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分数》教案

《分数》教案

时间:2022-08-25 10:59:50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教案

《分数》教案1

  一、复习

  1、同学们,你能口算95930÷362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数据太大,不好口算)

  如果已知265×362=95930,你能说出答案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2/7 ×( )=1,括号内填几分之几?为什么?

  2、根据这道乘法算式,你能说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是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3、完成p25做一做

  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除法

  2、同学们已经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你还想学习关于分数除法的什么知识?

  3、事实上,有一些分数除法同学们是会计算的。下面口算几题:

  3/8÷3/8 0÷4/9 1÷2/5 3/4÷1

  你是根据什么知识口算这几道题的?

  4、上面这四道题是一些特殊的分数除法,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分数除法。

  出示例题: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图略)

  怎样列式? 你能根据图说出算式的结果吗?怎样证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 = 3÷34 = 1/4

  你能归纳这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5、用这种方法口算:

  3/4÷3 4/9÷4 10/9÷5 6/7÷2

  6、质疑

  你认为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吗?能举例说明吗?

  7、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用学生所举的例子作为教学例题(例如 1/5÷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问题,这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现在看一看,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分数除法的知识:

  (1)分数除以整数,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2) 1除以一个分数,结果是该分数的倒数。

  (3)一个分数除以1,结果是原分数。

  你能将1/5 ÷3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吗?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8、小组汇报

  (1)1/5 ÷3=3/15 ÷3=1/15

  (2)1/5 ÷3=(1/5 ×5)÷(3×5)=1÷15=

  (3)1/5 ÷3=(1/5 ×1/3 )÷(3×1/3 )= 1/5×1/3 ÷1=1/15

  (4) ……

  你能归纳自己小组讨论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1)先将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能整除分子,再用前面的方法计算。

  (2)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1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3)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一个分数除以1,再计算。

  (4)……

  9、观察第三种方法:

  1/5 ÷3=(1/5 ×1/3 )÷(3×1/3 )= 1/5×1/3 ÷1=1/15

  这个计算过程还可以更简洁些,你能看出来吗?

  化简得: 1/5 ÷3=( 1/5×1/3 )÷(3×1/3 )= 1/5×1/3 =1/15

  观察 1/5÷3== 1/5×1/3 ,你能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0、计算方法的优化

  刚才小组讨论时,每组用一种方法计算了 1/5÷3,现在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一下吗?

  学生计算后提问: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1、对其他的方法,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吗?

  (引导说出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以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2/3÷3 2/11÷2 3/8÷6 5/4÷2

  2、练习七第1题

  3、讨论题

  1/3÷a和 1/a÷3(a≠0),那道题的结果大?为什么?

《分数》教案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十册,分数意义。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通过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深化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难点:(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对分数单位的

  深化认识。

  教学过程:

  1.复检

  (1)前面我们对整数的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研究整数和小数这部分知识,

  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整数从右边起的前三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的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十进制”的?

  小结: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

  2.新授

  第一层:理解分数意义,初步理解分数单位这个概念。

  出示 、

  (1)看到 你能想到什么?(以 为一份有这样的2份)[板书: ]

  (2)“ ”表示什么?[板书: ]这儿(指 后面)应该写什么?( 、 )

  (3)第二排的数都表示的是几份?(一份)

  (4)第二排的数与第一排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分数单位呀?

  (6)分数单位与“1”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既然同学们对分数单位这么感兴趣,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分数单

  位。

  [评:紧扣重点,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第二层: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比较

  出示

  (1)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不说分母相同,还可以怎样说?(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什么相同?(每份相同)[学生回答时注意前提条件]

  (2)这两个分数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我们看看这两个分数表示的大小相同吗?能不能比出大小?

  (3)我们除了对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还可以怎么样?(加减)

  (4)进行加的结果是多少?( )12是怎么来的?什么没变?(分数单位)什么相加了?

  (5)减的结果是什么?( )谁减谁?“2”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什么没变,跟加法的道理一样不一样?

  (6)在加减的过程中分母为什么没变?为什么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出示

  问: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加减)

  [也可将这两个分数与1进行比较]

  小结:这两组数,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评: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每份相同)这样,就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中抓住了实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分数的计算奠定了知识和思维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说理,每一个设问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 和 ,分母相同,说明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5个 比7个 小,所以 < 。这种严密的逻辑论述,体现出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第三层: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数单位的大小进行比较

  出示

  (1)分母还相同吗?(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单位“1”相同,取的份数也相同。)

  (2)谁大?( )5比7小,为什么 反而大呢?

  出示:

  问: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判断一下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小结:当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分的份

  越少,分数单位就越大。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组很有规律的分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看。

  [评:在分数单位比较的过程中,深化的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后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据。]

  第四层:发散思维的训练,深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出示:

  问: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有没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数单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讨论一下。(可先将 与 进行比较,或 与 =1进行比较,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或与“1”的一半进行比较)

  出示

  问:这组分数同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刚才这种方法一样比较一下。(先将 与 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分数的大小,而且当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减,无论是比较还是加减,我们研究的关键的一点都是什么?(分数单位)

  [评:发散思维的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昊散式的发散思维的训练,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起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三组题,为学生创设了各显其能,施展才华的条件,学生大胆地冲破思维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如:①因为 > 所以 >

  ②因为 > 所以 >

  ③学生大胆设想,都转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等等。

  学生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来源于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已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体现。]

  第五层: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在这当中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出示

  (1)这个分数和我们前面研究的分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真假的假)那么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小,你们说,这些分数就应该叫什么呀?(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说明什么?(这个数比1大)

  (3) 我们就可以看作几部分?

  (4) 和1 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小结: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评: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观察、比较、适时的讨论,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

  3.质疑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分数单位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知识我们研究得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有关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八.反思:

  本节课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始终给基本概念“分数单位”以中心地位,知识呈现过程清晰,过程设计符合儿童认知。

  以“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为载体,把“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挖掘来,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中,学生既学了知识又为后叙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质的发展。

  教师语言简练,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在生生相互沟通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分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折纸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进而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探索)

  1复习切入:有一只小青蛙想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必须要通过这难题一道道的难题闯关,你愿意帮它找到妈妈吗?

  通过上面的'练习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本事真不小,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和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

  2观察规律: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学生小组内谈谈你的发现。(教师倾听巡视)

  学生谈发现,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发现。

  3教师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师板书)0除外,就等于数这个乘另一个数的倒数。

  你们果真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

  我们刚才发现整数除以整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数的倒数.那这个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

  活动二(发现规律)

  探索新知

  1、学生猜一猜。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得那样呢?我们以分大饼饼为例,试着想一想。(出示,指生读题)

  2、二分之一张是什么意思?把它平均分成3份又是什么意思?(生:二分之一张就是半张;把它平均分成3份就是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教师提问: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披萨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列式。

  3、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看看每份是整张的几分之几?开始。

  4、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找几人说说想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那计算你会吗?。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板书。

  做到这,咱们看看,刚才咱们发现的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生说。

  5、总结: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出示)

  读一读,记一记你的发现

  活动三(练习巩固)

  1、初步练习(两道基本的习题巩固所学)

  2、趣味练习(通过打气球的游戏进一步加深练习)

  3、你是不是会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题,学生读题,师生一起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第2题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用了

  平方米的红布做了一块4米长的宣传标语。这块标语的宽是多少米?自己读题。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想一想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

  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6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教具准备

  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五、数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分数》教案5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引发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98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个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1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涂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教材由此进入几分之几的教学。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分数比较多。对于这些分数如何进行教学处理,教材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1)在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段里,教材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例题从“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开始,先联系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具体地描述了这个分数的意义。再告诉学生1/2是分数,介绍分数线、分子、分母,示范1/2的写法。“试一试”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折、涂涂,表示出这张纸的1/2。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1/2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的位置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样,他们对1/2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

  其他的几分之一就安排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以对1/2的理解为基础自己学习。第1题根据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分数1/3、1/6、1/9和1/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这些分数的意义。第2题通过选择可以用1/4表示的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在图形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第3、4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不同。这些习题紧扣住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有层次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认识新知识。

  (2)在认识几分之几这段里,例题中只教学“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3/4”,2/4留给学生自己学。“试一试”让学生看着图形自己理解2/3、3/5和5/9的意义,“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涂颜色逐步形成对5/6、6/8、2/5和4/7的理解。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99页和第102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99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和1/8,其中1/2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和1/8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或“<”表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关系。

  第102页例题在比较3/5和2/5的大小前,先要求学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也是通过折纸及表示分数的活动,先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会有困难。本单元教材不要求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只要求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比较。“想想做做”中,每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前,教材都先让学生在图形上表示出有关的分数,清楚地表明了教材的两点意图: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是基础;二是在本册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不离开图形直观。

  4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第104页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分母不超过10)。例题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的3/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在涂颜色的活动中,从两次一共涂了8份中的5份,理解3/8+2/8=5/8,又从涂的红色比涂的绿色多8份中的1份,理解3/8—2/8=1/8。本单元教材中不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以对分数的理解支持计算。

《分数》教案6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

  (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分数》教案7

  一、教学内容

  1、假分数

  2、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分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小数的理解,知道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会进行万、亿数的改写。

  2.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

  3.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观察生活中的数,理解数的含义

  1.观察生活中的数(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板书: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百分数。

  2.理解数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这些数在信息中的含义吗?

  小结: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复习数的有关知识。(揭题)

  二、归纳分类,沟通联系

  第一条数轴

  比较正数和负数,比较整数和自然数

  A、你能说出数轴上这些数分别叫什么数吗?

  B、关于正数、负数你知道哪些知识?

  (引出:负数在0的左边,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比正数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0是什么数?(引出:整数或自然数)

  D、哪些数是整数?最大的整数是几?最小的整数是几?

  哪些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最大的自然数是几?

  E、整数和自然数差别在哪里?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整数中除了自然数还有像-1、-2、-3、-4————这样的数叫负整数。

  (所以1、2、3、4也可以叫正整数。)

  (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1)

  F、我们小学学过的数大部分是什么数?

  G、数轴上除了整数外,还有哪些数呢?

  第二条数轴

  1、比较分数和小数:(引出分数小数意义、单位,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A、师:你能标出这些数吗?

  在数轴上标出2.50,-1/2

  汇报过程

  A、这位同学在找分数和小数的对应点的时候,分别是怎么找的?

  B、谁听清楚了?(实际上是用了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找到的。)

  C、说说什么叫做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什么叫做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几?

  课件出示:(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过渡:可见,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在写法上有类似于整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数与整数有这样的相似呢?

  2、比较小数与整数

  引出数位顺序表

  3、分数的分类:(引出假分数真分数)

  A、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B、大小

  C、假分数分子是分母倍数时可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就化成带分数)

  4、小数的分类

  师:你还知道哪些小数?(举例)

  师:这些小数有什么不同?(板书: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1、因为比大,所以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大。()

  2、最小的正数是1,最大的负数是-1。()

  3、0.04和0.04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4、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5、9米的3%就是27%米。()

  (二)、填空

  1、一天,沈阳市的最低气温市零下7摄氏度,记作()℃;上海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

  2、在23、0.52、、203.7四个数中,“2”分别表示2个()、2个()、2个()和2个()、

  3、5/9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成了假分数。

  4、3/4=()(小数)=()%

  5、把3千克葡萄干平均分成4包,每包是()千克,每包占总数的()。

  (三)、商品标识中,画线的数哪些表示数量的多少,哪些表示编码?

  四、总结展望

  这节课我们对小学阶段学过的数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因为有了数,才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厚实,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数。

《分数》教案9

  一教育

  21jy_1155220435 20xx-09-29 00:27苏教版5.09M 3个学币1星级

  二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通过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奠定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以及倒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能应用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材第28~2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学生做完第(1)题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做完第(2)题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计算第(2)题第2个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先由学生回答,再涂色。)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生:++。

  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生:3×。

  教师板书:×3或3×。

  师: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计算×3。

  师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生:。

  学生试做,教师启发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师:×3=,由此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所得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原分数的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师: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点评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可能没关注到全局。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2.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学生,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3.在课后巩固的作业设计中,我本着“精”的原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去设计一些题目,做到精讲精练。既学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29~30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1 ×5

  师: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花朵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1)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朵。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生:10÷2=5(朵)。

  师:为什么可以用上面的算式计算?

  生:10朵的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红花。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借助涂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生:10÷5×2=4(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10×来计算。

  师:求10朵的是多少,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1.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6~9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拓展。计算方法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难以理解,可适当补充一些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第31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3中的条形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绿花是黄花的(或);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绿花是红花的等。

  1.教学例3第(1)题。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哪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

  追问:50朵的是什么?

  指出:“红花比黄花多”,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

  指名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

  师: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例3第(2)题。

  出示题目: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2.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3.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1~15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相应的份数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在列式时已经很自然地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材第34~35页例4、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

  课件、长方形纸。

  1.计算下面各题。

  4× 7× ×4 ×12

  2.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小结: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课件出示:×。

  师:这道题与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4题、图。

  师:画斜线的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左图中斜线部分占的,右图中斜线部分占的。

  师: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的呢?

  师: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教材第34页完成填空。)

  师:根据填的结果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生: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图。

  师:×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师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归纳总结。

  师: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5.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请同学们先完成“试一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

  引导学生直接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与分数相乘怎样计算?

  本节课主要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意义获得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在直观图的支持下,在分析比较、探讨交流的环境中逐步发现规律,在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方法、构建方法体系。通过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错误较多,约分的方法也不能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计算的训练,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5课时分数连乘

  教材第35~36页例6及相关练习。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并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1.口算。

  ×6=×=10×=×=

  2.师:请同学们说说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连乘。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6,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互相交流。

  2.画图分析。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绸花的朵数。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表示二班做绸花的朵数?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

  师:你会用线段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

  3.列式计算。

  (1)师: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出二班做的朵数,再计算三班做的朵数。

  (2)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

  生:135×=120(朵) 120×=90(朵)

  (3)分布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35××。

  师:这样的乘法算式你会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师: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归纳方法。

  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和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2.长方体的长是3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7~9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第6课时练习课(分数乘法)

  教材第38页第10~15题。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1.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单位间的进率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2~14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5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鱼缸里有水多少立方米,需要哪些条件。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的一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巩固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习题中,我所选择的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

  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36页例7及相关练习。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件。

  师:在我国的文字里,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课件出示有趣的汉字:呆和杏、吴和吞……)

  师:你们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了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就成了新的汉字。)

  师: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7。

  师: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1,×=1,×=1。

  (2)引出概念。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3)师:你能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数互为倒数吗?

  学生举例来说,教师及时评议。

  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观察上面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师: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总结: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作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

  1.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先让学生通过对几个分数的观察,找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举例,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发现像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内容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对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举例后进一步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互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怎样解释,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材第40~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件。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师:举例说说你能用分数乘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1.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先涂色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

  学生独立解答,评讲时结合问题说说思考方法。

  4.教材第40~41页“练习与应用”第5~8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

  5.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12题。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使学生明确:要求妈妈的身高,必须先求出小明的身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评议。

  6.教材第42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全班交流。

  7.教材第42页“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交流。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基础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为了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整理与练习课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教案10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四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4,做一做1~3,练习一8~1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a、提取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速度: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时间:30分钟

  所求问题: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9~13

《分数》教案1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关于1/2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全班交流、质疑。

  5、选择其中表示1/2的图进行讨论。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4/12和1/3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是,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分数》教案13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五年级下第70~71页例3、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9题。

  教学目的:

  1.知识:巩固真假分数的知识,并使学生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带分数;能够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的能力。

  3.教育:教育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带分数的认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二、新课

  (一)教学例3带分数的概念

  1.(课件或挂图)生活情境--分橙子。小明说:“我吃了一个半。”引出问题:“一个半”怎么用分数表示?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可以用32来表示一个半,还可以看成是22(就是1)和12合成的数,写成112。我们把这样的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教师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4.举一反三:用分数表示出其他学生吃的橙子。

  (二)教学例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把44、84化成整数。

  (1)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师化的`不同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1)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提问:用哪种方法改写更好?怎样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改写呢?

  (2)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73=7÷3=213

  师:如果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中间的“7÷3”可以省略,直接写出“213”。

  (3)让学生自己把65化成带分数。教师巡视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做完后,指名回答。

  3.教师指明:“从例4可以看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可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所以说,带分数只是一部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谁能说一说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让几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2.练习十三的第4、5题。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四、

  教师: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什么是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再次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7、9题。

《分数》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分数》教案15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分数》教案】相关文章: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案03-15

分数的教案12-30

分数比教案12-18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03-10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02-23

分数除法教案04-06

分数乘法教案04-09

关于分数的教案02-20

分数与除法的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