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透镜初中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透镜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透镜初中物理教案1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凸的焦点、焦距。对凹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的虚焦点,可略讲。
教法建议
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难点分析
1、凸和凹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和凹。
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
2、通过实验,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的截面图,
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探究活动
【课题】调查近视镜和老花镜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实验分析近视镜和老花镜属于何种,分析其对光线的作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透镜初中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
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
(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
二、进行新课
[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然后两相对比
[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师]先看我投影出来的这几块透镜分钟是什么透镜,辨认一下。
学生讨论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它们的?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反之则是凹透镜
(发下一组透镜,其中既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让学生自行辨认它们。简单的直观的通过触摸来辨别透镜。)
[师]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么画出来的?
课件演示
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两个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间部分就是一块凹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轴和光心是我们研究透镜的两个常用科学术语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实验。(用平面镜取光做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的实验并记录在白纸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取出另一块不同的凸透镜让一位学生模仿刚才的实验做一次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换用凹透镜,重做以上实验,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得出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师]从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这体现在用不同的凸透镜做上述实验时,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课件演示光路图)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我们看见太阳光是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之后会聚于一个小而亮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这时太阳光与主光轴平行,焦点恰好在主光轴上)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光路图)。
从光路图出发我们来研究几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走向(分别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线恰好通过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学过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发画出逆向射入的光线光路图)。
动手动脑学物理1、2小题作为课堂练习。
作业:物理套餐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章 透镜及其作用
一、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初中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透镜物理教案11-30
初中物理教案02-09
初中物理教案02-23
初中物理教案【热门】02-25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2-29
初中物理教案 15篇02-24
初中物理教案 (15篇)02-24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5篇02-25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