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时间:2024-06-09 03:10:49 秀凤 教案 我要投稿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11篇)

  《过零丁洋》教案 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解读能力;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反复朗读,讨论交流为主,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语: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炎黄子孙,以不同的方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后来逐步下滑。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来自宫廷,而来自民间。毛主席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很让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那样的诗人看不上眼。可是他们空怀报国之志而得不到信任。谁了解陆游、文天祥这两人?

  请同学试着讲一讲,展示幻灯片。

  二、朗读训练,结合写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1、齐读,注意读间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

  戍shù戮lù衷zhōng

  戊wù戳chuō蓑suō

  2、听录音(2遍),注意听朗读的节奏。

  3、自读、指读、齐读。

  三、分析这首诗。

  1、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诗句的字面意思。

  教师明确:

  在“孤村”这样偏远的生活环境,却一点也不为个人的境遇而悲哀。

  还念念不忘的,是为国家去保卫轮台。

  夜深了,思绪却纵横驰骋,听到的是风声雨声,披着铁甲的战马和那刚结冰的河流,在朦胧中,便飘然入梦。

  2、品味这首诗雄浑的意境,想想是什么使作者将铁马冰河与风雨大作联系在一起的?(帮助学习明确)

  思考后明确:

  “风吹雨”,让作者想到了“铁马”在渡过“冰河”;无眠的夜晚的.壮志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只好用“梦”来满足报效祖国的愿望。

  3、由这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历代名人的名作?

  提示:曹操的、辛弃疾的、文天祥的……

  (1)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四、学习《过零丁洋》(约分钟)

  1、如果说陆游的时代,大宋的江山已成危局,到了文天祥的时代,则已是回天乏术了。但是,家贫出孝子,国乱见忠臣。也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产生文天祥那样的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伟人。(板书:《过零丁洋》文天祥)

  2、文天祥赶上了一个责任重大的时代,今天读他的诗,还感觉得到那份历史的沉重。

  辛苦遭逢起一经——一个白面书生。

  干戈寥落四周星——寡不敌众,却维持了整整四年。

  3、请各位模仿老师,对以下诗句进行解读:(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用幻灯片明确答案)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土被蚕食,人民逃亡路上毫无目的。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被欺凌的人们,正如暴雨中的浮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⑤惶恐滩头说惶恐——在惶恐滩头,我们的逃兵曾经惶恐。

  ⑥零丁洋里叹零丁——在零丁洋里,可叹与我同道的人……我是孤苦零丁。

  ————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人总有一死,无人可以逃脱。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的忠贞和赤诚,去照亮史册。

  ————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4、总结“解读”特点:忠实于原作,简洁的语言。

  5、集体朗读一遍。

  五、拓展延伸(幻灯片展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揭题释题:①读题后指出,这是陆游85岁时所作的绝笔诗。也就是诗人用诗写下的遗嘱。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2、请同学试着解释诗句的意思,再说诗的大意。

  3、思考:读了《示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过零丁洋》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品析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气节和人生哲理。

  3、欣赏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课型

  品读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思路

  朗读——品读——赏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英雄总在乱世挺胸而出,世事总在兴衰成败中循环。宋元交替之时,文天祥成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的顶梁柱,然而独木毕竟难支,他几经沉浮,终被元军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书《过零丁洋》诗以言志,最终英勇就义。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一诗来凭吊这位英雄吧。(投影《过零丁洋》一诗)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回顾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选择每句的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时的停顿、轻重音符方面的情况。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三、品读诗歌,领略意境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齐读诗歌,分联品读。

  (1)首联的两句叙事各是哪个对象?所叙何事?

  交流明确:个人和国家、个人科举入仕,起兵与国家共存。

  (2)颔联的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交流明确:国事危机,个人也动荡不安,国命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风飘絮”形容国 势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无力自主。

  (3)颈联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确:叙述中抒情。“惶恐”和“零丁”都语含双关,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联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什么?

  交流明确: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体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试齐备课文,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诵。

  三、赏读诗歌,揣摩精髓

  1、学生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谈欣赏这一诗句的`理由。

  2、教师整理归纳:

  (1)对仗工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语含双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意境悲壮昂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叙事言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诵读诗歌,延伸拓展

  1、学生自由诵读。

  2、指名背诵。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能举出类似的人物事例吗?

  示例: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刘胡兰慷慨就义

  (2)你还能想起哪些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五、举一反三,依例自学

  1、学生小结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2、学生依例自学《浣溪沙》。

  3、教师检查自读效果。

  六、课堂总结,学法引领

  《过零丁洋》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过零丁洋》教案 4

  教学目的

  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

  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3.学习背诵

  4.谈感受,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三、拓展延伸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

  《过零丁洋》教案 5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特点及运用的写法

  3、 激发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

  按照古诗的内容、情感、写法三个方面来学习古诗,这次的学习要为学生今后学习古诗明确一个方向。同时古诗要加强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情感的激发,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 教学重点:

  感知诗的内容、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特点及运用的写法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古诗知多少。

  王师北定中原日,————。

  夜阑卧听风雨声,—————。

  死去元知万事空,————。

  黄沙百战穿金甲,————。

  刚才我们上下衔接的诗句,共同表达了一个主题,就是爱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国诗,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初读:读节奏、读韵律

  过渡: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读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在品味诗歌韵律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最终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那朗读古代诗歌的要求是什么呢?

  (1) 读准字音 ;

  (2)读清节奏 ;

  (3)读出感情 。

  1、读准字音,找一位同学试读一下。(给予评价)

  2、读出节奏。

  (1)这是一篇七言律诗。在划分节奏的时候通常是四三,二二三。请两名同学分别按照这两种划分节奏的方式,试读一下这首诗。

  (2)比较特殊的是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零丁洋是地名,是一个整体,不能用二二三的方式。

  (3)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3、读出古诗的韵律。

  (1)我们看看这首诗押了什么韵?ing。

  (2)韵脚分别是“星”、“萍”、“丁”、“青”。 (3)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要将这些字,重读。

  4、现在我们结合节奏和韵律再来读一遍这首诗。通过大家的朗读,这首诗更有古诗的韵味了。

  (三)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过渡语: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年抗元英雄和诗人。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下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之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译读:明内容,悟情感

  过渡:那么作者文天祥面对国家危难有着怎样的心情呢?身陷敌手,面对敌人的逼迫,心底又会有怎样的呐喊呢?让我们进一步的走进诗歌。体会每句诗的含义,和蕴含的情感。

  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完成这样的句式。

  我读___________,作者写出了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先自主后合作,小组合作后展示成果,教师点拨朗读。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出了作者人生中两件大事:科举考试成功,入仕做官和参加抗元斗争。表达了作者经过了辛苦的奋斗,也没有改变国家命运的悲伤。)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凄楚的味道,语调低沉,重读“辛苦”“寥落”,语速要慢。}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作者用风中的柳絮,雨打的浮萍,来说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和自己当前的处境。表达了悲伤和无奈的情感)文天祥,起兵抗元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屡次自杀而不得,部下牺牲殆尽,亲人也被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那雨打浮萍,无所依托。 {语调低沉,语速慢,重读“破碎”“浮沉”}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回忆当年兵败从惶恐滩撤退的情景,感叹现在在零丁洋的自己的孤苦无依。这一切都是由国家危亡引起的,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 {重读“说惶恐”“叹零丁”}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面对敌人的.逼迫,宁死不屈,表达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感情。) {感情激昂,高亢,声音最大,重读谁无死,照,延长照汗}

  (五)品读:析方法,谈感受

  过渡: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两句慷慨之言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献身,全诗也正是因为这两句收尾而成为了千古壮歌。那么作者运用的哪些方法来表达这颗赤子之心呢?

  同学们任选诗中的一句话,来赏析。抓字词、析方法,说好处,谈感受。分析的方法可以从修辞,写法两方面进行。

  首联:语言凝练,单句也押韵,对仗十分工整。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国运身世,我读出了作者与国家密切的关系,读出作者爱国的精神。

  颔联:运用的双关的写法,第一个惶恐,零丁,说的是地点,第二个说的心境,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自己的孤苦伶仃,我读出了作者一生坎坷,为国家操劳,他是一个爱国的英雄。

  尾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我读出了诗人的伟大和英雄气概。

  好,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再朗读一遍这首诗。配乐,老师读题目,一齐朗读,随后全班齐读。同学们,这就是这首诗震撼人心的力量。

  《过零丁洋》教案 6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8、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赏析: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淘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教学反思:

  如此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情,品味诗句妙处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满意,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反思一下,还是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内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很多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老师就是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硬要拉着学生走。学生会不会老师不管,还叫什么以学生为主?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课堂语言。干净利索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难得的。说话啰啰嗦嗦,重复,信口开河,都是课堂语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直不满意。有时还抢话头,唯恐学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净的课堂语言不仅没用,反而是一种罪孽!学生能说,老师就不要说,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我们再说。

  最后简单说说驾驭。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课堂,但是,你讲课时别人说话了,说明你没有驾驭住课堂;你讲课别人听不懂,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学生听明白了,你还在讲,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领着学生进入境界,学生理解,有收获,那才叫驾驭课堂。

  以上这几点我做的都不好,自当加倍努力。

  《过零丁洋》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不屈不挠无怨无悔

  颔联:借用比喻忧国忧民

  颈联:借用双关抒写感受

  尾联:慷慨正义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一: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因为它表现了―――――――――。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过零丁洋》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过零丁洋》教案 8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诗歌。

  2、名句的默写运用。

  3、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默写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读’作者简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书,学生自主读。

  2、教师再进行归纳。

  文天祥,宋代爱国词人,注有《指南录》《指南后录》

  二、自读——注释。

  了解文意。

  三、诵读——诗歌

  1、反复诵读。

  2、有50以上的同学记住就停。

  四、研读——探究名句的运用。

  问题一: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关的'句子是(比喻)(颔联)_____,______。

  问题二: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问题三:表明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组探究。

  2、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做旁批。

  五、再次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反思。

  1、把“诵读”作为诗歌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过零丁洋》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这首古诗。

  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和宁死不屈的坚定情操。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诗歌,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教学难点:结合“零丁”一词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天祥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准备《过零丁洋》的范读录音和诗歌解析材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讨论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

  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作者与背景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诗人、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是文天祥誓死明志之作,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信念。

  朗读诗歌

  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解读诗歌

  逐句解读诗歌,理解关键词汇和诗句的'含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零丁洋”、“惶恐滩”、“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理解文天祥的情感表达和爱国情怀。

  感悟与讨论

  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特别是对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背诵与总结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和文天祥的崇高气节。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过零丁洋》并默写。

  搜集更多关于文天祥的资料和作品,了解他的其他事迹和创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解读、感悟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内涵和意义,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拓展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零丁洋》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学生能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并理解文天祥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气节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宁死不屈、坚定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文天祥的崇高气节。

  教学难点:

  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包括其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等。

  准备《过零丁洋》的范读录音、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南宋历史背景及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朗读诗歌

  学生自行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教师进行范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韵律和感情。

  解读诗歌

  分组讨论,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文天祥的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警策语句的'含义,体会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感悟诗歌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总结诗歌主题,强调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和坚定高尚的情操。

  背诵诗歌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指导。

  开展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如《正气歌》、《指南录》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

  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过零丁洋》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这首诗。

  学生能够结合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并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诗中的警策语句,以及精练概括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语言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结合“零丁”一词了解诗意及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并鉴赏诗中的'警策语句,以及精练概括的语言。

  结合“零丁”一词写形象,表达诗人情感。

  三、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

  准备《过零丁洋》的范读录音,以便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朗读诗歌

  学生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解读诗歌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语言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

  着重讲解诗中的警策语句和精练概括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深入探究

  结合“零丁”一词,探讨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心境。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写下这首诗,以及这首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

  鼓励学生将本诗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强调对文天祥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零丁洋》教案】相关文章:

《过零丁洋》教案06-28

过零丁洋教案04-02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03-16

太平洋的来客教案03-28

《零的神奇世界》教案03-06

过城门教案03-14

过森林教案11-30

《过中秋》教案09-09

幼儿园零的教案12-16

小班教案《过马路》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