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第四学段阅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学生想像。
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一.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师: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社初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自读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篇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优秀写山水的小品文。它要求全文背诵,可见其精美。学生学习本文是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学习本文,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用审美的角度分析课文。
⑵ 思想目标:本文描写了从富阳到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景色奇特秀丽,令人神往。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⑶ 能力目标:运用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用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领悟本文的意境。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这一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赏析的意识,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从审美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领悟本文的意境,将最能体现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的句子找出来。
【教材处理】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文,但对古文还是有恐惧症。教师应尽力宣传古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复诵读,力争当堂背下来。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点拨──扩展;
朗诵法、背诵、讨论质疑、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恒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由到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1、听课文录音,正音,掌握重点词语:
韵 柯 缥碧 轩邈 泠泠 戾天 经纶 负势
2、诵读:采用多种形式,形成齐读、分读、领读、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研读课文,探究思考
1、整体感知课文,从审美的角度看,你认为此文美在何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脉络分明。
得出结论:(一)结构美
2、文章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3、从各种声音中你会感到什么?
得出结论:(二)意境美
4、请你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和志趣的语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得出结论:(三)志趣美
5、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得出结论:(四)语言美
三、思维拓展
展开想象:根据自己乘船、坐车或者骑车之体验,描述你所见之景象,要具体,给人以亲见之感。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我们如同读了一本好书,欣赏了一幅好画,在收到美的熏陶之时,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尤其游记类文章,也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结构严谨清晰,句子整齐工仗,倾注自己的真情。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教师寄语: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 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教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兴趣,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预习导航:
A: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吴均(469---520),南朝作家,字叔痒。曾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B: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 缥碧: (2)奔: (3) 负势竞上:
(4) 互相轩邈: (5) 息心: (6) 柯:
C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C2:最后四句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哪一句是关键句?
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定目标:教师介绍背景,创设情境。生读目标,认定。
我国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 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 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预习检查,感知文本:组内交流,订正预习导航中出现的错误。找学生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三、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 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或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5、课堂交流,翻译全文。
6、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四、探讨
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势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属于什么文体?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达标测试:学生独立完成,小组 代表公布答案,老师订正。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 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2、 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一、 回顾旧知,集体背诵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 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4、文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主旨,共谈感悟。
1、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感慨呢?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3、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怀。
四、课堂小结:
1、优美的散文,写景必然要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希望同学 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心得,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运用。
2、整理笔记(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主旨)。
五、巩固提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_______。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 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03-07
与朱元思书的教案03-07
《与朱元思书》教案03-08
与朱元思书教案02-14
与朱元思书 教案06-23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03-06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08-28
与朱元思书03-16
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04-15
与朱元思书教案8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