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02-04 22:08:53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

  教学目标

  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构思: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此外,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读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感受,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结尾部分,还设计了课外延伸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设计巧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课文的内容,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注意分层次识字)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章特点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3)哪些段落进行了详细介绍?(学习2—6自然段)

  4)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齐读第七自然段。

  5)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6)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指读,板书)

  7)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总结板书:今天我们从“维持生命”和“讲究饮水卫生”两方面了解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喝水的道理,但是养成好的习惯还要靠大家。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那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10)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查找有关水的资料

  板书设计:

  水构成生命

  水就是生命水维持生命

  讲究饮水卫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较详细的提纲,指导写生字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一下课文,围绕着水就是生命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二、学习写较详细的提纲

  通过黑板上的提纲,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今后同学们在阅读学习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三、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来理解水就是生命的?

  你是怎样理解“水就是生命的”?

  (可以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也可以运用课外知识来理解)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自学生字,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怎样将这些字记住?

  2、学生书写,当堂听写

  作业设计:

  预习《雨港基隆》

  板书设计

  水就是生命

  数字比喻举例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2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文是一则新闻,文章中的表层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一些数字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以及部分句子的含义,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以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解释课题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我们共同唱一下这首歌好不好?

  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教师:写作消息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迅速及时;二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消息没有固定的写法,但从结构上说,它常常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3)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4)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交流同时把说明中国变化之大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通过阅读、交流,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教师:看到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学习写法

  教师:这篇课文都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找出文章中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七、课堂练习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身边发生的一个变化。

  八、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资料: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变化怎样?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

  九、附录

  1、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2、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改革开放 变化巨大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紧围绕重点去读、去画、去讨论,同时又做到课外向课内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学情分析: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我们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要抓住诗中难点,借助多种渠道体味感知,进而突破。最好能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录音)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色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点评:教师小结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他们会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自然抓住文章的难点。在此谈出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

  16、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梦。

  [点评:作者借种子的梦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有梦想,虽然会遇到困难坎坷,但要勇于面对,尽力克服。学生在理解后,将思想内化,说说自己的梦,从而拓展思维,锻炼表达,也为练笔做了准备。]

  附:

  [柯岩简介]

  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广东南海县人,满族。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先后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柯岩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30部。

  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及诸多刊物恶毒编委及顾问,并被应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

  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

  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行为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4、问题探讨

  A、思考:从西门豹表面的言行上看,他也相信有河伯,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用课文中的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在学生的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方法的巧妙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惩治首恶,又教育百姓

  B、你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解决西门豹遇到的这个问题?

  5、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还有一个原因,西门豹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相机板书: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请同学们轻声地通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治邺的整个过程。

  2、表达感悟

  师: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课件)

  请你选择以下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生自由说。

  师:西门豹听到你们说的这些话,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时候的邺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人丁兴旺 欣欣向荣

  2、今昔对比

  曾经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人丁兴旺。今昔对比,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3、回归课题

  师:西门豹这一治,治出了什么?

  治了邺迷信的风气、治了老百姓愚昧的心、治了邺的水利发展了农业、治出了一个五谷丰登的邺,治出了西门豹的丰功伟绩,治出了西门豹的高大形象。。。。。。

  小结:

  正是这样一个不信鬼神、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西门豹,揭穿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装神弄鬼的把戏,这个故事才流传至今。

  六、作业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

  1、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2、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弄清真相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开凿渠道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并且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激光确实是奇异的光。

  学情分析:

  激光这种高新技术,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很陌生,但是它却在军事、医学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有着特殊的贡献,因此,应该让学生对激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在第九册教材中已经初步体会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也初步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目标:

  1、通过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研制、灼伤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3、了解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找出本课介绍激光特点的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对激光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教学难点:

  了解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找出本课介绍激光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激光的音像资料。

  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激光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激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了。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激光的了解?(学生交流)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激光紧密相关(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理解奇异。为什么说激光是奇异的光呢?

  今天我们这堂课要举行科技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要向参观的人们介绍这种奇异的激光,让更多的人了解激光。同学们,你们愿意当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吗?

  [点评:语文课上要开博览会,学生们会觉得很新鲜,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了。]

  二、确定方法,自主探究。

  过渡:要想当好讲解员,就必须先学习课文。

  (一)学习最亮的光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先读这两段话,弄懂不理解的字、词。

  2、想一想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是什么?最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分别用横线和曲线划出文中有关的句子。特别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3、再读课文,加深对这种玻璃的认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准备在博览会上讲解。

  (二)自学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1、请同学们总结刚才的学法,自学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两部分。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学习课文。提醒学生通过抓重点词,理解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点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举行科技博览会

  好了,现在马上举行科技博览会。请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为我们介绍这种奇异的激光。(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讲解)

  1、请学生扮演讲解员进行讲解。

  2、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评价一下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评价依据:1)他的讲解是否精练、准确?是否有很强的说服力?

  2)听了他的讲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最好能结合重点词句来谈。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重点词句评价: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亮的光|

  1)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2)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快的刀

  1)然而用激光刀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一闪,在啪啪声中,一颗颗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2)用激光刀切开皮肤,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痛苦。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准的尺

  1)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

  2)你会发现它的精确度是很高的,过去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赶不上。

  (教师随机穿插提问学生遗漏疏忽之处,随机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特点和用途两方面讲解。)

  [点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能够找出文中介绍激光特点时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同时训练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

  今天难得见到激光研究所的人员,我们想知道激光除了刚才介绍的用途以外,现在还有哪些用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哪些用途呢?

  [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总结

  今天,我们的博览会开的很成功,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讲解,我们终于知道了激光确实是奇异的光。并且从大家的精彩点评中,我们也了解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又进一步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苦海,不顾主神宙斯的反对,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把火带给人类,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他的做法激怒了宙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巨大的苦痛面前,他毫不退缩,不乞求仁慈,决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懊悔,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他不惜忍受痛苦,成为人类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本课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细致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准文章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心中的英雄?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情节起伏跌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能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印象最深的细节去体会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另外,学生已具备了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中,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课文中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资料。

  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西方神话中的人物。

  制作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教学,制作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引入新课。

  1、(出示燃烧的火)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离开火吗?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果生活中离开了火,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3、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查资料,对当时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了解?

  过渡:此时,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出示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点评:在开课初,为学生创设燃烧的火焰这一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从而展开学习活动。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火是万万不行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很自然的引出天神普罗米修斯,引发学生思考,他能拯救人类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想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互相领读易读错的字词,为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独立识字,并把自己学习中发现的易读错的字词提醒别人,互帮互学,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记住同学们的提醒,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去思考,为下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四、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中一位伟大的英雄?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

  (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2、全班交流。

  (1)学生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悲惨生活,为了帮助人类寻找幸福生活,放弃神仙的生活,来到人间,鼓足勇气去向宙斯求火。是一位关心人类生活的英雄。)

  (2)出示句子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端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发现绒髓可以点火,为了人类他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真是位英雄。

  (3)他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教给人类制造工具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是一位教会人类生活的英雄。

  (4)抓住句子(出示):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从中体会出普罗米修斯被捆在峭壁上,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决不懊悔,决不屈服,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英雄。

  3、有感情朗读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情景,此时的他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

  4、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做法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天地神灵,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书中是怎么写的?

  (点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悟。

  1、再读全文,普罗米修斯的哪些英雄行为令我们敬佩?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英雄行为是怎样理解的?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们对英雄有了真正的认识。)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洋思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细读品悟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 第三、五自然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 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自然段。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段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小黑板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天马

  后蹄踏飞燕

  构思奇妙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8

  一、实物展示谈话引入

  1、师展示实物—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些什么?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多么的珍贵。那战士们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个苹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自主学习生字。

  2、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却还剩大半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2、齐读1~3段,思考:这个苹果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3、读4~11段。

  (1)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需要什么?可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让苹果的情景,体会战友间的情感和战士们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边感悟。

  4、读12~13段。

  (1)体会吃苹果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景,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

  (3)说说: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个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1、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结合自己,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事情。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力求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想与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以自豪与振奋之感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

  2、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3、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

  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如“搅”(jiao)的读音。

  4、深入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指读:“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颂。)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在读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组交流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1、爷爷、奶奶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的?

  2、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的?

  3、背诵诗歌。

  (二)综合练习:

  1、多音字:

  露:lu(露水)将jiang(将来)

  lou(露面)jiang(大将)

  2、近义词: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显露————(显现)

  伸展————(扩大)

  3、反义词: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显露————(隐形)

  伸展————(缩小)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龙舟龙灯九龙壁

  神龙口龙门九龙坡

  长城长江京九线火箭民族腾飞

  龙————中国的象征

  作业设计

  1、回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与《春潮》进行对比,感受两篇文章的不同风格。

  2、试着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认识。

  2.通过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难点:

  学习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认识。

  教学方法:

  1.资料交流法;

  2.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桌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 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本段的最后一句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时的猛烈急促。

  2、默读2、3段栽

  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记在书的旁边做批注,可以是自己的感想,可以是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你有什么感受?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描写抒情)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四、小练笔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黄河象 假想来历 陷入

  化石

  斜插

  发掘化石

  脚踏

  教学过程 :

  出示挂图,导入 新课。

  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板书:骨骼化石)你们知道骨骼化石是什么吗?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叫它们黄河象。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黄河象》。

  检查预习

  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掘出来的?

  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酌情评议。

  练习分段、归纳段意、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把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部分找到,做上记号。

  学生准备后讨论:文中哪些地方是讲科学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每段段意。(学生练习归纳,在书上写出来)

  学生准备后,交流归纳的段意,(一、讲这具化石的样子;二、讲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三、讲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发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请三个同学朗读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具黄河象骨架有什么特点。

  学后讨论:有什么样特点?(骨架很高大)从哪里看出它高大?(从它的高度、长度;从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觉。)还有什么特点?

  (很完整)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整个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别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说,整个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块脚趾骨,一块也没有失掉,全部保存下来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科学家的假想,说后学生互相补充。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1没移动过

  保存完整依据

  2在指挥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据

  2站立姿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

  讲读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来写的?(三层。第一层即第2节;第二层即第3节;第三层即第一4至节。)

  逐层理解。

  第一层: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大地草丛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河岸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高大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喝水是很危险的。

  第二层:突出倦和渴。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第三层:突出喝和陷。

  抓两头段落,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四自然段: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脚踩着石头。)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第一段:人们站在骨架前,昂首阔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里。)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无缺 疲劳干渴

  发现 斜插的姿势 假想失足落水

  发掘 上级指挥员 泥沙掩埋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图,思考:

  (1)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

  (2)这具黄河象化石完整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句。

  2、请学生指图说说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这个特点。

  3、训练用甚至也连也口头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师谈话,转入下一段教学。

  二、讲读第二段。

  读本段后思考: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各层的层意是什么?

  逐层学习。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岸边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身高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河水是危险的。教学时要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第二层(2至6自然段)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要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结果失足而落水,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教学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层(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总结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到处寻找时碰到了四兄弟,四兄弟将这头骆驼的特点描述得十分准确,丢骆驼的人误认为是四兄弟偷发骆驼,后来在法官的帮助下四兄弟澄清了事实,并帮这个人找回了骆驼。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日里看待问题的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

  3、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兄弟能找到骆驼的原因。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具体,并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四个年轻人是怎样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骆驼的样子的。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具体,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 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

  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

  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

  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

  这些情况是:

  (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

  (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

  (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

  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的读书过程,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文章主要叙述了八个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品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线路清楚有序,这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4、看来每个人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

  (学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板书几个引领学生学习全文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审驴? 怎样审驴? 结果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后,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做提纲笔记,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板书: 换驴 ------- 审驴 -------- 得驴

  三、自学释疑

  1.疑问一:为什么审驴?

  (引导学生略读这一部分。)

  (1)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毛色难看;惊慌失措)

  (2)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3)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2.疑问二:怎样审驴?

  (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3~9自然段。

  (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2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③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④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4)小结包公审驴这一部分。学生说一说包公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影响,怎样评价他。

  3.疑问三:得驴

  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4.总结全文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表演课本剧。

  四、作业布置

  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开个智谋故事会。

  附板书:

  包公审驴

  为什么审 怎样审 结果怎样

  (起因) (经过) (结果)

  换驴 ----------------- 审驴 -------------- 得驴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主要体现激发学生质疑想读,引领学生自主释疑要读,指导学生会读这一特色。

  1.激发学生质疑,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读的欲望。

  2.放手自学,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指导精读重点部分,学生获得阅读感受与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深入读的愿望被调动。

  3.指导学生会读。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突出重点内容,教师做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在自学与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其次,精读与粗读相结合,通过抓住主要问题,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法得当,阅读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语文教案12-10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2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22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案02-04

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04-05

五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教学反思03-24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教案02-22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2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