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时间:2022-02-21 15:09:3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白杨》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白杨》教案模板汇总6篇

《白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 巩固练习:

  晰( ) 介( ) 疆( )

  析( ) 价( ) 僵( )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 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 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 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 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 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体会白杨的寓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领会文中的思想;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抒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含外观及内在的特点)。

  2、老师小结:

  白杨树生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白杨树却不软弱,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长得高大挺秀。

  3、导入新课: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各抒己见。)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⑵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体会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

  3、指导名读、小组读,说说你们此时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目的。

  (学生从文中找词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⑴ 爸爸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⑵ 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含义?几棵小树的意思?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教师小结:

  是啊,边疆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儿孙。”边疆建设者就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紧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白杨》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 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白杨》教案 篇3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想要想让学生体会出,爸爸借白杨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就需要学生对白杨这种与建设者一样的奉献精神体会到位。才能自然的体会到边疆建设者们的心。因此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白杨的精神和品质,成为我思考的重点问题。我想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来解决这个重点问题。

  采取的策略:

  1、我在第一课时教学后,布置学生回去把通过初读课文后自己对白杨的理解画出来。收上来的图画,表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画出了白杨笔直的树干,茂盛的树冠,因此我感到学生能够理解白杨的外在特点,高大挺秀(高大、笔直、绿)像一把大伞。个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体会出,白杨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力图在绘画中通过昏黄一体的大沙漠体现它极强的适应能力。我把这些图画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览栏中。

  2、在一上课我利用《小白杨》引入,并要求学生边唱边想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渗透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白杨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对课文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理解体会爸爸的话:

  我要求学生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想想“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西北边疆、大戈壁滩、河边、山谷)你能替换成地方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话吗?让学生把“哪儿”换成“河边、高山、边疆、戈壁”练说,这些地方在其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由于先前的经验已经使他们知道这些地方的环境状况。他们对白杨生长的环境有了具体的感受。这时追问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对于体会白杨树的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戴帽。这时请学生一起读这一句:“哪需要它,它就很快的在哪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就使课文语言很好的与学生情感联系到一起,读起语句来声情并貌。此时再来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些地方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炎热、寒冷风沙、干旱你能结合爸爸的话想象白杨树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_____;

  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_____;

  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_____;

  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_____;

  学生们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积极发言。他们说出在风沙肆虐时白杨树的许多嫩绿的枝叶被风沙打落,但白杨树依然站在那里阻挡着风沙;冬天大雪纷飞,白杨树不畏严寒,挺立在那里;遇到干旱,白杨树把根深深地抓住土壤,枝叶还是那么绿;洪水面前,白杨树不软弱也不动摇。生填空补说,让学生对白杨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更深入的体会,让白杨的形象在心目中“立”起来。当我问他们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他们有的说白杨树坚强,有的说白杨树适应性强,有的说白杨树生命力顽强。这时学生对白杨的认识就已经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我马上引导学生思考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吗?学生体会出爸爸赞美白杨树的用意。再读课文时学生的语气中带有深深的赞美之情。

  4、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句子和你对白杨树品格的理解来讨论哪副画最符合白杨树的品格。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交互补充。学生们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他们有的说王天画的好,因为他画上了呼呼的北风,比较能突出白杨的品格。有的说孙蕾画的好,因为他画出了茫茫的大戈壁,在恶劣的环境里白杨依然郁郁葱葱……教师适时点拨:我们画白杨如同写白杨一样是为了赞美他,不只是介绍他,想一想,我们的画上应该补充点什么?让你的画有灵魂?有的说补充恶劣的气候,有的说画上干涸的土地,有的说配上一两句话,可以是课文中的,可以是自己写的。

  5、教师适当的迁移:

  老师小结:画画如同写文章,不仅要画出表面的意思,还要有深刻的含义。不同的是画画是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感情,文章是用语言文字来抒发感情。此举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智能,学生在画中学,在学中画。小组内的学习再到全班内的交流,同学们互相帮助、自由争论,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的。

《白杨》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③……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白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4、过渡: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4、过渡:

  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白杨》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白杨》教案】相关文章:

《白杨》教案07-14

白杨的教案03-09

《白杨礼赞》教案02-04

关于《白杨》教案03-15

《白杨》参考教案03-06

关于白杨教案03-26

《白杨》教案九篇02-23

白杨课文教案03-12

《白杨》教案(15篇)02-25

《白杨》教案14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