钟)

  1、字词解释:选取词中的关键词汇,如“短棹”、“绿水逶迤”、“无风水面”等,结合注释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如轻舟、绿水、荷花、沙鸟等,探讨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构建了一幅西湖的宁静画面。

  3、情感探讨:深入探讨词人通过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如对自然美的赞美、内心的闲适与超脱等。

  五、小组活动(10分钟)

  1、情景再现:分小组,每组选择词中的一幕场景进行情景再现,可以是表演、绘画或口头描述,旨在加深对词境的理解和体验。

  2、意象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词中的意象创作一幅画或写一首小诗,展现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采桑子》的艺术特色和情感主旨。

  2、文化拓展:介绍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名篇佳作,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3、生活链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如何寻找和享受“采桑子”中所体现的那份闲适与自然之美。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全词。

  2、写一篇短文,结合个人经历,谈谈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欣赏到《采桑子》的文学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一种生活态度,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采桑子·重阳》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采桑子》的字面意义,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解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会从字句中提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悟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词句含义,分析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词中蕴含的深层情感,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轻柔的古风音乐,展示几幅描绘江南水乡或西湖春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宁静悠远的氛围,然后引出课题——欧阳修的.《采桑子》。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简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主要成就及文学地位,特别是他在宋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提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如可能,简述欧阳修在写此词时的心境或所处环境。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朗读指导:教师先范读,注意语音语调,展现词的韵律美。随后,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词的节奏感。

  字词疏通: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僻字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畅阅读。

  四、深入解读(20分钟)

  分句解析:逐句分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每句描绘的景物及其象征意义,如“轻舟短棹西湖好”中的“轻舟”、“短棹”所体现的轻松自在。

  情感探究:讨论词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等。

  艺术特色:分析《采桑子》的语言风格、意象选择、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对比阅读:选取其他描写自然风光或抒发类似情感的诗词,如苏轼的《赤壁赋》,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以《采桑子》为模板,创作一首描绘自己身边自然景色的小词,可以是校园一角、家乡风景等。

  六、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要点:总结本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词的基本信息、情感主题、艺术特色等。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词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个人修养。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采桑子》,准备下节课的背诵检查。

  2. 阅读欧阳修的其他诗词作品,选择一首进行鉴赏,准备口头分享。

  《采桑子·重阳》教案 11

  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采桑子》全词,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解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意境,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风景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如画的江南,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引入课题:简述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出《采桑子》作为本课学习内容。

  2. 诗词诵读

  初步朗读:先由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然后学生跟读,感受词的音韵美。

  分组朗读:分小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情感基调来朗读,探讨不同读法下的`情感表达差异。

  3. 词义解析

  字词解释:挑选关键词汇,如“轻舟”、“短棹”、“绿水逶迤”等,解释其字面意义及在词中的具体含义。

  句意理解:逐句分析,理解全词大意,探讨词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

  4. 情感与意境分析

  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描绘词中所展现的江南水乡画面,讨论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色彩和动作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情感探讨:分析词人可能的情感状态,如闲适、愉悦或是淡淡的忧愁,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的。

  5. 艺术特色赏析

  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探讨其在增强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结构布局:分析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布局,以及这种布局对表达主题的意义。

  6. 创意拓展

  改写或续写:鼓励学生根据《采桑子》的风格,尝试改写其中一段或为其续写新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书画配词:结合美术课堂,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创作一幅画,或将词抄录成书法作品,加深对词的理解和记忆。

  7. 总结回顾

  复习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词的基本信息、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

  分享心得: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并鼓励大家课外继续探索古典文学之美。

  课后作业

  背诵《采桑子》,准备下节课的朗诵展示。

  阅读欧阳修的其他词作,比较其风格与《采桑子》的异同,写一篇短文分析。

【《采桑子·重阳》教案】相关文章:

采桑子教案03-01

采桑子教案 9篇03-09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推荐优秀12-13

重阳节教案03-01

《重阳节》教案03-21

重阳节的教案03-13

重阳节中班教案06-17

重阳节小班教案03-01

中班重阳节的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