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桥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型桥梁的神奇,使用与携带的方便,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文中运用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 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的样子,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感悟,明白了桥的形状奇特和使用方便。 " 惊奇 "、 " 大大小小 "、 " 各种各样 "、 " 轻巧 "、 " 又平又稳 " 等词使学生感悟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奇妙享受,让他们有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 2 )用“○”圈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用“ ____ ”标出本课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 。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学习潜水桥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学生质疑,解疑。
2、教学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结实 透明
塑料桥:轻巧 平稳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
2、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与文本对话,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难点】
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欣赏桥之美。
《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宜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深究,实施美育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从化青云公园的情人桥 ,让学生议论评点。)
小结引出:桥,并非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充满魅力而又极具美感的。在画家眼里,桥的美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起来对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
1、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谈,畅所欲言。)
学生谈完后,老师着重指出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石拱桥》说明为主,以科学、平实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而《桥之美》侧重于写景、抒情,诗意的语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中列举了哪些桥作为例子说明桥之美?
(让学生按顺序找,并给找到的桥一个名称。)
明确:课文提到的桥有
小桥流水人家 (诗中桥)
乌镇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文学作品中的桥)
三、品读感悟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边读边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如不理解,你的疑问是什么?
给出示例: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品味理解: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让学生依靠文本,尽情畅谈。可单纯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更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吴冠中文章人生小品的特色。)
小结:(出示几幅图片重现桥的形象小桥流水人家之桥、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风雨桥。)
美点赏析:文章第4段
板书归纳: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从第5段开始,桥之美的含义丰富了,由桥的形式美说到了内涵美,要引导学生发现。然后,再出示一系列的图片加深印象《清明上河图》(有桥的局部图)、索桥、钱塘江大桥、街口大桥、神岗大桥,从课文的桥说到学生熟悉的当地的桥,图上标上课文提示性的关键语句。
四、赏美活动
出示从化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的图片。图片上有湖水、长直桥、湖边住宅、背景还有山,其中最显著的中间部分有一大群白鹭在栖息、觅食、翱翔。
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和得到的启示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
教师启发引导:画面上的桥也许不美,但平静的湖水,宁静的住宅和山配合着桥给人多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一群白鹭给整个画面增加活力,使画面更美。白鹭能悠然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才是最美的。
五、小结归纳
桥之美的含义:(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形式美 内涵美。)
六、拓展延伸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具有人生小品的特色,有人说:人生如桥,学了《桥之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谈谈。
七、学习总结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要学会品赏文章的语言,能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板书文题)
设计(二)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些文句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2)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有的领悟到: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有的领悟到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同学领悟到: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有的领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4)教师选三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多媒体显示:
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
桥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学生模仿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5、小结: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下节课再学。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
(3)对比在山洪暴发时老汉与村民的表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他像一座山”这个比喻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然、冲、揪)
(2)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诵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评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个 的人。(让学生自由说,如:他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只顾自己逃生,他是个先人后己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洪水退后……
【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环节是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也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七、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文章感人至深,学生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动,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写,这种情感的熏陶会更长久。】
桥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己或兴趣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指导学生爱表达,准确地在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同时还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议出谁的设计好。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趣。
【课前准备】
结合第32课《兰兰过桥》的学习,引导学生设计“未来的桥”,以便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交际
1、师讲述,学生入情境。
兰兰跟着爷爷,走过潜水桥、塑料桥。一路上,领略了不少美景。这时,爷爷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请兰兰帮忙通知一下。
2、尝试做兰兰,与小猴交际。
3、创设悬念,帮助设计。
师:小猴高高兴兴地跑向小熊家,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怎么办?
生:可以游过去;请乌龟帮忙;请小鸭子帮助。(学生讨论得相当激烈)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但是今天咱们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现在,把你们小组设计的大桥图样拿出来,准备向小猴推荐自己设计的桥。
(学生通过发挥想象,设计了形态各异、不同造型的桥,有立交桥,有时空隧道桥、太空桥,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淋漓致致的发挥。)
二、展示画面,进行交际
1、介绍自己设计的桥。(桥的名称桥的样子)
⑴ 同组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⑵ 学生代表上台,边展示桥边介绍:台下的同学根据他的介绍进行评价或质疑,做到有说、有评、有问、有答。
2、谈这样设计的特点。
⑴ 师生交际。
师:请问××同学,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我设计的时空隧道桥,看到恐龙,小猴可以邀请恐龙来到小熊家,那该多热闹啊!恐龙还可以带来大家所不知道的新鲜事。
师:你的创意真好!又是一位了不起的桥梁专家。
⑵ 生生交际。
① 同组的同学互相问一问,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桥,为什么这样设计的?
② “小记者”采访。在互动交际中,要求学生做到举止大方,有礼貌、语言规范。交际的内容可涉及桥的名称、样子、好处、坏处等。
③ 请“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际。在互动中,学生的语言再次得到锻炼。)
三、在评选活动中交际
准备一块黑板,把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贴在上面,请学生评选最优桥梁设计。
(只要方案有特色,都应充分肯定)
四、扩展情境,延伸交际
创设“走桥”的情境。
1、学生当小猴子,走上了这座新颖的桥,可以说说自己走上桥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新鲜事或谈谈自己走上桥的感受。
2、邀请一学生做小熊。
小猴过桥后,至了小熊家,向小熊介绍自己走的桥。(进行交流)
3、其他学生认真听,再做简单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桥梁,所以他们都编出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孩子的情绪此时达到了高潮,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桥教案 篇6
回顾这次活动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四个句子,而且还边学小动物过桥的样子,边念儿歌,寓教与乐。在引出小动物时,每次的引出方法都不一样。
如:“第一次是以以小鸭子怎么走路的形式引出,第二次以小螃蟹,横着爬这一词的学习对小班幼儿来说很难理解,通过动作演示自然地解决了这一难点。第三次以猜谜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用短句结构进行讲述。在仿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还有那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是怎么过桥的?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仿编活动,增强幼儿思维活动密度,动作的.安排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满足小班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轻松。有许多的地方还值得我进一步去考虑,如准备教具时需要考虑的地方,背景图太花,教师在演示教具时的每一动作等等都要考虑清楚。对于怎样上好一个活动,实在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一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另一个活动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平时上课,仔细分析教案,研究教案,多与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附加阅读:过小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勇敢精神。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跳、摇、爬、抱、几个动词,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4、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
活动准备:课件、头饰、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鸟请大家到家里做客,幼儿进入教室通过过小桥到小鸟家。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今天,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到小鸟家去做客呀?"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它们都是谁呀?"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要过小桥。小动物们都可勇敢啦,都能自己过桥。(激发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勇敢)
3、熟悉诗歌。
(1)小朋友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过桥的?
请幼儿表演、回答。
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兔子过桥蹦蹦跳"
发散思维:还有谁走路像小兔子一样是蹦蹦跳跳?
(2)小鸭子是怎样过桥的?
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小鸭子过桥摇呀摇"边表演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
发散思维:还有谁过桥也会摇呀摇?幼儿回答
(3)第3个该谁过桥啦?(小螃蟹)
小螃蟹会怎样过桥?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螃蟹过桥横着爬"。
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着走?
(4)小袋鼠在哪里呢?(妈妈的口袋里)
为什么还让妈妈抱着? 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小袋鼠年龄小,还不会走路,所以让妈妈抱着。小朋友还让妈妈抱吗?(教育幼儿要自己走!)
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4、学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小动物把过桥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过桥》"
(2)学说儿歌,幼儿整体朗诵边表演
(3)看课件,边朗诵边表演
三、结束 幼儿过小桥离开
"小动物们真勇敢,你们也是也很棒,让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做游戏吧"
(幼儿过桥户外游戏)
儿歌: 过 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
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桥教案 篇7
创编儿歌:
小动物过桥活动目标:
1. 通过在游戏中模仿小动物过桥的动态,学习创编儿歌。
2. 丰富动词:爬、跳、摇、走。
活动准备:
1. 四条平衡木平放在地上;动物挂饰(蚂蚁、小兔、鸭子、小鸡等)。
2. 音乐带。
3. 字卡:蚂蚁、小兔、鸭子、小鸡各一张,过桥五张。
4. 油性笔、空白字卡。
活动过程:
1. 游戏:过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学小动物是怎么样过桥。(幼儿自选挂饰挂上,提醒幼儿看看自己挂的是什么小动物的挂饰,然后模仿某动物的动态过桥。教师参与其中。音乐。)
2. 谈话:师:小动物们累了,来,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说一说你是什么小动物,刚才是怎么样过桥的?(丰富动词:爬、跳、摇、走。)
3. 创编:师:今天,我想把刚才小动物过桥时的`样子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1)(出示小鸡 过桥)小鸡过桥是怎么样的?(示范创编第一句。)
(2)同样方法创编其余三句。(根据孩子回答,共同选择合适的答案填上去。)
(3)给儿歌起名字。
(4)师生一起念创编儿歌。
4. 延伸活动:
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来过桥,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不断投入新的动物角色,鼓励幼儿继续创编。)
桥教案 篇8
一、活动设计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此活动设计,我考虑到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环境的创设上及教具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其直观性,于是我把整个操场设计成一个宽宽的河,让幼儿完全置身于情境之中。
“小桥摇摇摇”是以平衡台为主要教具的感统活动。我的感觉统合子课题目标主要是关注幼儿的注意力,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本身对活动的兴趣浓度有关,所以活动的趣味性及新颖性能极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首先在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由于平衡台的摇摆的特性,我就先想象为小桥,把小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合适,我想到的河。原先设计幼儿在河两岸来回走,但平时幼儿走平衡台已经比较熟悉了,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难度,也没有挑战性。《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于是我想到不提供现成的桥,要过河让他们自己造,只提供几块用平衡台做成的“石头”,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和智慧。在此基础上,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设计了“搬家”和“狼来了”等一系列情境游戏,使幼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
2、活动中运用视听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协调幼儿注意的分配性。
3、能在不连续放置的平衡台上走或者是跳,刺激幼儿的前庭平衡器官,培养幼儿的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4、通过一起造桥、搬家等,培养幼儿勇于创造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器械准备:4~6块“大石头”(平衡台),两根长条纸做成河岸线(适当距离),8块红色平衡台(小猪的家),8块蓝色平衡台(小羊的家),8个小猪和小羊的胸饰,一个狼和狼家的标记,若干个礼物及装礼物的小篮子若干
音乐准备:猪猪村和咩咩村的标示牌,大灰狼的音乐(狮王进行曲)和欢快的背景音乐
场景图如下:
(三)活动流程:
造桥——搬家——找礼物送礼物——大灰狼来了——解救小动物——结束
(四)过程实录:注解和自我评析
1、造桥
①T:今天的天终于放晴了,小猪小羊我们一起玩玩去吧。(来到河边)呀,不好,河上的桥被大水冲走了,那我们怎么过去呀?以“开门见山式”直接进入主题,恰好前几天刚下雨,利用此环境背景,顺利引到下面的活动“造桥”。
②幼儿相互讨论,并尝试找材料造桥。
S1:找棵树来当船驶
S2:打电话引发幼儿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已有经验来想办法。
引发幼儿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已有经验来想办法。
③利用环境资源—河岸边的“大石头”让幼儿自己来造桥。在幼儿充分想象后,我让幼儿自己来造
桥,并在周围找找有没有自己讲到的这些东西,结果他们只找到了“大石头”,很快幼儿纷纷动手搬起“石头”来。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做一个支持者,鼓励幼儿的各种创造性行为,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主动指挥其他幼儿把“石头”搬成一竖排。此时幼儿已经进入情境中,松松冲上去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把前面的一块石头往前挪,站不稳就跪在石头上挪,后面的'幼儿跟着一起激动地喊:松松,当心啊!期间,幼儿间互相关心的气氛荡漾在整个操场上。幼儿一个个的传石头,挪石头,还有的紧紧拽前面一个人的衣服,不让他摔下“河”。
④过桥,桥终于造好了,第一个松松过去了,孩子们激动得欢呼起来!接着过了桥的幼儿还站到最后一块石头上,去搀扶后面的幼儿过桥。不需言语,好多幼儿纷纷在此时伸手去帮助后面的同伴。互相关爱在此又得以浓浓的体现。
2、搬家
①T:有了桥,我们就可以在河岸两边建两个村子,猪猪村和咩咩村,红色的是小猪的家,蓝色的是小羊的家,好,我们行动吧!在过桥的基础上,拿东西过桥,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增加了难度。幼儿又一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操场上到处是幼儿忙碌的身影。他们先把家建得很挤,此时我成了引导者,提醒说“房子建在一块儿,都不通风了”他们纷纷同意,各自把房子在分开一些,留个过道。
②幼儿商量河两边村子的位置,一起搬家,并竖好村口标示牌。
③自由建村,搬家
3、找礼物送礼物
①T:村子建好了,我们找些礼物送到对面的朋友家去吧。在此过程中,幼儿自由找礼物,互送礼物,非常专注此时,大灰狼跑过来了都没有看见,个别的听见音乐声大声喊起来“大灰狼”,幼儿感到很吃惊,四处乱跑。我赶紧用语言提醒,再做一个引导者,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规则:只要到了家大灰狼就抓不住了。在此过程中,由于平衡台的摇摆性,平时站在上面不觉得难,现在在气氛紧张的影响下,上平衡台能站稳就有难度了。平时玩过两人一平衡台的游戏,在此紧张的环境下两人站又增加了难度。所以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动物有好几个,接下来,幼儿在送礼物的过程中很小心的四周观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来没有幼儿被抓住,即使没有站好的旁边的幼儿也都伸出手去搀扶他们,再次体现出同伴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②幼儿互相找礼物送礼物
4、大灰狼来了
背景:在幼儿互相送礼物的时候,音乐响起,大灰狼出现。
①T:不好,大灰狼来了,小动物快躲到家里去。
②幼儿团结合作想办法躲进家
③大灰狼抓小动物
5、解救小动物
①大灰狼:今天可要饱餐一顿啦,哎呀家里的柴火不够了,我得去找点柴火去。此时,大灰狼连续几次都没抓住。乘大灰狼取柴火的机会,我引导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救了被抓住的小动物。他们见同伴回来了
,兴奋得欢呼起来!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幼儿还意犹未尽,认出了扮演大灰狼的老师都悄悄的在背后打一下她。幼儿完全融入了角色。
②T:大灰狼不在家,我们去救小动物吧
③解救成功
6、结束活动
①T:我们胜利啦,一个伙伴都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好,带上各自的礼物回家吧~
②唱歌结束活动.
(五)活动评析
我觉得活动过程应是一个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真正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活动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此次活动是以感觉统合器材“平衡台”为主要教具的活动,我利用平衡台的摇摆性把它设计成“石头”,整个活动全都围绕平衡台来进行,用平衡台做成的“大石头”及“小动物的家”。由于这次活动是户外体育活动,在考虑活动安全性的同时考虑活动的难度,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平衡台器械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平衡台上走不难,所以我在活动的设计中注意给幼儿留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想办法造桥,让他们想办法搬家,让他们想办法不被大灰狼的抓住……在此过程中,平时我讲的同伴间要团结互助,在活动的进行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他们很主动地去抓住要掉下“河”的同伴的手,两个,三个……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看到同伴没有注意到大灰狼时,激动得喊起了同伴的名字,叫他赶紧回家。还没有站到平衡台上的幼儿被旁边的手拉到平衡台上,甚至抱住他们站到平衡台上的也有。紧张激动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操场~~
我的活动目标是利用感觉统合器材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始终沉浸在角色里,沉浸在活动中,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以至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活动结束时,他们还问我什么时候还玩此游戏,太刺激了。在“大灰狼来了”的游戏中,要求幼儿运用视听行动等多种感官来协调幼儿注意的分配性,刺激感觉的统合。有的幼儿是先听到“大灰狼的”音乐,然后再逃跑的;而有些幼儿是观察大灰狼的动静再行动,充分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
纲要中指出,师生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鼓励他们的一切行动,并和他们一起干。在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时,引导他们,但答案却需要他们自己动脑筋得来的。幼儿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孩子是最开心的。比如他们造好桥能过河后,都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活动中还有几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河的宽度要适当,以能自如的走过为好,在此次活动中,河的宽度若再窄一些,幼儿就能更自如的跨过去了。由于前几天刚下雨,地上潮湿,作为河岸的皱纹纸一粘到地就湿了,所以若换另一种纸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桥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
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脍炙人口(kuàizhì):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招徕:招揽。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í):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部分(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眠”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部分(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己的疑问?
[明确]: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别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己却未能做到感到很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桥教案 篇10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 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形态各异的桥的图片,同时设计了这样的述说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象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而“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过“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来体味桥的特点
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自然、亲切的走进语文课堂,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1、发放导学案,完成字词拼写部分,并与同桌交换批改,请学生上台讲解易错字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开展说明手法数量大赛,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手法更好展示出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生带着“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全文,前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2、细读关键段落语句
本环节以掌握本科的说明顺序和手法这一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品读关键性语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的优点,通过不同方向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本环节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播放桥梁人背后的艰辛的视频,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体味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1、解说一下我们的校门。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2、下节语文活动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合集,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特点
顺序
语言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的教案02-24
《友谊桥》教案08-25
象鼻桥教案04-04
关于桥的教案04-04
神奇的桥教案04-08
《奇妙的桥》教案04-08
奇怪的桥教案01-11
桥教案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