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声音》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用多种形式朗诵散文诗《森林里》。
2.自主探索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恰当表现散文诗中小动物的特点,能与同伴合作边朗诵散文诗边配乐。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伴奏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用不同形式表现对散文诗的理解,尤其是能自主探索用不同乐器表现散文诗中动物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方法。
2.乐器:沙锤、鼓、碰铃、手铃、双响筒:自制课件:森林背景:鸟叫、马跑、走、乌龟爬的音频:《森林里》课件:动物声音的节奏提示图。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大森林”的背景,请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描述一下眼前的森林,猜测这片森林里可能有的动物。
(2)播放课件中鸟叫、马跑、走、乌龟爬的音频,请幼儿倾听并说说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
2.教师示范朗诵,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1)教师清声朗诵散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散文诗的内容。
提问:你在散文诗中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提问:你觉得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森林?森林中快乐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清晨,谁最先醒来了?鸟儿们在干什么?
什么是晨练?你身边有晨练的人吗,他们是怎样晨练的?你能说说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在辰练,是怎样晨练的吗?
(3)幼儿学习朗诵散文诗,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散文诗内容。
3.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用乐器为散文诗配音,合作朗诵表现。
(1)讨论散文中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结合课件中的提示图引导幼儿朗诵散文诗,并模仿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给散文诗配音。
(2)出示乐器,请幼儿观察并提出合作要求。
要求:请你们分成4组,找一找每一种声音用那一种乐器表现最合适:
每人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小组排练,合作朗诵散文诗并用乐器配音。
(3)幼儿分组,探索选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声音,边朗诵边为散文配乐。
(4)请一组幼儿进行展示,分享经验。
4.幼儿集体配乐器朗诵散文诗,感受散文诗配乐后的特殊效果。
活动延伸:
将乐器放在表演区,引导幼儿与同伴分工,配器、表演朗诵散文诗,感受配乐后散文诗美好的意境。
附散文诗
《森林里》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
两只鸟儿快活的唱着,
许多鸟儿高兴地闹着,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
在散步,
乌龟爬的越来越远了,
清辰,大森林里多快乐啊!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富有情境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的进入活动。另外,设置问题让幼儿去说,带上头饰让幼儿去演,都能使幼儿更好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但活动中还有欠缺之处,例如没有更好的关注所有幼儿,课堂时间把握的还不够好,以后我会改掉不足,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2
诗歌《咚咚咚》:
森林里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听见这声音,“笃笃笃”啄木鸟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呱呱呱”小青蛙一下子跳进了小河里,“沙沙沙”小老鼠一下子钻进了树洞中,“叮叮叮”小兔子一下子蹦进了草丛里,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越走越远。
活动背景:
在大自然中、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清脆响亮,有的声音低深沙哑,有的……。那些乒乒乓乓的声音在大人听来也许很平常,可在孩子的脑海中,也许就会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构思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声音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想象创造会比从视觉上感知的更为广阔、丰富。
《咚咚咚》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笃笃笃”“飞”的可能是啄木鸟……;“叮叮叮”“蹦”的可能是小兔子……,这些有趣的摹声能唤起孩子对有关声音经验的想象,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的独特的想象和意境之中,并配以动作来表现诗歌,体验用不同方法表现诗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借助摹声,运用不同的动词理解、想象诗歌的内容。
2.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物件来发出摹声,并配以动作来表现诗歌。
3.体验用不同方法表现诗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
2.圆舞板、沙球、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若干,大鼓一面。
3.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进入活动场地,初步接触常见动词。
师:今天的森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2.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倾听、感受各种摹声。
师:“森林里有什么呀?”(树、草丛、小河等)“小动物们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玩一定特别快乐。”
二、借助摹声,想象表达
1.倾听各种声音,学习用指代的方法想象、表达。
(1)听,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吗?(教师在树枝间敲击双响筒)在树叉间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可能是谁呢?(在树叉间出示小问号)
(2)小河里又发出声音来了,听一听是什么声音?(老师敲击圆舞板)可能会是谁呢?
(3)呀!树洞里还有一个小脑袋,它又发出什么声音?(师敲击沙球)它可能是谁呢?
(4)草丛中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在草丛中敲击小铃)“叮叮叮”又可能是谁呢?
(5)“小动物们玩得正开心,突然,森林里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咚咚咚”(教师敲击大鼓,做到有轻而重)这“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这“咚咚咚”的'声音会是谁呢?
2.创设情景,感知、理解、体验“笃笃笃啄木鸟”等躲藏时的速度,尝试用丰富的动词进行表达。
(1)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小动物一下子都不见了,什么叫“一下子”?
(2)小动物到底一下子都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动物一下子去哪了?(幼儿说,教师出示词卡)
(3)幼儿集体学说诗歌前半部分。
3.渲染气氛,体验经过时的紧张气氛。
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教师敲鼓)越走越远。
师:这一次的“咚咚咚”(演示)有什么变化?
4.了解诗歌名称。
师:其实这是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叫《咚咚咚》。
三、感受气氛,表现诗歌1.领会意境,学习合适的情绪和语言完整表达诗歌内容。
师:呀!好紧张哦,我们把森林里传来的声音一起来说一说。
2.做动作朗诵诗歌。
师: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说说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次合作,谁愿意来模仿一下“笃笃笃啄木鸟”……
4.借助打击乐器,用语言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方式表现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师:小乐器也想来说一说,拿着你们的小乐器我们一起来说说《森林里的声音》。
(教师敲大鼓,幼儿敲小乐器)(小乐器想休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四、活动结束师:“咚咚咚”越走越远了,森林里的声音可好听,可多了,我们快去告诉其它小动物们吧,让它们也出来尽情地玩一玩。(音乐起)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听辨录音的声音,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激发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叫声。
2.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又快又好地说动物,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已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并对部分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有一些了解。
2.物质准备
录音机、录有动物声音的磁带,各种动物名称字卡、叫声字卡若干,动物头饰、拼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讲述:这是谁的声音?
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辨别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动物发出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有不同说法的幼儿)
(二)游戏:找动物。
指导:再请幼儿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动物声音请幼儿随意拿动物名称字卡或叫声字卡到活动室周围找相应的动物图贴上,边贴边能大胆、流利地讲述。如:这是小鸡叽叽叽,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咕咕叫的是白鸽,白鸽的毛雪白雪白的。(激发幼儿根据动物声音、外形特征等进行描述,表扬说得快、说得多、说得与众不同的幼儿)
(三)发散性思维讲述:森林里的动物。
指导:请幼儿说说森林里还有那些动物,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叫的,它们的外形、叫声会给人怎样的感觉。(鼓励幼儿说得越多越好,说的范围越广越好)
(四)创编讲述活动:森林里的动物怎么啦?
指导:让幼儿重点听几种动物的叫声,然后根据动物的叫声、形象特征、活动特征来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创编故事。如:森林里有一只威风凛凛的出来了,它慢悠悠地边走边看,正在找食物呢。忽然,它昂头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原来它看见了一只兔子。(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讲述的情节离奇、丰富的'幼儿)
(五)表演活动:动物联欢会。
指导:
1.请幼儿听音乐进行大胆想像,用身体语言来表演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
2.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自由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富有情境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的进入活动。另外,设置问题让幼儿去说,带上头饰让幼儿去演,都能使幼儿更好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但活动中还有欠缺之处,例如没有更好的关注所有幼儿,课堂时间把握的还不够好,以后我会改掉不足,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借助摹声,运用不同的动词理解、想象诗歌的内容。
2、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物件来发出摹声,并配以动作来表现诗歌。
3、体验用不同方法表现诗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
2.圆舞板、沙球、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若干,大鼓一面。
3.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进入活动场地,初步接触常见动词。
教师:今天的森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2、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倾听、感受各种摹声。
教师:森林里有什么呀?(树、草丛、小河等)
小动物们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玩一定特别快乐。
二、借助摹声,想象表达
1、倾听各种声音,学习用指代的方法想象、表达。
(1)听,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吗?(教师在树枝间敲击双响筒)在树叉间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可能是谁呢?(在树叉间出示小问号)
(2)小河里又发出声音来了,听一听是什么声音?(老师敲击圆舞板)可能会是谁呢?
(3)呀!树洞里还有一个小脑袋,它又发出什么声音?(师敲击沙球)它可能是谁呢?
(4)草丛中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在草丛中敲击小铃)“叮叮叮”又可能是谁呢?
(5)“小动物们玩得正开心,突然,森林里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咚咚咚”
(教师敲击大鼓,做到有轻而重)这“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这“咚咚咚”的声音会是谁呢?
2、创设情景,感知、理解、体验“笃笃笃啄木鸟”等躲藏时的速度,尝试用丰富的动词进行表达。
(1)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小动物一下子都不见了,什么叫“一下子”?
(2)小动物到底一下子都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小动物一下子去哪了?(幼儿说,教师出示词卡)
(3)幼儿集体学说诗歌前半部分。
3、渲染气氛,体验经过时的紧张气氛。
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教师敲鼓)越走越远。
教师:这一次的“咚咚咚”(演示)有什么变化?
4、了解诗歌名称。
教师:其实这是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叫《咚咚咚》。
三、感受气氛,表现诗歌
1、领会意境,学习合适的情绪和语言完整表达诗歌内容。
教师:呀!好紧张哦,我们把森林里传来的声音一起来说一说。
2、做动作朗诵诗歌。
教师: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说说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次合作,谁愿意来模仿一下“笃笃笃啄木鸟”……
4、借助打击乐器,用语言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方式表现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小乐器也想来说一说,拿着你们的小乐器我们一起来说说《森林里的声音》。
(教师敲大鼓,幼儿敲小乐器)(小乐器想休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教师:咚咚咚”越走越远了,森林里的声音可好听,可多了,我们快去告诉其它小动物们吧,
让它们也出来尽情地玩一玩。(音乐起)
诗歌《咚咚咚》
森林里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听见这声音,“笃笃笃”啄木鸟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呱呱呱”小青蛙一下子跳进了小河里,“沙沙沙”小老鼠一下子钻进了树洞中,“叮叮叮”小兔子一下子蹦进了草丛里,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越走越远。
【森林里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声音》06-25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08-19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08-21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荐)03-06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7篇11-01
《森林里的动物》大班教案08-12
(通用)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5篇01-09
《森林里的动物》大班教案6篇08-31
大班语言教案《雨中的森林》11-16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