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画风》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风》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风》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4、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
3、探究学习;
4、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5、以读为本;
6、感悟朗读;
7、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8、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画纸、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板书:风)这是什么字?你会背写风的诗吗?会唱写风的歌吗?
2、(开风扇)你们感受到风吗?从那感受到?
3、封能唱,能吟,也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风。
二、研读课文
1、下面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汇报。
4、老师这里有他们三个小朋友画的画,谁能把他们的画配上课文的句子呢?
5、边汇报边出示有关的句子,从哪些词感受到风吗?指导读“旗子在空中飘着”“几棵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呼呼的转”评读。
6、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还想换一种方式来读吗?请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7、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
8、(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9、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三、拓展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2、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3、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
4、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5、同学们都能画风,能把你画得写来吗?(生写)
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6、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风,请看:(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风)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 宋涛 丹丹
旗子在飘 斜斜的雨丝 弯弯的小树
风车呼呼的转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读课文。如:自由读课文,默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低年级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的课文。
3、重视借助图画阅读,也就是出示三个孩子所画的画,让孩子看图来读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朗读有理解了课文。这也是新课程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这样利用图文联系的特点,取得图文互补的效果。
4、注意适当的拓展,即分小组合作画风,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意实践。
《画风》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画风》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7个认读的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上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7个要求认读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是公鸡的叫声,再听听。
⑵点击“鸟”的声音,学生猜答。
⑶师:这个呢?(点击“风”的声音)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先生的简笔画)
2、揭题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出示“丹”的错别字图,让学生进行纠错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乌云图,让学生认读(老师故意把“乌云”写成“鸟云”)再进行纠错
⑶范写“丹”和“乌”
注意:“丹”的“一”要写在横中线;“乌”的“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读完评价)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个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⑴指名回答(出示课件6),再指名读
⑵用动作表现“眨”字,注意正音。
⑶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⑷师示范三种“我能!”的读法,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⑸全班表演读
(6)出示课件7,问: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7)指导朗读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⑴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贴出旗子、风车图)
⑵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8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贴出小树图)
②再指导朗读
⑶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9)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10)
3、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4、说说风,培养想象力
过渡:让我们把风车转起来!
⑴指名玩风车,在玩中观察风
师: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风?
⑵想象风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别的地方找找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风来时你看到什么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课件11)
师口述:风先生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他躲在我们的'教室里,他藏在小朋友的身上,他在你家的阳台上,他走在碧绿的田野上,他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⑶说说风,指名回答。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12)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观察的你:找一找生活中的风。
喜爱想象的你:想象一下风还会是什么样的?
喜爱画画的你:把你找到的风画下来。
《画风》教案设计4
学生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3分)
1、猜谜语。
2、说跟“风”有关的诗句。
3、听听风的声音,说说这是怎样的风?你还感受过什么样的风?
4谈话:风能听得见,也能感受得到,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15课《
二、识记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人名,指名认读。
①带拼音读。
②去掉拼音读。
③认读单字(开火车认读,并给“涛”和“艺”扩词)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三个小朋友有关。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一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出示:“旗杆、显得更美了、风车呼呼地转”三个词指名领读。
4、出示其它生字,指名领读。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7、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说。
师:它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可能学习活动1:画出原文
学生可能学习活动2:用自己的话回答
8、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空。(10分)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的画,请说说画的内容,再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导读好。
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画,还给画配上了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读课文。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展示朗读。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愿意当哪个角色就当哪个角色)
5、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四、自由画风,拓展思维。(5分)
1、谈话:咱们想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
指名说。
2、小组合作画风。(要求先讨论好画什么)
3、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说说画的内容?
五、指导写字。(5分)
谈话:读了课文,画了风,想不想练习一下写字呢?
1、范写:艺、丝
2、认读,组词,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写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4、看看还有哪些上下结构的字,应注意什么?
5、练习写字。
六、总结全文,反馈。(2分)
本节课学法指导要点:倾听
扩展资源:学生收集风吹时的景象
导学反思:学生乐于学习,知道要经常思考,勇于实践.
《画风》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教案设计6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画风》教案设计7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画风》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师:“听出来了吗?”(这是风声。师板书“风”)
师:平时小朋友们都感受过风吧!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风很冷。风很凉爽。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风能吹动很多东西。风没有颜色……)
师:风能唱,能写,能听到,能看到,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书: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15、画风(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
1、结识文本角色:书上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卡通形象,并在各位小朋友的头上标出他们的姓名)是谁呢?赶快借助拼音认识一下吧!(学生自己拼读音节)
2、认读生字:指名读三个人名组成的生字,介绍他们的名字;指名教读其它生字;去掉拼音再读;男女轮读,开小火车读生字。
读到“宋、陈、赵”时,分别联系到本班具有相同姓氏的同学,读到丹、艺、涛时,可用它们练习组词。
四、学会写的字
1、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这三位小朋友还想给大家出出难题(课件呈现要求学会的字)。学生自读要求学会的字。
2、读了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最容易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指出:“陈”“转”“眨”是翘舌音,“丝”是平舌音……)
3、组词比赛:同学们会用这些字组成哪些词语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个“组词”的比赛,你愿意选哪个字组词就选哪个吧,看谁组得又对有多。
4、范写:小朋友们真能干,会说这么多的词语,能写这写字吗?(师在田字格中范?“艺”、“丝”、“杆”、“转”)
5、启发观察:这四个字吗?写时要注意什么?
6、课件呈现“丹、乌”。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它们在书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生练习把这些生字写一写,同桌互评。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聪明,陈丹、宋涛、赵小艺出了这么多的难题没能难住大家。下面他们将邀请大家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你们愿意吗?
打算怎么读呢?(大声朗读,默读,小声读,……)
那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记得去请教一下旁边的小老师。(学生自读课文,配音乐)
2、请小朋友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谈)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认识了7个生字,还会读、会认、会用、会写了12个字,并且读熟悉了课文,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去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小朋友们还记得吗?那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开火车认生字)
小朋友们记得可真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质疑
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谁在画风?他们在哪儿画风?风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他们画得好吗?……)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是谁在画风呢?(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主要解决: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生默读课文)
三、看图说图理解文意
1、同学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把你找到的答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们找得对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画吧!这就是他们的画,可这三幅画都没有标小画家的名字,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呢?请小朋友们再次默读2~8自然段找一找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吧!找到的小朋友就举手说理由。(学生默读)
3、谁来说说它们的小作者分别是谁?为什么?(学生边说,老师点击鼠标出现小作者的名字。)
4、现在我们已经为它们找到小作者了,那你喜欢谁的画呢?喜欢谁的画你就可以来说一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这有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们注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⑴ 你喜欢谁的画?
⑵ 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⑶ 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吧,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5、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呢?(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点击放大这些画)
⑴ 赵小艺的画:
(生说)
师小结: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同时板书:红旗飘 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课件回到三幅图)
⑵ 陈丹的画:
(生说)
师小结:原来陈丹画的是被吹弯了的小树来表现风的。(同时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注意听,看看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一点感受到的? (突出“弯弯的”)
原来突出“弯弯的”就能体现有风。那么谁再来读一读?生再齐读。
⑶ 宋涛的画:
(生说)
(师板书:雨丝斜)
6、小结: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过渡: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我们的同学也不错!这么快就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指名表演读)
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仔细看,认真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7、刚才,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怎么样?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
8、刚才哪些小朋友是读的叙述的语言?请站起来。读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小朋友都把书拿起来,记住你们的角色,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全班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
师描述: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
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同学们想象真丰富!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2、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象的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生画,师放录音)
3、(展示画)还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来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那这样吧!小朋友们再次拿起你的笔把你画的风写下来吧!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小朋友想要表达的了。这里老师给你们一个开头,你可以接着写下去。
课件展示:风儿吹来了,_______________。(学生自己写话)
4、展示学生所写的句子。
五、总结
小朋友们真不错,在这一节课中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自己也能画风,并能把自己画的风描写下来。不仅如此,还能画出其他类似风的东西。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平时很爱观察,很爱动脑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
《画风》教案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
一、猜谜激趣, 导入 新课 。
“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
你们猜到了吗? 板书“风”
课前老师还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风的歌曲或古诗,谁来汇报你的 收获 。
二、趣味识 字
1、听说同学们在研究风,有三位小朋友也来到我们中间。 ( 屏幕出示三位小朋友 ) 。你认识它们吗?屏幕出示名字,请一位同学叫出他们的名字。
谁来和他们打一下招呼?
2、老师把这些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 生字 卡片,开火车读。在读字的过程中,说说识记的方法。
3、咱们再来写写这些字吧。哪个需要老师写一下?重点指导“涛”“艺”。
三、朗读课文,边读边悟。
1、你想怎么读?(有感情的读,大声读,分角色读)
2、文中还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想考考大家呢!(出示“ 忽然、斜斜的雨丝、呼呼的转、旗杆、显得更美了 ”)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你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画”
4、他们怎么画的风呢?你能找到吗?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画一画吧!
5、谁来读给大家听?谁能把“他”换成小朋友的名字再来读一读。
6、想看看他们的画吗?谁来给这些画配上优美的文字。
7、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风在飘动呢!咱们合作读读这篇课文。喜欢读哪个角色你就读哪个角色。
8、三个小朋友都画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你喜欢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驰骋想 象 ,描绘美景。
1、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画出风吗?你想怎么画?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些事物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可以借助其他事物表现出来。”
2、咱们用4分钟时间,小组合作也来画画风。
3、展示图画。
五、兴趣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做一做。
作业小超市: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喜爱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画风》教案设计10
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2记忆生字字形。
2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2老师示范难字。
2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五、实践活动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画风》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大家猜猜:
耳听呜呜叫,眼看树枝摇,
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
“他”是谁?(风)
2、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画风》(板书课题),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中的.三个小主人公是谁,他们都想出了哪几种画风的好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他们的名字和三幅画。结合课文帮助三个小朋友找到他们自己的名字,并说说三幅画分别是谁画的?为什么?
《画风》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能力目标: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板书:风)
2、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
3、风可以编成谜语,能写成诗歌,风还能画出来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板书:画)
二、自主探究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3、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谁能把句中的“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再读读句子?(生读)
4、你最喜欢谁的画?
随机出示:
⑴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师相机指导:从她的画里,你看到风了吗?从哪里看到风了?
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你来做做风娃娃,让旗子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
你能读得让大家都感受到风来了吗?
你能用“风来了,它把…吹…了,风藏在……。”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它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上”“风来了,它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转的风车里”)真像个小诗人,让老师来读读你的诗歌吧,谁也来当当小诗人吧。
⑵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它把…吹…了,风藏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好。)
⑶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受到风真的来了吗?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上”,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5、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
三、拓展体会
1、过渡:
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请你拿好你们的画,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四、总结延伸
1、阅读诗歌《风》。
2、写一写风的诗歌。
《画风》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画风的能手,(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儿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起劲!老师找到了几个词,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出示课件2)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呢?愿意的同学都站起来吧!
生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课文。
1、师:现在,咱们要分小组细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来表现风呢?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3)
2、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生:小艺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出示课件4:红旗飘动)
师: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怎么动脑筋画的呢?
谁来读读李卫的话呢?
指名生读。齐读。
师引导观察:看,鲜艳的红旗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在跳着欢快的舞呢!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一定也很欢快。
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
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比试比试吧。
生齐读。
师:小艺说得多自信啊!想听老师读读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2)生:丹丹想:风来了,就把小树吹弯了。
(出示课件5:小树弯腰)
师引导观察:瞧,小树正在风中向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
师生合作表演。
师:小树多可爱啊!你们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生读。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行吗?
师范读。齐读。
3)生:李卫想:风把雨丝吹斜了。
(出示课件6:雨丝斜下)
师引导观察: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一个接着一个勇敢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风是从右边吹来的,雨丝就往左边斜。假如风从左边吹来,雨丝会怎样呢?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
师:咱们班的小女孩儿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生:小艺想: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出示课件7:风车转动)
师:红色的风车立刻就转了起来,多神奇啊!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
指名生。
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么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在座的'男子汉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
指名读。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师: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
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3)师:是啊,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心里当然高兴又自豪。齐读。
4)师: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一次。
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男孩子当李卫,1、2组的女孩子当小艺,3、4组的女孩子当丹丹,其他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打算怎么画风?(放音乐)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2)给大家设计了这样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吧
出示课件(个性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诗。
喜欢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欢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下课后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15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画风》教案设计14
课前透视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对话平台
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 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附:
小山上的风
没有一个人知道,
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风从什麽地方来,
风到什麽地方去。
它从某个地方飞来,
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
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
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
如果我放掉手中
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
那麽风筝就会随着风
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
我将去寻找风筝,
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
我知道那就是风
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
因此我就能告诉大家:
风到什麽地方去过。
但风是从什麽地方来的,
还是没有谁能说个清楚。
注: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
《画风》教案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
4、生汇报记字方法。
5、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
2、全班交流。
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
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全班朗读课文。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
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画风》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画风》的教案12-28
《画风》说课稿06-09
画风说课稿06-25
《画风》教案03-02
画风的教案02-25
《画风》教案示例08-26
《画风》优秀教案08-26
《画风》的优秀教案09-03
画风优秀教案03-02
画风的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