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父母心语文教案

父母心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8 10:37: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心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心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心语文教案

父母心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父母对子女崇高无私的爱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3、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心理。

  学习重点:

  一波三折的情节,浓浓的爱

  学习难点:

  体会理解作品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

  一、有关诺贝尔导入:考考你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什么奖项?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亚洲获得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目的;

  1、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两天的热点;

  2、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

  3、作者川端康成就是这一奖项获得者。

  4、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望。也是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课文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任务的呈现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就能完成。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计划用时15分钟)

  1、想一想:穷夫妇每次“送”和“换”孩子的时候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刻画了他们的表情?

  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填充表格,并加以品味和揣摩。

  2、辩论解疑话题: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明白送和不送都是爱,天下母亲都有爱。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探究

  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于其他题的设置用以学过的刻画人物方法的旧知识完全能解决,也可以看出学生应对得心应手。结尾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文章中我们对贫穷夫妇内心煎熬的揣摩,这些是留白的艺术。并做为“续写文章”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

  四、拓展延伸触摸爱心

  1、小练习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来,体现了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练笔;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请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一家人团聚的情景。

父母心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孩子多去北海道找工作贵夫人:家里富没孩子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人物被领养的孩子表情动作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结合板书:送——--悔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五、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它就是——“爸爸妈妈”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父母心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与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极其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是被贫穷逼得迫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中最牵挂我们的人是父母。俗语云:“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文章《父母心》,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颗挚爱的心。(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一听而惊,不忍弃去”。导语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分为3部分。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师出示挂图,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谁能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师交待出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B.你能理解“搭讪、后嗣”的意思吗?

  C.文章开头对于贵夫人和穷夫妻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D.贵夫人看到穷夫妻领的孩子是怎样想的?

  (生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交流,师生评价。)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汇报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探究研读,体会情感

  (生对话朗读故事发展这部分,感悟文本内容。)

  思考:A.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他们冷酷吗?

  (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受父母送走孩子时肝肠寸断的心情。师指导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情与血的交融。)

  B.穷夫妻一共几次反悔?每次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充分吗?几次反悔能说明什么?

  C.穷夫妻说:“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说明了什么?

  D.贵夫人面对穷夫妻的几次反悔分别是什么态度?能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上汇报、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所以最后选择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话朗读,从情感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穷夫妻3次反悔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父母对儿女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五、总结学情,拓展延伸

  师:穷夫妻的3次反悔,深深地感动了贵夫人,她理解并谅解了他们,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你如何评价贵夫人?到此本文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

  师:平时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心疼爱你的?(生谈自己的亲身体验。)

  (师适时播放歌曲《母亲》。)

  师: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全部的.爱,你现在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母说,那就把它写在心语卡片上送给他们吧!

  教师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尚知回报,我们更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们要把父母的爱转化为动力好好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评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放飞学生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灵正在被感动之时,思想是自由飞翔的,情感是炽热的。此时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教者设计在卡片上写出心里话,满足了学生要表达自己心声的要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内心情感。

父母心语文教案4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父母心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父母心》教案02-24

父母心高中作文04-0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尊严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