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9-07 03:35:1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

  (2)、认识图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3)、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4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P4~5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八五十六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6=()

  30÷5=()24÷6=()

  18÷6=()8÷2=()

  3÷1=()12÷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除法内容。教材创设了分草莓的情境,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难点,教材分散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方法,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设计理念】

  1、由于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生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先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数位商。教学时先以这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试商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展示课件“草莓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水滴滴的草莓,喜欢吃吗?

  (生:喜欢)平时,妈妈买回来的草莓,你们洗干净后,就可以吃了,对吧?

  (生:对)今天,老师见到一只猴子,看着草莓非常着急地跺着脚!为什么呢?原来是猴妈妈买了许许多多草莓回家,要小猴子按照妈妈的要求,分在盘子里,还要回答出妈妈提出的问题才能吃草莓,这个可难倒小猴子了,他不会解答妈妈的问题啊!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分一分吗?

  (生:愿意)好啊!你们比比看,哪位同学能想出办法解答猴妈妈的问题,也能解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给你点赞,或者获取一个大草莓(图片),喜欢吗?

  (生:喜欢)那我们一起去分草莓吧!

  2、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故事情节引入新课,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融入课堂教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索试商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a .出示课件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谁来说说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55个草莓。

  生2:一共有8个盘子。

  生3:要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真厉害!找到了数学信息,现在谁知道猴妈妈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草莓?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运用信息,提出问题)

  b:列出算式

  师: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问题呢?(分组讨论,交流

  意见)

  生1:用除法去解决。

  生2: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你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生1:55÷8

  师根据学生的说法进行板书。

  师:谁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设计意图:根据除数意义,列出算式)

  (1)引导学生如何试商。

  师:估计一下每盘放几个草莓?

  生1:6个

  生2:7个

  (设计意图:合理估商,培养估算能力)

  师:你怎么知道放6个呢?说说理由。你们都是先看哪个数?用谁的乘法口诀呢?

  (设计意图:口诀加盟,探索试商的方法)

  (1)怎样判断估算得对不对?

  生1:看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小,商就对了.

  生2:余数比除数小,商就对了。

  (设计意图;得出结论,初步建立试商模型)

  师根据学生初步试商的过程,进行板书。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的问题。

  55÷8=6(个)......7(个)(余数)

  答:平均每盘放6个,还剩7个。

  (4)引导学生加深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是6.

  ɑ、通过对列出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出试商方法。

  师:同学们,回顾刚才竖式计算试商时的过程吧。

  生1:先看除数8

  生2:再想8的乘法口诀。

  生3:除法8和6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商是6。

  生4:7×8=56,比55大,不行。

  生5:6×8=48,比55小,商是6。

  出示课件:

  55÷8=6(个)......7(个)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梳理,让学生更加明确试商的方法)

  (5)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生:5×8=40,比55差远了。

  生2:商和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除数小,余数才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交流,反复比较,更加肯定余数要比除数小)

  2、小结试商的方法

  一看、二想、三比较

  试商时先看被除法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然后比较谁和它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除数小,商就是谁。

  (设计意图:加深同学们对试商方法的记忆)

  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师:运用刚才试商的方法,看谁能去解决猴子妈妈提出的下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如果每7个草莓放1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式解答:

  师:同桌合作学习,

  ɑ、说说如何列式?

  说说如何试商?

  又出示情景图

  师:6个放1盘呢?

  ɑ、学生独立思考

  b、指名说说试商过程

  集体订正

  再次出示情景图,进一步激趣学生的求知欲。

  师:看,猴子十分开心了,他说也会答问题啦,请同学们帮他判断对错吧?

  ɑ、大家畅谈自己的判断见解。

  指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集体订正,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尝试应用,强化了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解决问题,能否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

  出示有关的两个问题。

  师:(1)独立思考,找出数学信息,并解答。

  集体订正。

  出示:最大能填几?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否帮老师解决以下问题呢?

  ɑ、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集体订正。

  出示“森林医生”。

  师:鸭妈妈医生在到处寻找啄木鸟医生,因为树长虫子了,可找不到!聪明的同学们,看看树究竟怎么啦?帮治治吧?

  师:认真观察每棵树,独立思考,虫长在哪里?病因在哪?怎样医治?......分别把正确的答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在开展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放飞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教材第9页第3题,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练习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错在哪?如何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验证计算,消化试商方法,加深余数比除数小的记忆)

  回顾知识,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学习了分草莓这一节内容,你们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学到了除法竖式计算时,要先看除数,再用除数的口诀试商。

  生2:学到了商乘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

  生3: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4:学到了试商的方法。

  师:你们真棒!你们要用今天学到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更多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新知,分享收获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放在8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8

  答:平均每盘放6个,还剩7个。

  注意:余数<除数

  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课本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以前学习的课本中除法主要是探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探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应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童话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试商中,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探索试商方法。通过试商过程,总结出“一看,二想,三比较”的试商步骤,并在学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并验证了余数比除数小。

  在学习解决问题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学生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学重、难点:

  理解连乘、连除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请学生讲解包装流水线的过程。(4听装一盒,2盒装一箱)

  二、新知学习

  (一)连乘

  1、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板书:3×2=6(盒)

  6×4=24(听)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

  2、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板书:3×2×4 =6×4 =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做练一练师:怎样计算?为什么?4×2×9 5×6×2(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独立练习,汇报:

  4×2×9 5×6×2 =8×9 =30×2 =72 =60追问:为什么先算4×2?5×6?

  (二)连除

  1、师: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小组讨论。

  (先算32听可装几盒:32÷4=8(盒),再算8盒可装几箱:8÷2=4(箱))

  2、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学生汇报。板书:32÷4÷2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讲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按从左往右的次序除)32÷4÷2 =8÷2 =4(箱)

  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连除

  4、做练一练,独立完成核对。

  81÷9÷9 64÷8÷4

  三、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师:想一想怎样用连乘来表示一共有多少块积木?4人一组共同研究,有困难可以看书。(1、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有2层积木块,每层都有3排,每排都有4块积木,这样就是2层“3×4”组成,算式是:2×3×4。2、不同的方法交流:填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尽管可列6种不同的连乘算式,但结果都是24,连乘可以进行交换律。)

  四、总结连乘、连除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次序乘或除,连乘同样满足交换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同学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同学的分析、比较、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

  1.引导同学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同学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授课类型]

  概念课。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同学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纽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 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 知道用整十数估算比用整百数更接近精确值。

  3. 通过学习,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出示情景图(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

  师:小丁丁他们要去玩具店买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问:他们各买了什么玩具?价钱呢?

  1. 初次估算

  师:给你们10秒,估计一下,谁花的钱最多?怎么知道的?

  生:把这些数看成邻近的整百数来算。

  反馈

  100+200=300300+200=500200+200=400100+400=500

  2. 第二次估算

  师:现在小巧和小胖怎么比呢?

  生:用整十数估算。

  师:用整百数估算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整十数来估算。

  3. 精确计算出总价。

  师:比较精确计算和用整十数、整百数估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用到估算,它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得到一个离精确值很近的结果。

  4.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你们觉得估算这个方法好不好?

  二、巩固新知

  1.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事需要我们快速地估算,看以下各题:

  ①学校里有男生319人,女生有462人,学校要给他们每人订一份少年报,大约要订多 少份?

  ②一套校服要215元,一双校鞋要158元,每人大约要付多少元?

  ③乐乐有288元,欢欢有144元,小胖说他们合起来大约有400元,你知道他使用什么方法估的吗?

  2. 活动练习 出示情景图(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

  师:你们想不想买玩具? 选2种玩具,估一估要多少元?从信封里拿出相应的`钱。

  (师演示:→ 用整十数估→ 精确计算→生生活动→交流汇报。)

  问:哪种估算更精确?

  师:在估算时,你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反馈:估出的钱不够买东西。

  比较:什么情况下会少估?

  生:退到整十数会少估。

  小结:估算时,因为进到整十数会多估,而退到整十数会少估,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估算。

  三、拓展练习

  开锁:密码是由2,4,7组成的,如果加上444,得到的结果必须在700与800之间。 这个密码是多少?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6=( )

  30÷5=( ) 24÷6=( )

  18÷6=( ) 8÷2=( )

  3÷1=( ) 12÷4=( )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已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推理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 数学 )书 熊猫、羊、 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1-2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2

(集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6-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

(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20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04-12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