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 生命》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 生命》教案1
【活动设计】
幼儿性别教育不仅包括幼儿性生理(生命起源、怀孕与出生过程、生殖器官、身体结构和特征、两性差异的认识)方面的知识,也包含心理方面(性别角色的认识与发展、爱与情感的建立),以及社会发展(两性交往互动、家庭的初步认识、性别保护和性别尊重)。因此这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科学、社会教育的形式,让幼儿认识生命,爱惜生命,感恩父母。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资源。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是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源泉。因此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参观周围环境,了解周围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生命的美好,萌发幼儿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尊重各种生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户外参观过程中,幼儿感受到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
2、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生命是脆弱的。
3、初步萌发幼儿的生命保护意识,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珍惜生命。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有种植园和饲养区,幼儿具有种植蔬菜和饲养动物的经验。
2、关于动植物的图片、动植物生长变化的片段视频。
【活动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感受生命的生长变化。
1、观看图片,认识有生命的事物。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观看视频,了解生命的生长变化。
播放植物的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繁殖视频。
幼儿讨论:植物和动物分别是怎样成长的,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碍呢?(了解生命成长的不容易)
二、户外观察,感受身边的生命。
1、种植区、饲养区观察。
组织幼儿到种植区,观察自己种植的蔬菜有什么变化;然后到饲养区,看看饲养的动物相比之前有什么变化?
师:这些蔬菜都长得高高的,小动物们也都越来越壮,那小朋友们是怎样照顾这些蔬菜和动物的?
幼:······
2、到幼儿园的花园观察,渗透保护花草、动物的感情。
组织幼儿观察花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动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花园美吗?为什么呢?
幼:······
师: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小草,还有小鸟、蝴蝶等等,让我们的花园很美丽。所以我们不可以摘花儿,随意践踏小草,不能伤害小动物。爱惜每一个生命,即使它是很微小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看了图片、视频,还在户外寻找观察植物、动物,了解到了这些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中努力成长,就跟小朋友们一样,在父母亲人的照顾下慢慢长大。我们要小心呵护每一个的生命,即使它很微不足道,像周围的小花、小草、蚂蚁等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里种植喜欢的植物,或者饲养一只小动物。将植物或动物的成长过程、幼儿的照料过程记录下来。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生命 生命》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⑵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⑴ 学会画、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教学重点】
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与她同呼吸,共命运,认识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探究研讨,走进作者
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应有由舒缓到略显高昂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
学生仿读,这既是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
指名朗读,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中的生命一词为什么出现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本文表现了女作家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示强调,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强烈呼唤。
三、品读课文,探究赏析,走近文本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组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这三个各围绕本段中哪一个中心词展开?
试各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每个事例。
教师小结过度: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由这三个事例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那么,引出了哪三点思考?在文中划出关键句。
这三点思考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
形成板书:
生命 生命
小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 命 力 生命价值
心 跳 生 命 珍视奋斗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找出你最喜欢,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妙在何处,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朗读水平较好的三位学生分别朗读1、2、3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节。要求读得有感情、有变化、有高潮。
四、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名扬天下,仍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梅兰芳息影舞台,续须明志;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等 。)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总结: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作业
1、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一两句。
2、课外阅读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并完成课后练习二。
3、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敬一丹的《穆然,谢谢你的笑》(《语文新天地》七年级上、初一)
《生命 生命》教案3
教学目标:
1、生字读写,关注本课左右结构字"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词语,《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态度、思考,感受生命的意义。
3、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文中三个事例的小标题。
一、激趣导入,预习检测
1、白板出示关于新生的图片,同学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一组图无一不是新生命的诞生,也许一切是公平的,我们从新生到成长都同样接受着大自然无私的关怀,也许一切又是不公平的,每个生物都有每个生物的命运—比如飞蛾,瓜苗还有本课作文的作者杏林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2、板书课题,生命 生命
指导读课题
3、预习检测
a.出示本课生字。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觉得那些字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b、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 短暂 珍惜 有限 无限
师:"有限"的反义词是什么?(无限)
师:"有限"我们可以利用反义词来理解的,这是理解词语很好的方法。
师:课文中关于有限无限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白板出示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指导分类识记词语
二、初读课文,概括事例。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杏林子对生命的思索。
阅读任务:将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找出课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2)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走进作者,感悟课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标题中所列事物你们谁有什么疑问吗?作者为什么写生命这么深刻的话题却用的是如此弱小的事物?她关注动物,关注的只是一只飞蛾,教案《《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她关注植物,仅仅是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她关注的都是弱小的生命,这跟她的亲身经历有关。
1.出示杏林子的资料,师配乐介绍:
2.师:让我们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敬畏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或者喜欢的句子待会朗读分享。
3.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关注标点。
4.再次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读到这,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会加什么?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5、小结:回顾大家的朗读分享,同学们发现老师为大家搜集补充了课外资料,同学们抓关键词也可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今天老师将这三个妙招锦囊送给大家,以后可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哟。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并背诵。
3.课外阅读:杏林子:《生命颂》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砖缝中的`瓜苗
静听心跳
坊主点评
这篇课文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学生没有对生活、对生命的那种深刻体验,特别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生命更多了一些敏感而独特的感受。
杏林子12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动,饱受病痛煎熬。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她的好友三毛看着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看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 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纠正祷告:"神啊,关于这件事你千万别听三毛乱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而她的好朋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
《生命 生命》教案4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正确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生命》的.,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读和齐读相结合。
3.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内容
事例思考思想感情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震惊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肃然起敬
心跳:生命真实、奋斗震撼
探讨研究: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1.请你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例子。
2.你喜欢闻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后记:
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看看三个事例分别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比较细致的研究课文。
《生命 生命》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儿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动物植物图片,人生长过程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课件,植物生长课件。大转盘。大耳朵图图动画片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观看大耳朵图图片段。
2、提问:小朋友你们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你们是从那儿来的。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探索有生命的物体:
1、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提问:我们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出示人的成长图片。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小慢慢长到大,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
2、了解动物的的生长过程:
提问:小动物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我一来看看这只小动物是怎样长大的。
出示小蝌蚪变青蛙视频:
小结:小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3、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观看植物生长课件,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小结;植物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4、解释有生命的物体:
提问:看了视频和图片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能生长,都是经历从小慢慢长到大,一直到死亡。所以它们都是有生命物体。
三、探索无生命的物体:
提问: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如:石头,文具盒等。为什么。
小结:世界上的物体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不是。像石头等都不能生长,不会死亡,所以像他们一样是无生命的。
四、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
1、游戏大转盘;幼儿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所指的物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请幼儿说出。
2、出示有生命物体与物体图片幼儿进行分类。
五、有生命无生命的舞蹈。听音乐幼儿表演:
结束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有生命无生命物体。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有二十五名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很好。
《生命 生命》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读“扰、诊、撼、蹋、限”5个生字,读写“扰、欲、屈、茁、诊、憾、蹋、限”等8个生字,会读准多音字“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骚扰、茁壮、震撼、糟蹋、光彩有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张海迪和杏林子的资料 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感受生命之坚强:
1、教师谈话,介绍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曾有这样的担忧——以海迪如此虚弱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
然而,四年后,胡玉萍如约拿到了书稿,也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当记者采访张海迪并要她谈及创作的感受时,坚强的海迪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齐读)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
3、揭题《生命 生命》
4、反复读题,酝酿情感:
①、是的,这是一位强者对人生热情的呼唤,请高声读——
②、是的,这是一位勇者对命运不屈的挑战,请大声读——
③、是的,这更是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对生命深沉的思索,请低声读——
二、走入文本,聆听生命之呼唤: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 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请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说说文章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受。
3、畅谈自己的感受。
三、自读文本,初谈生命之感悟: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把字词读准,把把句子读通顺,将文章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和声音!
2、 读完全文,你又有何收获?请联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语来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或者说是感悟吧。
3、 交流,随机出示:
4、 是的,这些词语都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它们倾诉了作者杏林子对人生、对生命的执著与感悟。不用多说,相信你的感觉也是深沉的`,来,把这种感觉放进去,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
四、研读事例,品味生命之内涵:
1、 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请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你能用简要的话语来说说吗?
2、 自读,交流,板书:
3、 研读句子,品味生命之内涵。
要求: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事例,和同桌合作学习:划出最让你俩感动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说说你俩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反馈:(变序朗读,体会情感)
4、创设情景,反复回读中心句:(配乐)
①、是的,此时此刻,那柔弱的小飞蛾,那渺小的生灵,它挣扎着的求生的欲望使我深深地震惊,我告诫自己——(齐读)
②、是的,此时此刻,那不屈向上的小瓜苗,那茁壮生长的小生灵,它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怦然心动,我嘱咐自己——(齐读)
③、是的,此时此刻,静听着自己的心跳,感受着生命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一再地提醒自己——(齐读)
五、走进生活,探讨生命之外延:
1、 生命还应该是什么?缤纷的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答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带着对生命的进一步思索,走进那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去探究生命的含义。
2、 多媒体课件演示:
①、 争奇斗艳的鲜花。
②、 自由自在的小动物。
③、 蓬勃向上的植物。
④、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
3、 书写心声:
生命是 ,生命因 而美丽!
4、 交流感受。
5、 回读中心句,提升情感:
同学们,刚才的探讨,使我们每个人都由衷地感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鲜明,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生命因为珍惜负责而格外充实!这就是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
六、引进格言,激荡生命之情怀:
1、 生命是宝贵的,人生是短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的奋斗!古往今来,有许多至理的人生格言指引着我们成长——
2、 品读格言:
《生命 生命》教案7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
能够区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每组幼儿一套),再增加一套大的操作材料。
幼儿记录用的表格人手一份(记录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记号笔人手一支。
字卡:有生命的、无生命的。
白纸两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起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物体的卡片,请你们按它们的特征分类。"(请3--4位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
(2)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并说出自己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重点:按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这四个类别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无生命的。
(1)引导幼儿说出植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植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需要喝水、需要营养……)(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动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会运动、需要喝水、需要营养……)(3)引导幼儿找出植物和动物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植物和动物一样,能够长大、会呼吸、需要营养、会运动、能够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他有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有生命的")(4)引导幼儿发现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是没有生命的。
教师小结:像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一样不能长大、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它无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无生命的")3、引导幼儿发现我们周围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师:"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请你找一找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哪些物体是没有生命的,好吗?"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户外找找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并用记号笔把它们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有二十五名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很好。
《生命 生命》教案8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教学难点:
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
《生命 生命》教案9
一、晨间活动
活动名称:散步中的收集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活动,使幼儿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活动收集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习惯,萌发幼儿的求知识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
每名幼儿一个小筐、合适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散步、收集活动前提出要求:散步时收集十种东西。
2、散步、幼儿边观察边收集:树叶、草籽、瓶盖、石头等十种物品放在自己的小筐内。
二、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活动: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
2、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空间。
活动材料:(准备)
1、幼儿参与收集的许多物品。(十钟)
2、托盘、小筐同幼儿人数。托盘上贴有绿色的和紫色的纸。
3、掌握生命、无生命的概念。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师收集的物品,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并介绍分类的方法。
2、教师同幼儿一起将教师采集的物品进行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
3、将幼儿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类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区分生活中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
幼儿分别说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
5、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并引发社会性活动的兴趣。
《生命 生命》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积累并运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概括三个事例,并理解从中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
2、查资料,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并背诵。
3、教师准备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设氛围,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经历,引出。
(设计意图:以音乐开始,不仅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默看注释①,了解作者身世。
2、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几件事?试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长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3、齐声朗读最后三段:
思考:从中可看出作者由三个事例中引发出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确:①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②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③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读全文,深入研读
1、朗读训练:
⑴各自练读;
⑵齐声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探究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
⑴“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那骚扰着“我”的小飞蛾?
⑵小瓜苗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⑶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列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之类的小生命?
⑷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那强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惊、敬佩。
②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只要它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它就拥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够顽强生活,人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坚强。
④参见前文中的三种思考。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中,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
3、教师小结: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作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地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唤生命,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适宜地介绍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扩大了学生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
四、品味语言,欣赏积累
1、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的。让我们一起来揣摩词语,品析鉴赏。
同位交流研读:
⑴“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
明确:不能,跃动表达心情急切,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⑵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作者惊喜之情。
⑶“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明确:因为小瓜子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作者对此十分尊敬。
⑷“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中“应许”和“辜负”如何理解?
明确:“应许”指答应;“辜负”指对不住(期望)。
⑸课文题目中“生命”为什么重复?
明确:重复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并发自内心的呼喊。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去积累运用。)
2、积累运用:
选择下列词语,不少于3个,连成一段话。
庸碌辜负肃然起敬价值光彩有力昂然挺立茁壮挣扎擎天撼地。
五、拓展迁移,体验反思
1、围绕文章三种思考,联系生活,再举一两个事例。
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凭着顽强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勇敢无畏地开发数学新领域。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令你为其生命力赞叹不已?
3、学生自由发言。学了,你想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说些什么?
可围绕课文主旨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4、齐声朗读保尔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延伸部分,体现出“新课标”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三段。
2、比较阅读: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结束。
【评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为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拓展体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设在开头结尾,使这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创设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学生。“拓展迁移,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丰富了课堂容量,激励着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求知读书,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进而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在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的熏陶。
一、注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通过和学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以悟其理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使感悟得到升华,感受得到释放。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思想得到升华
学生结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迹,以及生活中其他的人物,来感受生命的价值,使对生命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以“生命因──而美丽”,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谈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别人服务而美丽、生命因为诚实而美丽、生命因努力学习而美丽、命因珍惜时间而美丽、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语文学科是个语言积累的学科,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表达语言的规范,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生命 生命》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发展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本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采用活动性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或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
《生命 生命》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2、难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三、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三幅画面,(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画面,图一:娇嫩的小草从沙地中破土而出;图二:鱼钩上的鱼奋力摆动尾巴;图三:小孩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言)。
这一组“生命”图,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这种对生的渴望,生命的娇弱与伟大的交织,其实就是一种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命生命》,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3、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有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并完成大屏幕上的探究任务a、读准字音;b、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师生合作:板书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二读课文、研读赏析
⑴接下去请同学再次进入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生命。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2.
a、请从以上三个事例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畅所欲言,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能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体现出个体的个性特点]
师: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b、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写出小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肃然起敬”是发自心底的.敬佩;
“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仅仅”写出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出对生命的执着;
“擎天撼地”体现生命顽强;
“竟然”突出我的惊喜。
师: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朗读指导:注意把握朗读技巧(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师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师: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4、三读课文感悟品读
面对这些看似便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的方法整理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齐读最后三段,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板书:善待生命对自己负责
发挥出价值
为生命奋斗
[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现象联想到生命的哲理的归结,也是教学文本内容的整体完成]
师:1、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还有的学生就直接谈课前摘录的有关生命的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做了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等
师:大家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中引发了思考,更从相互的思考中引发了思考。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他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对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对生的渴望。这种顽强,这种与命运抗争,就是一种美。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如果没有第二步教师的提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如此活跃地“动”起来,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师:2、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充实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像的升华。]
5、课堂总结
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绚烂,更加的美。
6、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拓展阅读(长期作业)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田的《热爱生命》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读完以上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全班再进行交流。
七、板书
生命生命
事例思考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善待生命对自己负责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发挥出价值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为生命奋斗
《生命 生命》教案13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知识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命 生命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布置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 无限的价值
《生命 生命》教案14
教材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提示:明确了本次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通过阅读找出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第三部分是照片
一,呈现了课本的封面插图,以及两篇课文的文字与插图。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二、学情分析:
课前要提前一周的时间,引导他们翻阅语文书,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提醒他们,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情节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
三、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四、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
2.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点拨、创设情境、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品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情激发爱,以情打动人。
2、点拨法: 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
(二)学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梳理脉络。
课始,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并回忆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板书:飞蛾求生 缝中瓜苗 静听心跳 )
【 设计意图:回顾文本,梳理课文脉络, 符合学生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
(二)赏析词句,感悟内涵。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点拨方法:
(1)比较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感受“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会想什么?
(3)范读——感情读。
(板书:敬畏)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引导学生从文悟情,用激情洋溢的范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点拨方法:
(1)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颗掉进砖缝的香瓜子,你会想什么?假如生命只有几天,你是否还会出去迎接光明,茁壮成长呢?
(3)情感朗读,回归课题。(板书:赞美 )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了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情感 ,体现了课标中“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要求。】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点拨方法:
(1)亲身体验——摸。
(2)直观感受——听。
(3)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4)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板书:珍爱)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的体验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过程既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际平台。而充满激情的朗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境界。】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
2、交流搜集的名言,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 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有限的生命 无限的价值)
3、播放《命运交响曲》,回读全文,并试背课文。
【设计意图:音乐是流动的语言,用贝多芬的音乐,更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赞美和珍爱。】
(四)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书籍:
1、张晓峰的《敬畏生命》
2、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3、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乐曲:
1、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英雄》《田园》
2、华彦钧(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特别是几首乐曲的推荐,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多学科的综合熏陶下,感悟生命。】
《生命 生命》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弹”;正确读写“鼓动、欲望、震撼、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2、感悟课题: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说)
原来我们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是同一个词的重复。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题目呢?题目里又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学生认读词语。(请同学们快速读两遍词语,再读两遍生字。)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
4、教师指导书写。
“撼”是左窄右宽的字,右半部分是“感”,上边不要写成“成”。
“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诊”右部下面的三个撇要注意位置。
(教师指导书写,注意指导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学生仿写,展示)
5、小组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学:课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四、探究课文,突出重点
1、教师引导: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在小组内认真品读,并说说其中蕴藏的内涵。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教师导学: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无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回顾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的?
3、学生汇报。
二、探究学习,感悟体验
(一)教师导学:自由读读三个故事,想想哪些地方让你震惊?
学生自由阅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
1、找一找,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3、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4、品一品,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探究交流。
1、飞蛾求生。
(1)学生汇报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用红体字标出。)
(2)教师引问:为什么让你感到震惊?
预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很想逃走,并且不放弃生命。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
“鼓动双翅”让我感到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就是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生命的力量。
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可以看出飞蛾对生命的渴望,即使自己是那样渺小也要奋力一试。)
(3)教师引学: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教师引问:为什么它的跃动如此强烈?如果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生展开想象)
过渡:对,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一般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但它挣扎着——(引读句子)
(5)教师引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教师引学: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下面这些是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是啊,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7)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8)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事例。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指名读要求,组织学生学习。)
①快速读剩下的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2、瓜苗生长。
(1)(课件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①教师引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A、教师导学: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B、教师引学: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吗?[课件出示:选词填空。
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②教师引问: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而用“冒”?
(因为“冒”字体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教师引问:什么让你震惊?(顽强的生命力、渴望生命的欲望)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屈服的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加以运用。
(4)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请大家读读“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撼。
3、静听心跳。
(1)(课件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教师引问: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课文。
(4)教师引问: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了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6)小结:作者再次感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
杏林子自12岁起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震惊,被顽强生长的香瓜子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教师导学:结合课文谈谈,在杏林子看来,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过渡:其实,像杏林子这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谁?(出示课件)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十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失学的儿童。
四、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教师导学:此刻,相信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盎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教师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教师引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4、教师导读: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教案】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案08-26
《生命生命》教案09-01
《生命生命》的教案02-26
生命生命的教案01-11
生命生命教案(精选6篇)02-16
精选生命生命教案四篇04-15
精选生命生命教案三篇04-29
生命生命教案4篇04-10
【精选】生命生命教案三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