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10-28 00:56:58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0-30

数学五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0-24

数学五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0-0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1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0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30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11-24

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范文11-0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