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生命》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谈生命》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思路章法。
2、学习文章比喻的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形象思维训练,思考生命现象和规律。
【教学难点】
生命现象和规律。
【教具】
配乐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置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受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冰心女作家却以散文的形式揭示了人生哲理,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她启示我们的生命内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重点体会文章主旨。)
二、探究新知
1、读:
⑴听配乐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分析其情感。
⑵自读课文,模仿配乐朗读的语气,语调,情感。
⑶检查朗读课文,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悟:
⑴谈一谈,你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的信息?(指导学生从思想内容,思路章法写作手段等多方面,获取信息。)
明确:
①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相福相生相伴的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②开篇: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决定了全文的形象性,审美性隐喻性特点,提示话题。
正文:“一江春水”的全总生命历程喻示人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快乐平静,时而愤激怒吼……
“一棵小树”情调寓意与上层一致,时而充满喜悦,希望、宁静、时而聚集、破壳、挣脱的力量……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主旋律。
③反复、比喻修辞:
⑵课文以“春水”“小树”比喻人生,它们与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春水奔向海洋的过程曲曲折折,小树成长壮大的过程历经风风雨雨,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设计意图: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前进,生长过程与人生命相似之处,进一步把握主旨,思考生命现象和规律。)
⑶作者对人生感悟:借“一江春水来提示其哲理,你认为人生还可以以什么为喻?
(设计意图: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述的生命现象,规律以表现出的进取态度,形象思维、联想、想像的能力,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赏:浏览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的深意。
(设计意图:揣摩品味,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质疑
本课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还有没有没解决的问题?
四、反馈
1、你从课文中悟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是怎样的?
2、“行程的终结,喻示生命的终结,此时“春水”的心态是怎样的?
3、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4、综观全文,作者在宣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设计意图:加深学习印象,了解学习效果。)
五、小结
讨论本节收获,代表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培训概括提升能力。)
《谈生命》教案2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习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习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习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落实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和目标,定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中国,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谈生命》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
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
激昂、响亮
生命像一棵小树
舒缓、深沉
揭示生命本质
高昂、有力
《谈生命》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⑵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⑶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2、情感目标:
⑴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⑵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3、能力目标:
⑴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难点:
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2、整体感知法、探究学习法。
【课堂教学设计】
能力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本着这一原则,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感受生命──描绘生命──装扮生命。分两课时完成(第一、二环节为一课时,第三环节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感受生命
一、导入
生命,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难以说清的。我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而倍感生命的无奈,那么,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因为有了挫折和失败就变得晦涩了许多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冰心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1、作者介绍: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学过她的《繁星·春水》,作品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2、字词学习:
巉岩清吟骄奢荫庇芳馨怡悦丛莽云翳
(指名读音释义,后齐读掌握。)
3、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自行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解答不出的,讨论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文中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几方面来写?语言上有没有明显的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这样就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使其具体化,容易理解。
分三层来写(生命像水;生命像树;生命的本质)
语言标志:
A、不敢说……也不敢信……
B、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概括了主旨。
⑵画出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即体现主旨的句子):
(此问题也可由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⑶学生齐读关键句体会。
4、范读课文,局部探究。
⑴指名朗读文章第一层(从开头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你觉得它和生命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根据水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水象征生命长河,主要描写水的流淌过程,写出了水的复杂、曲折、多变。作者笔下的水和人的生命规律是一致的'。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它们都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的。
②文中四个“有时候”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生命”历程中哪些阶段和景况?
明确:
A、指生命遇到险阻和困难时,与其抗争,最后战胜险阻;
B、指生命历程中一帆风顺,一切顺心如意、美满幸福的时光;
C、指生命忽遇重大打击后更加坚强和不屈;
D、指生命中的困乏和劳累时,求进的力量催促自己奋进。
③生活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你该怎样做?
(不规定具体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⑶用分析第一层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层(“生命像树”)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树”,那么,生命和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的?(出生、中年、晚年)
③找出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第二环节:描绘生命
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1、首先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加深认识。
例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赏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尹小星的实例证明,人可以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不可以没有健康的意志。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充实的人生。
二、思考
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展开思想的翅膀,体味生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开启想象。
(枝头绽放的花朵,走向成熟的果实,钻出硬壳的嫩芽,晶莹剔透的露珠……)
注:要找出喻体,还要说出为什么?(即适当描绘)
第三环节:装扮生命
1、仿照课文的思路和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像……
例:
生命像是夜空中的一颗璀灿的流星,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就永远地消失了,却为人们留下最亮丽的光华。
小草的生命像平静的流水,缓缓地、平静地度过它短暂的一生。它没有辉煌的生命,只因它的平凡。只有当它破土而出的一瞬,我们才感到它的伟大。
燕子的生命像回旋的水波,南来北往、年复一年。但在这水波中,时而也会翻出几朵浪花,使它的生命中也荡漾着几颗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可以谱成欢快的乐章。
每个生命都像是一条小船,有的在历经了风雨之后而沉没,有的承受住了惊涛骇浪而满载而归……同样的出生,同样的环境,只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局。这就是世界,它就像是一片汪洋,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小船,而变得更精彩。
2、学生再读精彩段落后,讨论构思后,指名说思路,共同评析。
3、学生写作。
4、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赏析。(以肯定为主)
5、小结: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美丽,更充实,不是仅凭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所以我们应当感受生活,不仅要感受生活中的甘甜,也要感受生活中的苦涩,相信我们只要用心,生命就会变得更美!
《谈生命》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2、把握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解题: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三、课文解析: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第一层,提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生波澜: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chan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受”“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表达作者的心意很有帮助。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与前一层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如开头几句话,“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其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表达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上一层也是一致的。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非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叶”,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全文高亢、激昂、达观,这种情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作者在这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就是说,在感性化描写之后,作了理性化的归纳总结。
本文虽然有理性化的归纳总结,但通篇还是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二、三层开头“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却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
《谈生命》教案6
教学目标: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齐背《春水》导入
二、感知生命,理清文章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感知生命,理清文章的层次,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
三、探究生命,感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分组探究)
过渡:下面,我们精读文章,探究生命的本质与规律。
作者把生命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就让我们先来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分组探究)
(一)感受形象
1、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中,描绘了几个“有时候”的情况?
这几种情况让你联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显示出生命历程的`什么特点?(男、女生读)
2、第三层描写了“一棵小树”的哪几个生命状态?
补充:“春水”和“小树”的行程终结在哪里,面对生命的终结,它们的心理、情绪又是怎样的?
(二)体验情感
面对生命历程的种种状态,“春水”和“小树”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读,读出情感)
过渡:第二、三层作者对生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哲理性的归纳。
(三)感悟哲理
齐读最后一层,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补充:1、你怎样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便成了空壳”这句话?
2、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四、感谢生命
你觉得应该怎样感谢生命,对待生命?
五、积累语言
词语、句子
六、总结,赠送小诗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形象、蕴藉的语言,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加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生命小诗》
生命!
像一朵正要下雨的云朵,
会聚许多雨点,汇成一场倾盆大雨,向大地撒下。
她穿过丘陵盆地,滋润树林田野,击打山岩石块。
当太阳升起时,她发现自己已渐渐离去。
生命!
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
长出许多花瓣,合成一朵娇艳的鲜花,向太阳开放。
她经过风吹雨打,吸收阳光雨露,呵护着短暂的生命。当严寒来临时,她发现自己已面临枯萎。
生命,是多么脆弱,要我们好好把握!
生命,是多么珍贵,要我们共同珍惜!
生命,是多么渴望,要我们去谱写美丽的篇章!
《谈生命》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4]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4]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一
[4]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谈生命》教案8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的运用。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学情分析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课文中联想和想像的运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词义并且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体悟,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感受文章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提炼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律,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时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时难点
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谈生命》教案9
《谈生命》PPT课件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繁星》《春水》《冰心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
掌握下列生字词:
云翳(yì) f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丛莽(mǎng)
结构分析
1、(“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分析第一层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表现作者自谦,写自己的感悟。
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1. 默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2. 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 ... ...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答:1. 选择合适的载体: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
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想象和联想
1、作者把生命比做水和树,你呢?
2、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句 来加深感悟吗?
3.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体验和反思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关键词:谈生命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谈生命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谈生命》PPT课件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繁星》《春水》《冰心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
掌握下列生字词:
云翳(yì) f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丛莽(mǎng)
结构分析
1、(“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分析第一层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表现作者自谦,写自己的感悟。
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1. 默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2. 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 ... ...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答:1. 选择合适的载体: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
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想象和联想
1、作者把生命比做水和树,你呢?
2、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句 来加深感悟吗?
3.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体验和反思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关键词:谈生命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谈生命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谈生命》教案10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习)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习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习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谈生命》教案11
【教学依据】
《谈生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深刻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老作家把词语概念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春水”“小树”,将“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创造出了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议论交融,把读者引入联想和想像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到底是什么。
全文兼具感性化和理论化的特点,作家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感悟,抒发了热爱生命,并在新鲜的感觉中寻求哲理,以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辩证法: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对待生命的认识也是辩证的:“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方面认识到人的生命和宇宙相比是卑微、渺小的,一方面又认识到社会宇宙是由一滴一叶的小生命合成的。作者没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悲音,“在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全篇洋溢着一派乐观,豁达的昂扬向上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揣摩词句,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体会语言特点,积累语言素材;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水的流程”及“小树的成长历程”;配合远程资源,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中的词、句、段,实现景、情、理和谐相融。
3、情感与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方式】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法,展开联想和想像,揣摩品味哲理性很强的关键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本课采用“朗读──整体感知全文;精读──把握作者思路;品读──领会文章主旨”的方法解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中哲理,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4、听、说、读、写相结合。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用鲜活的形象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重点、难点与处理策略】
重点:加强对生命的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难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揣摩文中的哲理性句子。
处理策略:运用远程资源,努力创设情景、增强理解的形象性;重视联想和想象、思考和领悟,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教学设计】
一、展示图片,激情入题
导语: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人说,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有人说,生命无限,当创新无限;解放军战士雷锋有句格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可见,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回答。今天,我们循着冰心老人的笔触一起来探讨这个共同的话题:《谈生命》。
1、认识作者
师:提起冰心,这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以前我们曾学过她的哪些作品?(抽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冰心的常识吧(点灯片,抽生读),冰心原名叫什么?会写吗?
生:写出冰心的原名——谢婉莹(抽生上黑板书写)。
师:以前我们曾随冰心那漂泊无依的《纸船》深情的呼唤祖国母亲,也曾同颇具异域风情的《观舞记》走进舞蹈艺术的殿堂,今天,我们从《谈生命》一文中去认识人生的轨迹。
2、观看媒体,感悟生命的形式:种子的萌发、小草的滋生。
生:认真观察,仔细感受。
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媒体的出现,例举了“生命”现象,增强了理解的形象性,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让学生的思维顺利进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读写结合,感悟生命
1、整体感知,明确意图
导语:生命的世界,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一颗的心脏的跳动是一个生命,一粒种子的滋生是一个生命,一丛小草的萌发也是一个生命。从文中来看,生命在冰心心中是什么?
师:我不敢说生命……,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大作家的冰心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不敢说生命……只能说……,大家揣测一下原因。
生:讨论、交流。
师:在作者心中,生命究竟像什么呢?
生: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像一棵小树。
[设计意图:揣摩“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句话,可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章语言上形象性、暗示性的特点。]
2、品读“生命如一江春水”
A、品读“一江春水”的流程
师:哪些词句显示了水流的特点?用笔勾画出来。
生:快读、查找、勾画。
师:说说这些词语显示了水流与人生怎样的特点?能抓住一个词或几个词谈谈吗?
生:交流……
[提示:抓住“曲折”“冲倒”“挟卷”“享受”等词语体会生活道路的艰难曲折、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生活态度的乐观豁达。]
师:(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感悟,我们知道了一江春水经历了这样的行程,他的前身是——冰雪(生答)——起于“弱小”,他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生答)——发展“壮大”,最后这江春水归融到大海的怀抱,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归化。
B、品读“有时候……”
导语:这是水流的全过程,也是生命的全过程。这流程中难免激流险滩、洪波荡漾,但这流程中也有斜阳防草、晚霞新月,还会偶遇夹岸桃花,接下来,作者用了四个“有时候”展示了水流中的种种情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朗读四个“有时候”
师:听了这段文字,内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生:(甲)任选一句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句子;
生:(乙)再选,再感受,再读;
……
[生读句时应加强阅读的指导:如挫折面前,能坚定、有力点吗?快乐的时光面前,舒缓一些、自豪一点吧!身处逆境、更需要气势、力度。幸福涌来之时,我们应陶醉一点、警醒一点!并适时点评。]
师:(小结)以上内容展示了生命的过程:从涓涓细流到奔流不息;从一马平川到激流险滩;从叮咚作响到惊涛拍岸。虽有百川到海的悲壮,但也少了生命历程的丰富和面对生命消亡的坦然。这过程,是多么曲折,多么复杂,又是多么难以捉摸!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感受这曲折、复杂、多变的过程吧。]
生:观看图片,选图感受。
师:引导学生加强水流和人生联系的认识。
师:(总结)一江春水滋生于高原雪域之中,一路流淌、奔腾、汹涌,既有美丽的浪花,又有让人不可捉摸的漩涡,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痛苦而快乐的全过程。在此,我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能痛并快乐着:和风细雨中要直步人生,乱石穿空时,须坦然面对,不要说来生,也不要信来生,能由小溪而大海的人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设计意图:①揣摩词、句、段可以体会本文丰富而起伏的.感情;②理性的文字赏析加上感性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的认识从朦朦胧胧过渡到了明明白白的,远程资源的点睛之妙也自在不言之中。]
3、品读“生命如一棵小树”
导语:接下来,我们从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中感受我们生命历程的平静与温馨,下面我们找位同学来读读小树成长的四季吧。
生:朗读小树成长的“四季”……
师:这段文字重点写了什么?小树的四季,和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生:小树的四季就是我们人生的童年、中年、老年,暮年。
师:人生之旅,生命如歌:无忧无虑的童年,承前启后的中年,硕果累累的老年,叶落归根的暮年,这多像一棵树啊!(点灯片)
生:观看、感受、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适时发问,勾起学生的生活感悟,深化与人生的联系:
如学生谈到“落叶枯树”时,可提问:假如这树就是50年、60年之后的你呢,怎样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仿写训练加深印象
师:冰心用形象的比喻,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我们来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生命,写出你对生命的思索与探询。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5、众人谈生命
师:生命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作者在文中展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外,许多名人也说出了对生命理解,你能说出一些吗?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6、体验感悟
师: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豁达乐观地看待这些困难。
生:用不息的奋斗去克服这些困难。
7、比较思维训练
师:课文后附了冰心写于1985年的散文《霞》,这篇散文与课文的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将两文作一比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读后请说说两文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生:主题大致相同。都强调“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生:也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三、课堂练笔,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师: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多姿多彩。有云淡风轻,也有阴霾蔽日;有温馨浪漫的欢乐,也有刻骨铭心的苦痛……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学生展示:
生1:生命是一粒种子,坚强地萌发,倔强地生长。
生2:生命是一本书,丰富而有内涵。
生3: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4: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5:生命是一场春雨,出来就蓬勃,悄悄地滋润万物。
生6:生命是—张白纸,靠我们用双手去涂抹斑斓的图画。
生7: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8: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把握了生命的规律与本质,也获得了对生命独特的情感体验。恩格斯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最后愿同学们在生命的长河中,鼓起奋发向上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四、(作业)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你遭受到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任选一个角度,恰当地用上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富有哲理的精警之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五、教学反思
1、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哲理散文,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评点式学习方法的运用无疑是一润滑剂,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联系个人感受,进行独立思考和领悟。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3、注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启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师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讲练结合,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容量过小、教学的节奏感较慢、缺少朗诵等。
5、这节课的设计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教学方法的选择能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服务。培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谈生命》教案12
【教学背景】
利用学生画美术作品,调节课堂紧张气氛,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教授新课。
【教学设计】
1、利用画《风》等图画,调和气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2、通过文章结构的划分方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框架结构。
3、利用一组图画,展示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理解课文内容。
4、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
5、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文中一系列形象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老师问一下,咱们班有没有擅长美术的?
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完成三幅美术作品──《人》、《风》和《生命》。
为什么《生命》这幅画,同学们画不出来呢?因为,生命是如此的抽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话题的散文。
二、板题
《谈生命》
冰 心
三、出示目标
既然生命是如此的抽象,那么在学习本文时,就需要同学们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理解文中的形象描写,这也是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1、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文中一系列形象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四、分析课文结构
现在,同学们先把课文读一遍,看一下本文的层次结构如何划分,有几种划分方法。
五、分析文章内容
1、既然文章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那么,谁来把描写一江春水的段落读一下?
2、简评,指导朗读。
3、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画,同学们来看一下,能否看出描绘的是什么?(展示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
4、现在,我让一位同学,用课文原话给每幅图画配上解说词。谁来试一下?
5、那么,我们能不能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也配上一组图画?同桌讨论一下。(不必画出来,只要简单描绘一下画面内容即可)
6、一江春水,从涓涓细流,到波涛滚滚,到平静入海;一棵小树,从破壳而出,到参天大树,到黄叶干枝,落在大地的怀抱,消融了,归化了。
7、顺便问一下,消融了,归化了,顺序能否颠倒?
8、根据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你能否总结一下生命的规律是什么?
开始渺小、微弱→强健、壮大→消亡
9、我们来看一下,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一江春水穿过了悬崖削壁,经历了山岩的`阻挡,经过了细细的平沙,遇到过暴风骤雨,也遇到了新月晚霞,而一棵小树呢?他经历了破壳而出,破土而出,有过承受阳光的温暖,在雨中吟唱,也有过受大树的覆压,还经过常变的四时。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艰难奋进的历程。
10、在这段人生历程中──幸福与苦难相随,顺利与曲折相伴。
11、因此,我们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蓬勃成长、奋勇前进。
12、既然我们了解了生命的规律和本质,那么,你将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要相信:阴郁的日子就要过去,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要相信:总有云开日出时候,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要善于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要坚持,要努力,要奋斗,那么,最后,一定会成功。
13、可是,如果在困难挫折面前消沉下去呢?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谁能用课文原话来回答我?
14、正是因为世间包罗了种种人,种种情况,所以作者才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都能成树。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好好想想,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
也许,你会说,生活困难太多了,痛苦太多了。可是作者是如何对待这种情况的呢?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下答案?
15、在快乐中,我们会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结束语:生命本身就是困难与苦难相随,顺利与曲折相伴的过程,痛苦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直面痛苦,让痛苦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吧。
六、推荐作业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生命还象什么?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江水 规律:渺小,微弱,强健,壮大,消亡
生命
小树 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
【教后记】
1、本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能够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力,对文章结构把握较准,能够参透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并对生命有了独到的认识。
2、在利用想象,描述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中,学生的理解出了偏差,没有考虑到生命中曲折的一面。
《谈生命》教案13
基本构想:
1、 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初感,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 抓住课文中用以作喻的两种景物,感受、品味、赏析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学生感觉、欣赏、联想、想象的能力,并提高审美修养。
3、 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各处描写性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思想。
4、 通过把握两种具象,通过揣摩、品味文中哲理性的句子,从个别到一般,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和哲理,了解“生命”的一般普遍规律,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5、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自然、人生、社会中所发现的生命现象,展开广泛、深入的思考,并产生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常喜欢把生命比作“四季”,确实,从生机盎然的春天、热情蓬勃的夏天、成熟丰收的'秋天,到落寞萧瑟的冬天,不正像我们每个人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吗?这一路走来,可谓是看尽人生百态,尝尽世间百味,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老人,去倾听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出示课题《谈生命》。
二、初读感知:
1、检查初读印象,理清行文思路。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起)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分说)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大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总结)
2、“生命”的历程与“春水”的行程、“小树”的成长有何相似之处?
3、全文用比喻的手法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有什么好处?
通过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含蓄而意味深长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意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精读品味“春水”部分:
1、 听老师配乐范读,在段中圈点勾画:
春水从发源到走向大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快乐和痛苦?他是如何对待那些苦与乐的?
2、交流讨论问题,归纳“春水”所遇到的几种情形以及他的态度表现。
3、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层次,赏析语言:
找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最有深意的语句或者还不能理解的语句,用加旁注的方法,进行欣赏、分析或质疑,并和同学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小组合作,自读“小树”部分,比较两个部分在写作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提炼主题,加深理解:
1、春水和小树的形象还让你想到了自然界或社会上的哪些物、人?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生命中的苦与乐的?
提示:生物界如小草、腊梅、蚂蚁、蜡烛……;人物如杏林子、海伦 凯勒、陆 幼青、桑兰……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生命”?你同意她的看法吗?联系现实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
《谈生命》教案14
"是行动的种子。"我将以《谈生命》说课为契机,借此与大家交流,希望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粒铺路石,也愿我们的教学生命开出灿烂之花。
一、说教材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写的散文《谈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目,上接梁实秋的散文《孩子》,下承吴伯箫的散文《菜园小记》,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课文以"春水""小树"为喻,生动地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朗读,揣摩文意,学习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并吸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有着许多朦胧认识,通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还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感受鲜活的生命形象,进行哲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教法
读书之法,贵在熟读精思。在整体构思的中,突出学法指导,抓住行文标志划分层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后,观看课件,直观地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引发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于漪老师说过:"谁想成材,谁就要千方百计地学会运用语言去分析课文这一基本方法。""一江春水"、"一课小树"究竟有何特点,是否揭示出了生命的真谛呢?我尝试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赏析、评点。在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对文中暂时不懂的地方,提交小组讨论,讨论不能解决再由老师启发、点拨,老师在这里发挥了主导作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探究学法,让学生思考最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鼓励学生把这一现象绘画下来,或描述出来。另外,我还采用自创名言法,引导学生写出对生命的感悟,这样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大量的课件来展示生命现象及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程序
1、导入新课:世纪的风雨中,有一个奇女子,人称"白岁老人"--冰心。她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诗文,令人仰慕。1947年写下的散文《谈生命》,在本世纪初,这文章被选入中学教材。有一种生命是不会随岁月而老去的,那么生命到底要经历怎样的历程?冰心老人又留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且看《谈生命》。(1分钟)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思考。)
2、明确学习目标:
(1)分析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
(2)反复阅读,学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抽象的事物。
(3)思考: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分钟)
(明确目标,学习有的放矢。)
3、辅导自学,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10分钟)
(个别辅导,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自学汇报
(1)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有什么?
学生一:作者冰心简介;
学生二:词语有: 清吟 枭鸟 荫庇 芳馨
学生三:文体是散文
(2)结构内容手法,你知道什么?
学生七嘴巴舌地展开汇报。
(3)结合学习目标,逐题说说你的见解。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给学生充足发表见解的机会。)(6分钟)
5、精读讲析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暗示了怎样的人生经历?
(用课件辅助教学,演示江水的平和与激荡的不同景象;再演示小树的成长过程。观看的同时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有关内容。)
(2)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层,找到主旨句。
(3)找到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4)思考最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鼓励学生把这一现象绘画下来,或描述出来。并采用自创名言法,引导学生写己对生命的感悟。(用课件辅助学生,完成创意设计。)
(5):生命不是永远快乐,顺利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要勇敢地面对,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全文以"春水""小树"为喻,写出人生的不同境况,不同阶段的美丽,给人启迪。(18分钟)
(精读赏析,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6、发散思维训练
(1)你学习之后,是否联想到与生命有关的其他文章?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一:《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生命的意义》
学生二:相同点是都在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不同点是用诗一样的语言,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中。
学生三:用了象征手法,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明确象征的手法,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战胜困难使自己变得坚强的?(6分钟)
7、一课一得的(2分钟)(学生发言为主,教师鼓励作结。)
四、反思
通过一节课,我们教给学生的毕竟有限,拓展思维,教给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很受学生欢迎。
《谈生命》教案15
【学习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在朗读中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骄奢( ) 清吟( ) 荫庇( ) 枭鸟( )
芳馨( ) 云翳( ) 巉岩( ) 朔风( )
2、走近冰心。
3、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4、请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做上标记,并反复朗读,力求声情并茂。
5、认真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⑵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⑶ 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⑷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冰心老人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妙在哪里?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圈点批注,品味赏析
1、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读,感受冰心老人语言的魅力,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所批注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朗读,推荐一名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四、巩固创新,加深体验
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五、课后链接,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的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物理、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也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办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也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字,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⑴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应当是: 。
⑵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
⑶ 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⑴ 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⑵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 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
一种是: 。
⑵ “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谈生命》教案】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案03-28
谈生命教案02-27
《谈生命》优秀教案03-21
《谈生命》教案15篇02-20
谈生命教案15篇02-27
谈生命说课稿07-08
《谈生命》教学反思02-26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
谈生命说课稿9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