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图形的旋转》教案(精选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2、使学生经历从旋转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体验旋转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例2:下面中的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
讲授新课
师生交流数学信息:
①转杆的打开和关闭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
②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教师强调: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逆时针旋转。
提问: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观察图并交流观察结果。
师生交流后小结:
①转杆的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②转杆的打开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2、重难点精讲
出示例3: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吗?
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先画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生尝试观察后师生交流:旋转直角三角形时,先把直角的两条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再连接两条边的顶点,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
旋转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性质和大小都没有改变。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如何旋转直角三角形,和旋转图形时要注意的问题?
师生交流后小结:旋转直角三角形时
①先把直角的两条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再连接两条边的顶点,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
②旋转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性质和大小都没有改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直角三角形时,先把直角的两条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再连接两条边的顶点,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
旋转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性质和大小都没有改变。
作业布置
1、说一说,填一填。
分针顺时针旋转x度
2、预习第5、6页的有关内容。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学生。)
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每一个图案都是相似的、都有相同的部分)
师:哪些部分一样?
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图案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
我们以这幅图为例,它有什么特点?
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它是怎样由这一幅图通过怎样的运动变换成这幅图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预设生:它们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
(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那这幅图呢?它又是通过怎样的`运动形成这幅图形的呢?
(课件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小组活动。
(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活动一)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
提问学生1: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图形的?
到前面演示操作过程。(操作感受)
师: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这次我有问题:这幅图是以哪点为中心转动的?向哪个方向转动?角度是多少?得到哪幅图形?
提问学生2:(学生边演示边说过程)
师:还是平移吗?
以哪点为中心,叫什么?
向哪个方向转动?(和我们钟表转动方向一样叫顺时针,相反的叫逆时针)
旋转到这个位置是多少度呢?(看边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平移和旋转变换是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发现其中的特点。这种从大视角界入,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维含量的认知空间,对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转一转、描一描。
(1) (课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题)下面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先独立解决。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独立尝试,动手操作)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图一,按顺时针旋转,图二,按逆时针旋转,图三,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旋转的方向,然后课件演示,问和同学想象旋转方向是否一样?
2、想一想、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教材P55 第2题) 仔细观察4个图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
1、P56试一试的第2题
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6试一试的第3题(机动)
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四、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数学万花筒。
课件演示
六、开放性练习。
(1)让学生说任意点,任意度数旋转图形老师课件演示
(2)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旋转变换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索,就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吧!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⒊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
教学难点:能找出旋转后的原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一组图案):现在看看老师收集的这些图案漂亮吗?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轴对称;四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
师:没错,在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你们想不想试试也用一个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一个美丽的图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图形的旋转》。下面我们以第一个图为例,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图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2、操作演示,学生观察。
师:现在我们以图形A为基本图形,来旋转变出这个图形来。
师:要想旋转出这个图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谁想来试一试?其它同学观察,上来旋转的同学要边做边想,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师:谁来说说,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样旋转的?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观察课件演示旋转过程:呈现第一次旋转。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A怎么样旋转得到图形B?
生:
a、图形绕点O旋转
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c、旋转90°。
(2)呈现第2次和第3次旋转后 的图案
师:怎么样得到图C和图D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
4、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图形旋转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中心、方向、度数)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是什么在旋转,最重要的是要说清旋转围绕的点,旋转的方向,旋转多少度。
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师:现在都会说了吗?好!下面请你仔细观察,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为中心旋转的。比比看,这回谁说的最准确。(完成55页说一说的第一题。)
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这三组图形有什么发现?(用同样一个三角形旋转,旋转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2、转一转,说一说,完成第56页试一试的第一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动手试一试吧! 请同学拿出图形,按照书上的四幅图,和同桌合作先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1)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师:旋转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知道用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吗?你们看,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大风车中的.图形(课件出示)
师: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以后是哪个图形所在的位置?(课件演示,学生抢答,关键说说是怎么发现的)接着让学生填写52 页说一说的第二题。
师:就是这个图案,不能用其它方法把它旋转出来?
三、数学万花筒。
在数学世界里,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演示数学万花筒的三个图案,你们根据这个方法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吗?请同学们用学具盒里的一个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那么我们第一步该做什么?(固定一个点作为中心点)第二步呢?(我用动作告诉学生:旋转90°)在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大家有没有信心?小设计师们开始行动吧!
学生设计,师适当指导,然后展示。
四、归纳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把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认识、探索图形与几何。教材让学生观察三角尺旋转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旋转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以后的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能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明确旋转的含义,感知图形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1.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2.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
这次又怎么操作呢?
3.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照样子转一转。
(2)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
(1)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1)确定旋转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由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确定对应点;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略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能找出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2、出示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
(一)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全课,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3
2、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9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对平移的基本性质有了的认识,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位置的条件
能力训练:
1.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平移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AB,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复习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给出了线段AB,也给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你能作出选段AB经平移后的对应选段AB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探索归纳平移的作法
(1)已知线段AB和平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让学生观察、动手画图。
得出已知平移距离和方向的作图:过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线段,使其长度等于平移距离,即得点A的对称点A。点B的对应点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线段AB和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 ,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和上面的(1)相比,这里的新问题,不知道平移距离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点的对应点,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画图。
连接A,A,得到线段AA,则AA的长度就是平移距离,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问题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问题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画图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这个讨论可以放在(3)之后。
(3)将(2)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已知平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平移后的对应点,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图形。
例题1 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平移的作图后,根据前面的若干个作图问题,增加“议一议”内容。
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
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平移作图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作法所依据的原理。
方法一:过点B、点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连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方法二: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方法三:因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得它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或者过点D作与AB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对于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
(1)图形原来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离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图形
第三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平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
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
②平移方向
③平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平移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进而引出新课课题简单的平移作图。在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循序渐进,前一题往往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通过化归都可转化为前一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
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图的方法,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习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形纸
学具准备:
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
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
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
(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方向
(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
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
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b。
师板书:以o点为中心旋转90°
(2)请学生继续看屏幕并思考:图b怎样变化就得到图c,图c怎样变化就得到图d?
a、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抽生说说图b到图c,图c到图d的变化过程。
c、拓展思维:
师: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的?
生: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得到的。
3、转一转,说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抽生说说老师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2)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角形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和同方交流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3)完成:填一填。
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54页说一说的第2题。
(1)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2)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3)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三、小结反思:刚才我们学了有关图形旋转的哪些知识?
生1:很多图形化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生2:图形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生3:我能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四、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教材55页试一试的第一题,说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先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图a如何变化形成图b。
(2)学生拿出图片转一转。
(3)抽生在屏幕上展示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4)重点指导第4幅画,先让学生独立转一转,再请学生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1:图形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b。
生2:图形a顺时针方向旋转2700得到图b。
2、指导从学生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图形c。
(1)图形a向下平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3、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新理念。同时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情趣教育,体现了数学情趣课堂的特点:数学课堂应生动有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内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与探挖的情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教与学的和谐,情、趣、智与知的统一。本节课有下面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的有趣从而让学生充满情趣学习数学知识,体现“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
例如,开课伊始,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图案,并将其中一部分图案进行分解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中我首先把握学情,将旋转的三要素分散开来,各个击破。首先利用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来认识旋转的方向;其次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动态分解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来认识固定点和旋转的度数。将教学的重、难点于教学环节的自然推进中逐步得以突破。让学生不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第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固定三角形的一点来旋转这个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旋转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旋转方格图片,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方向与度数。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90°后的图形,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又为下节课设计图案作铺垫。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层次比较清晰,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再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整节课学生都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这正是北小人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情趣课堂。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旋转的性质和作图。
【教学难点】
探索和应用旋转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课件。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利用PPT课件与几何画板课件相结合,探索旋转的有关性质,并引导学生归纳操作要点,通过实例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领悟旋转的知识。几何画板的动画、可自由变化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功能为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图形的画法,并能通过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诊断分析】
1、课时安排
“§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教学时间计划为1课时,本课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钟面FLASH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通过钟面上亮点的转动过渡到平面上点的转动,并让学生发出指令,在黑板上画出点的旋转图形,让学生深刻领会旋转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得出旋转的定义,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这三个要素。再从点进一步到线段、三角形的旋转,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另一方,通过画图、度量等活动,共同探索、讨论,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性质进行正确作图,掌握作图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刺激学生更深入学习的欲望。
2、活动与画法说明
在研究旋转图形的画法时,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从一个点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逐步深入,基于点的旋转比较简单,又是画旋转图形的基础,采用边画图边探索归纳性质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大胆地发现和归纳。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意识,又增强了理论总结能力。
活动二的第一题中要求学生将三角形绕一边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为本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一题的最后一题则是一个完全开放型的题目,只说画出三角形ABC的旋转图形,让学生自己下指令来画图,这样的做法,更加深了学生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而在最后一题的练习中要求学生脱离量角器等工具,利用方格纸来画旋转图形,使学生画图的技能更加全面化,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在活动一的探索和活动二的操作画图过程中,学生大量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3、反思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归纳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2个开放性的问题:
(1)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2)想利用旋转的知识做点什么吗?
(3)接下去还想知道些什么?
通过课后反思,让学生的对图形的旋转的认知系统化,并激发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创造美的欲望,并获得继续探究的动力、
【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旋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产生旋转的概念。
也希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通过图形旋转的多样变化,也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7题。
教材分析: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通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平移的知识。(播放PPT,展示图片复习平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平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平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平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刚刚看到的摩天轮、太空飞船和飞机的螺旋桨都是旋转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直线)转动就是旋转现象。板书:认识旋转现象)大家现在知道齿轮是什么运动了吧,大家说齿轮是什么运动?
同学:旋转
老师:那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旋转图形或旋转现象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老师:讨论好了吗?我来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
同学:自由发言。
(播放旋转现象的图片请同学做出回答)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这儿也有几张图片,大家看一下判断一下是不是旋转。(播放)
老师:大家翻开课本第34页,做一下练习七的第七题。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知识应用,巩固知识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旋转想象。
老师:大家知道钟表是怎么转动的吗?(讲解钟表的转动方向和规律,钟表的指针是顺时针转动的,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要一小时,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要5分钟,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要5秒。)下面大家做一下练习七的第8题。
播放PPT,你可以利用一片花瓣旋转制作出美丽的花吗? 请学生作答后老师展示图片。
四、回顾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旋转图形(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着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线)转动叫旋转图形(现象)
(播放多媒体中的课后作业,课程内容结束。)
五、板书设计:
旋转
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着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线)转动。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5
选题内容
《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的内容,这部分教学要努力体现旋转的理念与思想,是传统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一节新授课,是在三年级下册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研究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明确基本图形在旋转形成美丽图案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学生分析我校学生一部分是陕西师大教师的孩子或孙子,家长的素质较好,有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条件。一部分是外面的学生,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对学生的学习很关心,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制作一些简单的积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状况较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技能目标:
(1)对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能作积极的反应,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
(1)体验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形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积极发问、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择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案的过程。工具应用意图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平时解答、理解过程中感到有一定困难、一定难度的内容,因而我们借助了计算机工具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些图形旋转的课件和交互工具软件,主要强调借助这样一些课件和工具软件,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尝试,让他们产生更多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观察、探索、猜想到验证、创作,都充分运用课件和交互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图形的旋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层次和步骤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会欣赏)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我会探索)
此环节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基本图形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扩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新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3、启发引导,拓展思维(我会做)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交互课件操作,创造并提出一些新问题,解决问题,电脑随机演示学生的答案给予验证,实现人机互动。
4、人机互动、欣赏图案(数学万化筒)
一个简单的椭圆,通过输入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旋转点,最后形成美丽的图案,而且图案的奇妙变化在刹那间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带给学生强有力的视觉、思维冲击,时刻激发学生想迫切欣赏图案之美,在图案变化的过程中有猜测、有想象、有验证、有兴奋,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更进一步理解。而计算机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动手实践、设计图案(我会设计)学生设计美丽的图案,设计完之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准备如何使用?同时召开作品展示会。同时让学生在网上欣赏一些老师所在学校的起他班级同学设计的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欣赏一些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欣赏其他设计师设计的图案,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的资源,并带给学生另外的学习方式。
6、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16
设计说明
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
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
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