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精选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备课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备课教案 篇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我遵循“开放”的原则,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有效开放的学习环境。本节课共设计以下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综合应用;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能力延伸。
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请同学们自学第一节,提前两天搜集有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提炼出数学图形,进行归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提前一天进行筛选,捕捉出有代表性的答案,课堂上由学生本人主讲,最后概括出有关结论。
巩固练习:
结论:
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2、定义分别为:
问题1:在2、1—1中,直线m和n的关系是;a和b是;a和n是。
问题2:在2.1—2和2.1—3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目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开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通过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相互探讨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课堂效率。
活动注意事项: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搜寻,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注意捕捉有效信息,从激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图2.1—1中,如果有学生提出a和m有何位置关系,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学生的作品中已经包含了“巩固练习”的内容,教师应恰当取舍。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结合图形完成教科书的问题。
动手实践二
补角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余角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进行有效讨论?在巡视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
巩固反馈:
问题1:小组合作,每人编一道有关余角或者补角的题目,其余同学抢答,组长记录、整理各种题型,练习2分钟。教师巡视,给予评价,捕捉好资源。
问题2:教师将捕捉到的好资源用投影仪集体展示,全班抢答,及时给予评价。
问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已知∠A=40?,则∠A的余角=500②若∠1+∠2=90?,则∠1和∠2互为余角。
③若∠1+∠2+∠3=180?,则∠1、∠2和∠3互为补角。④若∠A=40?26′,则∠A的补角=139?34′⑤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⑥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0
活动目的:据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设置问题1和问题2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竞争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所编题的质量,促进合作交流的意识。问题3是针对学生易错题而改编的一组判断题,这种形式能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注意事项: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仔细聆听每组的发言,对每组的表现予以点拨和激励,注意收集出色的资源及学生出错的信息,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展示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强调。
动手实践三
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2、1—7抽象成图2、1—8,ON与DC交于点O,∠DON=∠CON=900,∠1=∠2
2、1—7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在图2。1—8中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问题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目的:概括归纳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同角或者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者等角的余角相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简单推理。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背景知识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串———问题串,极大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以达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目标!
活动注意事项: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环节的三个问题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提出来的,前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质疑;上课要渗透合情说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
问题1:①。因为∠1+∠2=90?,∠2+∠3=90?,所以∠1=,理由是。
②因为∠1+∠2=180?,∠2+∠3=180?,所以∠1=,理由是。
问题2:
①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2、1—9。则∠A是∠B的。
变式训练:
②在①的基础上,做∠CDA=900。如图2、1—10。
1、则∠A的余角有哪几个?为什么?
2、请找出互补的角,并说明理由。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试看吧!
活动目的:通过一题多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通过规律找方法。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亲自画图,可以直观的发现有关结论,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为问题的顺利解决而奠定基础。变式训练题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超级变变变中体验数学的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活动注意事项:学生可能会认为概念和性质不难理解,但认识中却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此处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合作,也可以现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之间思维互相碰撞,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要比盲目的接受知识更有意义,特别是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来的知识更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综合应用
问题1: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EOD=900,回答下列问题:
1、 ∠AOE的余角是;补角是。
2、 ∠AOC的余角是;补角是;对顶角是。
问题2:点O在直线AB上,∠DOC和∠BOE都等于900。
请找出图中互余的角、互补的角、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串的巧妙设置,不仅高效率的复习了本节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收获了一份自信!问题串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对出现的错误,一定进行积极的辨析,让学生学会解决的方法。
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
归纳总结: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目的:本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把握知识方法,努力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独自梳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及解题方法的能力。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经历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快乐过程。
活动注意事项:教师一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于知识点的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纠正,教师也应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强调。
巩固反馈
1、如图2、1—13,直线AB与CD交于点O,∠BOC=900,EF经过点O。
(1)指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
(2)图中那些角与∠AOE互余?互补?
(3)若∠BOF=34°,试求出∠AOF,∠BOE,∠DOE的度数。
2、如图2,1—14,点O在直线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请找出∠COD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理由。
3、学以致用:如图2。1—15:小颖想测量一堵拐角高墙在底面上所成的角∠AOB度数,人不能进入围墙内,你能帮小颖想出简单的测量方法吗?请简述你的方法。
活动目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活动注意事项:要及时反馈,关注学生易错点,及时进行强调巩固。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能力延伸
基础题:1、书P42页习题2。1第1,2,3,4,5题
提高题:2、下图由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其中∠FDE=∠AOB=900,点O在FD上,DE在直线AB上,请找出相等的角、互余的角、互补的角。
活动目的:作业应该体现出课堂学习的延续性,因此本节课我也精心设计了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实现了同一图形经过不同变化可以产生不同问题,与课堂的问题相呼应;作业分层,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活动注意事项:首先应激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其次注意提高效率,最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四、教学设计反思:
1、开放课堂激发潜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本课时我遵循“开放”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课堂开放,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有利于教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几何直觉是增进数学理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气,提高修养。”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促使学生认真审题的重要方法。学生的画法千变万化,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效果,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新知识。
3.巧设问题串打造高效课堂
我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有效的学习环境。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的设置,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争取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揭示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的快乐,继而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内驱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开花,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注意事项。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百花齐放,教师应注意捕捉有效信息,从激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问题,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注意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的能力,简单合情说理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注重学生几何语言的培养,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
数学备课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学样举行完庆祝活动后决定放假半天,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淘气、小明、李强、笑笑、王芳都得到父母的允许,让他们五个人一起合理地安排这半天的活动,但必须在晚上六时前回家。(出示课件)贪吃的淘气说:“我们得首先解决午餐问题”。于是他们来到小区门口的快餐店前,只见电子宣传牌上写着:本店今日免费为每位来店就餐的儿童提供1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区别荤、素菜。(板书:标准:一荤一素)
二、探究新知:
(一)一荤二素
于是他们高兴地来到店里,只见电子屏上显示着:(课件出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一荤二素)
1、如果按照一荤一素的标准搭配的话,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请生独立思考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
(1)你是怎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搭配。)
(2)具体是怎样搭配的呢?(先以一个荤菜为准,去搭配不同的素菜。)
(3)你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吗?(画图、文字、连线等)
(4)评价: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去配菜,而且记录的方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5)这是我的搭配方法。(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两种)
3、揭题:我们在搭配中,像这样有顺序地搭配,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二荤二素
别急,其实今天的菜还不止这些呢?这不,厨师又上了一道菜呢!
(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二荤二素)
1、现在,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先自已思考一下,拿出菜卡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结果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注意一定要在记录卡上把你们的搭配结果记录下来哟!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四种)
3、引导发现规律,小结:观察刚才的搭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三)二荤三素
哇,还有菜呢!(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豆腐)(板书:二荤三素)
1、好了,菜上齐了,准备选盒饭了。先猜一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指名说结论及猜测理由。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你的猜测对不对?(可用菜卡摆一摆,或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
3、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你是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配)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搭配的?(先确定一个荤菜或素菜,再分别去配不同的素菜或荤菜)
(3)你是怎么样记录搭配结果的?(图示、表格、文字、符号等)
4、同学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搭配,配出了六种(板书:六种)结果,淘气、笑笑他们5人都各选了一份不同的盒饭,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三、检测反馈:
接下来,他准备去哪儿呢?(课件出示路线图)请快速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路线。指名板演。
重点强调用字母符号等有序记录搭配结果。
四、迁移拓展;
1、数字游戏获门票
拉一拉(上下拉动),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全部记下来,你就能获得游乐场门票!用你的智慧获得游戏的快乐!
2、时间不早了,他们准备回家,要分别握手表示今天的快乐心情,相约以后还在一起安排活动,请问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现场模拟)课件显示连线记录。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现象?
(3)希望同学们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充分合理地搭配,这样你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你的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
数学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备课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拨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条铁路上有关路程的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问: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能行使多少千米t小时呢?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则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100—2=200(千米),
它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3=300(千米),
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100—t=100t(千米),
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
问题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解答教科书第54面思考题。
(1)6a2,a3(2)2.5x(3)vt(4)—n由此引和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单项式概念的探索。
(1)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6a2是6×a×a的`乘积。
a3是a×a×a的乘积。
2.5x是2.5×x的乘积。
vt是v×t的乘积。
—n是—1×n的乘积。
归纳: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
(2)引出单项式的概念:
①教学活动:
倾听、思考、分析、思考。
②师生互动:
列式解答、倾听、理解、思考、归纳。
倾听、理解概念、举例集体评议。
③学生活动: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课起着过渡作用,由浅入深,对新知识的掌握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表达,及时强调让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完整。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归纳能力,加深对概念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为概念的引出。
(3)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
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探索。
问题1: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问题2:分别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的指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交流练习:同桌之间一人举出单项式,另一人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
教师巡视指导,请各别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3,例题教学
教科书55页例1
学生独立解决后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在黑板上加以规范。
(三)练习巩固,熟练技能。
1、教科书第56页练习第1,2题。
2、下列各式:—x+3,6x,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2、1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索重在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数学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同步课堂》。
本校的“妙味快餐店”开业了。今后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吃到可口营养的盒饭了。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快来选一选自己爱吃的荤菜和素菜搭配成一个盒饭吧。
二、配菜
1、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菜谱一
荤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冬瓜
师:你想选哪一个荤菜和哪一个素菜?
搭配方法一、肉丸子、白菜。
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
搭配方法二、肉丸子、冬瓜。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2种不同配菜方法。
(设计思考: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创新思维。)
2、体会搭配的有序方法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菜谱二
荤菜:牛排素菜:豆腐
鱼油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能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配菜方法一:牛排豆腐
牛排油菜
鱼豆腐
鱼油菜
这种搭配方法是先确定荤菜搭配素菜,每样荤菜有两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这样一共搭配出了4种不同的盒饭。
你能像这样先确定素菜搭配荤菜,画出示意图吗?动手试一试,看谁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我们像这样画出示意图,不仅有序的表示了我们搭配的'过程,而且能够保证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学会了吗?
3、实践操作、用示意图表达搭配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配菜,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配菜工人了。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种类的盒饭,就有可能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你们有信心吗?
菜谱三
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
虾豆腐冬瓜
搭配方法一、确定一个荤菜搭配素菜(课件出示示意图的制作过程)。
肉丸子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虾也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所以一共能搭配出6种不同的盒饭。
师:先确定素菜,再搭配荤菜该怎么画示意图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小结:2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2X3种搭配方法
看来你们都能成为合格的配菜经理了,真了不起。那你能试一试: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4、探究符号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我们要很快画出示意图,可以用字母、数字或是符号来表示这些荤菜和素菜,我们用大写字母表示3种荤菜,用数字表示3种素菜,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符号试着画出搭配过程吧。看谁搭配的最有序,还能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课件演示示意图的画法,总结搭配方法有9种。
有些同学不画示意图直接写出算式3X3=9来表示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9种搭配方法,这样可以吗?
小结:这样列算式表示搭配的方法有9种也是可以的,通过同学们画示意图搭配也验证出这个答案是对的,看来数学的简洁之美大家都能体会了。你们不光可以成为配菜部的经理,我看你们将来自己开个快餐店都不成问题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5、思考:4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盒饭呢?
(设计思考: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
三、课后练习,生活中的其他搭配问题
1、搭配路线。
师:搭配问题不仅体现在配菜方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搭配问题,课后看谁能成为学习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这类问题,并利用我们学到的本领解决它。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共有几条路可以走,这是搭配问题吗?你能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方法一、画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方法二、一一例举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衣服也是要讲究搭配的。
(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画出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设计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学问,设计了“搭配服装”“搭配路线”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四、拓展应用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那么3件上衣、3件下装、3双鞋子搭配成不同的一套服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1、用符号表示上衣、下装和鞋子,试着画出搭配示意图。
2、课件演示固定一件上衣搭配下装和鞋子一共有9中不同的搭配方法。
3、所以3件上衣一共可以搭配出27种服饰。
(设计思考:这样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用符号表示的示意图的画法,解决起来并不难。这一部分的练习重点不是学生的搭配方法和过程,而是课件演示搭配方法,学生感受搭配的数学意义和作用。)
五、课后总结
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感觉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自己说说吧。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许多搭配问题,解决了荤素搭配、路线搭配、服饰
搭配的数学问题。我们知道了要想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当然了在数学学习中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备课教案 篇6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
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
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
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
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 9 + 4 =
谁知道得数是几?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
9 + 4 = 1 3
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 9 + 4 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具,如:小棒、图片等。)
并请一名学生演示。
5、用同样的方法,你能计算 9 + 6 吗?
小组内进行,一个边说边做,一个检查,然后交换做。
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9 + 6 =1 5
6、谁能出一道9加几的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可以口算,也可以摆学具算。
小组内互相出题算。
7、观察例1的整个画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教师用笔在图上圈出问题范围。(备注:准备若干份主图。)
如:踢键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用比较粗的笔把踢键的与跳远的人圈在一起,再请学生说说解答方法及算式。
8、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9加几,(板书:9加几)谁能说一说9加几怎样算最快?
教师说明:从另一个数里拿1个和9凑成10,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凑十法”。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主题图,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培养小组交流能力,体会、运用“凑十法”;在数一数,摆一摆的教学中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快看快答
1、看图片(或课件),学生说说怎样数,教师演示“凑十”数的过程。
2、小组内讨论填写例2,请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从课本出发,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98页“做一做”,第1、2、3题。
第一题,用“凑十法”圈出10个,再写得数。
第二题,观察图画,将算式写完整。
第三题,要求用口算。(但对学困生可以放低要求,用学具。)
2、今天你学会了哪些9加几的算式?请学生说,教师罗列出来。
(设计意图:从有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用什么方法数物体?你是怎样算题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记忆,帮肋理解。)
三、教学提示
1、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思想教育。
2、教学材料选择上,最好是用近期学校或班级活动有关的物品,效果更佳。
3、学生实物操作时,允许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鼓励用“凑十法”。
数学备课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二)教材的特点
1、素材选取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广泛选取了新颖、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存在于他们经验世界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借以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区、了解自然等等。本册的主要素材有魔术、杂技、童话、标本等,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例如,乘法口诀的编排,我们从“5的口诀”切入,这样编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数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又如,分东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有的事情,丰富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确如何平均分物体时,,教材这样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5、每一部分的“你问我说”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初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每个单元之后,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以自我检测和涂“苹果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本册书中的最后,还特设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专页,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与教师、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感情,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观念,从小学习做人。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制作标本——表内除法;过年——总复习八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欢的地方,还有两个智慧广场。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4、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难点:能自己编乘法口诀,会背乘法口诀,会根据表内口诀计算乘除法。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相同的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乘法学习的初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本单元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6、7、8、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本单元通过学习1—9的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有关0的除法。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第六单元:认识方向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段图,本单元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复杂,关键是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是后继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
(六)教材的基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学习本册教材,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此外,在学习除法之前,学生应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发现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除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辨别方向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两步)。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本册教材共需6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2
一、看魔术
8
3—————5
二、看杂技
10
6
三、小制作
6
7—————8
四、凯蒂学艺
11
9
期中检测
1
10—————12
五、森林里的故事
10
13
六、小桥流水人家
5
14————16
七、制作标本
12
17
八、过年总复习
4
18
期末检测
数学备课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参数方程 (为参数)
(2)圆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3.复习方向向量的概念.提出问题:已知直线的一个点和倾斜角,如何表示直线的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1、问题的提出: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是,并且经过点P(2,3),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如果已知直线L经过两个定点Q(1,1),P(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到点M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P(其中)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参数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分有向线段的数量比。当时,M为内分点;当且时,M为外分点;当时,点M与Q重合。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应用,强化理解。
1、例题: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
1)求直线参数方程的方法;
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求交点。
2、巩固导练:
补充:
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 B.或 C.或 D.或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与直线(为参数)垂直,则 .
解:直线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则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得, 。
(四)、小结:
(1)直线参数方程求法;
(2)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
(3)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注意参数的意义。
(五)、作业:
补充: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y=3x+4则与的距离为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基础题。
解析:由题直线的普通方程为,故它与与的距离为。
五、教学反思:
数学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计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其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任务。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1、学生看课本47至55页,看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自己看课本,把主要知识要点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讨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三、达标训练。
1、我会填。
(1)动车组列车每小时可行250千米,记作(
);小明每分钟走60米,记作(
)。
(2)347×26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
(3)在○里填上“﹥”“﹤”或“﹦”。
170×40○17×400 94×280○94×300 73×305○305×71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350×47的积相等的有(),
A、(350×2)×(47×2)
B、(350×2)×(47÷2)C、(350÷5)×(47÷5)
(2)在一道乘法算式,如果两个因数都乘5,积乘()。
A、5 B、10 C、25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7×46= 508×36= 670×50=
4、我们学校有448人去旅游,门票每张19元,用元买门票够吗?
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60千米,花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司机加快了速度,只用5小时。
(1)甲城与乙城之间有多远?
(2)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点;对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备课教案 篇10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掌握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3.通过公式推导,掌握半角与倍角之间及半角公式与倍角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由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半角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求值、化简、证明)
难点:半角公式与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公式时正负号的选取。
【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
(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2.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二倍角公式,按课本知识结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出半角公式,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会根据公式特点得出公式的应用,用公式来进行化简证明和求值,老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3.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研探新知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巩固倍角公式,会推导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x降次,降角x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4.半角公式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公式的"本质"是用?角的余弦表示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5.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略
数学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
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
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数学备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
立数学模型.
【情感目标】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
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数学备课教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
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初一年级要做好小学、初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
三、主要措施:
1、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重温数学新课标,经常对照,加以改进。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平时,个人多阅读、学习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集体阅读《中学数学杂志》,《初中数学教与学》等刊物关注新“上市”的优秀文章,并与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
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以上基础上写出理论笔记。
2、备课:每周一次集中备课。每节课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
3、课件: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学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上课效率。
总之我们备课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尽快提高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四、具体安排
章节课题中心发言人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徐明昌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王沛清
第三章《因式分解》徐光良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杨仲举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朱彪
第六章《数据分析》廖儒
【数学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备课的教案11-08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01-13
备课与教案03-08
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03-01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02-25
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02-23
《散步》备课教案08-26
中班备课教案03-10
《散步》备课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