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 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 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c、 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d、 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 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最大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 、联系实际
a、 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师:智慧爷爷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你能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吗?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形状。
2、锻炼观察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主体和球体的积木。
2、有儿自备食物。
3、图画制、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柱体和球体的积木,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各种形状,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说说有哪些食物象这些形状。
2、幼儿轮流抽一块积木,带一种与积木形状相同的食物包装盒到幼儿园。
3、大家展示带回来的食物包装盒,并简单介绍。
4、请幼儿把食物包装和每一面的.形状印画在图画纸上,然后剪下来。
5、请幼儿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形状,并尝试拼合成立体图型。
6、可利用平面图形和各类形状的食物包装盒玩游戏,老师出示一种食物形状的包装盒,请幼儿找到相配的平面图形。
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每种立体图形有多少个面。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5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面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点击,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三、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3)()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4)()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6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种立体图形。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成两类,长方体、正方体为一类,因为它们由平面围成;圆柱、圆锥为另一类,因为它们由平面和曲面围成。
师:今天我们就来分类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
⊙回顾与整理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
(1)长方体的特点。
①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②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③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正方体的特点。
①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③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圆柱和圆锥。
提问:你对圆柱和圆锥有怎样的认识?
预设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
生2: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作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生5:测量圆锥的高时,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
(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底面
侧面
高
圆柱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锥
一个圆。
沿母线展开是扇形。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观察手中的立体图形,说一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平面图形能组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不一定都由平面图形组成)
4.复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1)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观察这个长方体实物,并说说从自己观察的方向所看到的图形。
(2)教师在原来的长方体上面再放一个同样的长方体,提问:你能说出你看到的图形吗?
(3)拿出小正方体,在小组内把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在一起,并互相说一说所观察的方向和看到的图形。
(4)课件出示教材90页8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 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 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
1.创设情景
师:今天,小兔子想跟来考考大家,他说把你认为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四人小组合作得最好!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来试试看!
2.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一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师:跟他一样分的同学举手。
师: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乒乓球。
师:我们把像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来,摸摸看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球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 放在桌面上轻轻推一推,它能滚动吗?
生:能。
师:球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师:现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还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是立体的,所以这个叫长方体。请大家从盒子里拿出长方体。摸摸看长方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1:长长方方的。
生2:这里又是尖尖的。
师: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生:平平的。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长方体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师: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自己试试看。
生:不能。
师:现在请大家把长方体放回盒子里。这个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体。
师:你还喜欢哪些图形呢?
生:圆柱。
师:大家把圆柱拿出来,摸摸看,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生1:圆柱直直的。
生2:圆柱上下一样粗。
生3: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师: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画在纸上是怎样的,同学们来看看。
师:圆柱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
生:如果圆柱躺在桌面上就能滚动,立在桌面上就不能了。
师:同学们真会开动脑筋!请大家把圆柱放回盒子里。
(拿出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
师:这两个是不是都是圆柱?大家看看它符不符合圆柱的条件?
(各生回答不一)
师:像这样的物体不管是粗还是细,都是圆柱。
师:你还喜欢哪一个图形呢?
生: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把盒子里的正方体拿出来,摸摸看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
生1: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
生2:表面都是正方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同学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蓝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不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的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进度,本课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3.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儿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4.在教材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而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本班的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上述几类形态物体的感知兴趣由强到弱、认识难度由易到难依次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编排序列,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球入手进行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然后认识正方体,最后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兴趣活动的特点,又能够使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展开学习活动。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
专家评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标准》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十分准确的。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执教者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最后,尚须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别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执教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2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3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点、线、面)
长方体
顶点
有八个顶点
线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面
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正方体:
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它又是从那几方面进行总结的呢?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有八个顶点
有八个顶点
线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面
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对比.
共同讨论:
(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
a.“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b.“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圆柱体: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提问:
(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体的两个底面积相等)
(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是一个正方形)
(3)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系?
(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2.出示圆锥体:
请同学共同回忆圆锥体的特点:
教师提问: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四)分类,建立知识网络.
我们所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四个立体图形中你能够给他们进行分类吗?
三、练习.
1.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有 ( )条棱,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一个长方体有( )组长度相等的棱.
(3)一个正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4)正方体有( )个相等的面.
(5)圆柱体有( )条高,圆锥体有( )条高.
(6)圆柱体有( )个面,这些面中有( )个相等的面,它们分别是圆柱体的( )面与( )面.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如果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米?
4.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
分类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特征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5篇04-1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7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1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03-14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09-20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09-12
对图形的认识教案01-22
图形的认识教案02-13
认识立体数学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