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上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交流自身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空虚、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俺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同学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俺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身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身的感想.
c.认真听他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空虚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假如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俺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局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一起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同学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局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2
设计指导思想:
教学札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注重朗读和背诵、积累。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图景,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相关常识,和有关历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里老街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字词典结合课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3.用心体味文章内容,注意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文言文中字、词、句 的含义,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引导学生再现桃源,感知桃源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展示有关战争的图片)
师:你能读懂他们的眼泪吗?
生讨论。(对战争的控诉。)
师:是啊,他们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恶魔四处流窜,人们却总想找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生活。在中国,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二.陶渊明简介
让学生介绍,并互相补充。(出示幻灯片加以强调:)
三.教师范读全文。
安排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一句读分明;二节奏合理;三语速适中,四语句流畅;五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
对照注释,理解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如果程度好的班级,可以对照课文,直接笔译,然后站起来读,同学补充,老师作点拨)
四.检查自学情况。
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五.1. 指名翻译全文,注意上下连贯通顺,如成分省略现象要补充完整。
2. 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总结)
六.讨论,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七.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指导背诵方法)
教后感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2、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归纳王佐良回顾的几段去图书馆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由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和充实。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2、写作背景
有一段时间,社会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作为一个读书人,王佐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读书热情。
3、作者介绍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4、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
5、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
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全文分析
1、文中主要记述了哪几个图书馆?
明确:
“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明确:
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3、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7、上图书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收获?请简要概述。
明确:
①获得了比来自中外老师还要多的知识;②产生了读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③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④丰富了有关历史、哲学、戏剧等方面的知识和情感;⑤认识到人类的高贵、伟大。
四、拓展资料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6
一.教师导入:
是什么使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找到安宁? 是心。 是什么使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是爱。是什么使爱的光华撒遍每一个角落? 是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友善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瞥同情的目光,都能让我们感到爱的阳光。“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你,我,他,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今天,伴随着这首《让世界充满爱》的优美的主旋律,我们将进行一次爱的洗礼,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希望这节课能唤起你心灵深处爱的感动,栽下爱的种子,传播爱的信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为了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大家都做了很多,积累本上我看到多了一颗红心,多了一个爱心故事,多了一句爱的名言,课间我听见有人在轻声低唱爱的歌曲。搜集是快乐的,分享更是愉悦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你读过的爱的篇章,讲述爱的故事,领略爱的内涵,抒写爱的感悟,唱响爱的歌曲。
二.展示目标:
⒈能感情背诵一句“爱”的名言。
⒉能感情朗读一篇“爱”的诗歌或短文。
⒊能感情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⒋能真诚抒写一段“爱”的感悟。
⒌能倾心唱响一首“爱”歌曲。
6.能真正领略“爱”的内涵。
三.下面请同学们
(学生):放开怀抱,大胆抒情,朗读“感动你的爱的篇章”
⒈【爱心名言接力】有感情地背一背打动自己的一句“爱”的名言。
我能背:
⒉有感情的读一读打动自己的一篇“爱”的诗歌或短文。
评选最佳朗读奖:
师过渡:刚才同学读得很投入,有歌颂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有赞美教师鞠躬尽瘁的爱,有歌咏人民战士舍己为人的爱,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着把自己感受到的来自父母老师亲人朋友的爱分享给同学们。下面,请每组的1号同学讲述。
(学生):分享心灵深处的感动 “讲述爱的故事”
评选最感人故事奖:
四.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参与讲述爱心故事了,如果说工作13年我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不是讲了多少次公开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得了多少获奖证书,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拥有学生对我的爱。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级学生——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子孙海波在我住院期间和他妈妈拎着鸡蛋去医院看我,我当时并没有告诉学生我要到哪个医院做手术,更不用说哪个病房,海波和他妈妈打听了一上午才找到的;我还记得在夏店初中时我们去青乡挖草皮我没带水,学生徐慧慧和王珊递给我的一个苹果;我更清楚地记得去年我因为不跟班,谢飞那一句“老师你永远活在我心中”诙谐却又真挚的话语,去年教师节晚上在蒙蒙细雨中那万头攒动聚集科教楼底的感动。还有你们,虽然有时觉得你们很调皮,经常因为宿舍卫生纪律惹老师生气,但是我依然能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的'爱,我记得初一时有一次我因为教室里的电线问题没人承担责任而发火,在查宿舍的时候,204的男孩子每人拿出一个小西红柿对我说“老师别生气了,其实我们真的不知情。”
上周我因为找不到孩子而忧心忡忡,刘彦坤、张志强等同学马上打电话问询,孟小暄、李鲁坤到办公室打听情况,冯金涛、李志远等同学在写检讨的时候总忘不了以他们特有的男孩的幽默让我开心。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我敢说咱班的女生是最善解人意的,除了学习上的认真细致外,单是宿舍卫生纪律的尽善尽美,不用我操心,就是对老师最大的爱了。上个月男生宿舍全军覆没,男同学义正词严的保证,让老师放心的慷慨陈词,也让我明白,这是一群懂事就是缺少自制力的孩子,他们其实也是爱老师的。所以工作再累再辛苦,有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关爱,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太多太多了,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为爱,所以被爱,因为真诚以对,所以收获甜美。
五.师:其实爱的内涵还很广,绝不仅限于父母爱、师徒情、朋友谊,让我们放眼整个社会,看看爱的阳光是否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心灵需要的地方。
(学生)欣赏爱的图片
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是否对爱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我们来一次接龙,畅谈对“爱”的理解,我先来,爱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爱是慷慨解囊,无私帮助;
爱是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爱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爱是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爱是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爱是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爱是不计索取的奉献,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的最大境界是爱天下。
(学生)接龙畅谈对爱的理解
让我们牢记,大家一起读(师生):
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爱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世界因爱而存在。人间因爱而温暖。
六.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得不到关爱的不幸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灵是不是受到了震撼,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有些人生活的幸福安康,而有些人却遭遇种种不幸。 我们在同情不幸者的同时,是不是应“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感谢上帝,我还有温暖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世界上还有很多苦命的人儿无家可归,到处流浪,靠别人的施舍过活,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我们既然感恩带给我们幸福的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感恩之心化为关爱他人的动力? 扪心自问,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对待这些渴望关爱的人们?你有过这的实践吗?
评选最佳金点子奖:
评选最有爱心奖:
(学生)谈如何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自己的生活实践。
首先应有善良的心,平等的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其次,应该成立爱的组织、社团等,再次,组织一系列的献爱心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另外,可以号召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不幸者自食其力,给他们谋生的手段。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团体,诸如“微尘”——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的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止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各地的爱心协会、组织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出,爱心标志、公益广告也络绎不绝,做一个爱的使者,你会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七.师:短暂的一节课因为有同学的真情流露而倍感温馨感动,
爱的篇章让我们铭刻肺腑,爱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淋漓尽致地抒写爱的感悟吧。语言贵在精炼,感情贵在真诚。写下你心底最想说的话。
共享一片爱的蓝天
师: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共同筑起一座爱的长城,撑起一片爱的晴空!从现在做起:学习爱心、播种爱心、传递爱心、宣扬爱心吧!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可以把这一片蓝天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八.唱响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7
【教材分析】
本册书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其中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围绕“摘抄”这一话题展开,是对单元目标的交流总结;词句段运用包括双人“得”句式的用法和顶针修辞的使用;书写提示针对的是笔画“撇”“捺”的练习;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是本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1.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好?
2.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方法吗?
3.师:她把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了习作中,这是她能写出好文章的秘诀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摘抄”的好处与重要,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摘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摘抄”的重视程度。
二、师生交流,归纳摘抄技巧
1.这个单元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向同学们在介绍“摘抄”,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做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做摘抄的方法和技巧?
预设一:在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读过全篇文章之后,再把这些句子誊写在本子上。好,边读边画再誊写。你做事很有条理。
预设二:我喜欢把好词佳句背诵下来。没错,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谁能背背自己的摘抄?(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
预设三:我在摘抄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把描写同一类景物的词句抄在一起。比如这个学期,在学习过21课后,我就积累了不少描写声音的语句。是啊,我们可以把语句进行内容的分类,这叫做“归类摘抄”。
预设四:我虽然没有把语句进行归类,但是我会按课文篇目摘抄,最后在句子的右下角写一个破折号加上题目。(出示例句)是像这样吗?这样做的好处是?
这样注明了句子的出处,等将来句子积累得多了,也不会混乱,便于后期查阅。是这样,所以我们摘抄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注明出处。(板书:注明出处)
预设五:摘抄时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写过感受吗?那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ppt出示
预设:
孩子们刚上三年级,年龄较小,可能不知怎样说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读了这句好,你想到了什么?或是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些都叫你的感受,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一个短语来说。
(2)那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写在摘抄本的空白处吧。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先圈画出短语,再批注感受,批注感受时,可以用“()”扩上,ppt出示示例。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谁想说一说?(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期我们还需多加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对积累的句子感受更深
【设计意图】此时要求学生们在句子旁边写感受,是给高年级的批注练习做
铺垫。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句子的品评并不十分深刻到位,因此教师不宜要求过高。只需让他们了解摘抄的时候可以在旁批注感受,初步尝试这种方法即可。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点拨,归纳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提炼信息点,使同学们介绍的摘抄的经验技巧为每位同学所用。上面预设了四个方面,也许课堂上学生并不能说全,如果学生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读交流平台。
4.打开语文书99页,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摘抄的方法?
预设:如果再上一个环节学生对摘抄方法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再交流从书中学到的摘抄的方法。如果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交流的很全面了,也要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以总结方法。
5.师生共同总结,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摘抄时我们要摘抄——(好词好句),不同种类的词语可以进行——(归类摘抄)这样更便于我们查找,我们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背一背,让这些好词好句烂熟于心,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的查找到句子所在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明出处)
6.其实,要想使我们的摘抄本尽其所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比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配一些插图,喜欢创作的同学可以摘抄后进行仿写,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表格进行摘抄,这样能一目了然,还可以选择活页纸进行摘抄,等将来句子积累多了再做分类整理。(ppt出示示例)总之,摘抄本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就达到了摘抄的目的。
【设计意图】摘抄实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不能因为这种方法反而禁锢学生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无论形式如何,只要发挥了摘抄本的作用,就达到了目的。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摘抄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积累,最终是能运用,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这才是我们做摘抄的终极目标。希望大家在读书时,能坚持做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摘抄习惯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词句
1.接下来,我们进入“词句段运用”板块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双人“得”。
2.创设情境,比较阅读,感受“得”这种句式的生动之处
老师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看,就变成了一个小故事。ppt出示,教师读故事。
如果我们把这些带“得”的句子,变化一下,故事就变成了(出示PPT)
自己静静地、细细地对比读一读,更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指名回答
预设一:第一个故事好,更具体
预设二:第一个故事好,更形象
4.仿照例句,进行练习这句话谁会说?ppt出示
这些句子谁能说?ppt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_________黑得_________。
(2)_________热得_________。
(3)_________高兴得_________。
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5.打开语文书99页,完成书上的两个练习。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两组句子的好处,让学生掌握双人“得”的使用规律。通过仿句练习进行巩固提高。
5.过渡:同学们真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我们放松放松做个小游戏,ppt上出示游戏“词语接龙”,同学们会玩儿吗?例如:我说“告诉”、你可以接“诉说”,后面的同学接“说话”……以此类推,我们来试试吧。
6.师生一起玩儿“词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啊,你们真棒,这些是成语接龙ppt出示,我们来读读吧。(开火车读成语)当同学们积累了更多的成语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大赛。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个短暂的放松,再引出“句子接龙”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为下面的体会“顶针”修辞的特点,并会续写的教学埋下伏笔。
7.朗读句子,发现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大家知道吗?句子也是可以接龙的哦。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ppt出示:
一起读读,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啊?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句话中,前一分句的词尾,是后一分句词头。
【设计意图】“顶针”这种修辞方法在课本中是首次出现,三年级的孩子较小,不必给孩子们“顶针”的概念,只需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句式的特点即可。
预设一:小溪——河流——大海,是按照水域不断变大的顺序写的。没错,每个分句间有一定的表达顺序。
预设二:由小溪汇入河流,河流汇入大海,水流的声响也随之加剧。是啊,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水流声响的变化?一起试一试。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分句,女生读第二分句,全班读最后一分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各分句间的表达顺序。
ppt出示:
谁来读?你们能不能按照这种句子的特点,把这句话后面的内容说完整,注意分句之间的表达顺序。(指名回答)
预设:……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旁边是那弯弯的垂柳……
【设计意图】如果让学生们直接续说会有些难度,多数学生都会顺接说出“弯弯的小船”这一答案,缺少发散性。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插图,帮助学生们想象画面——弯弯的不止有小船,还有岸边弯弯的垂柳和弯弯的月影等等。
8.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句子?能说说理由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句与句之间更加连贯。预设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9.课外拓展
我们的汉语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谁能填一填?ppt出示:
【语文上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公开课教案11-30
大班健康公开课牙齿上的洞洞教案03-28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01-24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02-17
别了语文课公开课教案04-21
初一语文公开课教案02-04
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01-30
杜鹃枝上杜鹃啼语文教案01-30
苏教版二上语文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