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雷雨》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2、揣摩潜台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
教学模式:
小组任务式(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发言——师生总结)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
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它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和课堂的主人。此外,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应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置任务。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三点:
1.设置的任务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关联;
2.设置的任务既要富于启发性,又要具有趣味性;
3.设置的任务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
4.任务不可太多,应少而精,应保证学生应一课一得。
《雷雨》教学整体安排: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4、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1、认识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2、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3、课外延伸练习: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由现当代戏剧鉴赏知识的复习导入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而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性化、富有动作性和丰富的潜台词。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动作性指人物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往往是与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联系在一起。
二、 任务一:找出课文中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和潜台词并做简单分析。
要求:1、各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种人物语言进行分析。
2、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例:
第一、 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朗读以体会潜台词)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三、 任务二:观看戏剧片段,并进一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他是个怎样的人?(鲁侍萍对周还有没有怀念之情?曾经美好——难忘初恋——没有掉头就走。周对大海有没有父子情?一丝)正反推波助澜
要求:
1 、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2、表述观点必须有戏剧语言做依据。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哆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部愧自疚。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峙。两次婚姻都不上。意。他对待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倩、高贵。” 曹禹谈《雷雨》————怀念带来的欣慰,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
虚伪、狡诈、阴险、自私、伪善、冷酷、残忍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任务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分析与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与写作水平。
五、布置课外作业:写作练习(3选1)
1、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2、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吃。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3、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雷雨》教案 篇2
标 知识与能力:
走进作品,走近大师,学会鉴赏,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选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分角色朗读,尝试辩论,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和归纳理解的能力。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多元智能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意在引导学生在解读剧本,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戏剧的要求,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讨论会,交流欣赏阅读的心得。从而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5)(6)班是理科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剧本的解读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通过辩论的形式,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利用网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查找资料,在培养信息素养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由他们自组小组,开展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以及网络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开展辩论。
教学准备
教师:推荐搜集资料的途径、把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下发给学生,达成资源的共享。
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剧本;选择、推荐朗读者和辩论者。
策略教法
运用诵读法、论辩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 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1分钟)
(二)温故(约4分钟)
1、概述《雷雨》的情节
2、理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爱情关系、血缘关系、阶级关系),进而了解矛盾冲突。
(三)知新(约20分钟)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约8分钟)
2、归纳人物形象(约12分钟)
(四)难点突破(约10分钟)
模拟辩论
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虚伪的
(五)总结评价(约3分钟)
1、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2、现场表现评价(师生讨论评价)
3、研究深度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4、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选举为主)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约1分钟)
(七)结束语:(约1分钟)
《雷雨》教案 篇3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5-6自然断。看看谁能听出雷雨在下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生:刚开始雷雨越下越大,后来渐渐小了。(板书:越下越大渐渐小)
【导入过程,单刀直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形象感受雷雨的过程】
师:(学习生字“渐”),“渐”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师演示:在实物投影仪出示一盆蓝色的水和一条白纱巾)这白纱巾是怎样被染蓝的?(生:渐渐地。)对,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慢慢地”“一点点地”。)对了,所以“渐”后来又有了“渐渐地”的意思。
【这里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既认识了“渐”字的本义、引伸义,为接下来的造句做好铺垫。】
师:谁能用“渐渐地”说上一句话?
生:小树渐渐地长高了。
生:冰雪渐渐地融化了。
生:月亮渐渐地变成了眉毛。
生:天渐渐地暗下来。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自然现象,能换成其他角度说说吗?
【继续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其学习心理,培养其细心观察的能力。】
生:火车渐渐地远去了。
生:街上行人渐渐地少了。
生:弟弟渐渐地长大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生活中人和事发生的变化。
【教师不满足于学生会说话,还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练习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师:小朋友,学了上面的段落,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生:老师,树啊,房子啊,为什么看不清呢?
师:谁能告诉他?(学生释疑略)
【教师尊重学生的每个发问,让他们养成自能质疑解疑的'习惯。】
学习7-8段
师:雷雨下得急,停得也快。让我们一起打开窗户,看看雨后的景色。(放电脑动画)哇,好美丽啊!
【教师的过渡语言既总结了雷雨的特点,又引出了下文。电脑动画逼真地展现了雨后地美丽景色,为学生观察、说话提供材料。】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呢?
生: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桥。
【教师引导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实质上就是引发同学们进行创造性的观察说话。】
师:课文又写了哪些景物呢?请自己读课文,划出有关词语。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把刚才划出来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生纷纷上黑板板书)
师:谁能按先后顺序给他们写上序号?(生写序号)你能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从上到下。)
【采取提取重点词,让学生排序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又懂得要按顺序写景。】
师: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练习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去读,大大激发兴趣,互评能使读者和听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师:小朋友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是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表演?
(生纷纷戴上头饰边表演边说)
生: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师:小朋友们,雨停后,除了蝉、蜘蛛、青蛙,大家想想还会有别的什么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呢?让我们都站起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体表演)
【让学生扮演雨后小动物的角色,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雷雨后的景象,学生在这种特意创设的情景中,积极参与,创造性地表达。】
师:学习7、8段后,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
生:老师,我对“蜘蛛又坐在网上。”这句话有疑问。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书上说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不是把网扯破了吗?蜘蛛又怎能坐到网上去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讨论讨论。生:我认为树枝上的蜘蛛网一定会全破了,书上的句子应改为“蜘蛛又重新出来织网。”
生:我认为蜘蛛网没全破,可以改成“蜘蛛又出来修网。”
生:我同意书上的意见,蜘蛛网是很有韧性的,不容易被扯破,书上的句子不用改。
师:我班的小朋友都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写封信给编辑叔叔、阿姨,跟他们商量一下,好吗?
【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处处主动,人人情趣盎然,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评析】
《雷雨》一课,展现出清新的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充分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全员参与。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因而教师应十分注重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参与训练。在这节课中进行“单兵作战”的说话、朗读、辩论、板书、表演的学生有近百人次。老师还特别关照那些没有发言过的学生,用征询的口气请他们举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的语言训练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两个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渐渐地说话;而后多人次地概说和板书内容要点、上黑板标序号;众人争相说、读、议、辩等。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则以“主持人”地身份时而点拨,时而设疑,时而导引,既相伴又导行。
(3)主动参与。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如在参与板书时,想写跑上来写;讨论问题时,想说就站起来时,注意用“设疑”、“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雷雨》教案】相关文章:
雷雨的教案02-12
《雷雨》教案03-30
《雷雨》教案11-15
小学《雷雨》教案08-12
《雷雨来了》教案09-19
《雷雨》优秀教案09-20
关于《雷雨》教案03-09
关于雷雨教案01-14
《雷雨》教案8篇02-23
《雷雨》教案10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