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水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水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糖、盐、味精若干; 一次性杯子(装有清水); 鸡蛋一人一个;毛巾 ;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观察物体“沉与浮”的现象
1、感知物体的“沉”和“浮”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 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准备很多东西,我请几个小朋友们来帮我把它们放进水里,看看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2、教师小结:对了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浮起来的。
二、 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那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呢?好,有不一样的答案,那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试试看。
2、幼儿将鸡蛋放入装有水的一次性杯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幼儿操作,发现实验结果。)
师:刚刚小朋友都试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的鸡蛋放入水中怎么样啦?
师小结: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3、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要注意看哦!咦?我的鸡蛋怎么样啦?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4、尝试(加入)不同的材料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现象
(1)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在水里加了一种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是盐、是糖还是味精呢?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记住每种颜色杯子只加一种材料,搅拌溶解后再加入鸡蛋,看看到底是哪种材料是神奇宝贝。
实验后讲述:现在请小朋友放下手中的材料,谁能告诉老师,你在水里加什么杯子颜色的材料,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加强巩固:请幼儿将幼儿将鸡蛋按照加的的材料进行分类。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蛋浮起来。
三、(结合课件了解)死海的'秘密
1、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提问:死海为什么能让人浮起来啊?
师:死海的盐含量很高,可以让东西浮起来。
四、活动延伸
师:好,今天我们用生的鸡蛋放入加盐的水里会浮起来,那熟的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请小朋友回去后自己试验一下,好不好?明天来告诉老师。
中班科学水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相互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囤积水……玩得不亦乐乎。《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机会,让他们在玩水中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使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运水》。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一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一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 工具运)
2、 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三)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五、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中班科学水教案3
设计意图: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自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中班科学水教案4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中班科学水教案5
活动背景:
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中班科学水教案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孩子们可玩的玩具不是很多,而吹泡泡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游戏,经常看到幼儿买来玩,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吹泡泡水的小实验,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吹泡泡水的过程,水和原料的比例。
活动准备
塑料杯和吸管若干、干净水、洗衣粉、洗洁精、洗发精、沐浴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怎样制作吹泡泡水。”
二.探索活动
1.老师拿出一杯清水,用吸管吹,幼儿观察能不能吹出泡泡。
2.老师往水里倒入洗衣粉,充分搅拌。用吸管吹,让幼儿观察后回答,吹出泡泡了没有?
3.介绍制作吹泡泡水小实验材料。
4.让幼儿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制作吹泡泡水的。
5.分发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
让幼儿分别用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调试。
6.师幼共同小结。
用水和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都能制出吹泡泡水。
三.延伸活动。
让幼儿到操场比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由于我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有重结果的倾向,指导得不是很到位。
中班科学水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
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
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水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
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二个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三、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二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中班科学水教案9
一、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五、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中班科学水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过多种感官沟通参与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水是无声、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2.幼儿懂得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
3.使幼儿对探索水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1.让了解水的特性。
2.指导幼儿了解水的作用、颜色。
3.了解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自来水、一壶凉开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几个透明玻璃杯、纸巾、抹布。
2.小盆子、小桶、塑料袋、积木、塑料玩具、小石子、铁勺子等玩水用具。
活动过程
一、让小朋友通过玩水,了解水的性质。
老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了水宝宝来和你们玩游戏,喜欢吗?
小朋友:喜欢我们喜欢玩水。
老师:好,那我们和水宝宝玩游戏之前要听老师的话,小桌子上有水和好玩的玩具现在我们来分组。
1.将幼儿分组,每组分半盆水。请幼儿围在周围玩水,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小朋友请伸出小手捧水,看看谁能用手抓住水?你们能用手抓住水吗?小朋友你们抓水的时候水会怎么样呀?
2.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装水,在袋子下扎小孔,观察水流。
二、小朋友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品的浮沉现象。
老师:现在小朋友可以把玩具放到水里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会这样?
小朋友:老师宇宇把汤勺放到水里了,我的雪花片在水的上面。
老师:汤勺是铁的实心的所以会沉下去,玩具是塑料的比较轻所以它会浮起来。
三、让小朋友观察、比较、发现水的特性。
1.老师拿出一杯水、一杯牛奶、请小朋友观察,牛奶和水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水和醋的气味又有什么区别?
2.请小朋友品尝凉开水和醋,水喝醋是什么味道的呢?
3.水是什么颜色的,它会怎么样?
四、水的用途。
1.老师问:请小朋友讲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能和能洗澡还能干嘛呀?
2.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植物也需要水来供养。
3请小朋友自由玩水。
4跟老师念《节约用水》歌。
让小朋友把刚刚玩剩下的水跟老师拿去浇花。知道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宝宝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需要改进的是;1.活动的人数不能太多,游戏小朋友不小心弄湿衣服。2.请幼儿观察塑料袋装水这个环节应该老师示范,让小朋友观察水的流动。
中班科学水教案11
设计意图: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
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中班科学水教案12
设计意图:
在一次美术活动时,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体,如红色雪花片,红色皱纹纸,红色蜡光纸,红布,红毛线。
2、一杯清水,二个罐子,每人四个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别帖有红色物体的标记。
3、记录单一手一份,印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师:这有一杯水和两个空的罐子,你们看看两个罐子是不是一样的?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
2、寻找原因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当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罐子的'盖子打开,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一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4、幼儿实验
(1)认识材料刚才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每人准备了四个装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贴有每样东西的标记,就是告诉你应该把哪样东西放进去。
(3)出示记录单讲述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四样东西的标记,等一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印章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4)幼儿实验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四样东西分别放进相应的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5)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6)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纸都会褪色呢?让我们在游戏活动时间再来做实验,是不是各种布料都会褪色呢?那就要我们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成红色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褪色这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一点。
中班科学水教案13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水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活动过程:
一、 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二、探索体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延伸: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2、请幼儿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水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水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水的溶解中班教案01-31
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12-07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中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03-26
中班科学水的声音教案03-26
中班科学水的声音教案02-03
中班科学油和水教案12-07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