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

时间:2022-01-31 02:28:55 教案 我要投稿

解比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比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l一3题,练习九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性质。

  接着以 : =l :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如果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学生根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一定,如果积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第二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 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订正第(4)小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的约数有哪?然后说出自己用选出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比慎写出来。订正第(6)小题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续一了。

  2,第2题,除第(2)、(7)小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判断,第(2)行驶的路程

  小题,教师可以先说明 =周长,再让学生判断。第(7)小题,可以先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教师把数据记下来,再让学生判断。使学生知道:人的体重和身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人的体重是随着身高而增加的,但体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关系。

  3.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解比例教案2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习。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解比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 厘米。

  240:=3:2

  3 =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 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 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 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 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 : 0.4:=1.2:2 =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解比例教案4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P113例5,练习二十三。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增减

  一、复习:

  1、判断比例关系练习

  出示一块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下列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

  (3)、一段公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

  (4)、总产量一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

  (5)、一本书的单价一定,售出的本数与总价。(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

  2、说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二、复习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出示

  例5:“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生:分析、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1)、学生动脑想、动手试做。

  (2)、学生相互交流并说解题思路。

  (3)、教师分析并讲解解题思路。

  ①设修完这条公路还要X天: ②设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X天。

  = (直接设未知数) = (间接设未知数)

  (4)、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

  —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是还要多少天。

  2、引导学生用算术解解答。能用几种方法?讲出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对比。

  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三、复习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例: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航行5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尝试做题。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4、5、6、7题。

  自我加减

解比例教案5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同学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同学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同学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

  2、4:8=12:24,假如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解比例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有关应用题.

  2.沟通整数、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联系,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有关应用题.

  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二、回忆

  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如下:

  (1)判断.概括出题中两种有关联的量,找出题中隐蔽的定量,从而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列方程.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如果成反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

  (3)解方程.

  (4)验算.

  (5)答题.

  三、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

  ②一本书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

  ③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

  ④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魇奔洌?/P>

  (2)实际运用.

  ①晶晶借了一本112页的《安徒生童话》,她4天看了28页.以这样的速度,预计几天可以看完?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②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300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③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厂,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厂一年可以消化约多少吨垃圾呢?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此题有两种答案.

  2.综合练习.

  (1)一篇文章原稿每行30个字,共96行,如果改为每行32个字,一页纸35行的版式,那么这篇文章需打印多少行?共需几页纸?

  提醒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解:设需打印x行.

  30×96=32x

  x=90

  90÷35=2(页)……20(行)

  答:这篇文章需打印90行,共需3页纸.

  (2)扬扬骑车从家经过游乐场到少年宫,全程需1.5小时,如果她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少年宫,可以省多少时间?

  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再在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解:设从家直接到少年宫,要x小时. (2)解:设可以省x小时.

  (11+7)∶1.5=15∶x (11+7)∶1.5=15∶(1.5-x)

  18x=1.5×15 或 (11+7)∶1.5=(11+7-15)∶x

  18x=22.5 解答过程略.

  x=1.25

  1.5-1.25=0.25(小时)

  答:可以省0.25小时.

  3.发展练习.

  六(2)中队少先队员订《少年科学》杂志,全中队共交了792元,各小队订阅情况如下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各小队应交的钱数.

  第一小队 10本 ( )元

  第二小队 12本 ( )元

  第三小队 11本 ( )元

  学生独立用各种方法算,算完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的方法有:

  方法一:792÷(10+12+11)=24(元) 方法二:792×10/33=240(元)

  24×10=240(元) 792×12/33=288(元)

  24×12=288(元) 792×11/33=264(元)

  24×11=264(元) 答(略).

  答(略).

  方法三:解:设第一小队应交x元.

  792∶(10+12+11)=x∶10

  x=240

  答(略).

解比例教案7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 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 师生共评。

  (4) 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 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D. 检查、写答语。

  (5)试一试:完成练习六第8题。

  3、自学例3。

  (1)学生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

  (2)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1)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7、9、10题。

  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2*、13*题。

  傲第12*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

解比例教案8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 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 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

  题教师: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一下。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8题a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47页第8题,先轻声地读一读。

  教师: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然后看一看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可以写成这样的比25:200、30:250,它们能组成比例。

  流程11:完成练习十第8题b

  教师:大家看第2个问题,题目中的“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300毫升水中应加入的蜂蜜与水的体积的比等于第一杯中蜂蜜与水体积的比。

  教师:正确理解了这个条件的意思后,就请大家列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教师:下面我们要来挑战一下自己了,有信心吗?请看??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呢?

  教师: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就说明两个外项的积是1,由此我们就能想到两个内项的积也是1。 教师:那另一个内项可以怎么求呢?请你列式算一算。 教师:另一个内项是3 ,你算对了吗? 16

  流程13: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十的第5题。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

解比例教案9

  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复习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3.复习用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

  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二)复习应用题

  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8天56台

  31天?台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解 设到月底可生产x台。

  x=217

  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20页600本

  24页?本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解 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

  (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黑板上的对应关系变成:

  解 设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读完。

  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

  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对应关系:

  解 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读完。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练习(学生独立分析,做题。)

  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h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解 设甲城到乙城有x千米。

  3x=105(3+1.2)

  x=147

  答:甲城到乙城有147km。

  2.光明乡有144公顷水稻,5天收割了90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几天可以收割完?

  解 设剩下的x天可以收割完。

  90x=554

  x=3

  答:剩下的3天可以收割完。

  (再用间接设的方法做两道题。)

  1.纺织厂的织布车间过去每人看16台织布机,每班需要42人,现在改进操作方法,每人看24台。每班可以节约几人?

  1642=24x

  42-x

  2.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12x=4815

  x-48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第一层次,先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因为这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怎样找对应关系,如何正确判断,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三层次,进行间接设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在原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

解比例教案10

  教学目的:

  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学习探索:你会用什么方法呢?(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教学例2。出示例2:解比例 3:8=15:X。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15。问:这变成了什么?(方程。)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问:怎样解这个方程?教师适当补充(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和解题的技巧:板书;X= X=40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5X=90.8问: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系列训练:

  1、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练习一的第4、5题。

  (1)做第4题的第(6)题时,要提醒学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做。做完后,选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解的。

  (2)第5题。

  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9*题和思考题 傲第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3:8=15:40 40:15=8:33:15=8:40 40:8=15:3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15:3=40:8 8:40=3:1515:40=3:8 8:3=40:15

  (四)布置作业:完成P5第6、7题。 板书设计:解 比 例例2:解比例3:8=15:X。 例3:解比例 = 解: 3X=815 解:4.5X=90.8X= X=1.6X=40

解比例教案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解比例教案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37第7题。

  2、P37~38第8~11题。

  3、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5、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四、归纳整理,反思提升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解比例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教案】相关文章:

解比例教案09-20

《解比例》教案09-14

《解比例》教案(15篇)03-19

《解比例》教案15篇09-14

解比例说课稿11-15

《解比例》说课稿12-12

《解比例》教案合集15篇03-19

《解比例》教学反思04-10

《解比例》的教学反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