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课文《井》的教案设计

课文《井》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25 11:12: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井》的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井》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井》的教案设计

  【摘要】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教学中我们应秉承适应学生发展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教学步骤与过程,把理解诗歌中井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为重点,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解析。

  【关键词】

  井你们象征九叶诗派杜运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3、诗歌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2、讨论交流;3、师生共同赏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其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杜运燮以及九叶诗派,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井的内在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讨论释疑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激趣导入:

  有一句话说得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是说柳永的词作流传之广,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井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古代没有自来水,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此有井台处便是人们的聚居之处,古代的井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村落。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井总是默默地承受人们的汲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井的诉说。

  二、简介作家作品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九叶诗派成员之一(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辛迪等)。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一,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诵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注意瞥(piē)见屏(bǐng)弃洗涤(dí)虔(qián)诚等词读音,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老师予以指导。

  (明确)语调应适当平静,节奏应适当舒缓。

  3.学生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提问)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除去抒情主人公还塑造了哪些形象?

  (明确)抒情主人公井我,除去我还塑造了你们(汲水者)这一形象。

  2.给诗歌划分层次

  (1)井周边的环境。(一个静默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井的世界原本是完整、和谐的,而这一切终究由你们的出现而打破)

  (2~6)井和汲水者的对话。

  (7)深入刻画井的精神品质。

  3.体会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中只只能的妙处?

  (明确)写出来井的高度自信。

  4.井的自信来源自哪?

  (明确)来自黑暗的地层。

  五、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井你们黑暗的地层垃圾的象征意义?

  2.联系背景(课文并没有直接给出本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注意第3页右下角的诗歌创作时间1944年),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此时日本帝国主义秋后之蝗,失败已成必然。

  3.学生再次讨论上述意象的象征意义。

  (明确)井象征的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

  你们象征的是日本侵略者(由1944年这个背景,以及第二节中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温暖,前来淘汲,满面的烦忧可以推出)

  黑暗的地层社会最底层的民众

  垃圾侵略者给我们神州大地留下的创伤。

  4.讨论,这首诗在当时所能起的作用。

  (明确)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去应对民族的苦难。

  六、教后反思

  这首诗歌难点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对诗句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的理解上。

  从学习过程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含义丰富诗句的理解。我分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具体体验缺乏敏感性,更缺乏必要的思考。所以一定要适时的加入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陈宇婧《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完全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4

【课文《井》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秋天》教案设计08-26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08-25

课文国徽教案设计08-26

课文《称赞》教案设计08-26

课文《找春天》教案设计02-09

课文《海思》教案设计08-26

关于课文赶海的教案设计08-26

匆匆课文教案设计08-25

课文察今的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