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04 11:14:5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3、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写作,着力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上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美的课文------《花瓣飘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想一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

  2.出示自学要求,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新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4.再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从小姑娘摘花的动作和神态中,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小心、飞快)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我”见了,会有什么想法?这个小女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带着问题我们到资料城——课文理解读读。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再来读一遍,看看你们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吗?

  3、请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二、精读课文3-10自然段

  1、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小女孩想摘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同时在品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抓小女孩的语言,也要抓小女孩的神态,如惶恐)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

  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板书:舍不得)

  (2)你怎么知道花很美的?这是一朵怎样的花?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3、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板书:爱花)

  4、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句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自由读句子。

  (1)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2)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

  5、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板书:让妈妈高兴孝顺)

  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体会读。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爱,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读得真好,老师就好象闻到了飘来的淡淡清香。

  2、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学习课文1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丛月季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来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板书:懂事(爱花爱妈妈)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欢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远了。

  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读体会。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读体会。

  (2)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体贴妈妈的。

  卡1:“妈妈生病了,......妈妈会高兴的。”

  交流,读体会。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妈妈生气。”

  交流,读体会。

  2、小结:为了......虽然爱花......但还是......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啊!

  3、与小女孩对话的还有一个我,我们来读一读我说的话。

  读句子,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齐读11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动的?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师范读这一段。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还有一句原话:妈妈,我没有钱买礼物,但这是我亲手做的,意义不一样。

  2、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3、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

  (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3

  对生字的教学我是这样看的。

  汉字的学习有好多种形态,比较常见的是音形义三缕胡子一把抓,读读音,辨辨形,书书空,强调一下笔顺,完了再理解下意思,组几个词,或者造两个句子。这是约定俗成的,大家这样做已经好久了,从没人质疑一下是否符合汉字的识写规律。以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法子就是大家思维形成定式的结果。其实,把眼界看得再宽些,汉字的识写无时不在进行中。在朗读初期,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这时,音是最深刻的,形次之,义再次之。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数量的增加),汉字一遍又一遍在眼前出现,音由于掌握较易,形的记忆便逐渐成为主角,对于义,也由于阅读时对语言环境的`熟悉而约略知道个大概。可以说,在反复阅读多遍后,许多的学生已然可以无师自通的识了不少生字。这种时候再来组织生字教学,怎么可能使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呢?并且,学生在这堂课掌握这些生字,看似默写出来了,实际上是一种“假相”不多久就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识写是在应用之中!汉字在学习之后如不加以反复应用,长久不见,它还会变成生字的。为什么冷僻字难写难记,那是因为你老是见不到它。为什么大家只要正常学习都会掌握3000左右常用字,那是因为你学习之后总在用它,看书,遇到它,读报,遇到它,走大街上看广告,也遇到它,就是看个电影字幕,也遇到它,这样久而久之,多难的字记不住啊?所以,汉字的真正掌握在你反复的运用,并不在于你课堂上如何费心机施巧法,而在于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多读,多看,多用,自然就记住了。

  汉字的识写形态既然是多样的,那么小语课堂非要第一课时学习生字也就大可不必。读书时不是识字吗?一篇课文在各种问题牵引下,学生要在嘴里眼里过多少遍呢?这难道不是识字?非要正正规规的先音后形再来义才叫生字教学吗?一些结构较简单明晰,音节单一的字我看不必费力,大胆放给他们自学便是,抓住难写易错易混的字进行点明强化一下足够。我们真该在生字教学上学学古人。举个例子也许没有普识价值,但可以说明汉字识写的特点。《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小时侯舅父口授《琵琶行》,她楞是凭记忆给记住了。后来她见到一本书中有此篇,就按照声音挨个认字,居然也识了字。后来渐渐学会吟诗填词,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要知道,那个时代可是不允许女子习文断字的啊。

  学习汉字不应该“断章取义”,不能离开文本的大背景,集中音形义识写固然效率高,但如不加以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效果不会好的。因此说,只要时机允许,随时随地就是汉字识写的时间。没必要限定在第一还是第几课时。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5

  目睹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发现作为课前准备的教材解读十分重要。我觉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先澄清几个问题。

  1、解读≠教学

  解读虽然不等于教学,但总是想为教学服务的。拿到一文章,当我们来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总是应该尽量读得透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并不需要把解读到的方方面面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我们较全面的解读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备无患、随机应变的,而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就拿《花瓣飘香》来说,读了课题和文本之后,马上产生了疑惑:如果仅仅看课题,往往会以为这是一写景的美文,可文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课题内容和文本内容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本指“花瓣”,更代指“小女孩”。“花瓣”有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外表(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我很不愿意用美丽的心灵等词汇来定义小女孩,那会使她显得遥不可及),“懂事”就是她“美”的具体化,“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花瓣淡淡的香味倾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浸染了“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难以阻挡,于是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所在吧。

  如果这课文仅仅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是不够全面的。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一个爱花的人(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是不是我亲手种植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它在“我”家门前,还开得红艳艳的。正因为“我”爱花,所以才会爱花朵般的小女孩(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呵呵),才会对被“我”家门前的花香吸引而来的摘花“小女孩”轻轻地问。这是什么?这是对心灵的呵护,对美的爱护。反之,如果小女孩不是遭遇到了“我”,或许她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一次经历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友的疑惑:“为什么作者家门前有月季,而又去买两盆呢?”此时该解惑了吧!

  其实,只有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文本的'解读,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含义。

  2、懂情≠动情

  当我们阅读一文章时,我们很容易明白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明白什么理。比如《花瓣飘香》抒发的是爱父母之情,明的是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理。可问题是懂情并不等于动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情,情的教学才真正有了效果。当我们来阅读《花瓣飘香》时,我相信我们都感动了,被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女孩打动了。可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人父母者,是成年人。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你有了较丰富的经历和阅读史,你的情感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可打动了我们就一定能打动了孩子吗?你只要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你问他们:“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定是滔滔不绝,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说明他们也是很明白课文要抒什么情,明什么理的。可真正打动他们了吗?他们那根心灵之弦真的被拨动了吗?应该重重打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说得天花乱醉,做得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说官话,说套话,说老师需要的话,而他们的心灵之门始终关闭着没有打开。作为教者,他就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情,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从而开启他们的心灵。

  怎么让学生“动情”?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文中的“动情点”,从而使学生跟文中的人产生心灵的沟通,并且是符合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心理成长期的心灵沟通。文中的小女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她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想爸爸了?是担心妈妈了?是感动恐惧和害怕?是感动孤独和寂寞?让和小女孩一般大的学生去揣摩小女孩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们就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真切话语。在用自身经验揣摩小女孩心理的过程中,学生和小女孩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的课堂或许静寂,或许凝重,如果你看到一滴泪花,听到一声哭泣,那真是情之所动,何许音乐的渲染,何许教者的煽情。

  3、训练vs燃情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最近听了一节好课,我便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教室里是哭声一片!从他的回答中,可得知学生动情了,至于“情”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且不去考证,但仅从“情”的角度来教学是否成功,是有失偏颇的。许多一线老师发现,大多名师在进行公开教学时,都选择易动情的文章,搞得听课者和学生都情乎情乎的,呵呵!我想如果仅仅着眼于情,既不能体现年段教学特点,也不符合课程的要求。

  《花瓣飘香》这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觉得该重点抓住这一段的教学,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说了什么,课文中一目了然,无须多费口舌。该突出揣摩的是人物对话展开时的神情和语气。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丰富的,而面部表情和语气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表情、语气这些外部之表就抓住了心灵之根。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小女孩是为生病的妈妈摘花的,她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知所措、惶恐呢?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是知道摘花不对的,她也是爱花之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越田野,跑远了。),注意“小心地、捧着、俯”这些词。可她明知不对,却为什么要做,她为什么非摘花给妈妈呢?想想整天躺在病床上闻着药水味的病人最想看到什么,想想现实中人们去看病人为什么总爱带一束花去?在矛盾的冲突中,小女孩的形象才会更显丰满。对话中,作者还有多次对小女孩神情的描写,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透过“低着头、不要意思、闪动着泪花”这些神情,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的“懂事”还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尊敬长辈之孝道上吗?

  “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法才有所靠。

  汪晓铅评:

  非儿,我对你的三点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就备课而言,正确、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从而预设的前提。因此,作为执教者,解读既是自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

  教师要通过充分的解读,获得对课文的正解,以此来保障对学生语文学习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是教师的天职。同时,许多时候,教师还要尽量估计到对同一课文可能出现的别解、新解,乃至误解、曲解。这在个人独自钻研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新课文),但有了集体研究,特别是这样的专门的探讨,就容易办到了。

  对教材的“解读”应该包含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即使是“正解”,也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至于“别解”、“新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肯定;而“误解”则须消除,“曲解”则须纠正——我想这些已经成为共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总是先要读懂,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即由“懂情”到“动情”的。教师先行一步,为的是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时,积极、自主地经历由“懂情”到“动情”的过程。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 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5、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而且只摘花瓣?B摘花瓣做什么?C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就立刻跑了呢?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⑴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写字

  完成写字书上的内容。

【《花瓣飘香》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教案04-12

《花瓣飘香》教案09-01

花瓣飘香的教案03-02

《花瓣飘香》教案15篇03-03

花瓣飘香教案15篇03-02

花瓣飘香语文教学反思03-24

花瓣飘香说课稿11-04

《花瓣飘香》说课稿12-02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