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氓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氓教案 1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1、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氓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正确学习、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本课升华为对学生“理智的爱”的教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跟课堂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氓》选自《诗经》中的“国风”,讲到《诗经》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已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
1、由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听的时候找出你认为应该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词,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假字——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无通勿,不要泮通畔,边岸至于顿丘:至于—到达将子无怒:将—请,愿乘彼诡垣:登上那倒塌的墙以我贿迁:贿—财物,指嫁妆
体无咎言:体—卦象;咎—灾祸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无与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尔:徂—到三岁食贫: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3、总体概括:按诗歌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为抒情诗跟叙事诗,那大家觉得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请用最短的话复述这首诗。(恋爱——婚后——决绝)恋爱——婚后——决绝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让一个学生领读“恋爱”部分,讨论这首叙事诗是以第几人称来叙事?
体会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样的?(氓:易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做铺垫。女子: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不见复关,既见复关(一悲一喜,既写出女子感情专一炽烈,又写出其纯情痴情))
5、这一部分是回忆追述恋爱生活。它的基调是什么?(热情、幸福)
6、让一个学生领读“婚后”部分,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这一部分。
(第三段——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兴起,总结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写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段——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写婚后的辛劳,不幸,再加上无情男子的瘧待伤上加伤。
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女子),背信弃义、冷酷无情(男子)。
基调:怨恨、沉痛。
7、让一个学生领读“决绝”部分,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总结这一部分,教师从旁引导。
(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识到凡事都有个度,忍耐有,爱情也有。女子通过反思而变得刚强。)
8、问题小结
1、高尔基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结合本课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温柔痴情到成熟刚毅、坚强果断。
2、这首诗的题目是《氓》,如果要给题目添个定语,或副标题(例:无情的氓),你会怎么添,为什么?
3、从这篇课文中大家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引申到中学生恋爱问题,引导他们“理智的爱”)
三、总结
这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最后通过反思变得刚强,清醒过来,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的《氓》随感,字数不限。
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感知的条件下,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说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
(1)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例如:第一节许婚
第二节迎娶
第三节劝诫
第四节控诉
第五节伤自反省
第六节决绝
三、对话作品
1、教师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必将激起一番感想。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3、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
①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②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③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行为对命运影响。
④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
⑤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结局。
⑥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⑦从容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
⑧从经济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在思考人的命运,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略)。
背景资料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