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习作时,能把自己的各种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创造情境。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所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a、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b、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a、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也可以有感情地讲解。
b、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指导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乐,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2、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3、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4、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个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案怎么写?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教案写作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明确教学目的,就能为教案的写作指引方向,就能按部就班,以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较快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案的写作中,要注意整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整堂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学任务的根本。提炼重点,突出难点,才能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把控整堂课的思维走势,配合老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犹如一双翅膀,能够帮助提升整堂课的效果和水平。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需要依据当堂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规划,还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水准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会大大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并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规范化教学设计,有序化教学步骤,可以指导老师上课流程的合理性,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相关的教学内容。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新鲜事物涌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儿,开阔一点儿,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要学会引入新鲜的极具时代感的东西,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以《不要再来伤害我》导入。
同学们,这首歌的名字叫《不要再来伤害我》,但是歌手张振宇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却把名字改成了《爱护动物的歌》,来呼吁人们关爱动物。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感悟深刻的主旨
2、品味精妙的语言
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明确:
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话是什么?(飞渡)
作者就是围绕飞渡描写了“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的几个主要情节。
飞渡前斑羚陷入了怎样的境地呢?阅读文章的1-4段回答。
学生回答补充。
一面是荷枪实弹的猎人、虎视眈眈的猎狗;一面是六米宽的山涧,而斑羚只有五米宽的跳跃能力。斑羚群的命运看来是凶多吉少。斑羚能不能死里逃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斑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脱险。这段动画,表现的是全文的内容,哪个场面最让你感到震撼?
同学回答。
四、我来设计
文章第几段,描写了第一对斑羚试跳的过程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文章有一部分被隐藏起来了。现在我们来补充这一部分。
要求:根据动画和自己的想象,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
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创作,一人执笔。边说边写。
为了让大家写得更准确、细致,我们再看一遍动画。
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创作,一人执笔。边说边写。
交流作品:
要求:1、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出作品。
2、从第二组开始不但要读出自己的作品。还要说出和上一组作品相比,你们作品的闪光点在哪里?
同学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其实作者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发下去后,仍然是小组合作。任务:1、朗读。2、和自己的作品比较,作者的创作又好在哪里?
丰富准确的动词。
老师发现在作者的描写中有两个动词,刚才我们小组创作中都没有用过的。一个是小斑羚的“猛蹬”,一个是老斑羚的“钩”。这两个词写得怎么样?
我们也在我们的创作里,加上一两句比喻,让我们文字鲜活起来。
总结:作者就是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丰富准确的动词把第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写的详细和震撼人心。文段是融于文章的,看看文章还有其它段落描写了关于斑羚飞渡的过程吗?和第一对斑羚飞渡相比在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找出你喜欢的几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五、感悟主题
再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除了震撼,这群斑羚你带给你什么感悟?
句式:从老斑羚身上,我看到了自我牺牲的团队精神。
从年轻斑羚身上,我看到了对生命的珍视。
从人类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珍爱动物。
文章当中也有点明中心的句子。阅读11-14找出来.
齐读。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拓展迁移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第一个:武文斌。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一种感情至真至纯,经得起磨练,这也是一种爱啊。我们人类有,他们动物也有,那我们和他们之间呢?
文中的人类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
结束语:《斑羚飞渡》是一篇凝聚着人类良知的警世之作。我们惊叹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生命受到摧残时团结一致,不惜代价把生的希望留给年青一代的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们也更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护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我们缤纷世界中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学会写开场白 2、学会写串联词
教学重点难点: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课前准备:学生:摘抄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
教师:准备《江山如此多娇》的一些录像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明确学习重点。
2、感悟数字,设计开场白台词,并与同学合作表演。
3、欣赏由倪萍、亚宁等人在《江山如此多娇》中说的开场白。
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5、欣赏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
设计串联词。
6、交流串联词,欣赏主持人的串联词。
讨论交流串联词的要求。
明确:
(1)、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2)、能紧扣节目内容。(3)、不冗长。(4)、生动风趣
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讨论其中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思考“园丁颂”的节目。
8、设计开场白和串联词。
明确要求:
积极清新,重格调营造氛围,重情感新颖自然,重交流
9、纷纷上台主持节目。
10、总结:
二、教师活动:
1、导入:
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衬。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如果没有节目主持人,就不会光彩夺目。忘不了倪萍的`亲切,忘不了赵忠祥的深沉,忘不了杨澜的聪颖,忘不了李咏的幽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当一次文艺节目主持人”。重点学习“如何设计开场白”和“如何设计串联词”。
2、引导学生看一组数字“1949——1999”,让学生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是国庆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
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并现场表演该联欢会的开场白。
3、播放《江山如此多娇》,组织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提示:联欢会的情调应该是欢乐、愉悦的,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将气氛和情绪调动起来,而不必过分地考虑联欢会的节目内容。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内容要紧扣主题。
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主持人仪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5、播放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要求学生设计串联词。
6、组织交流。播放主持人的串联词。讨论并明确:串联词有何要求?
7、情境:金色的秋天,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教师节。假设我校将开一次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文艺联欢会,主题为“园丁颂”。我们可以准备哪些节目?请报上节目名称。
8、老师帮助写好节目名称。
9、组织学生合作演练。
10.总结: 让学生齐读赵忠祥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3.在请人帮忙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你请别人帮忙”时,要把内容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别人请你帮忙”时,要做到说话语气热情、亲切。说话要认真耐心,有礼貌。(重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难点)
课前准备
故事《小马过河》。(教师)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师:小马在去往磨房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1:小马要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
生2:小马要自己在河水里走,不知道河水有多深。
师:那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呢?
生1:它向别人请教,让别人帮忙!
师:它向谁请教了呢?
生2:它向老牛伯伯请教。
生3:它向松鼠请教!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在生活中,大家也许会像小马一样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困难和麻烦就能迎刃而解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着故事中的小马请人帮忙。
设计意图:童话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故事形式,教学伊始通过童话,一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用故事中的小马的经历来引出教学内容,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
二、呈现范例,提高实效
师:有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爬山呢,可是山势越来越陡,前面小坡上有位同学上不去了,怎么办呢?
生:我知道,请别人帮忙。
师:这个时候可以请谁帮你的忙呢?
生1:可以请老师帮忙。
生2:可以请前面的同学帮忙。
师:现在假如是你想请前面的.同学帮忙,你该怎么说?我们来演一演好吗?
(两位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相机指导)
生1:喂,帮我一下!
生2:我帮不了你!
师:你为什么要拒绝他?
生2:因为他没有礼貌,还命令我,我才不帮他呢!
生3:而且他没有把遇到的困难讲清楚,不知道要帮他什么!
师:是呀,请人帮忙不仅要讲礼貌,还要讲清让人家帮什么才行。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些礼貌用语,好吗?
1.出示: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
2.生朗读词语。
师:当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委婉,并且要把你所遇到的麻烦或困难讲清楚,这样可以使别人更乐意帮助你。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次。假如你是前面的那个同学,你又该怎么说呢?
生1:小明,请你帮帮我,这个小坡我爬不上去!
生2:没问题,你把手伸过来,我来拉你。
师:真是个热心的孩子!还可以怎么说?
生2:我下去背你上来吧!
生1:谢谢你!
师: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你热情地帮助了别人以后,你会感到快乐,别人也会心存感激。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手。通过刚才的表演,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你请别人帮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别人请你帮忙时,你又该注意些什么?
生1:请别人帮忙时要讲清自己的困难。
生2: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生3:态度要热情,说话要亲切。别人帮了忙以后,我们要感谢!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怎样请别人帮忙了!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单方面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主动去发现。在具体的实例中,懂得如何请别人帮忙。
三、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师:现在,我们就要用上刚才学会的本领来帮一帮几个遇到困难的小朋友。
出示案例:
1.王晓明同学想去书店买书,可是不认识路,他想请一个陌生的叔叔帮个忙。
2.美术课上,林红发现自己忘带水彩笔了,她想让同桌帮个忙。
3.李冰不小心把球踢到了球网外,他想请路过的一个大姐姐帮帮忙。
师:请大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学生表演)
生1:叔叔您好!我想请您帮个忙!
生2:没问题。
生1:我想去书店买书,您能告诉我书店怎么走吗?
生2:小朋友,只要再往前走,遇到路口右转弯就到了。
生1:谢谢您,叔叔!
生2:不用谢!
师:我们来评一评刚才的表演。你们说,他们的表演怎么样?为什么叔叔会帮忙?
生:刚才同学的表演很好。因为他演的王晓明很有礼貌。
生:他把自己想要请人帮什么忙讲清楚了。
师:大家说得不错,遇到困难想请别人帮忙,一定要像刚才的小朋友一样讲礼貌,把要求讲清楚,那么你一定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进行情境表演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遇到困难请人帮忙时你是怎么说的?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并评一评。
生1:我以前请别人帮忙总是注意讲礼貌,但是请爸爸妈妈帮忙就不讲礼貌了。
生2:我也做得不好,我总讲不清要他们帮什么忙。
师:嗯,我们要注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虽然是我们的家人,但请他们帮忙一样也需要讲礼貌,讲清要求。
如果别人遇到困难请你帮忙时,你又该怎么说呢?
生1:我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生2:假如他讲不清要我帮什么,我会慢慢问他。
师:说得真好啊,无论是请别人帮忙,还是别人向我们请求帮助,我们都应该讲礼貌。尤其向别人请求帮忙的时候,更要懂得表示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教案 篇8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必要让学生细心去读,读完它,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能体会出本文的结构布局“从……写起,引出……”,“春的使者”“杰出的歌唱家”这两个偏正短语实际上道出了莺的特征。再读“提示”的后半句“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从这句话中学生能明白本文是用形象生动的笔调向我们介绍莺。)
二、阅读体会
再放声把课文读一遍,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所在,明白那幅“莺歌燕舞图”。
(解说: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目的就很明确了,除再次感知课文外,重点是品味语言之优美,描绘之生动。)
三、概括段意
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试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大意。要求每个人先自己概括,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意见,各自取长补短。
(解说:这种把分析、概括的思维变成语言表述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独立创造。每个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何,有没有对文学的穿透力,张口就能得到验证。)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举手作答。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读文字入手来概括大意,要给每位同学一个清晰的分析理解的思路及明确的答案。
(段意略)
四、讨论分析
在以上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问答。
①莺有哪些特性?
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练习中要求用书上的词语概括),这些就是莺所有的特性,课文也是抓住这些特性向我们介绍莺的。
(解说:回答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把课文齐声朗读一遍,从读中再次品味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了莺的哪些特性。课文第2段要重点读,并引导学生揣摩莺“惹人喜爱”的原因。教师这样引导同学读、再读、揣摩,实际上是在给学生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以正确的思路,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分析,怎样学习。)
②莺的特性中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
明确:活跃、爱唱歌是莺的最主要特性。
(解说:从莺的特性中筛选出其最主要的特性,需要教师再引导、再启发,细致地从文章中的文字中找出解答。如让学生体会“布满”“到处”“不停地”“总是”“又……又”等词的意思,再琢磨文章结尾一段的意思。)
五、巩固、拓展
在以上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自读提示”,旨在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说:温故而知新。再读提示中的语句,是想让学生有“知新”之感。)
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莺》一课的感受,感想。
(解说:学生从任何一个角度谈都可以,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可适当点拨,从了解莺,喜爱莺,进而衍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保护生态平衡的环境意识等。)
语文教案 篇9
重点与难点:
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激越,色彩鲜明,增强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本文的论证特色。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教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徕(lái) B.揆(kuí)情度(duó)理 C.惭愧(kuì)
D.乌啼(tí) E.玄(xuán)学 F.江枫(fēng)夜泊(bó)
G.糟蹋(tà ) H.愁眠(mián)
②解释下列词语
A.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
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
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
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
F.招徕:招揽。
三、研读课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朗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
①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首句即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子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第二句不但写了当时典型的景物江枫和渔火,点明了地点,更重要的在于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地的羁旅之情,未写人而人在其中。满怀愁思,辗转难眠,不是诗人自己还是谁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写了钟声,又暗示了听见钟声者乃诗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阑人静,忽然一声幽远清晰的钟声传入正在辗转难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样的感觉不言自明。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细细体味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常见却又典型的景物、细节,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
②分析课文
③阅读全文,找出所有的问句,体会它们在批驳“敌论”(即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答案从略)
四、归纳小结(学生议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修正)
这篇驳论文的开篇新颖独特,采用“诱入”的技巧,即先不让对方马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弘扬,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吸引读者。全文用设问、反问等20多个问句进行“质疑”,通过推理、证明、分析等手法,对“敌论”逐一进行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