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时间:2022-08-08 11:38: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最后一课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课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最后一课教案五篇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 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 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 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 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 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平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 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 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 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 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 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 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 )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 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 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 点拨讲解:

  1、 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 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1、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六自测评估、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① 选文中画线句子“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从选文看,作者对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

  ③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是因为:( )

  A。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所以显得高大。

  B。韩麦尔先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自然显得高大。

  C。小弗朗士可怜他,出于同情,觉得他高大。

  D。小弗朗士受到老师爱中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老师无比崇敬,所以觉得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

  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下面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其内心极度的愤怒。

  B、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愤怒到极点,难以说出话来。

  D、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极度的悲愤

  老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检查预习

  合作展示

  归纳总结

  2、 板书:

  最后一课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6.

  第3 教时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新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主备人:庞连平

  备课时间:9、13

  目的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挟 ( ) 祈祷( ) 惨( )白哽( )

  2、解释词语 :

  征发 思量 诧异 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明确:两年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坏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平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平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教学步骤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平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平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 纸。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上 去得很晚 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幼稚、贪玩、

  学 想别上学 天气、画眉、普鲁士兵 不爱学习、

  路 还能管得住自己 跑 上气不接下气 不懂事、

  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 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 学生纪律

  课 老师态度、穿戴 对照铺垫

  前 听课对象

  教后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7

  第4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备课时间

  9、13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继续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3、讨论文章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习的懊悔。

  教学步骤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习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习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

  2. 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

  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习

  1、检查词的音形义

  2、明确学习目标

  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4、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5、介绍时代背景: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是不是都德?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分析人物形象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二)品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2、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 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

  1、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六、第五个教学板块

  (一)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

  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二)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①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七、第六个教学板块:知识运用激活思想 创新写作

  (1)激活思想

  ①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完整。

最后一课教案 篇5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课前预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活动

  活动一、 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二、 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活动三、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拓展延伸 阅读自读课本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

  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__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邹边的领结,带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的____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划横线的语句中共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 )( )(2)( )( )

  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__(A.喧闹B.热闹C.喧哗)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2)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寻常的__(A.安静B.严肃C.肃静)的气氛。

  (3)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A安静B.严肃C.肃静)

  3.本文段通过各种异常现象的描绘,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请具体指出课堂上有什么异常现象?

【最后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教案03-27

《最后一课》教案09-04

《最后一课》的教案03-03

《最后一课》教案04-29

最后一课教案03-10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01-30

最后一课教案3篇02-06

最后一课教案6篇02-19

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2-01

最后一课教案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