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1-02 09:07: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小动物的走路姿势,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

  2、熟悉游戏规则,听口令做动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头饰、风琴、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看,我们托一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大家高兴吗?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今天,我们班还来了几位动物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二)、初步了解。

  (1)、A、“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第一位动物客人”。它是谁?(小鸟)“小鸟是怎样来的?”(飞来的')“我们一起请小鸟坐下吧!”

  B、“下面我们一起放鞭炮欢迎下一位动物客人?”“它是谁?”(小鱼)。“小鱼是怎样来的?”(游来的)“小鱼也请坐吧!”

  C、“还有一位动物客人,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数三下,小朋友赶快睁开眼睛。”“它是谁?”(小兔)“小兔是怎样来的?”(跳来的)

  (2)、“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一学它们的样子吧!”教师弹琴,小朋友学动物走路。

  (3)、“它们有的是飞来的、有的是游来的、还有的是跳来的。小动物来的时候还带来了许多神奇的礼物,小朋友听听录音机里的音乐,婷婷是那个小动物,小动物看谁做得好?神奇的礼物就飞到谁的身上。”小朋友听音乐做动作。

  (三)、游戏巩固。

  “小朋友真棒!小动物想和小朋友玩一玩。”

  老师:小鸟 幼儿:飞呀!

  小鱼 游呀!

  小兔 跳呀!

  来了一只大老虎,我们快跑呀!幼儿和老师对说,并做相应的动作。(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

  “老虎累了,睡着了,我们学着小猫的样子悄悄地溜走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

  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3、教师小结

  (1)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2)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活动建议

  1.常见的水果和比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见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较特殊的水果了。

  2.现在的幼儿知识经验都较丰富,介绍常见的水果可由幼儿自己来介绍。

  当幼儿介绍自己拿来的水果时会有一种自豪感。

  3.活动可延续为一个半日活动。前半部分介绍各种水果,尽可能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让幼儿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来布置和装饰环境。

  4.若照片较难收集,可用各种画报或宣传广告图片来代替。

  5.将带来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个活动继续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可以就以认知水果这一方面进行,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所喜欢的水果,按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进行观察、品尝,通过切身感受、体验,让幼儿详细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水果的颜色、味道等。从中表达对水果的喜爱之情,从而可以使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水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光透过物体后的变化现象探索兴趣。

  2、通过操作,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糖纸、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及各种玩具;记录图表、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出示各色的布、纸,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布纸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玩具小实验,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

  3、请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再次实验,并在记录图表上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有趣的光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通过调整活动后,让我感受: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活动过程: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秋天常见的花卉感兴趣,喜欢观察秋天常见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红等常见花卉花朵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到公园、街上观赏秋天常见的花卉。

  材料准备:

  1、植物内种植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秋天的花卉。

  2、挂图:“花娃娃”。

  3、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第一页“花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花卉。

  教师带幼儿到植物角观察花卉,引导幼儿说出这些花卉的名称(“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请幼儿观察花卉的叶子和花朵。

  2、认识花卉。

  认识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菊花的叶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颜色,能说出花瓣是“细细的”。

  认识并了解一串红的外形和颜色,说说一串红的叶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红是红色的,花瓣是圆圆的。

  认识并了解鸡冠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鸡冠花像什么。感知鸡冠花是深红(深紫色)的,样子像鸡冠。

  3、我和花儿做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用儿歌记住花卉的名称(儿歌附后)。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停后,任意说出一种花的名称,请幼儿去摸摸图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花娃娃”,进一步感知这些花卉的形状特征。

  活动提示:

  托班幼儿对颜色认识不是很敏感,不能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说出近似即可。

  活动延伸:

  1、活动区: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赏秋天花卉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摆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给幼儿观赏。

  活动资源:

  儿歌

  秋风吹,菊花开。花瓣像头发,花瓣想豆芽。各种颜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爱它!一串串;红的花,真鲜艳。花儿好看我不摘,做个爱花的好孩子。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个鸡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换一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剥花生》教案01-20

奇妙的影子科学活动教案02-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3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