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六年级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的六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
练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各种情况的小数乘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1、熟练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判断积与被乘数大小关系的方法。
2、正确解答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
练习过程:
一、激发:
1、填空。
6表示()
1.250.8表示()
9.4表示()
2、口算:P.5页14题
0.70.90.040.20.80.05
3.10.30.160.51.70.03
1.80.042.140.126
生做在课本上,限时集体订正后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P.6页15题)
56.738=2154.60.370.94=3.478
41.2329.2=12039.160.786.1=47.58
生在课本上打或,并说明理由,集体订正。
二、尝试练习
1、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
(1)出示P.6页16中的第3竖排:
0.039+1.7510-5.290.0152.04
(2)生独立计算,指3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并讲一讲各小题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2、掌握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1)出示P.6页17题
7560.9○75610.94○1
4.251.1○4.2531.41.26○31.4
(2)生说怎样判断,再让学生看每题里乘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确定积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
(3)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题。
(1)出示P.6页19题:食品商店运来350瓶鲜牛奶,运来酸奶的瓶数是鲜牛奶的.1.8倍。食品店运来多少瓶酸奶?
(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4名学生板演。
(3)让板眼学生讲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
(4)指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怎样做比较简便。
(5)集体订正。
三、攻破难题
1、P.6页20题: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0.24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06千米。12天后还差0.4千米没有修。这条水渠有多长?
分析与解:根据工作总量=工效时间,可求出实际修的:
(0.24+0.06)12=0.36千米,再加上还没有修的0.4千米就是这条水渠的总长了。
2、P.6页21题:买了1.5千克香蕉和1.8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4.6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分析与解: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要把买香蕉的钱和买苹果的钱和起来。
香蕉:(4.6+1.4)1.5=9(元)
苹果:4.61.8=8.28(元)
共付:9+8.28=17.28(元)
四、作业
1、P.6页16、18
2、思考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61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重点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印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根据5天的训练成绩,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
张明: | 201 | 205 | 208 | 213 | 217 |
王星: | 206 | 204 | 210 | 209 | 202 |
2、学生说理
为什么要选择张明去参加。
3、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4、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统计图,学生读图,简述趋势,得出淘汰王星的.结论。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分析其进步趋势。(数据:204 206 208 212 216)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现两张统计图,让学生交流。
(3)引发思考
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做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1)直接过度。
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白色)
(2)细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颜色的折线无法区别两人成绩。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3)感悟优点。
相比刚才两张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加深体验
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
观察这张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图上加一条“标准体重”折线
再让学生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四、巩固练习
出示题目:中国和美国在第25~29奥运会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中国: | 16 | 16 | 28 | 32 | 51 |
美国: | 37 | 44 | 39 | 35 | 36 |
(1)让学生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只描点连线)
(2)学生独立绘图。
(3)读图练习,再次体验。
(4)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第30届奥运会上金牌继续保持第一”。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反映两国夺金趋势。
五、练习。
P63 试一试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王芳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1/3,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全校的三好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例3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默读。
指名学生读题,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句话中你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谁的1/6呢?那么应该把什么时候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教师再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请你试着把这道题做一下。
教师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思路。
三、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看线段图分析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做第2、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2、练习十三第4题。
3、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五.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4
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15=×=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5
目标:
1.能否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和策略分析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 是否掌握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用数表达信息的能力。
具体内容:
一、填空。 20%
1. 3/4×( )= ( )×2/7=5/6×( )=1-( )
2. 3/8千克=( )克 36分=( )时
一根20米长的绳子,用去4/5,还剩( )米,如果再用去4/5米,还剩( )米。
3.张大爷家养了3头牛和20头猪,如果一头牛的质量相当于5头猪的质量,那么牛和猪的总质量相当于( )头牛的质量,或者相当于( )头猪的质量。
4.从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的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袋里再放入一个红球和两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 )。
5.六(1)班买了12枝钢笔和18枝圆珠笔,共付57.6元。已知2枝钢笔的价钱和3枝圆珠笔的价钱相等,每枝钢笔( )元,每枝圆珠笔( )元。
6.一个袋子中有8个球,如果要保证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3/4,袋子里应放( ) 个红球。
7.有一批水果,用80只大筐可装运完,用120只小筐也能装运完。已知每只大筐比每只小筐多装运20千克,那么这批水果有( )千克。
8.桌上反扣着写有1—10的数字卡片,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5的可能性是( )/ ( ),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 )/ ( ),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 )/ ( ),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 )/ ( )。
二、选择。 4%
1.小明身上的钱可以买12 枝铅笔或4块橡皮,他先买了3枝铅笔,剩下的钱可以买橡皮( )块。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2.口袋里有4个红球,5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A.1/4 B.1/5 C.4/9 D.5/9
3.五个足球迷,只有两张足球票,抽签决定他们谁去看球赛,他们做了5个签,两个写着去,其余写不去,每人抽到去的可能性是( )。
A.1/3 B.1/5 C.2/5 D.2/3
4. 从一副扑克4中抽出一张,是“K”的可能性是( )。
A.1/54 B.1/4 C.1/27 D.2/27
三、计算 32%
1、直接写得数 6%
7/4×4/21= 1-5/8= 6+3.8= 5/7×14/15= 7+4.5= 3-11/7=
3/4÷9/16= 2/3×15/16= 5÷1/3= 5/12÷5/6= 5/9÷1= 1÷4/5
2、解方程 6%
X×4/5×7/10=2/3 1/9X÷5/18=28/45
3、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算法 18%
7/8-15/32÷5/8+3/16 4/9×(9/4+27)
6÷6/7-6/7÷6 47/32-2/5-6/9×9/10
5/16×[(2/3+2/5)÷4/15] 3/4+1/4×2/3-1/3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0%
1、在口袋里放红、蓝两种笔,任意摸一枝,要符合下面的要求,分别应该怎样放? 6%
1放4枝,摸到红笔的`可能性是1/2
2放8枝,摸到红笔的可能性是3/4
3摸到红笔的可能性是1/3,可以怎样放?
2、在转盘上涂色,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 4%
五、解决实际问题 36%
1、学校买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一共用去252元,以知一把椅子的价格正好是一张办公桌的1/3,你能用替换的策略求出一把椅子和一张办公桌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吗?
2、李老师买了8本笔记本和5枝钢笔,共用去88元,已知每枝钢笔比每本笔记本贵8.5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3、小明和小刚做只掷色子游戏。有两粒色子,六面分别标有“1”、“2”、“3”、“4”、“5”、“6”,如果同时掷下两粒色子,朝上电数之和为“7”则小明赢,朝上电数之和为“6”则小刚赢,。各抛10次,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
4、小军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45页,刚好占总数的5/9,,第二天看了1/3,第三天该从第几页看起?
5、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120吨,其中面粉质量是大米的3/5,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吨?
6、在五(1)班中选1名男生参加冬季长跑训练,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3/5,已知五(1)班有男生24人,五(1)班有女生多少人?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6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育人目标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评价设计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2.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kg,石子有60kg,水泥有240kg。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上题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9
教学内容:
xx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xx小学六年级有xx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xx。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
1、出示例2xx小学六年级有xx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xx。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59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说说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
说说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提问:可以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结合回答,板书画出线段图。
指出:条件和要求问题的数量不对应,可以先求出与对应的数量看了多少页,再求问题的结果。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提问:求黑兔多少只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和同桌说一说,再解答。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指出:这题中这个分数表示的数量和要求的问题不对应,所以可以根据总数量和已知的分数求出的对应数量,再
求出问题的结果。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0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的符号和读法,并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借助提供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的问题。
3、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课前游戏:
相反动作游戏
举起左手 举起右手 举起双手 坐下 向左转 向右转 起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1、正负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这几天我们杭州有点冷,如果往北方走,气温将会……(越来越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最北面几个城市的气温。
城 市 最低气温(°C) 最高气温(°C)
哈尔滨 -2 5
齐齐哈尔 -5 4
大庆 -3 3
⑴ 观察此表,谁能说说哈尔滨的气温状况是怎样的?齐齐哈尔呢?
(应对:如果用负数读法,引到零上零下。)
⑵ 引导负数意义
方案一:我们再来看最低气温这列中的数,你认识这叫什么数吗?那相对应的这些数又叫做什么数?是啊,正数有时我们有表示成+5、+4、+3。
方案二:既然“-2”读负二,拿这个(-5)呢?前面的负号叫做?这列数又称为什么?
⑶ 引导正数意义:相对应的这列又叫做什么数呢?符号,读法。集体读第三行。
⑷ 如果要把大庆的.最低温度-3表示在这温度记上,该标在哪里?(应对一:同学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果杨老师在这里表上0呢,可以标在这里吗?这里呢?。应对二:为什么把-3标在这里,他的上一个该标几?直至得出0)。最高温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把齐齐哈尔的两个温度也表示上去,该标在哪里?如果我们再往上表示,则温度?(越高),往下呢?(同时用箭头表示)0在这里是什么?(0是分界点)
⑸ 揭示课题。
⑹ 刚才我们通过温度了解了正负数,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说说个别的意义。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存折、电梯、班级扣分表)引出相反意义
⑺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相当棒,相信下面几题也难不倒你们。我们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可是要计分的哦,计分规则是:答对一方记1分,则对方记?分,(-1),都答不出来记0分,要举手回答。我还要请人帮我计分,谁愿意?现在开始,请听题:
① 从学校出发向东走100米用+100米表示,则用-150米表示从学校出发( )?——学校这个地方用什么表示?
②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43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平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③ 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是( )。
小知识:请一生读一读。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我们的老祖宗多厉害,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二、探索活动,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请看这张计分表,谁愿意把这个计分情况简略的给大家说一说。
2、说的很好,请大家想一想男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思考过程?
(引导:突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谁能说一说另一个的最后得分是多少?得分是怎么来的?
3、语言用的很准确,请同桌说一说.
4、刚才的比赛哪一方赢了?如果要想赢得对方至少还要赢几次?
5、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6、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用到这个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体会。
模仿练习:请看大屏幕:
5袋纯味精净含量质检结果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净含量多多少/克 -2 +2 -5 +3 0
1、从味精的包装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净含量:100克)这种味精的净含量是否标准呢?质检人员抽查了其中五袋,我们来看看检查结果;
2、表格中出现了正负数,-2表示什么意思呢?+2呢?0呢?(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强调0这袋)比标准质量轻的在这里都用什么表示?重的呢?
你对生活中的知识了解真多!
3、我们知道了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以此为基础,你能求出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此题中的各想法关键突出相互抵消,其余方法以顺其自然为主)
有没有和他不同的想法?
4、很好,这里他运用到了相互抵消。那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5、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第1袋和第2袋、第3袋和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那你能求出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同时多媒体出示问题)
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抵销的多种方法述说想法。
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啊!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负数作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许多时候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但在有时也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
变式练习:太空游戏时间表
1、观看神舟七号升空片段视频。你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2、认真观察这个时间表,从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任意调整准备的三个问题)
⑴-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
⑵ 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⑶ 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⑷ 可以把“进餐”的时间设为0时吗?“全体集合”该用即时表示?发射火箭呢?第二次进餐呢?
⑸ 现在我们再来看两次进餐的间隔时间,怎样?
机动:综合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六年级进行 “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规则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得-10分.在第一轮竞赛中,六(1)班答对 8 题,得( )分;答错 3 题,得( )分;最后得分是( )分.
2、某村 共有5块水稻实验田,每块实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45千克, —40千克,30千克, —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试验田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3、再次利用引入图:大庆的温度是-3 ~ 3 ℃。齐齐哈尔的温差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整体回忆正负数学习所得。
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可以相互抵消.
2、正负数还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且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板书:求出间隔)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在具体的题中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吗?
五、布置作业,再次引导对正负数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不光要在题中能灵活运用,对正负数感兴趣的同学,你可以根据我们的在校作息时间表,制一张类似太空游戏时间表的数轴,也可以在学了这节课后,多留意生活中的正负数,并想想他们表示的意义。因为只有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掌握的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会测量无圆心的圆的直径;会利用圆的知识绘制美丽的图案。
能绘制出简易的图案。
培养学生的操作、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测量无圆心的圆的直径;会利用圆的知识绘制美丽的图案。。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知识绘制美丽的图案。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法;硬纸、颜料。
教学设计
思 路
一、测量无圆心的圆的直径
1、小组测量
2、计算周长、面积。
二、绘制美丽图案
1、欣赏有关圆的美丽图案
2、小组合作绘制美丽图案
3、分析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四、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3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的】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
纳、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
(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0.8×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
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8-77页
二、教材分析:
《认识比》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学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过,设置了多种情境图。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它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要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三角板一副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比
课件出示例1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三杯牛奶)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牛奶比果汁多一杯;果汁比牛奶少一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板书:2÷3=
3÷2=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新内容——认识比(板书)
2.自主探究,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3)揭示比的意义。观察屏幕上的几个比,想一想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想好以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分数就是除法,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问:比的后项能为0吗?
不能
(4)课件出示
3.自主练习,应用比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70“练一练”1、2、3
4.拓展延伸,感受比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塑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找找看吗?
5.课堂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 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反比例
两个相关联的量,乘积一定,成反比例
关系式:X×Y=K(一定)
课后反思:
本课时教学设计特点:一是情景设置和几个表格的设计,都注重从现实题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分类整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教案06-20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0-02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7-17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04-20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11-06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11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05-27
六年级数学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