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水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27清澈的湖水。
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学习
昨天,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抢认27课的生字和抢背27课的课文,现在来检查一下。
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先读字,再读词
清澈、两侧、卷起、波纹、欣赏、石龟、镜子、映出、变幻、山峦、攥紧、哟、表演、香蕉、扔向、企盼、跨步
2、同位分段检查课文背诵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入的阅读。这篇《清澈的湖水》到底是写事的,还是写景的呢?说出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证据(课文中的句段)
2、生:我认为是写事的。
师:写事一般有几个点是必须的,你们知道这几个点是什么吗?(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生:地点是湖面——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
人物是小洁——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
事情是吃面包和游湖——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师:哦,看来真的是写事啊。只是这些事吗?谁还能补充。
生: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师:这个小孩做的事好不好啊?为什么?(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出示: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自己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什么。
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在小孩扔香蕉皮之前,湖水是平静的,景象是美丽的。)
师:我想,小洁一定看过这湖水平静时的美丽景象,所以看着这被小孩破坏的景象才——指引学生齐读(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3、小洁到底看过怎样美丽的景色啊?刚才,有不少同学说课文是写景的,那就摆出你从课文中读到的景色吧!
(1)生: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这段描写,让我们想起一篇课文——生:《黄山奇石》(回顾)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里的山石也是——有趣极了!(指学生读)
师:这些山石的有趣,离不开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指幻灯片)你看,他把这块山石比作——正要跳起来的青蛙;他把这块山石比作——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块呢——比作兔子;这块呢——比作乌龟。这种写法叫做什么?(比喻)本来枯燥的山石,在作者生动的比喻下,就像活了一样,充满着生机,充满着童趣,真好。(再指学生读,齐读)
你能试着写写吗?
出示补充句子:
那边的山石像 ;这边的山石像 ;上边的山石像 ;下边的山石像 ;靠近小树的山石像 ;靠近水边的山石像 ,这些山石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这里的山石真是有趣极了,每一块山石都有自己的特点,真让人目不暇接。(板书:山石趣)
(2)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
师:你们为什么“哇”?(太美了)好,读出你心中的美。指生读。
美得你想怎么样?(指多生回答:想去那里去看一看,想到湖里游一游,想去……)好,读出你的向往。指生读。
作者仅用短短的一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不由赞叹,不由向往。你们佩不佩服?(佩服)好,读出你的佩服!指生读。齐读。
仅仅通过几行文字,一张照片,我们就心生向往,身临其境的小洁呢?
生: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生: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
看来这湖水的景色真是美啊!(板书:湖水美)
(3)生:哟,清澈的湖水里面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鱼)
师:喜欢吗?(喜欢)好,读出你的喜欢!齐读
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色啊!这是你就在鱼群附近的船上,你想怎么做?(拍下来)
就在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个小孩扔到湖里一个香蕉皮,(指生依次回答)小鱼——吓跑了,平静的湖水变得——满是皱纹,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象——不见了。你拍下的不是美景,而是飘荡在湖水上的香蕉皮,你还喜欢吗?(不)你会怎样?(很生气,很想批评那个孩子,很想扔掉香蕉皮,让美丽的景色回来……)
小洁和大家想的一样,所以——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生齐读)
美丽的景色,要靠大家保护。小洁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生背最后一段)
3、这篇课文是写景的,你看作者把湖水的景色写的这么美,让我们都心生向往;这篇课文也是写事的,通过写小洁游湖时的所见所想所做,让我们看到了小洁美好的心灵(板书心灵美),让我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作者把景事有机结合,给我们呈现了这篇《清澈的湖水》。
四、课外延伸
美丽的景色需要用心来欣赏。课下,请你们的家长带着你们到明月湖、锦绣川、减河湿地、长河公园等风景比较优美的地方去看看,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景,先拍下来,在写下来。老师期盼着你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美丽的景色。
水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傣族“泼水节”、蒙族“那达慕”、彝族“火把节”等重要民族节日。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调,并能初步记忆和辨认。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播放孔雀舞 舞蹈视频,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做音乐律动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观看的这段舞蹈,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舞?
生:孔雀舞
师:同学们知道孔雀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舞蹈吗?
生:傣族
1、教师简介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这是傣族舞蹈。傣族有“孔雀之乡”的美称,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西南部,她神奇秀丽,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吧。
2、播放有关傣族的配乐短片,教师做文字介绍。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我国的云南省,当你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翻波的画面;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因为濒邻缅甸、泰国等佛教国家,所以处处可以看到富有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旖旎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师: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泼水节
3、泼水节的介绍
师:在云南的傣族地区,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而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泼水节了。出示周恩来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的图片并介绍(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来到这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那里的傣族同胞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每年清明节后的十天左右举行)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泼水节的习俗已经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傣族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活泼的、高兴的、热烈的、欢快的……
2、再听歌曲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分析的很准确,那么我们再来一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看看音乐节奏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歌曲中有很多处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生:随着歌曲的旋律做节奏练习。
3、教唱第一段歌词 找出相似的乐句。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学唱一下第一段歌词,看一看有没有旋律相似的乐句?
生:学唱歌曲
生:第一句和第三句旋律相同
4、教唱第二段歌词 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的节奏。
师:我们来学第二段歌词,我们不找相似旋律的歌词了,这次我们要注意后十六音符的演唱节奏。
生: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按节奏来朗读一下“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
生:重点练习后十六节奏的演唱。
5、歌曲处理
师:演唱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欢快的泼水节场面和愉快的心情?(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生:回答
6、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好,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按照我们刚才对的分析,速度、情绪,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
7、以小组为单位,随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师:我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了一段傣族的孔雀舞,现在同学们分成五组,根据你们对音乐的了解创编舞蹈。
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
8、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表演,师生进行相互评价及鼓励。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你们喜欢的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六一儿童节……
9、学生创编歌词(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
师: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你们自己喜欢的节日创编成歌词,然后按照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你自己创作的歌词唱出来。
生:创作歌词、进行表演
师:给予评价及鼓励。
三、拓展
师:我们今天观赏了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场面,也学习了有关泼水节的歌曲,傣族的代表民族乐器,同学们知道有什么乐器吗?
生:葫芦丝
师:还知道其他乐器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短片
师:“节日里人们除了相互泼水表示祝福的同时,人们还会以什么方式迎接盛大的节日,在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吗?”
师:介绍乐器铓锣和象脚鼓(背景音乐《快乐的泼水节》)
(1)全体学生坐着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节奏动作。
双手拍左胯 X XX
(2)全体学生站着用书代表象脚鼓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动作。
X X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傣族节日、歌舞及音乐有了点滴认识,傣族只是我国众多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在下节课,我们还将领略到其它民族风俗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在快乐的泼水节的歌声中期待着下节音乐再相会。
水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水” 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孩子们每次洗手时,总是玩的开心有快乐,但是生活中的一些现在我们也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哗哗的流着水,孩子们见了没有反应。”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让孩子多喝水,可是放学的时候,水杯里的水却不见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萌生了这个主题---水。 活动中我们将鼓励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探究和发现水的不同来源和特性。乐于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各种特性,获得有关经验。体会人们生活离不开水,乐意关心周围的水环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有争做节水小卫士的愿望,并能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保护水资源。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 教学难点: 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
二,活动进行
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
(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
(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
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
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
(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观看图片 (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
听故事《鱼儿哭了》
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制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记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使学生理解季风活动对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影响,并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使学生知道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4.使学生学会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
5.使学生学会运用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学会运用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季风活动、锋面雨带与降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和温度带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
[提问]让学生看本节课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栏目,提问:七月份正值雨季,这时候出差去吐鲁番是否需要带雨具?九月份我国多数地方秋高气爽,这时期出差去广州是否要带雨具?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鲁番不需要带雨具,因为吐鲁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广州应该带上雨具,因为这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秋高气爽,但广州雨季还没有结束,经常有阴雨天气。)
[讲述]从上面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了解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生活实际中是有用处的。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如修建水库或建桥梁时,要考虑当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否则,遇有特大暴雨,水库有溢洪、桥梁有坍塌的危险。
[读图]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答案: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答案:①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②0℃等温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答案: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答案: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市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答案:略)
4.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答案:东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顶坡度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砖瓦,并留有流水沟,易于排水。西北内陆地区房屋多为平顶,上面也没有流水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特点。)
[提问]从以上读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可让学生讨论,然后再回答)
[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对东亚、南亚降水的影响。
[提问]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
[归纳]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板书]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和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答案:①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②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答案: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地形闭塞,有山脉阻挡)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可辅以《中国地形图》,或使用叠加投影片效果会更好。)
(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讲述]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一般来讲,季风区内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西北是非季风区,此线东南是季风区。
[板书]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四个城市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
(答案:广州5~9月,武汉5~8月,北京7、8两月,哈尔滨7、8两月。)
2.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答案: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两月降水多。不同点是广州、武汉雨季时间长,年降水量比较大;北京和哈尔滨雨季时间短,年降水量比较小。)
[小结]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
各地的雨季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
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承转]那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长短不一样呢?
[板书]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
[讲述]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季风活动、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锋面雨带示意图”: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教师可边讲述边画出冷、暖气流交汇和锋面雨带形成的示意图。)
[板书]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
[读图填表]阅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7~20),并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
[提问]说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进退和雨带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归纳]一般年份,从五月中旬开始夏季风便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进,锋面雨带随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我国由南向北开始进入雨季。九月,夏季风势力减弱南退,雨带随之迅速南撤,我国由北向南雨季雨带结束。因此,我国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读图]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示意图,说出六月和七、八两月雨带的分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关系。
[讲述]六月,夏季风北进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相持,使锋面雨带在这里徘徊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连绵细雨。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七、八月份,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随之出现晴朗天气,降水相对减少,形成伏旱。伏旱时期,炎暑骄阳,蒸发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长旺盛
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水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水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形式是看图写话。教材分三部分,第二部分是4幅图,图意分别是:
1.小红碰翻了一盆水。
2.怎么办?小红束手无策,丁丁去报告老师,冬冬去找拖把。
3.冬冬和小红一起擦椅子、拖地板。
4.老师来了,表扬冬冬、小红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丁丁感到不好意思。第二部分提供了看图写话的开头,点明了图中人和事、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第三部分是两道题目,第一题侧重观察图意、发挥想象。第二题是按教材要求,按事情发展倾序写一段话。像这种看连续图写话;学生在第5册已有过多次练习。本次习作的特点在于:
1.采用续写形式。
2.四幅图连续有一定的难度。
3.要学生想象的部分较多,也有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认识,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四幅图意说正确,说具体。其关键是联系上下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看图写一段话,句子要通顺o
2.初步学会看图发挥想象。
3.知道遇到困难或麻烦的事情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且初步养成这种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按第1题的`要求,仔细看图,说说图意,然后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完成看图写一段话的任务,选部分习作交流,评议。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录像,事先编排好小品,准备好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说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事。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请看录像。(第1幅图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2.大家看到录像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给三位小朋友分别起名为小红、冬冬、丁丁,水打翻了,他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想想办法。
3.这三位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仍要来看图写话;(板书:水打翻以后)。
二、根据问题,看图说话。
1.复习方法。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写过不少看图作文了,大家还记得写好这种作文的小窍门吗?(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出示板书:
按照顺序,仔细观察
初看图画,了解大意,
逐幅观察,掌握要点,
合理想象,精心构思,
按照顺序,先说后写。
2.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板书:
时间:做值日时地点:教室里
人物:小红、冬冬、丁丁、老师
事件:水打翻以后,三位同学的做法。
(2)用几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一说。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3.逐幅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说话。
刚才,我们已观察了第1幅图画,其实书中提供的开头不是第1幅图意,请大家读读开头、并和自己冈6才说的比一比,然后,不看书本说说第一幅图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我们在看图写话时,必须以这句话为开头,然后接下去写。
(2)观察第2幅图说话。
a: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三个人动作、神态分别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表演边练说。(小红搔搔脑袋、束手无策,冬冬向教室后跑去,丁丁向教室外面跑去。)
b.根据他们的动作神态,大家想象一下,他们心里会怎样想?请女同学表演冬冬、小红,男同学表演丁丁。注意想象时要联系前后图画。
出示练习,辅助说话。
小红搔搔脑袋,着急地想。
丁丁想(),于是连忙向教室外面跑去。
冬冬想(),于是连忙向教室后面跑去。
c、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人解说,三人分别表演丁丁、小红、冬冬,说说他们当时的想法。
d.请四位同学上来表演,大家评议有没有说具体。
e.请大家连起来说说这幅图。(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话。
a.请大家看第.三幅图,现在冬冬和小红在于什么了?在干活之前,冬冬会怎样对小红说?请两边同学分别扮演冬冬、小红。
b.指名表演。
c.学生练说。
(4)观察第4幅图说话。
a.这时,李老师来了,会对小红、冬冬怎么说?又会对丁丁说些什么?(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b.老师来表演图中的李老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自己在说话时,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c.继续练说。(自由说,指名说)
三、把4幅图意连起来说话。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每幅图的意思,下面我们要按事情发展的颗序,把4幅图连起来说一说。首先来理清顺序,说说写起因;经过、结果的分别是哪几幅图?·
(板书:起因:图1 经过:图23结果:图4)
2.按顺序把这件事说具体,注意前后要连贯。(学生自由说,同桌互说)
3.看录像(无声音)谁来当解说员?(自由说,指名说,学生评议)
4.学习刚才几位解说员说话的优点,再自己练说一遍。
5。老师为什么表扬冬冬面不表扬丁丁?你以后遇习困难或麻烦的事会怎么做?
四、指导写一段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接下去老师要求大家写下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闻、地点、人物。
2。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完整的句子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用上开头的几句话,看图写一段完整的话。(写在草稿纸上)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课文中4幅图的意思,并组成了一段连贯的话,最后还招它写了下来。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和写话要按一定顺序,并做到连贯、完整。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将四幅图的意思写成了一段连贯的话,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的作文。
二、评议倒文(1)。
(写在投影片上,出示)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水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
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水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
(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xx=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水》教案01-22
水是怎样的教案03-08
《有趣的水》教案02-22
水教案范文03-12
《水的游戏》教案03-25
水的净化教案02-26
我与水教案02-27
水的秘密教案03-23
水的声音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