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认识北京教案

认识北京教案

时间:2024-09-29 11:36:13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北京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北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北京教案

认识北京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认识北京教案2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一道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一个一个的或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一百以内的数的必要。

  教学重点:

  进一步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十与百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导入

  师:呈现主题图,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图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估计:生:有这么多的鸽子,有那么多的花,小朋友能数清楚吗?

  师:那你们能够数清楚吗?快试一试。(估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数出) 师:看来,我们只知道20以内的数行吗? 生:不行。

  师追问: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遇到过数数的困难? 生举出例子。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鸽子图

  问:谁有好的数数经验介绍给大家。

  估计:

  ⑴数得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⑵数数时要用手指着。(或做标记)

  让我们来实际数数吧,(随便用什么方法都行) 指名c等生数,估计(一个一个的`数) 指名a、b等生数补充(二个二个的数)

  对策:采访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小组同学互相数一数 你们觉得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那你们就来数数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估计:这回就会两个两个数,因为课前我特意安排两个人一桌。

  对策:表扬大家有个很好的动作(两个手指一掐) 问:我班一共有多少人?

  2、数花盆

  问:你来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解释什么叫估计?) 指优等生说说怎么估计的。

  师:所以你在回答时应用一个词大约。

  3、看来为了更快的得出有多少个可以估计一下。先数出10个,其他的与他差不多也看作10个。

  练习数数:你能从1数到100吗?自由的试一试。

  对策:师拿小棒演示:29再添上1就是3个十是30。 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再问:99添上一是多少?不用口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来告诉我。

  估计:摆10个10捆。再次强调10个10是100。

  师引导:在学20以内数的时候,满10就要进一,那么,这也够10捆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估计:

  ⑴也进1。

  ⑵把它捆成一大捆。

  对策

  ⑴向哪一位进呢?引出百位。

  ⑵对,你的方法很好,那是多少呢?(100)

  填空:100个一是()

  一百里面有()个十

  一百里面有()个百

  一百里面有()个一

  三、数物品

  师:书上有一幅图,就是想考考你们的眼里,怎么样想看看吗?打开书4页。

  1、(1)自己小声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笔?

  (2)汇报你是怎么数的?(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让数的快的介绍方法,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可以再请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一数,其他同学一定要耐下心来听。

  择优:你觉得哪种方法又快又好,哪种好就用那种。

  反问: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数墨水瓶之前,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方法数,然后再去数。

  四、巩固练习

  1、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人?

  2、连续数出5个数 师说26,生往后连续数出5个数。用手指记着。

  同桌做这个游戏,师随时指导后进生。

  计:左图的豆子有50个,右边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认识北京教案3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认识北京教案4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认识》第5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互为关系的辨析(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这些关系的双方互相的.关系表示为例,辨析互为关系)

  2、小结互为关系,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

  1、回顾学过学过的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2、揭示因数与倍数的研究范围,(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整除算式的辨别(给下面算式分类,并描述算式的特征)(出示课本P5例1)

  4、学生自我分类,小组讨论分类结果,完善分类。

  5、辨析整除的意义,自学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议一议,辨明因数与倍数。

  6、全班交流,选择分类后的算式,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P5下面的做一做(独立说、组内互相说、全班交流说) (2)判断:课本P7 T5(1) (二)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1、自学课本P6例2和例3,初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求法。

  2、组内讨论因数与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个数、一个数的最小的因数和最大的因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和最大的倍数。 3、全班交流上面组内交流的知识点,适时辅导,各自完善。 4、当堂训练

  (1)完成练习二T1(独立练习、组内交流完善、选择性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二T5(独立判断、组内交流完善、全班交流)

  三、总结与分享

  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与感悟。

认识北京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认识北京教案6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录像带、投影仪、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与指导:

  1、请幼儿欣赏录像片,引出北京。

  2、带领幼儿以旅游的形式分别观看天安门、故宫、天谈、长城的图片、倾听景点介绍。

  3、教师提问:

  (1)刚才小朋友去了哪些景点?

  (2)除了这些景点以外,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

  4、幼儿用彩色透明的投影片拼出北京的建筑,自由讲述。

  5、知识扩展:各国的`首都

  (1)美国的首都———华盛顿

  (2)英国的首都———伦敦

  (3)法国的首都———巴黎

  (4)日本的首都———东京

  (5)泰国的首都———曼谷

  6、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自由讨论:

  (1)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2)怎样建设我们的祖国?

  7、歌表演《幸福的花朵》

  8、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认识北京教案7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到南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

  一、多元复习、 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 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认识北京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条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向父母了解一下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2、会上的小朋友自己查一些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3、把暑期看雅典奥运会的感受和小朋友们交流一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个暑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看到在雅典奥运会上,健儿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风采。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升起,你看奥运了吗?你对哪场比赛记忆最深刻?你记住了哪个运动员的名字?

  2、看来大家真是关注奥运了?那你知道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吗?

  3、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一下申办8年奥运会成功时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的人们喜悦的心情。板书课题《8,北京!》

  二、初读感知

  1、请听:北京人是怎么欢庆申奥成功的!(播放课件中的朗读录音。)

  2、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的字音读准。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板演下列词语:北京、成功、广场、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举着、飞奔、映亮、狂欢、跳跃、此时此刻、汇成一句话

  3、齐读、指名、开火车读词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纠正字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再次进行正音。把课文读正确。

  5、标一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按自然段一段一段读流利。

  6、开火车比赛,看谁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先学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小朋友们,看课后的小生字表,哪几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场、此、刻、汇),让我们和他们交朋友。

  2、教师示范:老师和“场”交上了朋友,因为昨天晚上,我去广场了。在回来的路上,我想起了去年去天安门广场的事。(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这个字组词,并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

  3、学生轮流和生字交朋友。

  4、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5、认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看呢?

  6、指导学生描红、临贴。

  7、学习一个独体字:“申”,想办法记住它。注意中竖要长。

  四、课堂作业:

  1、把这五个生字注一个音,组一个词写一遍。

  2、抄写:广场、成功、跳跃、人山人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口头听写:(学生书空)场、此、刻、汇、申

  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赢了!”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大家说时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心情呢?

  3、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好这两个感叹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

  2、重点理解“申奥”“沸腾”。教师简介“申奥”就是“申请举办奥运会”的简称。你见过水开的样子吗?想一想北京怎么会沸腾了呢?看25页和27页图来理解一下。怎么读能突出群情激动,热闹非凡的场面?分组比赛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找一找描写天安门广场人多的句子。(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怎样读出才能突出人多呢、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气势?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让学生谁读得好。

  2、在二至五句中找一找哪些动词是表现人们喜悦心情的?指导学生读出热烈激动的气氛。

  4、再读一读,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时此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千言万语?

  2、指导学生满怀激情地读好这句话。“8,北京!”要读出坚定的信心和无比的自豪。

  三、指导写字

  1、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中,除上节课学得之外,哪个字你以前就会写?说说看。

  “句、京、国、举、亮”这五个字中,前三个学生都会写。但对“勹”这个偏旁要加以说明。可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认识这个字的,什么时候会写的,来增强学生的识字信心。重点指导“举、亮”两个字。

  2、指导学生描红、临贴。

  四、课堂作业

  1、把刚学的五个字注一个音组一个词写一遍。

  2、抄写:北京、飞奔、狂欢、四面八方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听写本课的十个生字。

  2、指名认读偏旁:“勹”

  二、识字

  1、交朋友:小朋友,这课中有七个字,我们已经认识他们了,可是还对他们不太熟悉,让我们和他们交朋友好吗?

  2、认读生字卡:“赢、奥、讯、沸、抛、帜、敲”教师分别出示,学生给这些字口头注音、组词。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先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指导一下第三自然段。先放课件中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录像,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课文怎么说的。之后一句句地背。

  3、用比赛的办法分男女生两组背诵。给十分钟的时间,看哪一个小组所有的同学都能背下来。

  4、比赛。学生背教师看口型,哪些学生背得还不熟练。然后个别指名背。

  四、为北京设计吉祥物。

认识北京教案9

  教学目标:

  1、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认识过程。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了解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2、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与角的大小有关。

  2、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小棒、剪刀、三角尺、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感受生活中的角 请同学们看几组都蕴含着角的截图。(课件) 师:在这幅图的桌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认识的图形? (生回答) 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里面还藏着一位朋友,其实刚才已经有小朋友提到了,老师知道她已经知道了,那到底是什么呢?(课件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四个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2、师:看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摸一摸?(举起大三角板)来,你们有吗?取出来!边摸变提问:这有角吗?(生:有)师:用我们的小手心(动作)你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师动作,那咱们再顺着这个点往这摸,再顺着这个点往这摸。(让学生回答)还有吗?你再来说说?咱们刚刚摸到的这个其实就是怎么认识的这个就是(角)。 3、咱们动口,老师动手,把角给画出来。 先画一个点,再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么样的.?再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两条线是什么样的?再看这个点呢?这个图形就是什么了?

  二、教学角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

  1、刚刚听到这个同学好听的名字,数学家爷爷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刚刚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咱们说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

  角的两条(边)认识角了吗?

  2、行,那么咱们现在就在教师里找一找,哪儿有角? (让学生边说边比划)

  3、让我们闭着眼睛想想角好吗?角的顶点是怎样的?(一起说)边呢?几个顶点?几条边?清楚了吗?那咱们跟着电脑书空一遍。(先画一个点,直直的一条边,再从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边,行了吗?)

认识北京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百是多少,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读写;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具准备:

  小星星,玉米粒。 学具准备: 每组一盒玉米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能。 (全体学生数数,课件出示1120-各数)

  师:你还认识比他们更大的数吗?

  生1:100。

  师:你都认识我们的老大哥100了,真了不起!

  生2:21。 生3:1万。 生4:10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20更大的数。(板书:认识100以内的数)(这样设计高速度的进入正题,有效地节省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估数、操作,初步感知100

  师:这些数字的老大哥是几?

  生:100。

  师:你知道100有多大吗?(稍停,生思考)

  师:请1号小朋友取出20个玉米粒放到杯子里,其余小朋友看他数得对不对!

  (生操作)

  师:数好的请坐直一些! (师举起其中一个杯子)

  师:20个有这么多,那100个有多少呢?(稍停,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请2号小朋友抓1把玉米粒放进去,看一看够100吗?如果不够请继续抓一把!(师巡视,偶尔加入学生的抓玉米粒过程)

  师:都觉得自己杯子里的玉米粒是100了吗?如果认为是100,请每组的`3号小朋友举起杯子。(师巡视,偶尔加入学生的抓玉米粒的过程) (大部分小组的3号小朋友举起了杯子。)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杯子里的玉米粒是不是正好100呢?

  生:数一数。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哪组小朋友估计地准!请4号小朋友一粒一粒地数杯子里的玉米粒,其余的小朋友一起动口跟着数数。(各组的4号小朋友边拿围棋子边数数,其余的3个小朋友动口跟着数,活动的参与性很高。教师巡视,指导数数时手口合一)

  师:你们小组数出来有多少个?

  生1:100个。

  生2:100多2个。

  生3:100多3个。

  生4:67个。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100个玉米粒是这么多,下面我们每人抓一把玉米粒,先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然后再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我们比一下,看看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准,我们奖励他一颗小星星。

  师:也许第一次你没有经验,那就再来一次。(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积累经验,提高估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举起数学书)

  师:猜一猜,我们的数学书有几页?

  生1:100页。

  生2:80页。

  师:打开看看! 生嚷:109页!

  师:109面,两面为一张,我们的数学书大约50张纸,两本书大约共100张纸。同桌小朋友把

  书叠在一起,感觉一下100张纸有多厚!用手势表示一下厚度!(课件出示满天繁星图)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颗星星,先估计一下,然后再数一数到底有多少颗。请打开书看42页第二题,注意先想一想这么多星星怎样数才能不多数也不少数呢?生:作记号,数过的画上圆圈。生:我画三角形。生:我数十个然后圈起来。师:你们的方法真好。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你能数的又快又准就最好。

  (二)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这么久了,该累了吧,我们做游戏好吗?

  1、数数接龙。老师说一个数学生一个一个接着往下数。

  2、从35数到42。

  (1)小组内数。(同学们数得很认真,数得也不错。)

  (2)指名数。(正确的奖给一颗星,学生兴趣非常浓,一个个争着举手要说。)

  (3)指名其中的一小组数。(正确的每人奖给一颗星)

  (4)全班齐数。(板书:35、36、37、38、39、40)

  3、从88数到老大哥100。

  (1)小组内数

  (2)指名数(师:谁听清楚了,88后面是几?(89))

  (3)男女生对数(男生数88,女生数89,男生数90,板书:88、89 90、91、、99、100)

  4、从56数到72

  (1)独立数

  (2)师:59的后面是几?(60)

  70的前面是几?(69)

  70的后面是几?(71)

  5、从1数到100

  (1)师:还有一些数我们没有数到,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数数完呢?从谁开始数? 生:从1开始数。

  (2)全体学生从1数到100。(全班每个学生数的很认真,数得也很正确。)

  (3)师:你知道我写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4)师:这幅图我们就叫它百数图。课件出示:百数图。

  (5)齐读:百数图的名称。

  师:百数图里面还有好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认识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北京的教案10-02

《舞动的北京》教案12-22

有关北京教案01-01

北京小学教案09-22

北京教案模板09-11

关于北京的教案09-11

故乡是北京教案10-26

北京教案范文07-03

北京优秀教案11-15