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时间:2021-12-31 08:27: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减 差

  数 数 减 数

  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 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4

  教材分析:

  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习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 学习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2) 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 上、下、前、后呢?

  (3) 学习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 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 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 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 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 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4、反馈练习

  (1)简单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 (10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 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 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 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 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5

  课题七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二、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

  ⊙复习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习。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谈话。

  小朋友们,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是不是啊?那你想用什么来打扮自己校园呢?

  学生说

  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我想如果用各种漂亮的`鲜花来打扮校园,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花圃看看吧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发现信息

  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3、提出问题

  问题一: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问题二: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问题三:搬走3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花

  二、自主探讨 解决问题

  1、解决“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1)列式计算。

  为什么有加法

  那20+30=该怎么算呢?得数又是多少呢?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学生汇报

  3>方法一:2+3=5 20+30=50<

  方法二:50可以分成20和30 所以20+30=50

  方法三:50-30=20 20+30=50

  方法四: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5)输理算法

  你们能看明白这几种算法吗

  (6)算法优化

  2、解决“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50-20=30

  学生说说算法

  3、做一做

  出示:30+40; 70-30<

  教师引导学生输理关系

  4、揭示课题

  像20、30、50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游戏练习 巩固新知

  1、开火车。

  40+20

  60-40

  3+2

  30+20

  40+3&

  40+30

  6-4

  60-40

  95-5

  80-80

  60+6

  66-6

  2+3+4

  20+30+40

  80-50+4

  90-60-10

  2、帮小鸟找家。

  现在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该怎么办呢?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现在这里还有一个窝,可以提供哪些小鸟来住呢?(课件出示:50)

  3、买球。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问题一:买一个足球和排球要多少钱?

  问题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三:如果给你100元,你可以怎么买?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九第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能准确的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板书:“40”)

  5个一是5(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4O+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60+3=63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1)小题。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

  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

  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eq x(50) eq x(6)=eq x(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20+8=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

  所以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板书: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

  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63-3=60(板书“60”)

  把例9填充完。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eq x(35) eq x(5)=eq x(30)

  ②计算并说出算法。

  36-6=

  48-8=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板书结果“45”)

  (2)反馈练习

  ①试算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36页练习九6题。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2-23

高一的数学下教案02-24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5篇08-08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0篇12-31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02-23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3-16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04-02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4-12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