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26 00:51: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传》序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

  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预习检测:

  1.罗曼·罗兰(1866-1944)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传》、《传》)和《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文学奖。

  作者详细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诺贝尔

  2.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正文阅读引导:

  一、引言: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二、《〈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1、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时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

  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味英雄的伟大之处:自助与助人。自助体现在对自身苦难超越;助他体现在对其他陷于苦难中的人的关注。

  2、美育目标:通过朗诵,及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使学生感到文章文辞的感染力。可稍加提点。

  二、教学重点:

  德育目标。

  三、教学难点:

  美育目标。

  四、教辅器材:

  录音机。

  五、教学步骤:

  (一)放音乐。1分钟后调小音量朗诵课文,直接进入题记,不读标题。(9分钟)

  (二)导语:各位同学,谁知道刚才的朗诵配乐是什么曲子?(学生齐答)你在其中感到了什么?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规模宏伟壮观,尖锐冲突而激动,最终却安宁而欢乐。预示着英雄克服了苦难,斗争以胜利告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篇用文字抒写的《英雄交响曲》——《〈名人传〉序》

  【书写标题、作者】

  (三)介绍作者:

  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写的一部长篇巨著。它描述了天才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成长、奋斗和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一生。语言富有音乐美,而故事情节则像一首庞大的交响乐,每章都由不同的基调组成。被誉为的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而《贝多芬传》则与《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一起被收入《名人传》。我们今天看的这篇课文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的序。(2分钟)

  (四)进入正文:

  好,大家把书翻到82页,看第四小节。快速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看看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观念。(同学回答“我所认为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板书:英雄】

  那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齐答)

  【板书:伟大的心】

  好。有一颗伟大的.心的人才能称为英雄。什么是“伟大的心”?

  【停顿几秒】

  我们先不做回答,大家跟我一起看一下第五小节。你们觉得这段的前两句话用什么语气读比较好?(散答)

  作者写了这么多的苦难,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人觉得读得越沉痛越好。那他这么沉痛,就表明作者很同情这些《名人传》中的英雄。是这样吗?

  对,不是!不是同情,那是什么?(请同学回答)

  (小节)赞赏!即使他们命运多艰,他们仍然走出了困难,这是作者为他们超越苦难所作的一首赞歌!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得昂扬一些,读到段尾更有种赞美与喜悦。大家一起把这段读一下吧!

  【学生齐读第五段】(8分钟)

  读得很好!那这些英雄是靠什么超越的苦难?(他们自己)

  对!自助使他们战胜了苦难。自助靠的就是他们那坚毅的品格!当他们克服苦难并超越自我时他们的生命就在他们的奋斗中得到了完善!他们固然由于自己的毅力而成为伟大,可要是没有灾患的洗礼,他们的生命必不会像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丰满、充实。【板书:自助】

  我们再来看看第六段,它和第五段有什么联系?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吧。【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时间到后请1~2组的代表回答】

  (小节)与“自助”相对的,这是助人。从贝多芬对同是受难者的人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善良与博爱。【板书:助人】

  【板书:】

  英雄:伟大的心自助善

  助人

  自助体现在英雄克服苦难的毅力上,而助人则体现在对受难者的关注上。不管是自助还是助人都是他们内心善的体现。这个善不是我们常说的善良的善,而是论理学中与“恶”相对应的善,其中包含了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

  那让我们一起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伟大的心?就是一颗向善的心!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敌人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显得伟大的空虚的偶像都是世俗的、功利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只有有了伟大的心、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使自身成为伟大的存在。那么在这些英雄自助的同时,他们的事迹已经无形的鼓舞了他人。

  那我们来想想罗曼罗兰为什么把首席给予贝多芬?

  因为他最符合作者心中英雄的标准。罗曼罗兰还引了他的一句话:“噢,人啊,你当自助!”可见在一般的人,自助与人助中自助更为重要。对于陷于苦难中的人来说,罗曼罗兰可以为他提供一个英雄作为心灵支柱,但是,要使自己摆脱苦难还是唯有自助!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循环:英雄的自助成就了自身的伟大,并提供给其他受难者去超越苦难的勇气,当这些受难者成功了,我们可以说他们成为了新一代的英雄,继续激励着他人。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队伍,它的名称就在这一页!(英雄的种族)【板书:呼唤英雄的种族再生】

  【找个同学把这句话读一下】

  这分明就是一种呼唤啊。

  作者为什么呼唤英雄的种族再生?

  同学们请看课文的前三段,仍然给大家3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总结一下。

  【提问1~2组代表】

  (小节)总的来说就是两点:社会的沉闷令人窒息需要新鲜的空气;人生艰苦,受难者需要榜样的力量。

  【板书:社会/人生】

  就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作者才呼唤英雄的种族再生,也就是呼唤人们心中良善的再生。

  那还有最后一段,找个同学把它读一下。

  罗曼罗兰的希望是什么?就是人们能够重拾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就是希望人们重拾对良善的信仰。他的这个希望贯穿了整篇文章。【呼唤良善】

  罗曼罗兰的毕生追求就是这个善!【在“善”字上划着重号】

【《名人传》序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名人传》序教案01-26

《滕王阁序》语文教案01-26

《滕王阁序》语文教案8篇02-16

《荔枝图序》教案01-29

《荔枝图序》教案03-05

名人传教案02-26

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03-15

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07-25

《琵琶行并序》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