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山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
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二、新课
1、初听、发声练习
2、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
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
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同学们,其实沈老师念的这首儿歌和我们刚才的律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师板书:放牛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2、复听歌曲并认识四川盘子抽生说说歌曲与沈老师念的儿歌有什么区别。(有哟,啥什么的)师课件出示歌词(注:衬词,衬句用红颜色的字标出):这些红颜色的字就是刚上课时老师说的衬词、衬句。师用四川话唱一遍(畅言伴奏)提问:沈老师唱的和刚刚一体机上唱的有什么区别?生:不是普通话。师:说得真好。沈老师唱的是四川话。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它属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种,它的字句很精练,节奏很短小。这首歌当中有些字音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解说村cen、啥sei、哥guo、岩ai这四个字在字音上的变化。师带生读)师:下面沈老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师带生读整首儿歌师:其实四川的民族民间的音乐里更是丰富多彩。今天,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很民族民间的,
在四川曲艺里经常用到伴奏乐器,(出示四川盘子)这叫四川盘子。我们看一看,用两个指头夹住盘子的底部,小指翘起来。(师演示)
3师生一起手持盘子,敲打节奏读歌词。(一、二、三、四,太阳出来哟喂)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是左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还是右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左边的同学读前半句,右边的读后半句(左边:太阳出来哟喂,右边:照北哟岩,左边:赶着那个牛儿啥,右边;上山来)
3、跟琴学唱歌曲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课件出示乐谱: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对唱。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啊?(高兴)那同学们得唱出这高兴的心情啊。好,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再对唱一遍。
三、创编活动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不带伴奏的哦!请你们听一听,我唱的和同学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唱第一段(山歌风味)抽生说:前面慢,后面快。师: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这首歌曲就是带了那么点儿山歌的味道,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以它的声音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师就不伴奏了,看着老师的手。
师指挥,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师:下面我呀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假设这是山谷,左右两边都是两座大山。周末了,同学们作业都做完了,太阳出来了,山这边的小伙伴要找山那边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办?(喊)怎么喊?(如: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左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那山这边的小伙伴怎么办?(如:哦,来4啰)右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哦,来啰)。师:在山上放完牛,捡好了柴,太阳也要下山了,孩子们是不是该赶着牛儿回家了。那你们说最后一句,孩子们的声音怎样啊?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弱一点)那我们试一试。连唱三遍,声音音量越来越小。师:接下来,我们把刚刚喊小伙伴的,加上我们改编过的,加上结尾的一起完整的来一遍。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四、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放牛山歌》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放牧里的一首农村题材的歌曲。在教学中,我用《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新课,知道衬词的作用,并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再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农村美,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因为这是一首四川儿歌,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有节奏的朗读儿歌歌词,为后面的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再用民族乐器四川盘子为歌曲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 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3) 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 3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la、do、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
四梨又四耙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1|2—|121|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三、音乐知识
1、复习misol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ladore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12345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12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四、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好的予以表扬。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2.
二、导入
1.
2.
三、学唱歌曲
1.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
1 2
la la la la
3.
2/4
2/4
2/4
4.
5.
6.
7.
(交流、处理、试唱)
四、歌表演《小牧笛》
1.
2.
3.
五、课堂小结
伴着音乐下课。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其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牧童娃娃在劳动中获得的愉快心情。全曲以“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等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富有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牛山歌》。
能力目标:
感受作品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的音乐特点。
认识并掌握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时值。
情感目标:体验音乐作品中山区农村的牧童表现出的愉快劳动生活和在劳动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高亢、明亮的歌声和满怀劳动喜悦的情绪演唱《放牛山歌》,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认识并掌握“1(do)、2(re)”的唱名和二分音符、八分音符。
四、教学用具
图片
多媒体设备
钢琴
录音机、磁带(或电子琴)
五、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
情境导入法
互动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环节:
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引导学生自编动作练习节奏。
提问:大家能找出歌曲中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不一样的地方吗?引出衬词的概念及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四川的儿歌《放牛山歌》。
二、初听歌曲,进行发声练习
播放课件: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老师带着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
提问与讨论:
这些动作和什么有关系?(与农村劳动有关)
根据提供的图片(太阳、山坡、牧童、牛儿等),让学生组合成一幅山区农村的图画。
三、复听歌曲,认识四川盘子
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找出歌词中的衬词(如“哟喂”、“啥”等)。
介绍四川盘子:展示并演示四川盘子这种伴奏乐器,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
四、学唱歌曲
歌词朗读:学生跟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重点解决衬词和方言的发音。
发声练习:通过“3212—1216—”等练习,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旋律学唱:
教师示范用“啦”演唱旋律,学生模仿。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注意背挺直,脸上带笑容。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领唱等多种方式练习歌曲。
五、乐理知识学习
认识音符:介绍并学习“1(do)、2(re)”的唱名,以及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节奏练习:通过节奏游戏(如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的理解与掌握。
六、创编活动
动作创编:鼓励学生用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如放牛、赶牛、捡柴等动作。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评选出编排较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七、小结结课
总结本课: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乐理知识的掌握。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四川小朋友在劳动中获得收获的喜悦心情,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参与劳动。
课外拓展:介绍其他四川民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探索。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还掌握了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时值,感受了四川民歌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
【《放牛山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放牛山歌》教学反思03-30
《放牛歌》教案6篇09-17
《放牛歌》教案(6篇)03-09
《二小放牛郎》教案03-07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08-06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09-21
【精选】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3篇05-01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八篇04-27
精选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三篇04-15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6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