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时间:2022-01-26 03:19:2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雷雨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雷雨教案三篇

雷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表演唱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运用各种材料表现下雷雨的情景。

  2、继续激发幼儿对夏天的雷雨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雷声录音,鼓,沙球,空饼干盒,银色装饰带,分别装有米粒、豆子的瓶子等。

  活动重点:

  探索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雷雨。

  活动难点:

  选用的材料与表现的内容是否匹配。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声)天气马上就要怎么样了?

  2、小结:雷雨是夏天才有的现象。

  二、分析讨论,演唱歌曲

  1、分析闪电、雷声、雨声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加以表现。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

  三、探索实践,经验交流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闪电、雷声、雨声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为什么?

  四、合作表演,体验愉快

  1、能边唱边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2、通过表演体验成功的愉快。

雷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象: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象。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书。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形,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并说一说文中雨后的景色。

  2、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四、推荐阅读:读读背背

  下 雨 了

  下雨了,快回家!

  小蜗牛,说不怕、

  它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快回家!

  小蘑菇,说不怕、

  它已备好伞一把!

  下雨了,快回家!

  甲壳虫,说不怕、

  它有一件防雨褂!

雷雨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四、 找出戏剧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教师述:那么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张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一下。

  [学生找,回答,教师板书](内容见后面的板书)

  五、 找出矛盾冲突最强烈的部分

  教师述:我们再对这张人物关系图来分析一下,我们看,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了哪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矛盾冲突的?(明确:周朴园)那么我再深入地问一句,这个周朴园和哪些具体人物之间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明确:鲁侍萍、鲁大海)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要把节选的这一部分按照矛盾冲突来划分场次的话,我们说,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呢?(2个部分:一场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一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其中的第一场。那么在赏析之时,我想请同学们起来分别扮演剧中的两个人物,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进而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

  [问]:那么我们选择哪一段来表演更能体现出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呢?

  [答]

  [教师明确]:第一场中的第二个层次

  六、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

  七、 归纳表演技巧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并板书:身份、地位、处境的变化、舞台说明、性格、心理等

  八、 学生结合上述表演技巧,再一次表演并点评

  九、 听有关这一部分的录音,请学生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节奏及语气

  (略)

  十、 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表演是一种艺术行为,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就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说话、行动,还要加上我们自己的生活积淀和艺术修养。

  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了上述的表演技巧,课后试着去排演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一段矛盾冲突。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

【雷雨教案】相关文章:

《雷雨》教案11-15

雷雨的教案02-12

《雷雨》教案03-30

关于雷雨教案01-14

关于《雷雨》教案03-09

《雷雨来了》教案09-19

《雷雨》优秀教案09-20

小学《雷雨》教案08-12

《雷雨》教案(15篇)06-19

《雷雨》教案13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