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材料:各种会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各色颜料等物品。
环境创设:请家长与幼儿一同探讨有关“水”的话题,丰富对水的认识。
活动流程
谈话——操作感知——讲述讨论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水真有用”。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水的用处及怎样节约用水,让幼儿知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二环节:操作感知“水真好玩”。
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自由操作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二是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三是让幼儿感知是的浮沉。所以在自由操作,自由探索的活动中,让幼儿减少探索的直觉行动性,增强探索的预见性,有助于让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第三环节:讲述讨论(7分钟)
这一环节是组织幼儿进行有秩序的集体活动,是在第一环节自由玩水的基础上,让幼儿说说你在玩水的'过程中用了哪些东西,是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讲述后,教师作简单的小结。
第四环节:游戏:“吹泡泡”。
这个环节属于延伸活动,教师在水里加上洗洁精和肥皂粉,带领幼儿一同吹泡泡。
设计思路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大家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水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
目标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他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会做得最认真,也做得最好。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试图通过创设蕴涵问题、疑惑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以趣生疑,再让幼儿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幼儿选择最佳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从而开阔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种多样。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纸、算盘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他是谁
请4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
(评析:以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导入,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师:刚才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为什么呀?哦,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玩一玩,也让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来。
幼儿自由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幼儿讲述,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才能产生声音。)
三、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细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怎样?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
3.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
4.摇算盘。轻轻摇,用劲摇,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给动画配音做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一)实际声音再现:
1.一只鸟儿叫,两只鸟儿唱,许多鸟儿闹。
2.马儿在叫,马儿飞奔起来,越跑越远。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鸭子嬉戏,遇见鹅大妈,互相问候,小河里热闹极了。
4.风雨中。
5.《狮王进行曲》。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出发生的事情。
(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节日里的鞭炮声、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五、探索模拟发声
l.看课件。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这个故事里也有很多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故事里讲了什么事。
2.示范模仿。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所发出的声音。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幼儿探索的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准确,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实际声音,但却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此时教师没有给予任何评价,只给予鼓励,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xx,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幼儿配音: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纸片模拟小鸟飞上飞下)
两三只鸟儿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断断续续交替进行)
许多鸟儿快活地闹着,(口哨和纸片同时进行)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用瓶盖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锤,拍桌子,按中速进行)
乌龟越爬越远了,(用刷子轻轻刷砂纸)
早晨,大森林里多快乐呀。
活动延伸
1.提供大海背景等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创编故事,配以合适的音响。
2.引导幼儿听声音编故事。
3.指导幼儿继续探索,用布条等生活用品模拟发声。
活动总评
1.选材新颖,贴近幼儿的生活
活动中,为了给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塑料袋、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算盘、空瓶、易拉罐、气球、空塑料桶、空酸奶杯、热水袋等,让幼儿大胆探索。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利用从材料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去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所选取的材料都是幼儿身边的物品,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2.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
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尝试多种方法。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难免出错或走弯路,我就鼓励幼儿变换方式,寻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决方法,引发他们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同时我鼓励、引导幼儿间交流、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在观点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引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有没有获得什么。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了幼儿愿意学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获得了有效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背景: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却又是陌生的。《指南》提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声音的传播”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在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活动将通过有趣的实验小游戏、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靠什么来传播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是通过固体、空气、液体传播的,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等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实验小游戏,探究、发现声音传播的秘密。
3.学习制作传声筒,感知声音的传播,大胆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果,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实验小游戏材料:小音响、手机、密封袋、装满水的盆子、碰铃、筷子等
3.制作传声筒材料:剪刀、棉线、大头钉、一次性杯两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调动幼儿兴趣
1.互动游戏:听声辨物,感知周围的声音
师:小朋友,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请你来听一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
2.提问思考,引起好奇,进入主题
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呢?
二、实验小游戏,发现声音传播的秘密
1.实验小游戏:我敲你听,发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两个孩子以开火车的方式站在墙边,第一个孩子手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贴着墙,第二个孩子手持笔轻轻敲打墙壁,敲打完毕,第一个孩子说出自己听到了几下。
(2)幼儿操作实验
师:小朋友,如果耳朵贴在地板、门、桌子、塑料桶上,然后敲一敲,能不能听到声音呢?请你敲一敲、听一听,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马老师吧!
2.实验小游戏:我说你做,发现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秘密
操作方法:两个孩子面对面站着,第一个孩子依次说“我很生气”“我很开心”“我很伤心”,第二个孩子在接收到任务后重复第一个孩子所说,并做出相对应的情绪表情。
3.实验小游戏:我播你猜,发现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的秘密
(1)操作方法:将蓝牙小音响装进密封袋并放进装了水的瓶子里,由教师播放儿歌,幼儿听音乐猜出儿歌名称。
(2)幼儿操作实验
师:小朋友,请你试试用筷子,或者石头在水里演奏。
4.观看小实验:真空中的闹钟,发现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秘密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像墙壁、地板、门、桌子、塑料桶等固体,还有气体和液体进行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看一看,说一说声音的传播
1.观看小视频,了解生活中声音的`传播
2.小小探索家,声音传播我知道
师:小朋友,请你看看图片,说说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请你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吧!
四、活动延伸
1.制作有趣的传声筒,和家人、同伴一起玩一玩传声筒,感受声音的传播,以及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和家长一起发现身边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教学总结: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但声音在我们周围是抽象的存在,如何让孩子们较好地掌握声音的传播呢?本次活动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是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通过实施教学后,总结如下:
一、实验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为了使幼儿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活动中设计的实验不是简单、重复地操作材料,而是将实验游戏化,情境化,趣味化,既有个人操作,又有合作游戏,能较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游戏中发现声音传播的秘密,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幼儿的兴趣高。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活动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通过层层提问,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并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三、整合多领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此次活动整合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内容,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声音的传播”是一个有蕴含丰富知识的课题,在今后的探索中将更深入、全面地挖掘“声音传播”的奥秘,开发更多可让幼儿探索的未知领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能简单地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若干(苹果、桔子、葡萄、桂圆)。
2、每张桌子上放有水果,一盆水。
3、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
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许多的水果娃娃,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领幼儿到桌子旁去看一看,摸一摸。)
(水果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而这些水果又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这就能较好的跳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想一想,猜一猜。
1、这些水果娃娃想到水里洗个澡,那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会浮在上面?(幼儿猜测。)
(猜想法是探索类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当孩子对水果放到水里产生兴趣以后,教师让他们来想一想、猜一猜,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2、教师根据幼儿猜想和判断,做记录。
(交流自己的猜想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孩子喜欢的形式,这里我让幼儿说,我来记,把他们的不同猜想记录下来,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猜想是不一样的,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下一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试一试,记一记,讲一讲。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先操作,后记录。(先拿一种水果,把它放在水里,看它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然后记录在记录卡上。)
(通过上一环节的`猜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很想尝试一下。于是我运用了操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在这次探索过程中我就鼓励、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操作,多实验。了解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同时用贴图片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2、请幼儿说说记录结果。(边说教师边演示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记录卡上。)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实验。
(由于第一次实验后,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我就安排了第二次实验,让幼儿通过再次实验,再来判断结果。)
4、展示记录卡。
四、结束活动。
师:除了这些水果,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请小朋友回家后,如果爸爸妈妈买了其它的水果回来,你也试一试,把它们放到水里又会怎么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
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
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
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他仍将信将疑。看来,这个在大人眼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却是孩子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解决孩子当下的困惑,我设计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 or no》,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 or 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 or no》。)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 or no》。)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
(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
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
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
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
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要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将规则,那我的规则就是把你的蜡烛点燃后放到自己的桌子前面,然后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统一把瓶子盖下去,盖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数数,刚刚你的'蜡烛燃烧到5熄灭了之后,说明你的蜡烛燃烧到了几呀?5,我们用计数的方式,比一比,看一看谁蜡烛燃烧时间长,好不好?
2、交流比赛结果,探索实验过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的长短。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烧到55,有的可以燃烧到19就灭了为什么?
小结: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所以这个游戏关键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装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五、玩“拯救火焰”游戏,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出问题。
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拯救火焰,我们把自己的蜡烛再次点燃,点燃之后盖上瓶子,你看一看你的蜡烛快要熄灭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燃烧起来?
2、幼儿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把瓶子拿开,蜡烛就会燃烧?
小结:瓶子里的空气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我们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气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蜡烛就又可以燃烧了起来了。
六、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感受蜡烛的多种用途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今天玩了好多燃烧蜡烛的游戏,知道了很多蜡烛燃烧的秘密,今天老师还带了别的蜡烛,你们去看一看。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的蜡烛,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结:老人过生日用的蜡烛,可以开花有声音;这叫电子蜡烛。你看蜡烛种类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刚才我们说的风景蜡烛,电子蜡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过生日需要它,有时候可以给我们营造很温馨的氛围,也可以照明,可以装饰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的家装饰的更漂亮。
七、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角投放各种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瓶子与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
3、渗透环保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风力可以产生能量。
2、进行制作并完成小实验。
活动准备
1.视频资料
2.图文资料
3.实验材料: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动物粘贴图、气球、科学宝箱等。
4.课件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吸引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小汽车,小汽车行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汽车行驶中的声音)我知道有一辆小汽车在行驶时没有声音,你见过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完之后,请告诉老师为什么这辆小汽车行驶时没有声音呢?
2、观看实验视频,引导猜测。
(1)观看视频
有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风真的能让汽车跑起来吗?大家一起来看一个科学小实验吧!在看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操作步骤。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引导幼儿讨论:小汽车为什么会动起来呢?孩子们能够说出是气球漏气让小汽车动起来的,但是不能明确表达出是气球在漏气过程中产生了风,风给了小汽车能量。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介绍实验材料
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气球、科学宝箱等。
2、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教师直接出示组装好的小汽车。(由于幼儿已有组装小汽车操作经验,在此教师不演示组装步骤)
(2)教师重点演示气球安装环节。
(3)教师强调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气球从青蛙嘴里穿过,口朝车尾方向。
吹气后捏紧口,防止漏气。
4、幼儿分组操作
1、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亲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他们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道理。
2、当幼儿做完实验之后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思考汽车行进的原理。
5、总结
风力可以产生能量,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它有多种用途,可以用来发电,帆船是利用风航行的,滑翔机是利用风的力量飞上天的,小车也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往前走。
四、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找一找生活中借助风力的物品有哪些呢?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实验,最终让自己的汽车动起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设计过程中的主线是:提出问题----鼓励猜测—--实验演示----分析现象—--操作观察----形成知识---完善知识。这一教学程序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展示了幼儿建构知识过程。
本次活动属于科学课,探究风力汽车是怎样形成的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主要活动。视频起到了激发兴趣和直观展示的效果,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教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教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1、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教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5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知道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的道理以及简单的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
现成的多米诺骨牌或由木板锯成的长木条若干、排列示意图三张(如图)、录像带。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我们已玩过“击棋子”的游戏,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新的材料,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来玩“击木块”的游戏。
2.出示排列示意图(如图),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本组准备按哪种方式排列木块。
〔评: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排列形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1.三组幼儿分别协商排列木块的方式,并尝试推击木块,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2.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快,有的组搭得慢?为什么有的组搭的.木块倒得慢,有的倒得快?(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各组幼儿在吸取其他小组经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排得快慢与小组合作情况有关,木块倒得快慢与排列线路有关。
〔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三、探索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1.将木块排列好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倒其中一块,就会使它后面的木块也连续倒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阻止木块继续倒下呢?
2.各组幼儿分别通过操作,探索阻隔的方法。
3.请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阻隔方法,教师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小结:排木块时大家应努力协作,尽量放稳木块。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只要将手掌插入其中或赶紧抽掉后面的一块,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木块倒下。
4.每组幼儿分别运用其他小组的阻隔方法进行尝试。
〔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交流
1.各小组分别交换排列示意图,幼儿继续合作排列木块并推击,看看排列线路与力的传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懂得:力的传递速度与其排列线路有关,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路线越弯曲,速度就越慢。
3.看录像了解生活中力传递现象的应用情况,如打桌球、打保龄球、打玻璃弹珠等。
4.力的传递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
〔评: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等多渠道的交流,幼儿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力的传递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8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描述:有趣的滚动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三)、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0
一、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沉与浮
二、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三、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
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
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一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一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一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三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一种),讲一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4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杰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2)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3)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4)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2)正负极标志图+—。
(3)电池宝宝的课件。
(4)“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2)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3、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二)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1、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2、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4、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5、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三、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2、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2、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5
教学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需要用到电池,如各种遥控器、门铃、手电筒、玩具、手机等。玩具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有时候玩具遥控车不会动了,孩子还会把电池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拿着电池在地上推滚,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所以,我们就此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沙子们正确地认识电池。
活动目的:
1.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灌餐: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自光碟。
活动过程:
1.寻找会动的玩具
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
2.找电动玩具能动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
3.了解干电池基本特征
(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
(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
(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
(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
4.干电池的作用
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5.于电池的`危害
(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教师: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池不能随地丢弃,要放进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
(2)讲述幼儿因为电池而受伤的新闻。
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后,一个劲地嚷“耳朵疼”,家人询问后才得知,下午在幼儿园,浩浩将一个纽扣电池塞进了左耳朵里。于是,家人连夜将浩浩送进了医院。根据给浩浩动手术的吴医生介绍,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电池才取出。取出来的电池直径有7毫米,当时藏在距外耳道口2厘米的骨部与软骨部相接处,是外耳道狭窄的地方。电池虽已顺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点充血,需要消炎处理。
教师:电池里面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把电池放进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样放到身体的某个器官里。
6.正确使用干电池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安装电池吗?(幼儿尝试安装电池。)
教师总结:先检查电器和电池接触面是否清洁,必要时用于布擦净,再按电正确极性装入。不要将新旧电池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我会玩电池宝宝”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操作。
2.发放“变废为宝好办法”记录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动评析:
幼儿对周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喜欢通过手口等去触摸和感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和观看光碟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危害,学习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池。
2、此活动适合大班孩子以小组形式进行。
安全儿歌:
电池,个头小,作用大。
电筒,遥控器,电玩具,
没它,动不了,响不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
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来进行猜测与比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一试,做一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一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1-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排序》教案04-19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变废为宝大班教案04-2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02-1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蜡烛的探索09-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扑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