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云识天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
2、 掌握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特点,反复品味,积累有关谚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目标1、2
教学准备
预习 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数码投影,音响,网络
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凭语感让学生预测课文说明的内容,说说课题对全文的作用。
明确:课文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课题就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掌握课文的两个重点。
三、指导朗读课文,疏理课文结构
要求: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
2.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看云识天气为重点,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4.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
5.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峦 霎 盈 缕 晕 兆 谚 绸 絮 缀
解释词语 姿态万千 点缀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课文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的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
四、研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云层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1.学习第一部分。
①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
明确: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时……刚才…… 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②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2.独立思考,分析第二部分。
①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两个层次:第一层(3—5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层(6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②边读课文,边填表,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3.学习第三部分。
①讨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从课文中找答案)
五、统观全文,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比喻说明。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2.描写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3.诠释说明,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
4.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
六、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怎样认识。掌握这些规律,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七、巩固练习,填写下列简表
①云的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②利用电视、网上、阅读资料等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在班上交流。
教学自评:
自 评 指 标 自评等级
A B C D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学生达成度高。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得失启示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四、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2、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3、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4、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5、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6、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
(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
条理清楚高、轻、薄层次分明形态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低、密、厚(先总后分)
(分类)光彩:晕、华、虹、霞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幻灯片内容:
(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略)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天气状况的谚语及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
比较法、研讨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许多谚语正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看来云是天气的“招牌”的确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解读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划出本文的过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2、云有哪些形态和光彩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分别预示着怎样的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类别特征天气情况
云的形态晴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卷积云像鳞波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阴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云的光彩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自然拓展
过渡:云真是变化多端,很奇妙。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或听说过吗?它们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
明确: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4、质疑设悬
通过刚才的学习,以及同学们对谚语和自然现象的收集,我们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细小的事物,都会发现它蕴藏着的独特的魅力。但当我们需要将它们描述出来,又怎样才能做到精彩、生动、有趣呢?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品读。
第二课时
一、承上课时导入
二、品味语言
1、用一个词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优美
2、生动优美的语言主要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的呢?试在文中找出来并举例说明。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5)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三、解析方法
1、手法的.运用是为了将语言变得生动优美,那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还得讲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类别等等。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说说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2)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3)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同时,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非常生动形象。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耐心思考。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细心思考,一样可以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来。
【板书设计】
云是天气的“招牌”总形象打比方
云与天气的关系分生动分类别
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总准确作比较
【看云识天气教案】相关文章:
《看云识天气》教案08-28
《看云识天气》的教案09-08
看云识天气教案01-15
《看云识天气》教案01-26
看云识天气教案02-03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03-20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03-03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01-28
科学看云识天气大班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