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2-24 20:45:24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4个十分之一)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你喜欢的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学生折纸、涂色,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

  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在你们刚才的纸上涂2份或3份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学生4人小组,每人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向小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

  (2)谁能上来展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多媒体演示图片。

  问:你能发现他们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吗?它与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几份就是四份之几,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1)让学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画线段)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几份,说出相应的分数。

  (3)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组分数,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比较?

  反馈。

  用相同的方法比较第二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练习。

  P95页做一做1、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课后,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 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 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 ,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xx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 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②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米 .

  (2)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

  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教学过程:

  一、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

  小朋友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示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

  交流

  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

  列式为

  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9.43-8.65-0.40

  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算一下。

  组内交流

  刚才在与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练习

  试一试1

  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

  二、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

  完成19页2

  三、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乐买超市购物清单

  20××.02.14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2 2.70元 5.40元

  酱油 1 4.85元 4.85元

  应收:10.25元

  客付额:20元

  找零:9.75元

  请你选择三个问题解决一下。

  2、完成18页2,19页134

  四、总结

  谁来用一句话为我们今天这节课做一下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

  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

  近似值.

  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接触比较少,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要进一步理解算理。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投影仪,重量单位表、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重量单位

  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学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教师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重量单位

  2.复习重量单位。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引导学生答出吨、千克(公斤)、克。

  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为一组,相互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师指名一些学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学生用多少斤回答,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强化学生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指名两、三个学生回答后,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学生会答出吨。

  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学生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测量。

  不过,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请大家想想,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能达 到1吨呢?(25人。)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

  同时让一学生填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填写的结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书第86页重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指名一学生念自己的答案,由教师在投影片上写,全体同学判断正确与否。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l.导入课题。

  下面我想问问大家,你刚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一分,两分。)注意分不要表述为分钟。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时间单位。)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时间的长短,是不是要用到时间单位来计量呢?

  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教学日、年的来历和世纪。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就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l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做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时间单位中,比年大的单位是世纪。通常是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从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纪,20xx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纪。

  3.复习时间单位表。

  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

  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二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l天有多少小时?(24小时。)再次强调小时在作为单位名称时应按规定记作 时。

  1小时等于多少分?(60分9)

  1分等于多少秒?(60秒。)

  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填写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让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师读题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八的第13、19、11题。

  先做第1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在教科书上。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再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四、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7、8、10题。

  第10题,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和思考题。

  第15*题,因为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而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变,分别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为90天,闰年为9l天。

  思考题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关键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这样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满,再倒进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满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区别?[例1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道题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三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三个减数的和。]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花坛长3米宽2米

  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30×20=600(平方米)

  花坛:3×2=6(平方米)

  地板砖: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

  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识:

  (1)口算小数乘法:

  0、4—2 0、3—4 1、2—4 2、3—3 2、5—2

  说说计算的方法

  (2)小数点的移动:

  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x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x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x;

  小数点向左移动x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街心广场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数学奥秘等我们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学生认真看书上的主题图,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面积之间又可能有什么关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探索0、2—0、3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计算广场、花坛的面积,并对比他们的长和宽的关系,以及面积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地转与花坛的长和宽的关系估计一块地砖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最后,汇报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进行评议,谁的方法更好些。

  师小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

  ①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完成“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③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更了解到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以后就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3、完成43页“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2-05

四年级数学教案01-26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02-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02-21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1-1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24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3-1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