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树教案

语文树教案

时间:2024-11-06 16:50: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树教案1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语文树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的别具特色的抒情诗,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橡树的真情,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

  全诗内容直观,语言通俗。首节发出了呼吁,次节说明原因,3节追忆童年,末节倾诉真情。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平和变为真诚恳求最后化为严厉警告。诗本身写出了对老橡树的感情,实则引起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来源:学,科,网]

  在这棵老树上,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具有象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去感受诗人的思想,去探讨和领会诗中老橡树所体现出来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二)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样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确那样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的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明自己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教师示范朗

  1、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一棵老橡树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四)初步赏析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2、发表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

  因为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不必拘泥于一种理解。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平和劝说[来源:学,科,网]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超级大国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像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度。

  (五)深入赏析诗歌

  深情朗读,体会诗歌主题。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2、作者对老橡树感情的表达是自然而直白的,质朴中见真诚,通俗中见深情,注意诗歌的这种语言特点。

  学生可自由发表对诗歌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的见解。

  3、关于诗歌主题[来源:]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多角度思维,开展讨论探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作者的其他诗歌,评价诗人的写作风格。

  (七)布置作业

  1、课外广泛阅读国内外作家的诗歌。

  2、学习创作诗歌。

  板书设计

  樵夫,别砍那棵树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超级大国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教学反思:

  诗歌绝大多数都是适合朗诵的,虽然本文是翻译诗,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韵脚。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义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提醒学生朗诵时注意真正地用心去领会诗中感情。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阅读首先是学生的阅读,是学生有问题的阅读。因此本课设计的"初步赏析"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学会发现问题,看大家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为下面的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设计好的问题,以适应教学实际中的思路,突破遇到的难题。学生因阅读经验、能力、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回答五花八门,不可能都是教师要讲的,也不可能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将学生的回答归类,看看哪些和文章的主旨有关,哪些和文章的结构有关,哪些和文章的写法有关。归类的目的是更加突出问题,从而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需要讲。归纳得好、引导到位,就会生成精彩的课堂。同时也要慎重对待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许只要稍做引导便可以打开全新的天地。因为被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主宰的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好的读者的,倒是会造就一批回答问题的机器。

  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理念,它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合作,而小组讨论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这一环节中,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或讨论的准备。小组讨论需要展示每个学生的观点,但是还需要在观点的相互碰撞、启发的过程中生成更新的认识,也就是说小组讨论的结果不是学生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质疑、论辩的过程中将思考和认识展开和深入,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

语文树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六、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语文树教案4

  一、导入

  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

  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

  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冯骥才简介)

  ?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俗世奇人》课文评点

  三、阅读活动

  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

  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

  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俗世奇人》问题探究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结局)

  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

  “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他还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贱卖海张五,打击了“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4、从“主题”的角度来说:通过描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表现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和智勇双全,表达了作者对泥人张的敬佩以及为民间有这样的“奇人”“绝活”而感到自豪。

  阅读活动二、手法欣赏

  伏笔照应悬念设置对比手法侧面烘托

  请自选一个话题,表达自己对作者写作技法的欣赏。

  1、“那天下雨”和“泥人张从鞋底扣泥巴”形成伏笔照应。

  2、人们瞧着“泥人张”如何“回报”“海张五”。设置悬念。

  3、“海张五”的气急败坏和“泥人张”的镇定自若形成对比。

  4、“海张五”到天庆馆吃饭时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海张五”的“不凡”。《俗世奇人》赏析

  阅读活动三、品味语??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情节简单却悬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这就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关。让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品味这其中的妙处。

  赏析语言的方法:

  1、修辞

  2、传神词语

  3、幽默生动的方??

  举例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

  2、“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寻”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20俗世奇人刷子李好嘴杨巴课文在线朗读

  3、“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四、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语言。泥人张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海张五的狂妄、跋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手法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张这样的“民间奇人”越来越少,民间手工艺品也日渐稀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

语文树教案5

  【课题名称】《会走路的树》

  【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一至四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小树”陪小鸟玩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五至九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文学本是有情物。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语文课本这个载体,把课本作为一个生长点,巧妙地延伸开去,有机地生成更多的东西,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理念】

  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教学时,要让学生学出情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的设计理念是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配乐朗读、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解开悬念,知道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体会自然界美好的友谊。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质疑探索,在读文中释疑。教师适当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境,感情朗读中体会课文美好的意境。

  2、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话朗读中领略到小鸟与小驯鹿间的快乐和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对话朗读中领略到小鸟与小驯鹿间的快乐和和谐,知道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的感情。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动物卡片、动物头饰、配乐。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清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二、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师挂上驯鹿爸爸和小鸟图)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课件出示这句话)(教师要指导读好对话,通过“爬、坐一坐”等词语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

  2、“会走路的树”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词句。

  3、小组交流。把你画下的词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议一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样呢?我们开个小小的读书会,赛一赛,看谁能通过美妙的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以及他们之间的快乐相处读出来。

  【穿插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

  4、想像说话训练:(出示句子)“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2)启发想像:假如你是这只小鸟,你跟着小树会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见到过哪些有趣的东西?会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要使学生理解鹿爸爸乐意帮助别人。】

  5、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只要想象合理,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同时配上音乐。

  师小结: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齐读第3自然段)

  6、情境创设: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天。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要飞往远方过冬,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假如你是这只小鸟,要离开“天天陪他”一起玩的小树,这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呢?结合小鸟当时的心情,你们猜猜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也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演一演。

  学生上台说或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赛读中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想像的说话训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表演体会,升化情感。

  1、情境创设: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有趣的对话呢,想了解吗?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9自然段。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学生自读)

  师相机指导:

  抓住“常常提起”这个词了解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演员”。

  三人自由组合,边表演边朗读。

  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分发头饰),其余小朋友观看、评判。

  【教师的指导,加上学生的朗读体会,以演促读,使他们学得活泼、主动。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

  四、放飞想象,续编故事。

  1、(出示课件)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展开你们的想像翅膀,看谁的故事编的最生动、有趣。(提示:体现出小鸟和小驯鹿一家那种真挚的友谊。)

  2.指名登台表演将续编故事。

  【课文的结尾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续编故事中,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扩展延伸,升华了主题。】

  五、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是的,动物是那么可爱,他们又是那么友善,动物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多媒体出示动物和睦相处图片)。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和同学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

  六、拓展延伸,作业乐园。(选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鹿 ( )的太阳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东西 ( )的草地

  2、写近义词。

  好奇( ) 告别( ) 特别( )大概( ) 美丽( ) 常常( )

  3、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吗?像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老师给大家推荐几个。

  《小鸟和小熊》、《小鹿和小天鹅 》、《去年的树》、《长不大的红杉树》 4、续讲故事

  把自己续编的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写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你熟悉的人听。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鸟 小树(鹿)

  ↖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

  第二年 小鸟 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教学反思

  1.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出种种情景,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掘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而教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2.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本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生动有趣的特点,把学习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如续编小驯鹿带小鸟回家的故事)、情感经验和想象世界(如讨论驯鹿爸爸带小鸟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仅学会了美丽的童话,还品味了优美的语言,而且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语文树教案6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语文树教案7

  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的明显特征。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培养幼儿讲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认读汉字:燕子、狗熊、松鼠、小朋友、收、

  重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能大胆完整的讲述。

  准备:

  树叶型的信(给松鼠的、给燕子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空白的树叶型纸;水彩笔;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1、 提问引题

  出示树叶型的信。提问:这是什么?

  师:这不光是树叶,还是树妈妈的信呢!

  2、 讲述信的内容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树妈妈写了许多信,都是写给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第一封信的正面)请幼儿根据图与汉字猜出收信人,并认读汉字“燕子”。提问: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呢?

  (2)(展示信的反面)引导幼儿根据图示想象信的内容。

  提问:信上画着什么?你觉得树妈妈想告诉燕子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讲述,鼓励幼儿讲的与别人不一样。)

  (3)以同样方式讲述给松鼠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信。

  3、完整讲述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配合多媒体操作)

  4、 进一步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记录。

  你们觉得树妈妈还会写信给谁?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呢?

  个别回答——请幼儿将答案记在树叶型的纸上。(引导幼儿根据范例用图画表示。)——根据幼儿创编的信开展同伴间互讲活动。

语文树教案8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 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l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

  l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l 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2.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

  3. 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 开火车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3. 老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邻居或朋友,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导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激发学生兴趣,质疑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学会读书的方法。

  此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操。

  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猜字谜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动了脑筋,还积累和巩固了识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语文树教案9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语文树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鸟儿按照约定,来为大树唱歌,但大树被人类砍伐,并制成了火柴,鸟儿最终悲伤地离去。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棵大树的悲惨命运,通过鸟儿为失去了大树这个朋友而悲伤地唱歌的画面,提醒人们:没有了树,鸟儿将怎样生活?警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刻不容缓。

  二、学情简析

  对于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以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女孩的三组对话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

  本课的6个生字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应、桩、厂”三个都是后鼻音,而且“桩”是三拼音,可以再练练拼读,帮助读准字音;“厂”是第三声,发音要到位。“音”是前鼻音,“燃”的声母是r,要指导学生把这个翘舌音读准。这些字音的朗读训练要与阅读教学结合,在语境中及时纠正,不断巩固。

  “斧”的字形可以结合“父”来识记。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尤其要读好三个场景中,鸟儿和树桩、工厂、小女孩的对话,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地问,从而体会鸟儿的焦急和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目标三: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训练的目标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边读边思考。

  目标四:能看图展开想像,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想像说话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借助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极有帮助。这篇课文可以借助“语言直播厅”中的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图片,说说第二年鸟儿回来后又会看见一番怎样的景象。

  对于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来说,可以鼓励他们自己结合这一主题,再自行创设图片,画画、说说。

  四、教学设计

  1、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一段鸟儿在枝头愉快歌唱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愉悦、和谐,与文中描写的第二年鸟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文,而且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2、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本课的生字中前后鼻音、翘舌音都是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是三年级了可以在初读时在加强写思维的力度,如:借助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要求边默读边思考,用直线划出文中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话;细读课文时,抓住这三组对话读好,体会鸟儿和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3、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老师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机会,让他们有内容可讲,讲得规范。如:课文的结尾部分鸟儿面对已变成灯火,即将消失的大树,依依不舍地

  对好朋友看了又看,此时鸟儿的心情是复杂的,让学生借助句式想像它当时的心情,既训练了规范说话,又加深了对鸟儿内心的体悟。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了丰富想象,从而发展了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树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歌曲《好大一棵树》

  二.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 出示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静观半分钟)

  四. 反复朗读,实现目标

  ★ 一读课文,认准字词,积累词汇:(5分钟)

  ① 朗读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

  ② 自学指导:品味朗读,感受朗读的语气语调;在文中圈注关键词语,疑难字与易错字注音;自己查阅字典和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含义,互相交流讨论;组长抽查部分同学掌握情况。

  ③ 重点字词: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④ 检查方法:重点词语领读;连词成篇。(星级评价)

  ★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形象: (10分钟----目标1)

  ① 朗读方法:齐读。

  ② 自学指导: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③ 检查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第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④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⑤ 问题评价:读后抢答,小组竞争的方法。(最敏捷思维;;最佳回答)

  ★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阐发感悟:(10分钟---目标1.2)

  ① 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选择性朗读

  ② 自学指导:a.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b.把喜欢大声有感情读给伙伴听,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传神的关键词语,运用的写作手法,带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充分利用原文原句解决问题)

  c.标注出共同的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展示或者质疑,先朗读后分析)

  ④重要问题预设:(引导突破问题4与5)

语文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三、阅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礼炮 焰火

  狂欢夜神州 腾飞 中国龙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进一步了解国庆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片显示)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礼炮 焰火 狂欢夜

  神州 腾飞 中国龙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学生评价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 犭”(反犬旁)。

  焰:焰字的书写笔顺。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7.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教学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实际积累和水平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着力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识字2》时,针对课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学校生活画面的12个词语,教学时创设情境,游戏练习,引导学生在熟悉、亲切、有趣的氛围中读词、识字。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课前我利用课余时间拍了一组学生活动情境的照片,上课伊始,播放学生活动照片,让孩子们说说大家在课余做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从而认读词组:看图书、打篮球、跳大绳、踢毽子、玩游戏。这样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熟悉课文词语结构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游戏,实施识字教学。过渡语1: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还可以走出校园,走到田野里去摘果子。想去吗?就让小蜜蜂贝贝为我们带路,好吗?一路上同学们可要帮贝贝采花蜜,让贝贝吃饱了才能为我们带路呢。(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路边有许多鲜花,只要你把花朵上的字和拼音读准了就能为贝贝采到花蜜了。咱们开火车采花蜜好不好?活泼生活的语言结合画面丰富的PPT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孩子们积极地投入生字的认读活动, “采花蜜”、“摘果子” 乐此不疲。这样的游戏设计简单易行,参与者众,省时省力,学生兴趣盎然。

  3. 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读生字后,我让学生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过渡语2:同学们已经能把生字认读出来了,那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些字记下来呢?谁来说?由于平时都有进行相关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上,孩子们表现涌跃: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编口诀:古月胡、合鸟鸽;也可以用组词找朋友……他们根据本课生字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独立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4. 提炼教学重点,并通过使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弹琴”两字笔画繁多,因此我把这两字作业书写指导的重点,在教学中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出学习。过渡语3:我觉得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猜字谜。然后出示谜面:“单弓匹马”、“王家两兄弟,今日一起到。”由于有了以前自主识字的环节练习,学生马上能猜出“弹琴”两字。接着让学生观察、分析建字结构和书写要领。整个环节学生都处在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表现主动积极。

  综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部分,由于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节奏紧凑、形式生活活泼,识字教学效率高。但也存在不足,如后段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准确运用的同时未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运用,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加强“识、用结合”的训练。

语文树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白鸟欢叫的优美音乐、动物头饰、动物挂图、一幅美丽的森林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老师贴驯鹿爸爸的图)

  2.老师:孩子们,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春天很美。

  生:我感受到一棵金色的小树很美丽。

  3.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更美丽。这时,一只小鸟在树上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小鸟问了些什么?(老师贴小鸟的图)请孩子们翻到课本的128页,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指名读、评议、挑战读)

  4.老师:小鸟看到了,小鸟是怎么做的?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老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贴小鸟到驯鹿爸爸角上)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

  (齐读第2自然段)

  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第3自然段)

  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4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二、品读课文,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老师: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自读第5~9自然段。

  (学生自读)

  2.老师:小鸟问了些什么呢?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为什么小鸟会把小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呢?

  (指名说)

  学生:小鹿的'角就像树的树枝。

  老师:请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指名读、评议、推荐读)

  3.老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你从小鹿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去年那棵会走路的树是小鹿的爸爸。

  老师:再仔细读读,会有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

  老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

  老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我从常常这个词体会到的。

  (指名读)

  4.老师: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老师:小驯鹿也激动起来,怎么说的?

  (指名读、齐读)

  6.老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小组。

  (学生3人小组排练)

  7.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评判。

  (分发头饰)

  三、拓展、续讲故事。

  老师: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

  四、总结全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可以多看看课外书,去找一找、读一读这样的故事。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小鸟和鹿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音乐《苗岭的早晨》、生词卡片、小黑板、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谁来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复习:上一课我们学了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词)

  二、精读感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3、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出示这句话)(指导读好问话,通过爬,

  坐一坐体会小鸟的心情)

  4、小树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请读出来。(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

  5、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位亲密的朋友告别,飞往远方这时小鸟和这棵树的心情怎样呢?指名回答。

  二、精读感悟第二部分(59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指名回答问题。

  2、为什么一年前,她看到的是金色的小树,而现在看到的是一头美丽的小鹿呢?

  3、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怎样?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指导朗读。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九自然段

  5、表演,其余观看,评(发头饰)

  三、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2、续讲故事

  四、学写丽、角两个生字。

  1、观察丽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后范写。

  2、观察角字,生板演,其他注意看,评。

  3、描红。注意姿势。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鸟

  小树(鹿)

  ↖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

  第二年

  小鸟

  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语文树教案14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语文树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出示课件l。)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2。)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

  (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拓展训练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语文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树教案】相关文章:

会走路的树小学语文教案04-12

《树》教案05-31

二年级语文树教案02-08

给予树教案10-22

漂亮树的教案09-19

秋天的树教案08-27

认识树的教案07-26

《给予树》教案04-07

树房子教案02-29

故事树的教案08-2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树教案1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语文树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的别具特色的抒情诗,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橡树的真情,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

  全诗内容直观,语言通俗。首节发出了呼吁,次节说明原因,3节追忆童年,末节倾诉真情。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平和变为真诚恳求最后化为严厉警告。诗本身写出了对老橡树的感情,实则引起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来源:学,科,网]

  在这棵老树上,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具有象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去感受诗人的思想,去探讨和领会诗中老橡树所体现出来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二)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样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确那样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的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明自己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教师示范朗

  1、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一棵老橡树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四)初步赏析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2、发表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

  因为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不必拘泥于一种理解。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平和劝说[来源:学,科,网]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超级大国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像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度。

  (五)深入赏析诗歌

  深情朗读,体会诗歌主题。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2、作者对老橡树感情的表达是自然而直白的,质朴中见真诚,通俗中见深情,注意诗歌的这种语言特点。

  学生可自由发表对诗歌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的见解。

  3、关于诗歌主题[来源:]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多角度思维,开展讨论探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作者的其他诗歌,评价诗人的写作风格。

  (七)布置作业

  1、课外广泛阅读国内外作家的诗歌。

  2、学习创作诗歌。

  板书设计

  樵夫,别砍那棵树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超级大国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教学反思:

  诗歌绝大多数都是适合朗诵的,虽然本文是翻译诗,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韵脚。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义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提醒学生朗诵时注意真正地用心去领会诗中感情。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阅读首先是学生的阅读,是学生有问题的阅读。因此本课设计的"初步赏析"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学会发现问题,看大家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为下面的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设计好的问题,以适应教学实际中的思路,突破遇到的难题。学生因阅读经验、能力、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回答五花八门,不可能都是教师要讲的,也不可能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将学生的回答归类,看看哪些和文章的主旨有关,哪些和文章的结构有关,哪些和文章的写法有关。归类的目的是更加突出问题,从而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需要讲。归纳得好、引导到位,就会生成精彩的课堂。同时也要慎重对待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许只要稍做引导便可以打开全新的天地。因为被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主宰的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好的读者的,倒是会造就一批回答问题的机器。

  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理念,它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合作,而小组讨论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这一环节中,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或讨论的准备。小组讨论需要展示每个学生的观点,但是还需要在观点的相互碰撞、启发的过程中生成更新的认识,也就是说小组讨论的结果不是学生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质疑、论辩的过程中将思考和认识展开和深入,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

语文树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六、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语文树教案4

  一、导入

  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

  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

  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冯骥才简介)

  ?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俗世奇人》课文评点

  三、阅读活动

  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

  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

  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俗世奇人》问题探究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结局)

  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

  “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他还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贱卖海张五,打击了“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4、从“主题”的角度来说:通过描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表现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和智勇双全,表达了作者对泥人张的敬佩以及为民间有这样的“奇人”“绝活”而感到自豪。

  阅读活动二、手法欣赏

  伏笔照应悬念设置对比手法侧面烘托

  请自选一个话题,表达自己对作者写作技法的欣赏。

  1、“那天下雨”和“泥人张从鞋底扣泥巴”形成伏笔照应。

  2、人们瞧着“泥人张”如何“回报”“海张五”。设置悬念。

  3、“海张五”的气急败坏和“泥人张”的镇定自若形成对比。

  4、“海张五”到天庆馆吃饭时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海张五”的“不凡”。《俗世奇人》赏析

  阅读活动三、品味语??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情节简单却悬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这就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关。让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品味这其中的妙处。

  赏析语言的方法:

  1、修辞

  2、传神词语

  3、幽默生动的方??

  举例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

  2、“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寻”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20俗世奇人刷子李好嘴杨巴课文在线朗读

  3、“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四、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语言。泥人张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海张五的狂妄、跋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手法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张这样的“民间奇人”越来越少,民间手工艺品也日渐稀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

语文树教案5

  【课题名称】《会走路的树》

  【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一至四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小树”陪小鸟玩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五至九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文学本是有情物。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语文课本这个载体,把课本作为一个生长点,巧妙地延伸开去,有机地生成更多的东西,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理念】

  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教学时,要让学生学出情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的设计理念是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配乐朗读、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解开悬念,知道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体会自然界美好的友谊。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质疑探索,在读文中释疑。教师适当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境,感情朗读中体会课文美好的意境。

  2、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话朗读中领略到小鸟与小驯鹿间的快乐和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对话朗读中领略到小鸟与小驯鹿间的快乐和和谐,知道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的感情。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动物卡片、动物头饰、配乐。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清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二、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师挂上驯鹿爸爸和小鸟图)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课件出示这句话)(教师要指导读好对话,通过“爬、坐一坐”等词语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

  2、“会走路的树”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词句。

  3、小组交流。把你画下的词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议一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样呢?我们开个小小的读书会,赛一赛,看谁能通过美妙的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以及他们之间的快乐相处读出来。

  【穿插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

  4、想像说话训练:(出示句子)“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2)启发想像:假如你是这只小鸟,你跟着小树会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见到过哪些有趣的东西?会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要使学生理解鹿爸爸乐意帮助别人。】

  5、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只要想象合理,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同时配上音乐。

  师小结: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齐读第3自然段)

  6、情境创设: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天。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要飞往远方过冬,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假如你是这只小鸟,要离开“天天陪他”一起玩的小树,这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呢?结合小鸟当时的心情,你们猜猜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也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演一演。

  学生上台说或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赛读中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想像的说话训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表演体会,升化情感。

  1、情境创设: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有趣的对话呢,想了解吗?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9自然段。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学生自读)

  师相机指导:

  抓住“常常提起”这个词了解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演员”。

  三人自由组合,边表演边朗读。

  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分发头饰),其余小朋友观看、评判。

  【教师的指导,加上学生的朗读体会,以演促读,使他们学得活泼、主动。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

  四、放飞想象,续编故事。

  1、(出示课件)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展开你们的想像翅膀,看谁的故事编的最生动、有趣。(提示:体现出小鸟和小驯鹿一家那种真挚的友谊。)

  2.指名登台表演将续编故事。

  【课文的结尾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续编故事中,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扩展延伸,升华了主题。】

  五、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是的,动物是那么可爱,他们又是那么友善,动物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多媒体出示动物和睦相处图片)。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和同学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

  六、拓展延伸,作业乐园。(选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鹿 ( )的太阳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东西 ( )的草地

  2、写近义词。

  好奇( ) 告别( ) 特别( )大概( ) 美丽( ) 常常( )

  3、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吗?像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老师给大家推荐几个。

  《小鸟和小熊》、《小鹿和小天鹅 》、《去年的树》、《长不大的红杉树》 4、续讲故事

  把自己续编的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写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你熟悉的人听。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鸟 小树(鹿)

  ↖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

  第二年 小鸟 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教学反思

  1.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出种种情景,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掘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而教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2.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本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生动有趣的特点,把学习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如续编小驯鹿带小鸟回家的故事)、情感经验和想象世界(如讨论驯鹿爸爸带小鸟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仅学会了美丽的童话,还品味了优美的语言,而且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语文树教案6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语文树教案7

  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的明显特征。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培养幼儿讲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认读汉字:燕子、狗熊、松鼠、小朋友、收、

  重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能大胆完整的讲述。

  准备:

  树叶型的信(给松鼠的、给燕子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空白的树叶型纸;水彩笔;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1、 提问引题

  出示树叶型的信。提问:这是什么?

  师:这不光是树叶,还是树妈妈的信呢!

  2、 讲述信的内容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树妈妈写了许多信,都是写给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第一封信的正面)请幼儿根据图与汉字猜出收信人,并认读汉字“燕子”。提问: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呢?

  (2)(展示信的反面)引导幼儿根据图示想象信的内容。

  提问:信上画着什么?你觉得树妈妈想告诉燕子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讲述,鼓励幼儿讲的与别人不一样。)

  (3)以同样方式讲述给松鼠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信。

  3、完整讲述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配合多媒体操作)

  4、 进一步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记录。

  你们觉得树妈妈还会写信给谁?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呢?

  个别回答——请幼儿将答案记在树叶型的纸上。(引导幼儿根据范例用图画表示。)——根据幼儿创编的信开展同伴间互讲活动。

语文树教案8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 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l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

  l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l 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2.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

  3. 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 开火车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3. 老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邻居或朋友,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导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激发学生兴趣,质疑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学会读书的方法。

  此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操。

  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猜字谜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动了脑筋,还积累和巩固了识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语文树教案9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语文树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鸟儿按照约定,来为大树唱歌,但大树被人类砍伐,并制成了火柴,鸟儿最终悲伤地离去。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棵大树的悲惨命运,通过鸟儿为失去了大树这个朋友而悲伤地唱歌的画面,提醒人们:没有了树,鸟儿将怎样生活?警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刻不容缓。

  二、学情简析

  对于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以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女孩的三组对话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

  本课的6个生字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应、桩、厂”三个都是后鼻音,而且“桩”是三拼音,可以再练练拼读,帮助读准字音;“厂”是第三声,发音要到位。“音”是前鼻音,“燃”的声母是r,要指导学生把这个翘舌音读准。这些字音的朗读训练要与阅读教学结合,在语境中及时纠正,不断巩固。

  “斧”的字形可以结合“父”来识记。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尤其要读好三个场景中,鸟儿和树桩、工厂、小女孩的对话,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地问,从而体会鸟儿的焦急和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目标三: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训练的目标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边读边思考。

  目标四:能看图展开想像,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想像说话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借助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极有帮助。这篇课文可以借助“语言直播厅”中的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图片,说说第二年鸟儿回来后又会看见一番怎样的景象。

  对于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来说,可以鼓励他们自己结合这一主题,再自行创设图片,画画、说说。

  四、教学设计

  1、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一段鸟儿在枝头愉快歌唱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愉悦、和谐,与文中描写的第二年鸟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文,而且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2、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本课的生字中前后鼻音、翘舌音都是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是三年级了可以在初读时在加强写思维的力度,如:借助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要求边默读边思考,用直线划出文中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话;细读课文时,抓住这三组对话读好,体会鸟儿和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3、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老师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机会,让他们有内容可讲,讲得规范。如:课文的结尾部分鸟儿面对已变成灯火,即将消失的大树,依依不舍地

  对好朋友看了又看,此时鸟儿的心情是复杂的,让学生借助句式想像它当时的心情,既训练了规范说话,又加深了对鸟儿内心的体悟。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了丰富想象,从而发展了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树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歌曲《好大一棵树》

  二.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 出示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静观半分钟)

  四. 反复朗读,实现目标

  ★ 一读课文,认准字词,积累词汇:(5分钟)

  ① 朗读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

  ② 自学指导:品味朗读,感受朗读的语气语调;在文中圈注关键词语,疑难字与易错字注音;自己查阅字典和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含义,互相交流讨论;组长抽查部分同学掌握情况。

  ③ 重点字词: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④ 检查方法:重点词语领读;连词成篇。(星级评价)

  ★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形象: (10分钟----目标1)

  ① 朗读方法:齐读。

  ② 自学指导: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③ 检查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第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④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⑤ 问题评价:读后抢答,小组竞争的方法。(最敏捷思维;;最佳回答)

  ★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阐发感悟:(10分钟---目标1.2)

  ① 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选择性朗读

  ② 自学指导:a.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b.把喜欢大声有感情读给伙伴听,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传神的关键词语,运用的写作手法,带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充分利用原文原句解决问题)

  c.标注出共同的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展示或者质疑,先朗读后分析)

  ④重要问题预设:(引导突破问题4与5)

语文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三、阅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礼炮 焰火

  狂欢夜神州 腾飞 中国龙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进一步了解国庆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片显示)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礼炮 焰火 狂欢夜

  神州 腾飞 中国龙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学生评价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 犭”(反犬旁)。

  焰:焰字的书写笔顺。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7.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教学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实际积累和水平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着力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识字2》时,针对课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学校生活画面的12个词语,教学时创设情境,游戏练习,引导学生在熟悉、亲切、有趣的氛围中读词、识字。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课前我利用课余时间拍了一组学生活动情境的照片,上课伊始,播放学生活动照片,让孩子们说说大家在课余做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从而认读词组:看图书、打篮球、跳大绳、踢毽子、玩游戏。这样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熟悉课文词语结构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游戏,实施识字教学。过渡语1: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还可以走出校园,走到田野里去摘果子。想去吗?就让小蜜蜂贝贝为我们带路,好吗?一路上同学们可要帮贝贝采花蜜,让贝贝吃饱了才能为我们带路呢。(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路边有许多鲜花,只要你把花朵上的字和拼音读准了就能为贝贝采到花蜜了。咱们开火车采花蜜好不好?活泼生活的语言结合画面丰富的PPT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孩子们积极地投入生字的认读活动, “采花蜜”、“摘果子” 乐此不疲。这样的游戏设计简单易行,参与者众,省时省力,学生兴趣盎然。

  3. 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读生字后,我让学生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过渡语2:同学们已经能把生字认读出来了,那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些字记下来呢?谁来说?由于平时都有进行相关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上,孩子们表现涌跃: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编口诀:古月胡、合鸟鸽;也可以用组词找朋友……他们根据本课生字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独立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4. 提炼教学重点,并通过使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弹琴”两字笔画繁多,因此我把这两字作业书写指导的重点,在教学中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出学习。过渡语3:我觉得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猜字谜。然后出示谜面:“单弓匹马”、“王家两兄弟,今日一起到。”由于有了以前自主识字的环节练习,学生马上能猜出“弹琴”两字。接着让学生观察、分析建字结构和书写要领。整个环节学生都处在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表现主动积极。

  综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部分,由于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节奏紧凑、形式生活活泼,识字教学效率高。但也存在不足,如后段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准确运用的同时未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运用,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加强“识、用结合”的训练。

语文树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白鸟欢叫的优美音乐、动物头饰、动物挂图、一幅美丽的森林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老师贴驯鹿爸爸的图)

  2.老师:孩子们,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春天很美。

  生:我感受到一棵金色的小树很美丽。

  3.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更美丽。这时,一只小鸟在树上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小鸟问了些什么?(老师贴小鸟的图)请孩子们翻到课本的128页,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指名读、评议、挑战读)

  4.老师:小鸟看到了,小鸟是怎么做的?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老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贴小鸟到驯鹿爸爸角上)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

  (齐读第2自然段)

  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第3自然段)

  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4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二、品读课文,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老师: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自读第5~9自然段。

  (学生自读)

  2.老师:小鸟问了些什么呢?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为什么小鸟会把小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呢?

  (指名说)

  学生:小鹿的'角就像树的树枝。

  老师:请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指名读、评议、推荐读)

  3.老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你从小鹿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去年那棵会走路的树是小鹿的爸爸。

  老师:再仔细读读,会有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

  老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

  老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我从常常这个词体会到的。

  (指名读)

  4.老师: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老师:小驯鹿也激动起来,怎么说的?

  (指名读、齐读)

  6.老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小组。

  (学生3人小组排练)

  7.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评判。

  (分发头饰)

  三、拓展、续讲故事。

  老师: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

  四、总结全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可以多看看课外书,去找一找、读一读这样的故事。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小鸟和鹿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音乐《苗岭的早晨》、生词卡片、小黑板、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谁来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复习:上一课我们学了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词)

  二、精读感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3、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出示这句话)(指导读好问话,通过爬,

  坐一坐体会小鸟的心情)

  4、小树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请读出来。(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

  5、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位亲密的朋友告别,飞往远方这时小鸟和这棵树的心情怎样呢?指名回答。

  二、精读感悟第二部分(59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指名回答问题。

  2、为什么一年前,她看到的是金色的小树,而现在看到的是一头美丽的小鹿呢?

  3、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怎样?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指导朗读。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九自然段

  5、表演,其余观看,评(发头饰)

  三、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2、续讲故事

  四、学写丽、角两个生字。

  1、观察丽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后范写。

  2、观察角字,生板演,其他注意看,评。

  3、描红。注意姿势。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鸟

  小树(鹿)

  ↖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

  第二年

  小鸟

  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语文树教案14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语文树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出示课件l。)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2。)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

  (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拓展训练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