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品,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指名说)
二、 探究体验
1、 认识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2)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介绍并板书: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同学们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这就是圆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关键词重读出来,能做到吗?(齐读一遍)
(4) 师介绍: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
2、 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谁能给大家指出这个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到前面来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3)那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
①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形茶叶桶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茶叶桶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得知道哪两个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 实践应用
刚才通过我们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导出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公式,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这个茶叶桶,课前我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侧面积?
2、某罐头厂要给生产的罐头瓶贴上商标包装纸(接头处不计),已知这种罐头瓶高10厘米,底面直径为12厘米(如图所示),贴一个这样的罐头瓶商标要用多少包装纸?
3、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的物体,同桌合作:先动手测量出要求它的侧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它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2、课后练一练1、3题做在练习本上。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2、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若干个圆柱实物,其中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包装纸的圆柱体。
2、学生准备若干个圆柱体实物。剪下书第127页的图形,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1、(1)请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周长是多少?
②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
2、(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准备的圆柱体,请学生回答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一样吗?如果让你给这个圆柱设计包装纸,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装纸吗?
1、学生口答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探索
1、圆柱的认识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
4、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1)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充分感知,然后说一说自己对圆柱的认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底面 2个平面 完全相同 圆
圆柱
侧面 1个 曲面
3、教师指着实物说明,圆柱的上下两面叫做圆柱的底面,然后请学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底面大小怎样?
4、让用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然后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的面?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7、(1)口答,练习一第1题
(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
8、教师拿出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教师示范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然后贴在黑板上。
9、提问:你发现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1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1、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圆的周长设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1、学生仔细观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生回答
5、学生演示教师准备好的两个底面
6、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面的感觉。
7、请学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底面、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8、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圆柱上画出一条高。
9、学生动手操作
10、学生讨论
11、学生汇报
12、求出圆的周长
c=πd或c=2πr
5、教学例1
6、解决问题
12、教学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3、学生完成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
课内作业:练习一第2题
回家作业:1、练习一第3题
2、任取一个圆柱体实物,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侧面积。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后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板书)1.判断下面那些是圆柱,并说明理由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的最后部分,它对构建小学几何知识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有圆、长正方体作基础)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经历从图形到概念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几何的直觉及立体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构建立体图形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的特征。多角度探究了解圆柱。
教学具准备:
微课视频、多媒体、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微课预习
学生回家看微课视频,预习自学圆柱的认识,完成微课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制作圆柱,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堂回顾,验收微课成果。
展示自己的圆柱,指一指底面、高、侧面。会读圆柱的相关数据。
三、课堂探究。将学生的问题按从易到难整理展示。
探究一: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
1、长方形沿着一条边旋转得到什么图形。
2、不同的旋转方法得到不同圆柱。
探究二:圆柱的展开图
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剪开,展示。
讨论圆柱的展开图的可能性。
探究三: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相关数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三个不同的侧面展开图比较,得出符合侧面展开的条件。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思维提升:如果下图材料正好做成一个圆柱,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探究四: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那些图形
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探究五: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圆柱。有几种可能。认识相关数据。
四、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着它的一条高侧面展开是个正方形。
3、为这个罐头盒设计一个包装。需要一张长宽各是多少的包装纸?
五、课堂总结
圆柱体的特点:
1、底面:两底面平行,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
2、侧面:是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当侧面展开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当沿着斜线展开是平行四边形。
3、高: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六、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后思考
下面的长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个高是10cm的圆柱,你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八、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两个底面圆形大小相等
圆柱
侧面沿高展开长方形底面周长不等于高
正方形底面周长等于高
斜线展开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及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粉笔盒,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是的,我们以前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知道它们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认识圆柱。
教师用课件出示茶叶罐、药瓶、纸筒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
2.教学教材第18页例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板书)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教师最后集中讲解。
3.教学教材第19页例2。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点评与讲解。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该长方形的长展开前是什么?(圆柱的底面周长)
追问:那宽呢?(圆柱的高)
组织学生完成计算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
教师指名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习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说说感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来看看,你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你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测量,讲评讲方法。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4、教学侧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2)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知道了圆柱侧面的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时候,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习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习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练习二1----3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
一、前提准备
1、出示圆柱,圆锥模型,提问,这是什么形体?
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
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柱
⑴谈话,请看挂图,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 ⑵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用线绕、用尺量圆的直径
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
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
⑷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指出下列圆柱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
⑴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自由交流,师适当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
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
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
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
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
三、拓展应用
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
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
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2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65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65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一第4题(1)。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4.练习一第2题、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观察第三页图,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第七页5-7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5
课前准备:
板书: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习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习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习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调教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习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练习二1----3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习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
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3)、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小试牛刀:实践应用,发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②、做一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师: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猜一猜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自己转转看?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2、教学例2
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得出结果: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小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3、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师: 侧面是曲面,如何转化为平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画一画、卷一卷、滚一滚。转化后的平面图形与底面有怎样的关系?
师:小组合作,先想好并说说怎样操作,组长分好工后,再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斜着剪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课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圆)形,它们的面积都( 相等 )。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 )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 高 )。
(3).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
②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
③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 )
4、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的圆柱?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四、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课后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总结全文
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习题
练习三、第5题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材料投放: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指导要点: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⑴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吗?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21
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准备:cd,圆柱体积木
过程:
1、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2、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3、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4、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5、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反思: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22
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全部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及模型。
2、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以及自制的圆柱和圆锥。
3、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师说明:这些形体有些是我们已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体。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出示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哪些是圆柱形的?
2、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3、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⑵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⑶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5、让学生动手量圆柱的高。
讨论:⑴怎样量更准确?
⑵如果我们换个地方量,它的高会变成多少?这说明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6、师小结圆柱的特征。
㈡认识圆锥的特征
1、出示圆锥的实物,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简称圆锥。我们教材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5、测量圆锥的高。
⑴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学生自己操作)
㈢比较圆柱和圆锥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学具,指出它们的底面和侧面。(练习五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
3、开放练习,拓展延伸。
⑴将课前做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快速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一下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师演示。
⑶自己设计小旗的形状,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然后由学生自主交流,观察自带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发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特征.特别是教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这两个知识点时,由学生通过测量它们的高,并经过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课前检查没有做,如果在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新课的学习中,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作业设计不科学,偏重操作,思维密度不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
【《圆柱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柱的认识教案03-25
《圆柱的认识》教案09-17
圆柱的认识教案03-07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08-25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12-15
圆柱的认识教案15篇04-07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11-18
大班教案:认识圆柱体04-09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