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角色游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
游戏内容
琪琪家厨房、洗衣房、卧室,甜甜医院配药室、病房,巧虎超市、送货车,奶茶铺,133公共汽车,银行取款机
游戏材料
游戏角色挂牌,自动取款机:银行卡、一米线等
游戏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扮演喜欢的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并在分享时愿意告诉大家。
2、愿意和大家一起想想说说关于知道的'自动取款机的事情。
重点观察
1、幼儿来园后是否主动去找角色牌子挂起来参加游戏。
2、幼儿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的。
交流分享
1、介绍:“你今天在哪里上班?”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介绍:我今天是巧虎超市的收银员……
2、讨论:关于银行取款机
1)这是什么?——了解正确的名称:银行的取款机。
2)你和谁一起去过银行?——了解多少幼儿有经验。
3)你看见是怎么用取款机的?——了解银行卡(老师出示为幼儿制作的“银行卡”告诉幼儿应该按照小组放置)。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2
游戏主题:
娃娃家,银行,小吃店,鞋店,花店
游戏目标:
1、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任务,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在说说、买卖、玩玩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交往。
游戏准备:
1、娃娃家的炊具、家具、电器,菜类,鱼类等。
2、银行玩具:柜台、取钱卡、取款机、钱
3、小吃店玩具:各种好吃的食物、蔬菜、鱼类、收银台等。
4、贝贝鞋店玩具:各种鞋子,鞋盒,收银台,等。
5、花店:各种各样的'塑料花、纸花、包装纸,收银台等。
游戏过程:
一、以花店开张,招聘服务员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猴的花店开张了,花店里都有谁呀?小猴要招聘三个服务员去帮忙,你们想一想花店的服务员都要做些什么事呢?
2、师出示花店的操作材料,以及之前服务员所制作的花朵。
二、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时候不能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
2、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能随意走动。
三、幼儿自选游戏角色进行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巡回指导。
1、师:花店的生意真好呀,你们的花买了多少钱?这么多的钱你们想用它来干什么?(可以引导幼儿把钱存到银行)
2、师:你的玫瑰花怎么卖?可以便宜一些吗?5块钱可以吗?我这里有10块钱……你要找我5块呀?
3、师:你想买什么呢?为什么不卖给你呀?哦,没有钱,那我们一起去银行取钱吧。
4、师:银行里面的人可真多啊!我们要排队哦。
四、游戏结束,讨论评价,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1)幼儿交流: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做了哪些事情?心里觉得怎样?
(2)教师小结:对每个角色区进行简单点评,重点评价花店活动情况。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3
一、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阶段,一人一娃娃两人一娃娃学做爸爸妈妈后,幼儿的角色意识有了初步萌芽。他们开始沉浸到游戏中,有的像模像样地用奶瓶给娃娃喝牛奶,有的抱着娃娃开始“窜门”,还有的会对着娃娃小声嘀咕“宝宝乖”。同时,大部分幼儿已经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进嘴里,并常会用“这是假的呀”说明自己的游戏行为与现实的区别。
十月以来,按平均4至5人计算,开设了7个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挤着7、8个人,有的则只有2、3个人;有的娃娃家出现好几个爸爸妈妈;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乱摆乱放、散落满地;结束时,忙乱一片不会。
说明这个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从无到萌芽,并逐渐鲜明起来,开始能够处理真假关系,既按角色规定动作去行动,又能按事物与人物的现实特点去处理事物,但角色认知发展较慢。大多数幼儿尚不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在此薄弱环节上采取相应措施。
二、游戏要求
1.愉快游戏,大胆表达“我的家……”“我真高兴……”。
2.巩固游戏常规,学会摆放及物品。
三、游戏准备
1.材料:7个娃娃家餐具厨具,每套放在一个小篮子中。
说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归类能力、能力都较差,因此为便于幼儿掌握物品摆放的常规,的材料应是幼儿易于取放,易于的。
2.丰富经验。
(1)观察:家里有哪些人?
(2)讲讲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现实逻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家中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等等。
说明当孩子还没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时,角色认知水平低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家庭人员的关系。
(3)观察:家中物品摆放,教室物品摆放的情况,使幼儿初步知道东西要摆放整齐。
(4)启发幼儿学会一些物品摆放的方法:“怎样放才稳?怎样放更干净?如:碗和碗叠起来,碟和碟叠起来;大的东西先放,小的东西后放等等。
说明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家长在生活上包办较多,幼儿动手能力较差,教师除了在材料上力求简便之外,更要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丰富幼儿的经验,并放手让幼儿尝试实践。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观察:各娃娃家人数。
分层指导:
A.凡对2一4人的娃娃家,引导幼儿尽快投入游戏:你们准备怎么玩?
B.对4个以上、2个以下的娃娃家,讨论“人太多/太少怎么办?”。鼓励幼儿按商量的结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选择,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请些朋友来。
(2)观察:餐具摆放。
指导: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搬新家了,家里的东西先要怎么样?(摆摆好)”。
说明
现阶段游戏中,游戏材料逐渐增多,游戏开始有了主题,有别于第一阶段的完全独自游戏。因此启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以促使幼儿尽快投入游戏,又要启发幼儿学会一些解决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开。
(1)观察:娃娃家人员情况及幼儿的角色分配情况。
按需指导:
A.当娃娃家又出现重叠人员时,教师可以启发:你是哪个娃娃家的`?在这个娃娃家里你是谁?你们家还有谁?到底谁是这一家的爸爸?
B.当孩子们发现两个“爸爸”后,有时其中的一位会忙改称“哥哥”等角色,则游戏继续进行;如两个“爸爸”相持不下,则抓阄、猜拳或交流时讨论。
(2)观察:幼儿游戏情况。角色行为如何?角色意识如何?有无情节展开?
指导:
A.扮客人:你是谁?你在做什么?还想做什么?还可以怎么做?点拨幼儿将重复的某一装扮动作发展成角色行为。同时激发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如:教师扮客人离开娃娃家时,幼儿说“再见”。教师继续引导“我有急事,你知道车站在那里吗?”幼儿:“在那里。”师:“我不认识,你送送我吧?。幼儿“好”。送出门后,因未开设汽车主题,幼儿四处环顾了以后说:“我帮你叫辆出租车吧”。就这样角色行为一点点丰富起来。
B.对于某些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可参于游戏直接指导,从扮主要角色妈妈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让幼儿从有具体参照到独立游戏步步递进。
说明
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所以随机性特别强。因此教师应注重观察,以便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意向,以捕捉指导发展游戏的契机。
3.自发交流,巩固角色认识。
(1)你是哪个娃娃家的?你是谁?你的家还有谁?娃娃家成员上前亮相,并一一,“我是……”
(2)你有什么高兴的事?营造温馨的氛围,集体分享游戏的喜悦。如有娃娃家讲到过生日,可以请小寿星上场,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个孩子如临其境,置身欢乐之中,还可以讨论“除了唱生日歌,还可以怎样祝贺生日?”。(送花、送礼物、吃蛋糕等等一连窜情节接踵而至。)
又如,出现打电话情节可以让介绍的孩子与听讲的孩子进行对话,“喂,你们好…”“你好…”,游戏的乐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戏的热情。
(3)参观娃娃家,“谁的家最干净”,鼓励摆放物品、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说明游戏也是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所以教师应以共享为宗旨,注重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小班初期以愉快体验为主,教师要设法营造“你快乐,我快乐,在家都快乐”的氛围,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4
活动目标:
1、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2、知道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体验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7、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准备:
“肯德基餐厅”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角色游戏区“肯德基”。
2、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马上要玩“肯德基”游戏了,请你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怎么玩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梳理出:角色分工。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讨论:肯德基餐厅里有谁他们会做哪些事经过讨论得出:肯德基餐厅里有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游戏时家把事情分着做,有的'收钱,有的服务,有的去买食物,这样很有意思。我们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4、幼儿自由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挂牌。教师助幼儿挂牌时提醒:想一想,你要做些什么助幼儿形成游戏目的。
5、幼儿自主展开游戏。教师以“服务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一边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同时指导幼儿准确、热情地当好“服务员”,使用“欢迎光临”、“你要什么”、“再见”等礼貌用语注意顾客在餐厅吃“肯德基”的情况,鼓励他们方地说出所需要的“食物”,建议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会使用“谢谢、再见”等。
6、简单评价: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
活动反思:
在制订角色游戏《肯德基》计划前,我就考虑到我班孩子有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只是因为肯德基餐厅是他们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那些吸引人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而愿意去参与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几乎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但实质上部分孩子都是自在游戏,有时也交流,但尚未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所以,我就把这学期的角色游戏目标定位在“建立初步的协商分工意识上”,这主要基于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对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水平的发展做过渡很有必要。
游戏开始时,我没有象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挑选。为避免“一窝蜂”现象,我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商量“肯德基”里的角色分工,然后再自由选择角色。在助他靡牌时又再次强调:事情分着做很有意思,但要认真去做相应的事,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我觉得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已有经验,然后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当什么角色,对游戏的开展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孩子游戏时的观察更重要,我在这一点上没有全程坚持。虽然有参与扮演“服务员”这一角色,但也只是引导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儿使用一些“欢迎光临”这些礼貌用语,并没有实质性的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交流、交往情况。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和同伴角色与角色之间“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游戏中的孩子们,并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助,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真正的去创造性的映生活。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5
游戏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新年"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新年'"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新年"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新年"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新年"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新年"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3.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新年"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游戏反思:
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能按意愿选择角色,主动热情地与同伴交往,并相互赠送节日礼物,幼儿的兴趣很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大多数幼儿的角色意识较强,能很好的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6
一、情况分析
最初开始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是否上过托儿所,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中闲逛或抱着娃娃无所事事。有个别对新环境还没适应的孩子,一听到“妈妈”两字,竟然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此外,对于还在游戏的孩子,有半数左右出现以下现象:当问在喂娃娃吃饭的孩子”。再问:“你在干什么”?“我在喂娃娃吃饭”。再问:“你是谁?”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是张熠”。 可见,这类幼儿有装扮动作,尚没有扮演角色的意识。
说明
以上那些尽管处于游戏群体中,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因为,一般认为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只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才是游戏。另外,不能分辩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说明幼儿尚未确立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出现晚于角色行为。因此,对于前者教师应使其愉快投入游戏激发角色行为。后者可深入一步进行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游戏要求
1,学做爸爸、妈妈,激发角色行为,培养角色意识。
2.建立游戏常规: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提供材料:设置阶梯
(1)一人一娃娃,餐具若干;
(2)两人一娃娃,一诀大积木(桌子),两个凳子(床),餐具若干。
2.丰富经验:
(1)观察爸爸、妈妈平时做些什么;
(2)谈话: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为孩子做了哪些事?
说明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当零星、个别的装扮动作成为动作系列,也即以连续的方式将个别动作组织起来,形成系列动作,这时装扮动作就成了典型的角色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通过谈话加强记忆表象,帮助幼儿积累装扮动作经验,逐步形成动作系列,从而激发角色行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托儿所放学了,爸爸妈妈快来接宝宝回家吧。
(2)观察:幼儿投入游戏的情况
(3)指导:激发幼儿尽快投入游戏。
A.当材料设置为一人一娃娃时,鼓励每个幼儿来抱娃娃,指导语:哪个是你的宝宝?快快带他回家去吧!
B.当材料设置为两人一娃娃时,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并找到游戏场地,指导语:你们两个是一家的吧,哪个宝宝是你们的?你们家在哪儿呢?
C.对那些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或哭泣的孩子,教师可带着他一起玩,或与能力强的幼儿结对。
说明
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这种外显行为是辩别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它可以将游戏从闲荡静观中标识出来。而孩子只有处在外显的活动状态,能参呈现出积极的想象、情绪和思维。特别是小班幼儿,其内心世界越显示出外显活动的特征,其想象越依赖于对物的操作,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去操作游戏材料,尽快投入游戏。
2.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有哪些装扮动作?是否形成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如何?
(2)指导:
A.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可以启发:这是你的宝宝吗?你打算为宝宝做什么?也可以用游戏情节感染幼儿:你的宝宝好象在哭嘛?她想做什么呀?她是不是肚子饿了?
B.丰富装扮动作,形成角色行为。当幼儿反复做着喂饭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宝宝光吃饭,没有营养,这里有些菜和汤要不要?;宝宝呛着了,快快拍拍他,“宝宝乖,不哭了,慢慢吃”……使幼儿具备一系列装扮动作和语言,逐步形成喂饭的角色行为。
C.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当幼儿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时,可以引导:你是宝宝的'什么人?是妈妈吧?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爸爸呢?
说明
这个阶段,应大量采用个别指导,了解幼儿游戏水平,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一一时应的具体帮助,使幼儿沉浸到游戏中去、愉快游戏,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3.自发交流
(1)鼓励幼儿畅言:今天我是谁?我的宝宝叫什么?我做了些什么?
(2)丰富幼儿的装扮动作和角色行为,采用情景表演和集体模仿推广介绍。
如:哄宝宝睡觉、喂饭等。
说明
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把自己的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幼儿乐于表达、大胆表达,尤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孩子,树立其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开端,使幼儿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发自主的精神。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7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
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
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
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开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8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医院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瓶、药瓶、×光片等。
2.游戏主题:理发店 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3.游戏主题:面包房 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4游戏主题:娃娃家 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5.游戏主题:动物园 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6.游戏主题:小舞台 材料投放:各种头饰、演出服装,话筒、伴奏小乐器等。
7.游戏主题:小汽车 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3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师观察要点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3幼儿游戏情节是否有所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记录
(一) 游戏中,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娃家游戏内容始终没有新的发展,而点心师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在游戏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提出了给娃娃过生日的想法,但显然目前娃娃家所提供的材料限制了他们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为幼儿提供可以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向家长求助收集废旧蛋糕盒,并在上面贴上水果标记;制作水果图片,以便幼儿能够一一对应将水果图片插入标记中。
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点心师的注意,他们很专注地开始制作水果蛋糕。娃娃家的妈妈、动物园的饲养员纷纷来到面包房对售货员说:“今天娃娃过生日了,我要买一个蛋糕。…今天小白兔过生日了,我想送个蛋糕给它。”面包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娃娃家、动物园里,幼儿们围在一起开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开心。
分析与反思:教师调整材料的依据来自于幼儿的需要。材料投放之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了表现的机会,丰富的游戏行为便随之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蕴含的游戏目标——兴趣激发、专注力培养等得到了体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也增强了。可见,能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积极的游戏和交往行为。
(二) 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活动中,我和幼儿讨论起了“冬天怎样保暖”这个话题。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冬天用的防护用品,如面霜等。于是,我将这些材料放进了娃娃家。可观察下来,幼儿在游戏时并没有使用这些材料,个别幼儿能想到出门时要帮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没想到帮娃娃涂面霜。显然,娃娃家过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儿对涂面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回忆冬天妈妈带孩子出门时的情景,重点演示“涂面霜”的细节。在随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忘记“给娃娃涂面霜”这个细节。
分析与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忽视游戏材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时可通过谈话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与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扩展到所有幼儿身上,以此让幼儿的游戏行为变得有意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静安区余姚路幼儿园 潘炜)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9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
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
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开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
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
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0
一、情况分析
由小班上来的幼儿经过一个暑假,彼此间有了陌生的感觉。小班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对于新的环境会有许多不熟悉: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到底该在哪儿玩呢?哪些玩具、哪些积木该是娃娃家的呢?哪些又该是医院的呢?……,重新建立游戏的环境让幼儿熟悉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小班幼儿还保留着许多小班的年龄特点,以与物交往为主,那么对待物的态度又如何呢?
刚刚走出小班的幼儿要开始在游戏中选择主题,找到该主题的玩的地方,还要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这对幼儿来说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长的过程。
二、游戏要求
(1)熟悉游戏环境,知道自己选择的主题是在什么地方,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
(2)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各种积木、各主题的玩具,如娃娃家煤气灶、碗、筷等,医院听诊器、压舌板等。
丰富经验:(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商店是有围墙的,医院也是有围墙的。(2)利用参观等方法加深幼儿对生活的印象。(3)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要爱护玩具,因为医院里的医生爱护自己的医疗器具,娃娃家的妈妈都会爱护家里的用品。
说明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的反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也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通过无数次回忆、讨论,让幼儿在游戏前或游戏后,能进一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
四、游戏指导
1.和幼儿共同商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公共汽车等主题玩的地方,确立主题的环境。
2.向幼儿介绍教室里的积木和玩具。
说明
幼儿经过小班的角色游戏会对已有主题玩具有一定的需求,让幼儿充分意愿地选择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3.观察游戏,共享游戏,指导游戏。
①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玩具
说明
选择玩具的多少,正确与否体现了幼儿角色意识的强弱,在面对幼儿的选择时教师不应着急地评判,这个年龄的幼儿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盲目被玩具吸引,操作起玩具,也有的幼儿会有目的地拿起与自己
角色相匹配的玩具,而且在游戏中很好地使用,看到这些情景,教师真的要舍得表现自己的赞赏,让幼儿游戏得更带劲。
②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积木
说明
要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并不是每一个游戏者都有这种意愿的,也不是每一个游戏者在游戏开始时就产生的,幼儿有时会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咦,娃娃家和医院之间怎么没有围墙?”于是会有一名幼儿去一个角落里搬来不少积木搭上围墙,这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教师要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然而有很多时候一场游戏幼儿谁也不在意,谁也没想到要搭个围墙,这也是正常的.,也是需引导的。
③重点观察幼儿收理玩具
说明
幼儿选择的玩具总有她(他)一定的道理,收理玩具时给幼儿一个固定的箩筐,对培养幼儿对玩具的态度有好处。
4.交流评价
①再现式:将幼儿游戏中好的游戏情节再现,如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了玩具,而且很好地使用玩具;如娃娃家爸爸发现自己的家和医院是通的,就在家中造起了一堵墙;如医院里的医生把医院的玩具收理得整整齐齐。
说明
再现式可以是情景再现,也可以通过语言再现,再现式交流能使小班初期幼儿有较直观印象,容易接受,因此,这种方式应多用、多强化。
②提问式: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问题。
如,我是病人原先在医院看病,可走着走着从医院走到了娃娃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我是顾客去理发,看见理发店的叔叔手上拿着听诊器等等,幼儿会在这种问题前思索,这种思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这是很正常的。
③用展现的方法向幼儿介绍各主题的箩筐,引导幼儿知道要会选择玩具,正确使用玩具,还要收理好玩具。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1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3 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
一、情况分析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阳台上观赏自然角的花草动物;有的进入别的娃娃家做客人;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玩具柜成了现实中的菜场……
说明
游戏水平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适宜环境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是教师观察指导游戏的关键。
二、游戏要求
鼓励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大胆提出新主题。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娃娃家主题以外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净水机等,菜场的各种菜、电子秤,公园的动物积木及栅栏等。
(2)观察、捕捉幼儿的游戏动向,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3)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如预测菜场、公园可能将成为新主题,而电子秤和动物积木,这些具有明显象征性的材料带有一定的暗示和启发的功能,比抽象替代物更能激发小班幼儿在新主题中的游戏情节和行为。
2、丰富经验
帮助幼儿积累生活中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先观察、再回忆后讨论,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推进游戏的主题和情节。
(1)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菜场有谁?”“公园有什么?”等等。
(2)就“作客”、“买菜”、“买门票”等内容展开专门的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的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如:当有客人来时,主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买菜时顾客和营业员都说些什么?买门票时售票员将说些什么?
3、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介绍提示游戏经验,激发幼儿自由选择与游戏欲望。如:“明明家上次有客人来,他们特地买了个大沙发,让客人座得舒舒服服,客人真高兴!”又如:“有娃娃家过生日、客人买来了大蛋糕,还送上美丽的鲜花,小寿星开心极了!”
(2)进一步启发暗示幼儿大胆选择提出新主题:你还想玩什么?还需要什么?还增想加什么只要想做都可以试试等等。
说明
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和口吻引导幼儿选择游戏。尊重需要满足兴趣,鼓励
幼儿开展自主意愿的游戏新主题,增强其自主性和自信心。
1、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产生新的游戏行为?新主题开展情况如何?认知经验是否具备?游戏材料是否充足?语言与交往是否存在困难?
(2)针对上述观察结果,实行相应指导。
(3)游戏外的指导:如观察发现娃娃家游戏局限于旧情节而无交往,教师可作为旁观者插话:如“宝宝今天生日,你们请谁来参加生日会?”以此启发幼儿走出家门,增进与新主题和平行主题的交往。
游戏内指导:当观察发现游戏中没有语言的交往,如菜场一顾客用手指指“鱼”,营业员拿给他,顾客递上钱,营业员收下,顾客离去……这时教师可扮营业员(对顾客):“你好,你想买什么?这种青菜很便宜,只要一块钱一斤,多买一点吧……”或扮顾客(对营业员):“我想要买一斤萝卜,这萝卜新鲜吗?要多少钱?太贵了,再便宜点吧……”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角色的技能与行为。
说明
自主展开环节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于小班的幼儿应尽量多采用间接指导,与幼儿站在同等的.地位,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自然的角色语言行为给幼儿以具体帮助。
2、自发交流
(1)“今天你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戏吗?”“把你最开心的、最想说的事情告诉大家”。
(2)择机营造氛围,激发全体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当娃娃家想出了净水机,交流时大家都来做客人,由主人请大家尝尝他的“净水”,“哇,真好喝呀!”让幼儿全都沉浸在游戏的想象中。又如,有娃娃家招待客人时唱起了卡拉OK,交流时由集体点歌,在主人带领下共同高歌一曲,欢快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每个幼儿的心头。气氛热烈,幼儿的游戏体验极为深刻,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说明
注重交流内容的趣味性、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手段,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交流活动富有吸引,力,更好的发挥小班幼儿游戏交流分享的效果。
A对于新主题可用情景表演,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角色语言。如菜场营业员和顾客的对话:“你好,你要买什么?”“我要买……,多少钱?”“两块钱”等。
说明
菜场、公园等新的主题情节需要幼儿的交往,而语言是进行交往的工具。因此,促进幼儿游戏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交往用语,在游戏中也就是角色对话。其中,采用情景表演法,学习模仿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超市工作人员的职责,学会玩超市的游戏。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增进各游戏之间的联系。
3、进一步培养幼儿按要求归类摆放游戏材料的意识、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营业员标志、钱、柜台及超市的各种货物
活动过程:
1、简单讲述上次"超市"的游戏情况,提出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超市中,不能按类收拾游戏材料。
(2)个别幼儿不懂得礼貌待客。
(3)游戏情节较单调,与娃娃家的交往不够。
2、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游戏,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超市。
引导幼儿在学会分清"超市"游戏中营业员、保安等角色的工作职责基础上,能与娃娃家进行简单的`游戏交往。
教师以经理的角色身份帮助幼儿发展相应的游戏情节。
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按各角色区收拾游戏材料,并要求能整齐摆放。
活动反思:
去超市购物是每个幼儿最开心的事,他们总喜欢一下子买好多好多,什么都要,也不管家长愿不愿意,通过游戏活动也让幼儿从中学会节约的习惯。在进行商店游戏中,我们可以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节约用钱的,要求幼儿每次购物时,只挑选两样物品,也方便后面的顾客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小超市》含反思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4
一、情况分析
寒假过后,依然保持几个已有的主题:娃娃家、菜场、公园、汽车。但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情节:一菜场营业员提出买一送一“买一个鸡蛋,送-只螃蟹;一幼儿拿着方形积木,摆在眼前,到处“咔嚓、咔嚓”拍照;更有一些幼儿在地上竖块积木,又急忙捂耳走开(放鞭饱)等等。当教师问起这是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孩子的回答多是:“我看到的,我玩过的……”。可见,假期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结构带来了发展,于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现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是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
说明
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形式。儿童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映在游戏中;儿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经熟悉的各种事物综合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因此,教师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的环境,适时适当的进行指导。教师应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所及出发,把握游戏中的闪光点,增强角色意识,既使幼儿自主游戏,又使其获得各方面的提高。
二、游戏要求
稳定原有主题,推动各主题情节发展,鼓励幼儿玩出新的、喜欢的情节。
三、游戏准备
1.提供材料
增加材料的投放:提供纸棍、小塑料袋、小相机;结构材料由花片、胶粒扩充进更多的品种。
说明
游戏材料的增加,为新游戏提供了物质准备,为游戏情节的丰富提供了可能,同时创设了用材料进行替代的物质环境。
2.丰富经验
围绕“快乐的寒假”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幼儿畅言“去过那里”、“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玩过什么开心的事”。
针对谈话中不够明确的、游戏中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幼儿自主讨论。如:“买-送一”是什么意思?怎么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里?
说明
心理环境的创设可以说是幼儿游戏发展的源泉。儿童游戏是儿童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自我表现,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儿童游戏的主题、情节、技巧和内容也就越丰富,其游戏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在游戏之外教师应注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这对游戏具有重要影响。
四、游戏指导
1.观察重点
a、游戏情节是否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通过对个别幼儿的鼓励是否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B、新投放的材料是否被使用?如果用了,那么是如何使用的?如没有,原因是什么?不感兴趣还是不会使用?
C、在游戏中,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如何?合作交往的水平怎样?
说明
因为游戏是基于儿童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自发活动,所以上述观察内容都是围绕当前游戏进程提出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以便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并制定下一步措施。
2.指导方式
a、以游戏伙伴的身份直接指导。如发现菜场情节单调、讨论过的内容没有出现,这时可扮顾客买菜“可不可以便宜一些?”、“莱多拿不下,怎么办?”
说明
如果幼儿在启发下解决了问题,可以在自发交流时引导其介绍;如果没能解决,则可在自发交流时引发幼儿讨论。教师在直接指导时,切忌急于求成,要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教师只需一步步旁敲侧击,自会水到渠成。
B.通过自发交流间接指导。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情景表演“划船”(纸棍为桨);小菜场做广告“买一送一”;邀请小摄影师为大家拍集体照等等。
说明
以上方式属再现式,它能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印象,对小班幼儿尤为适合,且深受该年龄幼儿喜爱,建议多采用该方式。此外,通过鼓励个别幼儿游戏的闪光点,力求以点带面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推动和丰富情节的发展。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5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相关文章:
角色游戏小班教案04-07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04-20
角色游戏大班教案02-12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07-22
角色游戏活动教案01-21
中班角色的游戏教案11-03
小班角色教案06-18
角色游戏活动大班教案04-29
小班角色商店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