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 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回顾全文:
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3
教学要求:
1、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干发现事物的实质,才干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幼稚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黄昏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考虑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局部。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昼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黄昏)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考虑:“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黄昏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4
设计说明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学前准备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学前准备1.收集蒲公英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
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1.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情况。
3.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工具书识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分段朗读,整体感知。
3.运用各种方法识字。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朝()()
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7分钟)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理解文章脉络。1.按自然段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2.理清文章脉络:
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发现蒲公英变色→对蒲公英的喜爱。3.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延伸。1.学生在教师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收获。
2.交流蒲公英的图片和资料。4.抄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课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学习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画出生字、生词,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思,还可以用工具书去学习。二、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读出课题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结合他们的玩耍经历去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回顾内容,问题引导(用时:3分钟)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以及草地的神奇)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用时:18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金色”的由来。
2.引导学生感受兄弟俩玩耍的`快乐。
3.指导朗读。1.读课文,结合蒲公英图片、理解草地变金色的原因。
2.研读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感受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朗读第2自然段。6.“一本正经”“假装”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悟结合,感受神奇(用时:16分钟)1.引导思考: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秘密?
2.组织交流:你注意到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
3.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指导朗读。1.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又发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
2.通过理解重点词:“起得早、中午回家、傍晚的时候”等词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3.学生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
4.朗读第3自然段。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早晨: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2)中午: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3)傍晚: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四、全文,升华情感(用时:3分钟)1.你能体会到获得这种发现的心情吗?读一读相关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1.讨论交流: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起居或昼夜的变化相似或相关。
2.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8.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蒲公英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我请两位同学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片段
通过感悟、表演、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教学重点)
师:金色的草地这么有趣,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请快乐地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生1:“我”在这片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生2: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
师:既然这么快乐,谁能表演一下“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情景?在表演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内涵,这样你的表演才有活力。
生1:我要抓住“一本正经”来表演。
生2:“一本正经”就是态度很严肃,很庄重。表演时神态要严肃。
师:“假装”是什么意思?
生1:“假装”就是不是真的。
生2:弟弟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所以他忍住笑,“假装”打哈欠。
师:还有一个词,“我就使劲一吹”中“使劲”谁表演一下?(生表演“使劲一吹”。)
师:齐读最后一句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
生:捉迷藏、跑步、摔跤……
师:草地带给“我”和弟弟这么多乐趣,多么可爱的草地呀!我们来读出它的可爱吧!
(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赏析:通过表演来感悟文章也不失为一种理解文章内涵的好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和弟弟的行为动作,体会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把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解读得恰到好处。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
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假”jiǎ、“朝”cháo
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
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
(4)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
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
教师着重提示。
耍:上面是“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
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
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四、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
(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
六、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
(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
(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
2、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
七、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7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3自然段“我”的观察结果进行品读,同时借助想象进行画面与文字的转化,初步体会“花瓣开、合”与草地颜色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俩,感受草地上长满蒲公英的画面的美好,进而体会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开心快乐,同时,还要联系自己平时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进一步形成对课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能进一步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从而轻松突破重、难点;质疑导学法,运用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富于童趣的画面中,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作者对于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入境入情地进行朗读,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激起无限的想象。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了解关于蒲公英的知识;认真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事物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引导学生朗读谜语并猜一猜谜语中写的是哪一种植物,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抓住特点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蒲公英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内有白色乳汁。当果实成熟时,花茎顶端长成一个白色的、蓬松的小绒球,风吹来后,一簇冠毛带着一颗果实,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个个小伞兵飘落到远处。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药用)。
2.想象引入:孩子们,如果草地上到处都盛开着蒲公英花的时候,你们能想象到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教师及时梳理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与同桌进行自主朗读课文检查,注意及时进行互读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出示读错的生字予以纠正指导,重点指准“蒲”是第二声,“英、拢、盛”三个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耍”读成了“要”,“钓”不能读成了“钩”。
3.生字识写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熟字比较法、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构字法以及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书写错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指导“蒲、盛、耍、趣、睡”5个生字:“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艹”略宽,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钩略微舒展,与下面部分呈半包势,下面的“皿”要注意写得扁而略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耍”上面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略扁,下面“女”的横画较长,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较长,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画变成点画;“睡”特别要注意右边“垂”的笔画安排及笔顺,其中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书写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按照读中识字——书写巩固的步骤组织学生初读,让他们随文进行了字词识读,同时,通过对识记、书写要领的巩固训练,真正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扫清了障碍。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都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片草地很美,是文中的“我们”快乐玩耍的地方。
师:那片草地在哪儿呢?
生:就在“我们”的窗户前面。
师:真好!窗户前就有一大片草地,来到草地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还看到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非常多。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玩耍,难怪故事中的两个孩子会觉得非常开心。
生:我还从课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为蒲公英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师:真奇妙!但是老师更为你们第一节课就能知道这么多关于课文的知识而感到高兴。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述。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描述各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补充(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初读收获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
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指名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简单说说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过渡引入:这样美好的草地我们怎么能错过了呢?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赶紧带上我们善于发现的双眼和一颗感悟美好的心灵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旧知学习回顾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实现了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自然衔接了前后教学内容。
二、图文对照,融情入境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课件呈现草地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草地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
生:我觉得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草地,看,草的颜色多绿啊,真像一张巨大的绿毯子。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草地的颜色特征,老师还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草地的柔软、巨大。在这片草地上你们最想做什么?
生:我特别想在上面打滚。
生:我想躺在上面晒太阳。
生:我还想跟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师:快看呐,草地上除了碧绿的小草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很多蒲公英。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颜色吗?
生:是金色的。
教师补充出示开满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
生:好美啊,绿色的地毯上面好像洒了一层金光。
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感受“我”对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读这段话,找出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感觉的词句,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样玩耍的,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感觉,同时随文理解“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并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图文对照与想象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课文美好情境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了画面中,初步感受文情。
三、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1.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妙的变化呢?试着完成以下表格填写。课件出示: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学生读书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抓住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3.指名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的填写情况补充出示在表格内,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草地颜色变化与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准确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绿色绿色花朵还没张开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张开
傍晚绿色绿色花朵合拢,花瓣被包住
4.想象体验:孩子们,看到草地因为蒲公英竟然发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你心里对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觉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还想探究更多关于蒲公英的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重点引导他们抓住这段话中第1、2两句感叹句,体会孩子们对于蒲公英的喜爱和赞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注意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到了草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体验了文中孩子们观察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从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交流平台”,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自己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同时引导他们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拓展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了培养善于观察生活这一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了自主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五、课堂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8
【《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
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
【教学准备】准备稿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教学第一自然段
1. 同学们,我们的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我们还拥有多彩的课余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齐读课题。
2. 生字词的预习怎么样了?谁领我们一起读一下课后的字宝宝?
老师又把字宝宝请到了老师这里,谁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小黑板出示: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可真奇怪呀![ ]-[ ]+[ ]=拢)
3. 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么课文呢?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4. 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答案了,谁来说一说?你能抓住书上的词句来回答吗?(一大片、长满、盛开)这些词语说明蒲公英长得怎么样?(多)
5. 谁能读一读,把蒲公英的“多”读出来。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兄弟俩是怎么玩耍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告诉学生,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读句子,想意思。
2. 金色的草地给兄弟俩带来了什么?(板书:快乐)是做什么的快乐呢?(板书:玩耍)
谁来读一读,读出兄弟俩用蒲公英玩耍的`快乐来。
3. 你平时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快乐吗?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全班交流。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这片草地除了给兄弟俩带来了玩耍的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发现的快乐。(板书: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出示小黑板)我发现了什么?(草地会变色)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2. 全班交流。指名说“我”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早上绿色;中午 黄色;傍晚 绿色)
在理解原因时加上动作。边读边做动作。
3. 小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呢?(板书: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是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把金钥匙,同学们可要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四、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蒲公英可真有趣!小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读一读,读出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赞美。
2. 正因为这样,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为什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早晨,当阳光洒遍大地,蒲公英就张开花瓣,就像我们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所以说它和我们一起起床;晚上,夕阳西下,蒲公英会合拢它的花瓣,和我们一起睡觉。)
3. 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读。
五、 拓展练习
1. 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除了有趣的蒲公英,你还了解其他有趣的植物吗?指名说,师适当补充。(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碰它它就会合拢它的叶子。
猪笼草——捕食昆虫做食物
向日葵——托盘的背面害怕阳光,因此它总是把它的笑脸迎向太阳,这也是“向日葵”名字的由来。
睡莲——花瓣白天张开,夜晚合拢,被誉为“花中睡美人”。
六、 作业
今天回去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找找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植物,回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玩耍
快乐 早上 绿色
发现 中午 金色
(仔细观察) 傍晚 绿色
【教学总结】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平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12-28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03-17
金色的草地教案03-22
《金色的草地》的教案08-27
《金色的草地》教案08-01
金色的草地教案02-17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2-03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3-29
《金色的草地》小学教案02-15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