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1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2
科学就是让幼儿在不断观察,发现中积累经验,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4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的种子都成熟了、丰收了。同时针对秋天这个季节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种子》等,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种子,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供他们去探索。《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上学期结合秋天主题进行。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5
教材分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传播、动物皮毛传播等传播方式令幼儿感到好奇。他们有时会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时会追着飞舞的柳絮奔跑。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的知识,特设计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启发讨论、课件演示,引导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种子传播的过程及方式。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靠风、水、动物皮毛、鸟类粪便等途径传播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种子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展览会”。
2.种子的实物及图片,“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0。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
(1)请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提问:这些分别是什么种子?它们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说出常见种子的名称,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种子(如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提问:这些种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3)帮助幼儿了解种子的用途。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
小结:种子不仅可以繁殖,还可以食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记》,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 )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途径。
提问:为什么风能吹着蒲公英去旅行?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出示蒲公英实物,请幼儿吹一吹、试一试,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鉱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途径(如水、动物皮毛、鸟薬便、人类等)。出示莲蓬、苍耳、樱桃、豌豆等,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还有哪些种子和它们旅行的方式一样?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軋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提问: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引导幼儿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出示种子的图片,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将图片想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放正确,进一步巩固幼儿友种子传播途径的认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阅读《秋天多美好》第26—27页,说一说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学会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
3.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谁和家长一起去田地里种过麦子或者玉米、大豆啊?
——我们播种时麦子粒、玉米粒、大豆粒这些是麦子、玉米、大豆的种子,你看见这些种子是怎么样被播种到地里的?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玩过后教师提问:
——刚才你玩了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呀?
——你是怎么玩的?
——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也有种子,找一找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在哪里?
——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4.逐步展示课件。
第一段。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
——为什么风能帮它?
——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第二段。
经验转移。
——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豆角、西红柿、草莓、苹果、葱、蒜······)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教师小结:
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有许多种,有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等,小朋友们在出去玩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下,种子还有什么传播的方式。
活动延伸
请父母帮助幼儿回家记录孩子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7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9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
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
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
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
1、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2、出示一张表格。
这是什么?(苍耳)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幼:小鹿)我们画上小鹿,打勾,为什么在小鹿下面打勾?
这是什么?(麻雀窝)麻雀窝
怎么传播种子的?在哪里打勾?
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的猜想记录下来。
评析:该环节教师示范一例后,可让个别幼儿来记录,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示范后,应抱着相信幼儿的态度,放手让幼儿在前例的基础上探索记录。
动物传播标记制作为小鹿,使幼儿错误的认为只有小鹿才能传播,建议:1、对知识经验要进行小结:为什么小鹿能传播苍耳的种子,还有谁也能传播苍耳的'种子?2、标记可改为不同的动物头像。
3、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选择一张记录表(有特殊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
评析:幼儿的记录卡上出现错误时,教师的态度是放任回避,这不符合科学活动要求,科学活动应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的知识经验,教师可抓住机会,让其他幼儿来讨论。通过讨论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最后的评讲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大胆讲述,变教师的评讲为幼儿评讲,把幼儿推在前面,更多创造生生互动的机会。
活动结束前的讲评,不但可以判断正误,更重要的是可对种子传播方式进行总结:如,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的,及其原因。总结是对幼儿所获经验的一个提升,以便生活中幼儿再发现新的种子,可以准确地进行经验的迁移。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10
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种花的状态并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享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现在社会让幼儿快速成长太过急功近利了,往往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为了比别人更快,用各种违反规律的方法。这一次活动也是让幼儿了解生长都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规律进行反而没有结果。但只要按规律,有耐心,就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
2.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种花的状态并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
3.享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需要按规律生长。
难点:观察本、静、安的状态后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
《安的种子》20本、PPT、图片、记录表、20个装有口袋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我很喜欢的图书想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安的种子》。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封面上面有些什么?
(根据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和尚手里捧着东西)那捧着的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种子)
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打开这份礼物吧。
二、幼儿自主阅读本、静、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利用表格进行记录猜想。
1.教师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
寺庙里有谁?(老和尚和小和尚)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种子)
那接下来本、静、安三个人拿着种子会做什么呢?
2.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出示并表格。
(1)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分别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和结果。
(2)请幼儿自主阅读观察绘本。
阅读结束。教师进行提问:谁种出了莲子?为什么有人种出了有人没有?
三、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观察本和静种莲子的过程。
(1)教师使用ppt讲述本、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2)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仔细观察绘本: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挑出最好的花盆)(把种子放进了房间)(静用了药水和花土)
教师:那最终静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引导幼儿发现没有阳光和氧气植物会死掉。
(没有种出来,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四、小组合作阅读安种莲子的过程并进行模仿。
(1)请小组再次阅读安种莲子的过程,小组讨论为什么安可以种出莲子。
(种子发芽需要在春天播种,还要适当的阳光,雨水,氧气。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要有耐心。)
(2)小组对绘本进行表演。
师:如果你们就是故事中的本静安,请你们小组来学一学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他们的的表情和动作。
五、给你一颗小种子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得到了一颗种子,你们会怎么对待它呢?
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子下面的小袋子拿出来,看看你认识这个种子吗?如果不认识里面有一封信,请你好好照顾这颗种子,然后明年发芽了带来班级装点我们的植物角吧。
活动总结
在这个活动中,特别的运用绘本来代替传统以为的科学活动,从这个淡淡的故事中了解到种子植物都是需要按规律生长的,在三个和尚对种子的生长的过程中也了解了植物生长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其中阅读方式比较重要,从我们的自主阅读到集体阅读再到小组合作阅读,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趣,也锻炼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相关文章: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06-26
种子的传播教案04-07
种子的传播教案11篇08-01
大班科学教案:我喜欢种子03-06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藏在哪里12-26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种子藏在哪里03-07
大班科学教案:找种子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藏在哪里7篇10-2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大聚会》04-06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